2024年2月10日发(作者:美在路上)
限时规范练十一 语言文字运用+名句名篇默写+论述类文本阅读
(时间:35分钟 分值:32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季羡林先生在《八十述怀》中说:“我从来没有想到,我能活到八十岁,如今竟然活到了八十岁,然而又一点也没有八十岁的感觉。岂非________!我服从任何人的调遣与指挥。只敢规规矩矩,不敢乱说乱动。然而我的脑筋还在,我的思想还在,我的感情还在,我的理智还在。我不甘心成为________,我必须干点事情。二百多万字的印度大史诗《罗摩衍那》,就是在这时候译完的。”季老的话让读者感觉到他文章的语言没有八十岁的________,反而多了一些活泼与生动。
A.出人意料 行尸走肉 老气横秋
B.咄咄怪事酒囊饭袋老态龙钟
C.咄咄怪事行尸走肉老气横秋
D.出人意料酒囊饭袋老态龙钟
答案 C
解析 咄咄怪事:指连声惊呼称怪,形容令人惊讶的怪事。符合文意。出人意料:(事物的好坏、情况的变化、数量的大小等)出乎人们的意料;在人们的意料之外。与上文文意不符,语气也不协调。行尸走肉:比喻不动脑筋、无所作为、糊里糊涂混日子的人。酒囊饭袋:比喻无能的人。“行尸走肉”侧重指人没有灵魂,“酒囊饭袋”侧重指人没有能力,根据语境,应选用“行尸走肉”。老气横秋:形容人摆老资格,自以为了不起的样子;形容人没有朝气,暮气沉沉的样子。老态龙钟:形容年老体弱、行动不灵便的样子。“老气横秋”侧重指人的精神状态,“老态龙钟”侧重指人的体态,根据语境,应选用“老气横秋”。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现在的人少了敬畏,也没有了禁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实,怕是一种可贵的精神素养,它与任何形式的畏惧、怯懦都不相干,而是与羞涩、虔诚相关。
①我们是在不怕的教育氛围中成长的
②天不怕,地不怕
③禁忌毋宁认为是一种怕
④但后来这种怕被灭失了
⑤祖宗神灵也不怕
⑥我们古人是知道害怕的
⑦敢于对一切都踏上一只脚
A.③④⑥①②⑦⑤
C.①⑦②⑤③⑥④
答案 D
解析 紧接前面的“禁忌”说到“怕”,接着分析现在“不怕”的成因和表现,因此可以确定开头句是③,排除B、C两项。再进一步判断应该是⑥④相连,排除A项。故选D。
3.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3分)( )
A.新作付梓,不胜欣喜,特于府上聊备薄酒,万望足下拨冗出席。
B.五一征文获奖名单已揭晓,喜闻令郎忝列其中,特致函祝贺。
C.大作读毕,颇有收获,略有几处有违语法,已作斧正,敬请过目。
D.中学读书期间,承蒙令尊多方照顾,在下铭记于心,永志不忘。
答案 D
解析 A项“府上”是敬辞,称对方的家或老家,可改为“寒舍”。B项“忝列”是谦辞,意思是有愧于排列在其中,只能用于自己,可改为“名列”。C项“斧正”是敬辞,用于请人改自己的文章,可改为“改正”。
4.对下面一段文字意思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
国家当然是必不可少的,为的是保障个人的发展。但是当国家变成了主要的东西,当个人沦为它的工具和意志方面的弱方,于是所有各种细微的价值就全丧失了。石头必须破碎开以便让植物生长,土壤必须先疏松开才能使植物果实累累,只有当社会疏松到足以使个人的能力得到自由发展的时候,有价值的成就才会从人类社会中萌发。
A.国家和社会对个人造成束缚。
B.要个人发展就不能接受社会和国家的管理。
C.社会和国家给予个人自由的环境,个人才能创造出价值。
D.在强大的国家和社会面前,个人的力量是容易被弱化。
答案 C
解析 抓住关键句“只有当社会疏松到足以使个人的能力得到自由发展的时候,有价值的成就才会从人类社会中萌发”。
二、名句名篇默写(8分)
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________________。”(《论语·子罕》)
(2)仁义礼智,________________,我固有之也。(《孟子·告子上》)
(3)________________,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
(4)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5)________________,幽咽泉流冰下难。(白居易《琵琶行》)
B.①②⑤⑦③④⑥
D.③⑥④①②⑤⑦
(6)使秦复爱六国之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谁得而族灭也?(杜牧《阿房宫赋》)
(7)________________,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苏轼《赤壁赋》)
(8)出师一表真名世,________________!(陆游《书愤》)
答案 (1)过则勿惮改 (2)非由外铄我也 (3)造化钟神秀 (4)猿猱欲度愁攀援 (5)间关莺语花底滑 (6)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7)酾酒临江 (8)千载谁堪伯仲间
三、论述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审美不止于耳目之娱
王元骧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把文艺称为“灵魂的事业”,这是强调文艺在塑造人的灵魂上的重大作用。这里所说的“灵魂”实际是人的“心灵”,它是由理智、意志、情感三者构成的有机整体。要完善和提升人的心灵世界,不仅要有知识的教育、意志的教育,还需要有情感的教育。而在情感教育方面,美与美的艺术又起着其他思想工作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美是人们感觉和体验的对象,我们认为某一事物是美的,一般是由于它的感性形式使人身心愉悦而不是因为它的实际有用性,所以康德认为审美所给予人的是一种“无利害的自由愉快”,他把这种感知方式称为“静观”。但自100多年前王国维把康德美学引入我国以来,这一思想一直没有完全为人所理解,最初不少学者都受叔本华影响,视之为一种“纯粹的认识形式”,是“意志的清净剂”,它带给人的是“真正的清心寡欲”,“使人认识到这一切身外之物的空虚”,从而在消极意义上把审美看作不过是在人生苦难中暂求解脱的一种“养心术”。近些年来,受西方“消费文化”影响,人们更是常把美感与“快感”混同,以为它只是给人以耳目之娱而完全否定它的精神担当。
事实上康德之所以以“无利害的自由愉快”来规定美感的特性,是由于他深感近代西方社会在科技理性与商业文明统治下,人已经逐步沦为欲望的工具和奴隶而日趋物化和异化,忘却自身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他提倡通过对美的对象的感知和体验来培育人高尚的审美情操,就像庄子说的“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把个人情怀与宇宙精神统一起来,使人从物质束缚中摆脱出来而获得解放,超越功利目的而得以进入“物我同一”“万物一体”境界,同时又能培育人的自由意志,使人按照美的信念和法则去思想和行动,成为“有道德的”亦即他所说的“以自身为目的的人”。这也就是他所说的“没有目的的合目的性”,即在不受理智与意志强制之下,通过情感的陶冶来达到改造人性的目的,而并非像人们所误解的那样:审美只是给人以感官上的享受和满足。
这种自由愉快对于人的生存至关重要:虽然人作为一个“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离不开物质,但物质并不能满足人生存的全部需要,它不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快乐和幸福的问题,甚至使人为满足欲望变得贪得无厌,因而永远处于被物支配的地位,导致人生痛苦。这就是今天虽然物质生活较以前丰富多了,有些人仍然不快乐幸福,反倒出现各种精神焦虑的原因
所在,这也从反面印证了精神生活对于人的重要性。而审美就是不予强制和灌输而令人精神愉悦,按照美的理想和信念来塑造人的心灵,使人从“感性的人”提升为“理性的人”的一种最为积极而有效的途径。因此说,审美既是一种“享乐的方式”,又是一种“修养”。
(节选自《美的理想不容矮化》,有删改)
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塑造心灵需要理智、意志、情感的教育,对艺术的审美教育属于情感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发挥着其他思想工作不能替代的作用。
B.康德认为审美给人以“无利害的自由愉快”,是因为事物的美一般取决于其使人身心愉悦的感性形式而不是它的实际有用性。
C.从把审美当作人生苦难中暂求解脱的“养心术”,到认为审美只给人以耳目之娱,康德美学自引入我国以来一直受到曲解。
D.物质不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快乐和幸福的问题,甚至使人为满足欲望变得贪得无厌,这说明了人的精神生活比物质生活更重要。
答案 D
解析 “人的精神生活比物质生活更重要”于文无据,原文第四段说的是“这也从反面印证了精神生活对于人的重要性”。
7.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开头引用柏拉图的话,意在强调文艺的作用和价值,从而引出本文的主要观点:审美能够完善和提升人的心灵世界。
B.第二段运用对比论证,将康德的“无利害的自由愉快”的审美观与暂求解脱的“养心术”进行对比,以突出后者的消极意义。
C.近代西方社会中人们日渐沦为欲望的工具和奴隶而日趋物化和异化,康德在此背景下规定美感的特性,具有现实针对性。
D.文章立足中外视野,既有对康德美学的阐述,又引用庄子的话语加以佐证,充分论证审美“无利害的自由愉快”的重要性。
答案 B
解析 “以突出后者的消极意义”错,突出的是前者。
8.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审美不止于耳目之娱”的丰富内涵。(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审美带给人的不只是感官上的享受和满足,更是超越物质的精神快乐;②审美培育人高尚的审美情操和自由意志,使人按照美的信念和法则去思想和行动;③审美既是一种“享乐的方式”,又是一种“修养”,使人从“感性的人”提升为“理性的人”。
解析 解答本题,首先要弄清楚“审美不止于耳目之娱”的基本含义,“不止于”即“除此之外,还有……”。“耳目之娱”指感官上的享受和满足。然后结合题干要求从文中筛选出
有关“审美”作用与功能的语句,如第二段中的“审美所给予人的是一种‘无利害的自由愉快’”,第三段中的“通过对美的对象的感知和体验来培育人高尚的审美情操……同时又能培育人的自由意志,使人按照美的信念和法则去思想和行动”,从而揭示“审美不止于耳目之娱”的更多内涵。要对筛选的相关信息进行整合,做到语言表达简明扼要。
本文发布于:2024-02-10 07:32:1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752153326431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江苏专用高考语文提分限时规范练十一语言文字运用+名句名篇默写+论述.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江苏专用高考语文提分限时规范练十一语言文字运用+名句名篇默写+论述.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