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9日发(作者:中级工程师论文)
汉字:汉字,就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扩大汉语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交际功能的辅助工具。
汉字学:汉字学是以汉字为研究对象,以探讨汉字的起源、性质、结构和发展规律,探讨汉字形、音、义之间的关系以及汉字之书写、正字法等为内容的一门学科。
六书:六书最早见于《周礼·地官·保氏》,但六书说作为汉字构造条例,是由汉代学者总结出来的。汉代解释六书有三家,即班固、郑众和许慎。《说文解字》的出现是六书理论完全成熟的标志,六书说的具体内容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说文》四大家:清代以研究《说文解字》著称的四位学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简称《段注》),桂馥《说文解字义证》,王筠《说文释例》、《说文句读》,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说文学:指以《说文解字》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学问。因为包括古代文字学的主要内容,也成为文字学的代名词。
许慎:东汉时期著名的经学家、文字学家,主要著作有《五经异议》、《说文解字》等。《说文解字》是中国第一部据形说义的有系统的字书,对后世影响深远。
三书说:现代学者唐兰主张将汉字的结构归纳为象形、象意、形声三种,将指事字并入象形,将《说文》归纳的会意字改为象意字,去除了假借和转注,称为三书说。后来文字学家裘锡圭主张将汉字结构归纳为表意、形声、假借三种,也称为三书说。陈梦家三书说主张将汉字结构归纳为象形、形声、假借,是在对唐兰三书说的批判基础上建立的。
四体二用说:“四体二用说”由清代戴震提出。
第一,六书是战国秦汉间人根据当时所能见到的文字材料(主要是小篆)归纳出来的文字条例,它不能全部解释古文字,也不能全部解释今文字。
第二,“六书”中的各书并不在同一个平面上。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能够直接构造新字,属于造字法;而转注、假借不能直接构造新字,属于用字法。所以清人提出“四体二用”说。
初文:文字学上指反映一个字造字本义的初始写法,如“止”是“趾”的初文,“采”是“采”的初文。
右文说:是认为形声字的声旁都有表意作用的一种学说,由于形声字的声旁大多在右边,所以称作右文说。由北宋王圣美首先提出。
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画成其物”就是将字形画成它所代表的物体的模样;“随体诘诎”就是让字的笔画随着物体的形状而折屈,讲的都是描绘实物形状的意思。
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指事字以象形为基础,通常都有一部分构件是象形字,所以,看到字形一般都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是谓“视而可识”;指事字的含义要通过特定的符号去提示人们,一般都要经过细心观察才能理解这些符号的确切含义,是谓“察而见意”。
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意思是把几个相关的字排比在一起,由它们的联合形式而呈现出新字所指的含义。
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意思是说口语里中某个词,书面上尚未有代表它的字,就借用一个同音的字,通过声音去寄托它的意思。
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意思就是根据事类造字,再选取一个同音字来譬如读音以配合成字。所以,形声字都由两个现成符号组合而成,其中一个表示新造字的意义或类属,即一般所谓的意符或形旁;另一个表明它的读音,即一般所谓的声符或声旁。
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所谓“建类一首”,是指已造字与孳乳字具有同一个部首;“同意相受”是指一组转注字的意义完全相同,彼此可以互相注释。
声符:分析汉字形体的术语。除了形声字的声符外,还包括假借字和附画因声指事字、独体形声字,双声符字中具有表示语音作用的所有部件。
形符:分析汉字形体的术语。与声旁相对。指和全字意义有关的字形部分,也就是指构成汉字的符号中声符以外的所有符号
亦声:亦声是指一个会意字取了其中一个表意偏旁的读音作为整个字的读音,即这个偏旁除了表意之外,还兼有标音作用的现象。娶:从取,从女,取亦声。驷:从四马,四亦声。
省声:省声是指形声字的声符有所省略的现象,有的将字形繁复或占面积太大的声旁省去一部分,或省去声旁的一部分,空出位置用于安置形旁,又或声旁和形旁合用部分笔画或偏旁
省形:文字学上指作为形声字形符的字形有所省略的现象,有的是指形声字的形符有所省略,或省去形符的一部分,空出位置用于安置声旁。
甲骨文:商代的甲骨文,是我们目前所能见到的、形成体系的汉字中最古老的一种,它是以字写、刻在龟甲或兽骨上而得名的。
甲骨四堂:甲骨四堂是指中国近代四位研究甲骨文的著名学者:罗振玉(号雪堂)、王国维(号观堂)、郭沫若(字鼎堂)、董作宾(字彦堂)。著名学者陈子展教授在评价早期的甲骨学家的时候写下“甲骨四堂,郭董罗王”的名句,这一概括已为学界所广泛接受。
铁云藏龟:《铁云藏龟》是“殷墟”甲骨文历史上的第一部著录书,刘鹗辑
金文:金文是“吉金文字”的简称,主要指铸或刻在铜器上的文字,因为古代称铜为金,所以把铜器上的文字称为金文。金文又称钟鼎文,款识。
金文编:容庚撰写,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金文字汇和简注字典,收字选择精审,体例严谨,字形多依原字大小,学术态度谨慎。
籀文:旧说是周宣王时太史籀所著《史籀篇》中的文字,现在一般认为是指春秋战国时期流行于秦国的大篆。
大篆:指春秋戰國時期流行于秦國一帶的文字,也叫籀文。廣義的大篆還包括商周時期的甲骨文、金文等。
小篆:指秦統一六國後,由李斯等整理大篆和六國文字而確立的秦國官方文字,也稱秦篆。
标准器断代法:由郭沫若提出,首先选定从铭文可确定年代的青铜器作为标准器,以标准器铭文的人名事迹、文辞体裁、文字风格和形制花纹为依据去联系那些不能从铭文断代的青铜器,从而为更多的青铜器断代。
六国古文:《说文》中的“古文”,是周秦间东土文字,即六国文字。
秦系文字:按照何琳仪观点以系分法代替国分法,主要指以秦国文字为主的,具有秦国文字特点的一系文字。
简帛文:简指狭长的竹木片,帛指未经染色的缣帛,写在竹木简和缣帛上的文字就是简帛文。
石鼓文:唐代初年在陜西出土的先秦时期十块鼓形石上用大篆所刻的文字,称为石鼓文,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石刻文字。
玉石文:刻于玉石上面的石刻文,多为石刻文或盟书
陶文:釿印在陶埴上的陶文
货币文:钱币上面的货币文,钱币包括布币、刀币、圆钱、蚁鼻钱
玺印文:印章上面的玺印文
俗体文字:俗体字,又称俗字。指的是古今以来通俗流行,而字形在当时来说并不符合规范的汉字,可以把它看作异体字的一种,别于正体字(或正字)而言。
古文字:指秦代小篆以前的文字,包括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战国古文等。。
今文字:指汉代隶书以后的文字,包括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
小篆:以春秋战国时期的秦系文字为基础,吸收各国文字的优点整理而成的。
隶书:隶书可以分为秦隶与汉隶。秦隶形成于战国末期,是由秦国的俗体发展而来的。
三体石经:曹魏正始年间用古文、篆书、隶书三种字体,刻了《尚书》、《春秋》两部书,称
为正始石经,又称三体石经
熹平石经:东汉灵帝熹平年间,据蔡邕等奏,准正定六经文字所刻的碑石经文。有鲁诗、尚书、周易、仪礼、春秋、公羊传、论语等七种石经。
秦隶:又称古隶,汉隶形成之前的隶书称为秦隶,是由秦国文字的俗体作为基础形成的。
汉隶:广义的汉隶包括汉初的古隶和汉隶,狭义的汉隶指形成于西汉中晚期的汉隶,篆书形体归于消失,波磔的开张由竖伸变为横展。
隶变:指发生秦汉时期由秦国篆文、六国古文演变为隶书的过程。这一过程成为古今文字的分水岭。
隶定:指用隶书(后来也包括楷书)转写战国以前古文字的过程。
八分书:汉字的一种字体,跟“隶书”相近。这种字体,一般认为左右分背,势有波磔,故称“八分”。
汉隶的别称。魏晋以后的楷书称为「隶书」,为避免混淆,称当时通行且有波磔的汉隶为「八分」。
草书:草书包括章草和今草,具有笔画连带、结体简化的特点。
章草:章草是隶书的快写,实际上由秦隶中的草书因素发展起来,具有笔画牵带和连绵借让的特点,是一种辅助性书体
今草:今草由章草发展而来,也可以称之为楷书的草写,承袭了章草的牵丝引带写法,由字字独立发展到字字相连属,尽去章草的波磔,变章草的横势为竖势。
楷书:楷书是今天我们通行的正体字,由汉隶发展而来,大致出现于汉末魏初,成熟于东晋。
行书:行书是楷书的快写,它的取名从“民间最为流行的书体”而来,是介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易识易认,简易快捷。
波势:书法中指波磔之笔势,波磔在书法中指右下捺笔,左撇曰波,右捺曰磔
古今字:古今字是指古今两个时代先后产生的记录同一个词的两种字形。先产生的叫古字,后产生的叫今字,两者构成一对古今字。古今字的概念最早由东汉的郑玄提出。
异体字:异体字是指形体相异,读音、意义完全相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相代替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其中最通行的一个称为正体,其它的称为异体(也称为“或体”)。
通假字:“通假”是古书上出现的字形临时借用现象。一个汉字记录一个或几个词,通常是固定的。但由于种种原因,有的人在写文章时弃本字不用,临时借用了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去通融替代。这种现象就叫做通假。
繁简字:繁简字指一个字笔画繁简不同的两种写法,着眼于笔画的多少,笔画多者为繁体,笔画少者为简体,简化字与被简化字合称为繁简字。
同形字:同形字是指分别为记录不同的词所造的、在外形方面却完全相同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
同源字:同源字应该是指具有共同的造字之源的字,同源字之间的本质联系是形义的关联。
简化:是汉字发展变化内部规律的一种,体现为汉字形体结构的简化和文字数量的精简。
声化:汉字发展变化内部规律的一种,体现为假借的使用、为分担假借字义项而造的形声字和纯表意字向形声字的转变。
讹变:古文字中的形体讹变,指的是古文字演变过程中,由于使用文字的人误解了字形与原义的关系,而将它的某些部件误写成与它意义不同的其他部件,以致造成字形结构上的错误的现象。讹变往往发生在简化、声化的大趋势下,所形成的新体或成为正体的异体甚至代替正体。
别字:别字是指把甲字误写为乙字,误写的乙字就是别字,别字不具有普遍性,不被社会接纳和认同,是整个地写别字,别字不会成为正体的异体,更不会取代正体。
本文发布于:2024-02-09 16:44:5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746829526396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汉字学名词解释.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汉字学名词解释.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