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10日发(作者:微信怎么分组)
关羽挑袍—霸陵桥-5.1五一游记周记灞桥关羽传说
关羽挑袍—霸陵桥-5.1五一游记周记许昌西郊的石梁河上,今日横卧着青石砌成的霸陵桥,桥头竖有“汉关帝挑袍处”古碑;关羽挑袍巨大雕像系近年新修建而成,着实令人望而起敬。灞陵桥东,许昌城遥遥在望,桥西,是一片古色古香的建筑群落——灞陵桥关帝庙。自三国以来,关羽忠义故事千古流传,后人为追念关羽功德,该庙为清时经多方资助而建成关帝庙。据说,这里是全国“八大关庙”之一,而独特之处在于关帝庙内曹操和关羽共享香火,从而形成了“天下关庙都贬曹,许昌关庙独奉曹”的现象。进入霸陵公园大门,一组咖啡色石雕展现的是关羽和曹操辞别时的情景,立马给人一种艺术再现的感觉。从小路穿过假山到了河边。有一只大船上站着一头大,旁边还站着一个孩子。原来是根据“曹冲称象”典故塑成。另外,几个亭子诸如“煮酒论英雄”“践行亭”、“望梅止渴”等,每一处都是一个三国的著名故事。过了瓶子型小门,来到一座雄伟大桥上,抬头一看就是“霸陵桥”。桥头上有一尊关公跨着马提着刀的石头雕像,活灵活现,高度有10米左右,看着真得好威猛!相传这里是关羽辞曹挑袍处,而灞陵桥也由此扬名。走过灞陵桥来到关帝庙山门,但见楹联:“赤面秉赤心骑赤兔追风驰骋时勿忘赤帝,青灯观青史仗青龙偃月隐微处不愧青天”。走进关帝庙,发现利用围墙建造的回廓中,彩绘的关羽生平事迹壁画,向后人讲述着关公忠义的故事。而“桃园”塑有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塑像。至此游览,虽未见如霞桃花,然而情趣盎然,让人流连。历史上说关羽死后“头枕洛阳,身困当阳,魂归故里,功在许昌”。其实他只到过许昌两次,但一生中最光彩的华章都是在许昌写就。据说,目前全国现有三处关羽陵墓。一是关羽故里山西解州衣冠冢,称为关庙;二是河南洛阳厚葬关羽首级处,称为关林;三是当阳关陵,唯此处按皇帝陵寝定制,有乾隆赐《威震华夏》匾额。《三国演义》因为关公而变得津津有味;而许昌因为《三国演义》的三国文化从而人尽皆
知。所以才有“闻听三国事,每欲到许昌”之说。有人游许昌后写了首诗《春秋阁前》:真是妙极,摘来与你赏之---“无限西湖碧天秀,千古英风煮梅亭。春秋楼下读《春秋》,煮梅亭内论英雄。昔日豪杰随风去,今朝儿女抒真情。春风不到霸陵畔,如眉柳叶谁剪成。”据传说,汉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春,曹操东征刘备,下邳之战,刘备败奔袁绍,关羽和刘备的甘、糜二夫人成为曹操俘虏。在张辽劝说下关羽以“三约”回应“三便”,降汉不降曹,曹操一概应允,关羽方降。路上馆驿安歇时,曹操想让关羽乱君臣之礼,安排关羽和二位皇嫂同住一个房间,但关羽让两位皇嫂在里屋安歇,自己在门外点起蜡烛,展开随身携带的孔子所著《春秋》认真阅读起来,自夜达旦,毫无倦色。到了许昌,曹操赐给关羽一处宅院,想让他与二位嫂嫂同居一处,关羽为避嫌将一宅分为两院,让二位嫂嫂居内院,内门拨老军十人把守,自己住外院,晨夕问安,并在居所夜读《春秋》排遣对兄长的思念。曹操精心挑选了美女十人给关羽,关羽尽数作丫环伏侍二皇嫂。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曹操封汉寿亭侯,赠过锦袍又赠赤兔马,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也没收买着关羽的心。当关羽得知刘备下落后,立马挂印封金,写书辞曹,千里走单骑,被传为“千古美谈”。看到这些,不由让笔者由衷感慨:真乃“心存汉室三分鼎,志在春秋一部书”!千百年来关羽夜读《春秋》的忠勇、仁义、诚信精神以及正人君子行为一直成为炎黄子孙共同的道德追求和做人准则而为后人敬慕,从而被人们奉为“战神”、“财神”、“文神”以及“万能之神”。呵呵!
本文发布于:2024-02-10 06:49:3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75189724817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关羽挑袍—霸陵桥-5.1五一游记周记灞桥关羽传说.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关羽挑袍—霸陵桥-5.1五一游记周记灞桥关羽传说.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