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递楹联匾额

更新时间:2024-02-09 21:00:27 阅读: 评论:0

2024年2月9日发(作者:阳阳幼儿园)

西递楹联匾额

西递徽州楹联匾额

呈坎村楹联:

丰山拱应家声振,坎水环流世泽长。

形如八阵迷宫似,得天独厚少灾情。

礼乐传家绳祖武,诗书继世翼孙谋。

十四世本源深远赖前人教孝教忠俎豆常新春祭秋尝崇典制,五百年树叶繁荣愿后嗣学诗学礼簪缨弗替左昭右穆肃成仪。

叙彝伦修名孝第,陈俎豆登进诗书。

昌溪村楹联:

科第尚哉必忠孝节廉自任畿端方可无愧祖宗,读书贵矣但农工商贾各专一业便非不孝子孙。

位于文殊院象石之右的立雪亭,面对石笋,前有深壑,后有群松,旧有对联:

去一天地;

得一天地。明人余书升曾在石笋建颖林庵,楼上供佛,楼下为静室。庵四周峰峦奇异,气象万千。旧悬陶题联:

自疑骑日月;

我欲小蓬莱。

吴静川题慈光寺联:

就这里看破禅机,下乘、中乘、上乘,解脱因缘十二;

从此地参透妙谛,取法、执法、非法,定慧世界三千。

注:“因缘十二”即“十二因缘”,为佛教三世轮回最基本的说法。

清代歙人吴退旃题写慈光寺僧人幽雅生活的对联:

洗钵乍分蕉上雨;

弹琴时引竹间风。

清代显官,歙人曹振镛所撰描写慈光寺的对联:

谈经云海花飞雨;

说法天都石点头。

胡子庆以黄帝在黟山修行炼丹的神话传说立意,作黄山慈光寺联:

跌宕炉鞴,婆裟火烛,看自三十六峰,头头是道;

影为形本,声是响根,历尽八万千岁,滴滴归源。

听涛亭距慈光寺约一华里,过亭以后,前山奇景方正式拉开帷幕,旧有楹联非常贴切地道出此亭在黄山的绝妙位置:

过此成仙侣;

回来无俗人。

玉屏楼被称为“黄山绝胜处”,古代有二幅描写玉屏楼地势的对联:

万山拜其下;

孤云卧此中。

高阁逼云霄,举头红日尽;

远山收入画,回首白云低。

因文殊院后依玉屏峰,前有文殊台,左青狮,右白象,清代萧山人高枚以佛教用语撰联:

蓬飞九品为黄海;

狮吼一声下玉屏。

(这副对联是描写玉屏楼的)

注:“蓬飞九品”为佛教名词“九品莲台”之意,净

土宗认为人死后往生极乐世界所托的莲花座,因所修功行的深浅分为九品。故上联是说黄山是佛教极乐世界所托的最高品。“狮吼一声”也是佛教用语,引自《传灯录》:“释迦佛生时,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作狮子吼云:‘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在金沙岭上的辨源亭,旧有顾锡畴题联:

丹液一杯;

渐江千里。

位于后海芙蓉岭下的芙蓉居,四面环山,溪水绕流,院内有名贵的古花木,繁花似锦,芳香扑鼻。院中有一圆池,日月映照,如浴水中。描绘这一自然和人文景观的门联为:

养得翠池常浴日;

乱飞花雨且耕耘。

散花精舍原址为明建散花庵,旧有楹联:

经残花雨外;

僧散佛香中。

在引针峰下,明末僧一心和其徒雪奇建引针庵,因峰而得名,孙鲁山题有:“平乐净土”匾额,并题楹联:

引针一线衣珠露;

笑指千峰觉路开。

黄山疗养院原址为紫云庵,因座落在紫石峰麓,后倚紫云岩,故清人赵子良题联赞道:

紫石云烟作屏障;

青天风雨走蛟龙。

紫云庵又名茅篷庵,面对溪壑,翠竹拂檐,住持僧悟千曾自题匾额“黄山一茅篷”,后歙人蒋龙章重书匾额,并题联:地近丹泉,岩涌飞流千嶂雪;

院依紫石,门开曲径一茅篷。

紫云庵前原有紫竹林一片,故紫云庵观音神龛的对联为:

紫竹林中观自在;

莲花座上现如来。

黄山观音寺联:

音可能观,观遍黄山开慧眼;

士可以大,大如沧海显婆心。

光明顶之西旧有普贤庵,庵为明万历时建,曾有楹联:

奇妙脱凡蹊,果到峰头始信;

光明凌绝顶,直从天外飞来。

清代钱塘人汪夔一题黄山石室联为:

石诡松奇,自是有仙骨;

僧闲云懒,到来生隐心。

黄山松是黄山的奇景之一,旧日的狮林精舍有这样一幅楹联:

近听风声如笛;

远闻松涛似海。

狮子林,景多而集中,昔日狮子张嘴的地方为观音庵,明代诗人余绍祉曾题联,太平县令陈九陛书写:

岂有此理,说也不信;

真正妙绝,到者方知。

余绍祉为桃花溪秋景题联为:

翠壑丹崖千丈画;

白云红叶一溪诗。

余绍祉还题联,将黄山列为天下第一山:

人间有石皆奴仆;

天下无山可弟兄。

余绍祉还有一联描写黄山云:

松生绝壁不知土,

人住深崖只见烟。

位于狮子林的古轩辕庙有徐文长题联:

神力可通三宝殿;

声威当比万峰高。从苦竹溪到云谷寺的路上,可观黄山三大名瀑之首的九龙瀑,瀑水在香炉、罗汉两峰之间的悬壁上九折而下,一折一潭,每折百余丈,宛如九条白龙腾空飞舞,极有气势,清代天绅亭有联赞道:

九匹白练出奇观,连续奔腾,远观如八骏骅骝添赤兔;

三岭松涛鸣爽籁,抑扬起伏,乍听似千军健卒赴疆场。

注:“骅骝”为周穆王八骏之一。

枕头峰下乌龙潭近处有新月亭,俗名“乌龙亭”,因亭柱上刻有20字对联,故该亭又名“廿字亭”。石柱上有柱联一对:四面远山绕二水;

一潭星月照孤亭。

“廿字亭”亭柱上还刻有20个字对联:

忠恕廉明德,正义信忍公;

博孝仁慈觉,节俭真礼和。

乌龙潭刻像石有联:

泉声咽危石;

日色冷青松。

在白龙潭侧,旧有乡雪亭,联为:

水声千涧雨;

山气四时秋。

位于丞相源的骊珠室,实为竹篱茅屋,丘若太题额,并有楹联:

深隐不妨浮白兴;

穷愁常抱草玄心。

在翡翠池边岩壁上的“寿”字石刻旁有一联:

普慈莲花,大生大化;

黄山妙果,寿世寿人。

相传李白来到黄山黄帝源,听说夫子峰附近罗村的碧山有位叫胡晖的学士,即专程探访,于村头问路。后人在问路处建“问余亭”,并题联道:绿柳桥边山径;

青莲马上诗机。

清末民初海宁人陈方镛在《楹联新话》中记载了其友人李寅生青年时泛舟至湖北访黄鹤楼后,顺江而下至黄山的经历,李氏登上天都峰后振衣长啸,大有飘飘欲仙之感,于是手书一联:

访鹤倚层楼,曾过晴川留爪迹;

寻僧登绝,要将云海荡胸怀。 清代婺源人齐彦槐游黄山时,应山僧彻公之请题联:

松山绝壁不知土;

人在深崖可处烟。 1914年初夏,近代著名教育家黄炎培先生在文殊院两位高僧的导游下,遍游黄山全貌,并曾书赠一联给翁松禅师:

名山大好吾家有;

游客昔评天下无。

黄炎培书赠果证禅师的对联为:

同看云海光明顶;

难得天西接引僧。

黄炎培还撰二联赠黄山茶坊老板:

深情抵江水;

古道照南山。

率水由山,其民好礼;

春蚕秋稼,有女如荼。

黄山古代楹联还有:

天都护黄海;

莲花拥紫云。

泉流功德永;

山辟普门僧。

足临清静地;

身在图画中。

住此仙人窟;

参来上乘禅。

狮子林中福地;

清凉顶上灵山。

注:此为今清凉别墅联。

宇宙尚存唐岁月;

山川犹见汉衣冠。

本色住山深有味;

清诗呈佛岂无缘。

云外闲吟发天籁;

山中静雨落松涛。

山深自觉无寒暑;

禅老无心计岁年。

曾游雁宕居安固;

又住狮林享太平。

眼根已澈浮云表;

心镜先莹宝月中。

注:此为文殊院联,系清代萧山人高枚题

天外龙头狮起吼;

云间招手佛随缘。

临风说法花应坠;

对月谈禅石不顽。

心超黄海天都上;

身寄紫岩莲蕊间。

奇石幽松,天然仙境;

危岩深壑,自是名山。 清代北京的歙县会馆联:

清樽夜话黄山树;

彩笔朝题紫陌花。

注:此联为鲍觉生题书。

清代北京歙县会馆还有一联为:

九万程中,三千道上,藉此馆粲场茵,用萃东南之美;

卅六峰下,廿四桥边,移来绶花带草,咸依日月之光。

注:联中“卅六峰”指黄山,“廿四桥”指扬州。

黄山还有许多现当代人试撰的楹联:

黄山自然尤绝伦;

古徽人文尽风流。

白云成海;

苍松化龙。

从容立马半山寺;

小心卧龙一钱天。

胸藏万壑云成海:

笔点千峰石化莲。

艺坛称绝诗书画:

黄岳传奇松石云。

万松林双猫捕鼠,老僧采药;

七巧石二仙对奕,丞相观棋。

气象常新,胜地黄山无限好;

光明绝顶,东方红日正高升。

松石亦多奇,天下名山能有几;

峰云皆绝妙,楼头画境更无双。

金鸡叫天门,五老登高半山寺;

观音指游路,三岛蓬莱一线天。

前景雄伟,莲花高耸天都险;

后山秀丽,西海空灵北海奇。

远近诸景皆佳,身历奇峰惊始信;

遐迩群贤毕集,神游梦笔竞生花。

朝晖夕照,幻景奇观历历在目;

风起云涌,荡胸涤臆飘飘欲仙。

泰岱之雄伟,衡岳之烟霞,匡庐之飞瀑,峨眉之清凉,黄山兼而有之;

温泉之晶莹,青松之苍劲,云海之沧波,怪石水灵秀,寰宇觅亦难矣。

注:此联为安庆太湖师范学校高级讲师周磊所作。

八百里黄山,东西南北天成趣;

五千年历史,春夏秋冬客过勤。

百里遥瞻,莲花佛国;

千秋俯瞰,翡翠湖山。

出海狂蛟,九叠龙潭藏玉影;

穿云新道,三根银线挂天车。

亭外排云,远山色淡丹青隐;

门前赏景,骚客情深兴味浓。

拔地莲花生八极;

冲天香气溢千峰。

天上都城,丹墀浪涌云霞灿;

人间仙境,翠壁风摇草木香。

狮子林中无异兽;

散花坞里有珍禽。

剑刃朝天,万杆锋芒毕露;

笋尖拔地,千头秀色可餐。

北海云来天织锦;

东溟日出地擎珠。

夏纳凉风,秋听爽籁;

朝观旭日,晚看丹霞。

宝座凌空,清凉台畔松飞翼;

生公说法,微妙言中石点头。

闲观四海云霞景;

静对千峰锦绣图。

揽胜搜奇,四围锦绣;

登峰造极,一片光明。

曙色渐融天际日;

光明普照画中山。

妙笔生花,写尽松岩神韵;

新诗入梦,吟成云海奇观。

林深夜来早;

峰高月上迟。

云浮峻岭,奇松怪石多姿,归来懒看岳;

谷涌温泉,瑶草琪花竞秀,浴罢似登仙。

云外舞禅钵,集漫天仙氲,春清夏晦秋露冬藏尽收眼底;

谷内腾蛟龙,汇遍地灵气,东逼南吼西疾北徐皆纳域中。

云外青峰无数,最宜登楼遍览;

谷中泉潭有几,何妨涉涧涌流。

频来急雨千崖净;

怒吼天风万壑摇。

绕醉吟通幽,来云谷山庄,竹篁清溪间,且听秋风夏雨;

过皮篷入胜,望白鹅峻岭,松屏石径处,可揽朝晖暮云。

临窗邀石听溪雨;

凭槛对月浴松风。

泼墨染云山,满目景色添画意;

挥笔蘸烟雨,一派风光送诗情。

写云谷山庄)

(以上对联摘自吴寿宜《黄山楹联》)

人间仙境

天下奇山

楚图南(安徽名胜楹联辑注大全P2021)

丹青图画未描完北海胜境

翰墨词章难写尽黄山奇观

——欧阳中石(悬于慈光阁)

长虹垂地若篆字

晴岫插天如画屏

——尉天池书

忙里有余闲窗明几净宜小坐

临此无俗虑水洌茶香可开怀

——郑久康(写慈爱光阁茶楼)

登斯楼品石鼎龙团春风解愠

分雅座赏玉壶凤饼秋月舒怀

——郑久康(写慈爱光阁茶楼)

位于文殊院象石之右的立雪亭,面对石笋,前有深壑,后有群松,旧有对联:

去一天地;

得一天地。

明人余

书升曾在石笋建颖林庵,楼上供佛,楼下为静室。庵四周峰峦奇异,气象万千。旧悬陶题联:

自疑骑日月;

我欲小蓬莱。

吴静川题慈光寺联:

就这里看破禅机,下乘、中乘、上乘,解脱因缘十二;

从此地参透妙谛,取法、执法、非法,定慧世界三千。

注:“因缘十二”即“十二因缘”,为佛教三世轮回最基本的说法。

清代歙人吴退旃题写慈光寺僧人幽雅生活的对联:

洗钵乍分蕉上雨;

弹琴时引竹间风。

清代显官,歙人曹振镛所撰描写慈光寺的对联:

谈经云海花飞雨;

说法天都石点头。

胡子庆以黄帝在黟山修行炼丹的神话传说立意,作黄山慈光寺联:

跌宕炉鞴,婆裟火烛,看自三十六峰,头头是道;

影为形本,声是响根,历尽八万千岁,滴滴归源。

听涛亭距慈光寺约一华里,过亭以后,前山奇景方正式拉开帷幕,旧有楹联非常贴切地道出此亭在黄山的绝妙位置:过此成仙侣;

回来无俗人。

玉屏楼被称为“黄山绝胜处”,古代有二幅描写玉屏楼地势的对联:

万山拜其下;

孤云卧此中。

高阁逼云霄,举头红日尽;

远山收入画,回首白云低。

因文殊院后依玉屏峰,前有文殊台,左青狮,右白象,清代萧山人高枚以佛教用语撰联:

蓬飞九品为黄海;

狮吼一声下玉屏。

(这副对联是描写玉屏楼的)

注:“蓬飞九品”为佛教名词“九品莲台”之意,净土宗认为人死后往生极乐世界所托的莲花座,因所修功行的深浅分为九品。故上联是说黄山是佛教极乐世界所托的最高品。“狮吼一声”也是佛教用语,引自《传灯录》:“释迦佛生时,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作狮子吼云:‘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在金沙岭上的辨源亭,旧有顾锡畴题联:

丹液一杯;

渐江千里。

位于后海芙蓉岭下的芙蓉居,四面环山,溪水绕流,院内有名贵的古花木,繁花似锦,芳香扑鼻。院中有一圆池,日月映照,如浴水中。描绘这一自然和人文景观的门联为:

养得翠池常浴日;

乱飞花雨且耕耘。

散花精舍原址为明建散花庵,旧有楹联:

经残花雨外;

僧散佛香中。

在引针峰下,明末僧一心和其徒雪奇建引针庵,因峰而得名,孙鲁山题有:“平乐净土”匾额,并题楹联:

引针一线衣珠露;

笑指千峰觉路开。

黄山疗养院原址为紫云庵,因座落在紫石峰麓,后倚紫云岩,故清人赵子良题联赞道:

紫石云烟作屏障;

青天风雨走蛟龙。

紫云庵又名茅篷庵,面对溪壑,翠竹拂檐,住持僧悟千曾自题匾额“黄山一茅篷”,后歙人蒋龙章重书匾额,并题联:地近丹泉,岩涌飞流千嶂雪;

院依紫石,门开曲径一茅篷。

紫云庵前原有紫竹林一片,故紫云庵观音神龛的对联为:

紫竹林中观自在;

莲花座上现如来。

黄山观音寺联:

音可能观,观遍黄山开慧眼;

士可以大,大如沧海显婆心。

光明顶之西旧有普贤庵,庵为明万历时建,曾有楹联:

奇妙脱凡蹊,果到峰头始信;

光明凌绝顶,直从天外飞来。

清代钱塘人汪夔一题黄山石室联为:

石诡松奇,自是有仙骨;

僧闲云懒,到来生隐心。

黄山松是黄山的奇景之一,旧日的狮林精舍有这样一幅楹联:

近听风声如笛;

远闻松涛似海。

狮子林,景多而集中,昔日狮子张嘴的地方为观音庵,明代诗人余绍祉曾题联,太

平县令陈九陛书写:

岂有此理,说也不信;

真正妙绝,到者方知。

余绍祉为桃花溪秋景题联为:

翠壑丹崖千丈画;

白云红叶一溪诗。

余绍祉还题联,将黄山列为天下第一山:

人间有石皆奴仆;

天下无山可弟兄。

余绍祉还有一联描写黄山云:

松生绝壁不知土,

人住深崖只见烟。

位于狮子林的古轩辕庙有徐文长题联:

神力可通三宝殿;

声威当比万峰高。从苦竹溪到云谷寺的路上,可观黄山三大名瀑之首的九龙瀑,瀑水在香炉、罗汉两峰之间的悬壁上九折而下,一折一潭,每折百余丈,宛如九条白龙腾空飞

舞,极有气势,清代天绅亭有联赞道:

九匹白练出奇观,连续奔腾,远观如八骏骅骝添赤兔;

三岭松涛鸣爽籁,抑扬起伏,乍听似千军健卒赴疆场。

注:“骅骝”为周穆王八骏之一。

枕头峰下乌龙潭近处有新月亭,俗名“乌龙亭”,因亭柱上刻有20字对联,故该亭又名“廿字亭”。石柱上有柱联一对:

四面远山绕二水;

一潭星月照孤亭。 “廿字亭”亭柱上还刻有20个字对联:

忠恕廉明德,正义信忍公;

博孝仁慈觉,节俭真礼和。

乌龙潭刻像石有联:

泉声咽危石;

日色冷青

松。 在白龙潭侧,旧有乡雪亭,联为:

水声千涧雨;

山气四时秋。 位于丞相源的骊珠室,实为竹篱茅屋,丘若太题额,并有楹联:

深隐不妨浮白兴;

穷愁常抱草玄心。

在翡翠池边岩壁上的“寿”字石刻旁有一联:

普慈莲花,大生大化;

黄山妙果,寿世寿人。 相传李白来到黄山黄帝源,听说夫子峰附近罗村的碧山有位叫胡晖的学士,即专程探访,于村头问路。后人在问路处建“问余亭”,并题联道:

绿柳桥边山径;

青莲马上诗机。

清末民初海宁人陈方镛在《楹联新话》中记载了其友人李寅生青年时泛舟至湖北访黄鹤楼后,顺江而下至黄山的经历,李氏登上天都峰后振衣长啸,大有飘飘欲仙之感,于是手书一联:

访鹤倚层楼,曾过晴川留爪迹;

寻僧登绝,要将云海荡胸怀。

清代婺源人齐彦槐游黄山时,应山僧彻公之请题联:

松山绝壁不知土;

人在深崖可处烟。

1914年初夏,近代著名教育家黄炎培先生在文殊院两位高僧的导游下,遍游黄山全貌,并曾书赠一联给翁松禅师:

名山大好吾家有;

游客昔评天下无。 黄炎培书赠果证禅师的对联为:

同看云海光明顶;

难得天西接引僧。 黄炎培还撰二联赠黄山茶坊老板:

深情抵江水;

古道照南山。

率水由山,其民好礼;

春蚕秋稼,有女如荼。

黄山古代楹联还有:

天都护黄海;

莲花拥紫云。

泉流功德永;

山辟普门僧。

足临清静地;

身在图画中。

住此仙人窟;

参来上乘禅。

狮子林中福地;

清凉顶上灵山。

注:此为今清凉别墅联。

宇宙尚存唐岁月;

山川犹见汉衣冠。

本色住山深有味;

清诗呈佛岂无缘。

云外闲吟发天籁;

山中静雨落松涛。

山深自觉无寒暑;

禅老无心计岁年。

曾游雁宕居安固;

又住狮林享太平。

眼根已澈浮云表;

心镜先莹宝月中。

注:此为文殊院联,系清代萧山人高枚题。

天外龙头狮起吼;

云间招手佛随缘。

临风说法花应坠;

对月谈禅石不顽。

心超黄海天都上;

身寄紫岩莲蕊间。

奇石幽松,天然仙境;

危岩深壑,自是名山。

清代北京的歙县会馆联:

清樽夜话黄山树;

彩清代北京歙县会馆还有一联为:

九万程中,三千道上,藉此馆粲场茵,用萃东南之美;

卅六峰下,廿四桥边,移来绶花带草,咸依日月之光。

注:联中“卅六峰”指黄山,“廿四桥”指扬州。

黄山还有许多现当代人试撰的楹联:

黄山自然尤绝伦;

古徽人文尽风流。

白云成海;

苍松化龙。

从容立马半山寺;

小心卧龙一钱天。

胸藏万壑云成海:

笔点千峰石化莲。

艺坛称绝诗书画:

黄岳传奇松石云。

万松林双猫捕鼠,老僧采药;

七巧石二仙对奕,丞相观棋。

气象常新,胜地黄山无限好;

光明绝顶,东方红日正高升。

松石亦多奇,天下名山能有几;

峰云皆绝妙,楼头画境更无双。

金鸡叫天门,五老登高半山寺;

观音指游路,三岛蓬莱一线天。

前景雄伟,莲花高耸天都险;

后山秀丽,西海空灵北海奇。

远近诸景皆佳,身历奇峰惊始信;

遐迩群贤毕集,神游梦笔竞生花。

朝晖夕照,幻景奇观历历在目;

风起云涌,荡胸涤臆飘飘欲仙。

泰岱之雄伟,衡岳之烟霞,匡庐之飞瀑,峨眉之清凉,黄山兼而有之;

温泉之晶莹,青松之苍劲,云海之沧波,怪石水灵秀,寰宇觅亦难矣。

注:此联为安庆太湖师范学校高级讲师周磊所作。

八百里黄山,东西南北天成趣;

五千年历史,春夏秋冬客过勤。

百里遥瞻,莲花佛国;

千秋俯瞰,翡翠湖山。

出海狂蛟,九叠龙潭藏玉影;

穿云新道,三根银线挂天车。

亭外排云,远山色淡丹青隐;

门前赏景,骚客情深兴味浓。

拔地莲花生八极;

冲天香气溢千峰。

天上都城,丹墀浪涌云霞灿;

人间仙境,翠壁风摇草木香。

子林中无异兽;

散花坞里有珍禽。

剑刃朝天,万杆锋芒毕露;

笋尖拔地,千头秀色可餐。

北海云来天织锦;

东溟日出地擎珠。

夏纳凉风,秋听爽籁;

朝观旭日,晚看丹霞。

宝座凌空,清凉台畔松飞翼;

生公说法,微妙言中石点头。

闲观四海云霞景;

静对千峰锦绣图。

揽胜搜奇,四围锦绣;

登峰造极,一片光明。

曙色渐融天际日;

光明普照画中山。

妙笔生花,写尽松岩神韵;

新诗入梦,吟成云海奇观。

林深夜来早;

峰高月上迟。

云浮峻岭,奇松怪石多姿,归来懒看岳;

谷涌温泉,瑶草琪花竞秀,浴罢似登仙。

云外舞禅钵,集漫天仙氲,春清夏晦秋露冬藏尽收眼底;

谷内腾蛟龙,汇遍地灵气,东逼南吼西疾北徐皆纳域中。

云外青峰无数,最宜登楼遍览;

谷中泉潭有几,何妨涉涧涌流。

频来急雨千崖净;

怒吼天风万壑摇。

绕醉吟通幽,来云谷山庄,竹篁清溪间,且听秋风夏雨;

过皮篷入胜,望白鹅峻岭,松屏石径处,可揽朝晖暮云。

临窗邀石听溪雨;

凭槛对月浴松风。

泼墨染云山,满目景色添画意;

挥笔蘸烟雨,一派风光送诗情。

(写云谷山庄)

(以上对联摘自吴寿宜《黄山楹联》)

人间仙境

天下奇山

——楚图南(安徽名胜楹联辑注大全P2021)

丹青图画未描完北海胜境

翰墨词章难写尽黄山奇观

——欧阳中石(悬于慈光阁)

长虹垂地若篆字

晴岫插天如画屏

——尉天池书

忙里有余闲窗明几净宜小坐

临此无俗虑水洌茶香可开怀

——郑久康(写慈爱光阁茶楼)

登斯楼品石鼎龙团春风解愠

分雅座赏玉壶凤饼秋月舒怀

——郑久康(写慈爱光阁茶楼)

笔朝题紫陌花。

西递楹联匾额

本文发布于:2024-02-09 21:00:2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748362726415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西递楹联匾额.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西递楹联匾额.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黄山   对联   楹联   云海   联为   匾额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