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献——精选推荐

更新时间:2024-02-09 16:38:53 阅读: 评论:0

2024年2月9日发(作者:蔡文慧)

古典文献——精选推荐

1、 文献:文献是用文字、图形、符号、音频、视频等技术手段记录人类知识、信息的一切载体,或理解为固化在一定物质载体上的知识、信息。也可理解为古今一切社会史料的总称。

2、 文献学:主要是研究文献的形态、文献的整理方法、文献的鉴别、文献的分类和编目、文献的收藏、文献形成发展的历史、各种文献的特点和用途、文献的检索等。

3、 熹平石经:从东汉末熹平四年开始,皇帝命大学者用隶书书写,将《周易》、《尚书》等儒家经典刻在石碑上,立于洛阳太学门外,供后儒晚学校正经书文字,取得了轰动性的阅读效果。字体方正平直,中规入矩,极为有名。

4、 正始三体石经:魏正始中,刻顾问于石碑上,以应学者们读经之需求,与“熹平石经”并立于太学,古文不易识,则以篆、隶二体列于古文之下以诠释之,世谓之“正始三体石经”。

5、 汲冢竹书:在古典文献史上,时常有简牍出土的记载。古代最著名的一次是晋太康二年,河南汲郡人不准盗发战国魏襄王墓,得竹书数十年,凡书75篇,10万余言。史称“”

6、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是通代的不加选择的专门编集一种体裁全部作品的总集。是清严可均编辑的《》746卷。此书共搜集先秦至隋作者3497人,分代编次为15卷。这部书最大的长处是“全”,它网络了先秦至唐以前所有现存的单篇文章(当然难免有疏漏),每一作者前面都有小传,每一篇文章后面有出处。这部书为人们阅读先秦至隋的单篇文章提供了最为全面的文献基础。

7、 别集:别集是相对总集而言的,它是指搜集一个作家部分或全部作品的个人文集。

8、 方志:又称地方志,是记载一地自然和人文方面历史与现状的综合性的地方文献。它在某种意义上具有查找地方文献的工具书性质。地方志也可以说是“地方史与地理的结合”。

9、丛书:由很多书汇编成集的一套书,按一定的目的,在一个总名之下,将各种著作汇编于一体的一种集群式图书,叫丛书,又称丛书刊、丛刻或汇刻等。形式有综合型。专门型两类。

1、 叙录:或称书录解题、提要等、列于书名之后,使用一揭示图书的内容主旨、价值得失,介绍作者生平事迹、学术源流,以及该书的版本、校勘、流传情况等。

2、 官修目录:是封建社会由朝廷主持对国家藏书进行校理后所编的国家图书目录。

3、 七略:刘歆在刘向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完成了我国古代最早的综合性国家图书分类目录,所以说《》是刘向刘歆父子等一批学着共同完成的伟大成果。、《七略》包括“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

4、 别录:西汉末年汉成帝之时,掌礼宾事宜之官诏著名学者刘向等进行大规模的整理图书与目录编制的工作。刘向对所校各书,都要校定新本,编写篇次,撰写一篇撮述全书大意的叙录,然后奏上。刘向所写的各书叙录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树立了叙录体目录的典型,当时,刘向又把所校各书的叙录汇集成编,称为《》。

5、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书名,清代永瑢、纪昀编撰的一部大型解题书目,是中国古典目录学方法的集大成者。所作提要灵活多样,简明扼要,堪称古代提要目录的代表。

1、 版本:从严格意义上说,是刻板印书出现后为区别刻本和写本而是用的名称。因最初的印版是以木板为原料雕刻而成,故“版本”又称“板本”。“版”和“本”在很早就作为书籍文献的名称在使用,因此广义的“版本”又可以指一切形式的书本。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版本概念的内涵不断扩展,左键囊括了以雕版印本为主体,同时包括雕版印本之前的写本和之后的抄本、活字本、手稿本、批校本、影印本等各种书本,也包括新式印刷的各种书本。

2、 善本:指珍贵难得的古籍刻本、写本,其具有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艺术代表性或某一方面的特殊价值。不仅原本或接近原本的版本可称善本,大凡经过名家精校过的版本都可视为善本。

3、 活字本:指用活字排印的书本。111

4、 卷轴装:所谓卷轴装,就是把抄了书的纸粘连起来,形成长卷,在其尾端装上一根用木或竹做成的轴,收藏时用轴由尾端向前卷成一束,称为一卷。因此,卷轴装的纸本又称卷子。

5、 蝴蝶装:是以版心中线为准,版面向里对折,然后再一叶一叶重叠在一起,在折线处对齐,用浆糊黏在一起,另外三边切齐,再用硬纸连背裹住作封面。看上去很像现在的精装书。不同的是没有锁线,

每页纸只有一面有字。打开书,可以看到一整页,以版心为中轴,两边各半页,颇似展翅蝴蝶,故称。

6、 版心:即刻板的中心部位,为两半页分界处,一般不刻正文,而刻有折叠书页标志的“鱼尾”

7、 鱼尾:

1、 校勘:校对勘正,对书本,报刊,文集等等的修正所必经的一些程序。用同一部书的不同版本和有关资料加以比较,考订文字的异同,目的在于确定原文真相。(百度)校勘的主要任务就是尽可能地恢复文献的原来面目。

2、 讹:也称误,是文献中最常见的错误现象。

脱:文献在传抄出版过程中脱去一字或数字称脱文,也称夺文或阙文。

衍:原稿所无而传写与出版的过程中误增的文字称衍文,亦称衍字,羡文。

倒:倒指原稿文字具存,并无讹误、缺脱或衍羡,但在流传过程中,文字的先后次序却被弄颠倒了的现象。

3、 理校:即推理的校勘,是校勘工作的补充方法。

4、 校勘记:处理校勘成果的方式。有七种方式:定本,定本附校勘记,底本附校勘记,单行的校勘记,与注释混合的校勘记,载于笔记中的校勘记,用单篇文章发表的校勘记。按先后顺序写好附在卷末、书末

1、 伪书:指那些作者不真、年代不实及内容造假的古典文献。

2、 辨伪:古典文献有伪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把古典文献中那些有伪的图书文献,或某部图书文献中有伪的内容、篇章揭示出来,这就是辨伪,也有人主张应该称为辨真,提法不同而实质相同。辨伪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辨伪是对某些有真伪问题的事、物进行考察鉴别,以定其真。文献学所讲的辨伪是狭义的辨伪,主要是便是古典文献的真伪,其任务是认定图书文献的真实作者、年代,体现其原本的文献归属,而考证图书文献形成的真实年代则是文献辨伪的核心内容)

3、 四部正讹:明代胡应麟著,辨伪成熟的标志性著作。该书扩大到经史子集、辨别伪书数量大、不仅对诸书真伪有深度的具体考证,而且在卷首概括举例伪书现象、类型多达21种,第一次把伪书现象做了系统的归纳总结,而且在全书最后又专门讨论位数的特征、四部伪书的程度等,特别是总结出考辨伪书的8条方法,第一次把古籍文献的辨伪工作做了方法论的概括,使之具有形而上的形态。《》集前任辨伪思想、方法之大成,是辨伪学发展的里程碑性著作,其考核伪书的方法和理论影响后来的变为工作达400余年,时至今日人有一定的影响力。

4、 考信录:清大疑古派大家崔述著。其《》考订古书中所记上古三代及《论语》中所记孔子事实之伪讹与辨别伪书相结合,是古代考证的时间绝响,文献辨伪之千古顿足。

1、 辑佚:文献学中古典文献的辑佚,是专指将散见于现存图书文献中的散佚、亡佚文献的残篇散句等各种佚存之文逐一摘录出来,按一定的方法原则加工后编辑成册,使之集中复现流传的文献整理活动,或以此为手段的研究方法。

2、 亡佚之书:简称“佚书”。辑佚学所讲的佚书,是指原有其书而后代毁亡、散失不传的书,即作为独立的单位文献确曾在世间存在流传过,而在后世作为独立的单位文献又确实不存的亡毁、散失的书。佚书分三种情况:一是全佚之书,二是缺佚之书,三是散佚之书。

3、 脱佚之文:是指那些形式上似乎完整保存下来而实际上有文句、文段脱佚现象的古籍。

4、 散佚之篇:是指在辑编诗文总集、别集时,从多种书里零散搜集出来的那部分诗、文,以及全集编成之后漏收之诗、文。

1、金石文献:金石文献包括金文文献和石刻文献两大部分。金文是指各种镂刻或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石刻是指在石头上的文字,包括石经、碑版、墓志等。对各种青铜器铭文和石刻进行全面研究,很早就 形成了一专门的学问——金石学。近代以来学者所做的金石文献的搜集整理成果的代表作有:罗振玉编的《三代吉金文存》二十卷,此书收录其家藏书金文拓本4831种,依器形分类,每类依铭文字数多少排列;郭沫若撰写的《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此书收录西周青铜器250件,东周261件,前者按王朝世系排列。

后者依国别分类,全书分图编、录编、释编三大部分,先列图片,后列铭文拓本,再加考释;邱德修撰写的《商周金文集成》‘严一萍撰写的《金文总集》等。

2、简帛文献:简帛本指古代的两种书写材料简牍和缣帛,我们讲的简帛文献更多的是指简牍文献。代表著作有罗振玉、王国维撰写的《流沙坠简》该书按文书的性质编排。全书分三大类:一是小学术数方技书类考释,二是屯戍丛残考释,三是简牍遗文考释;张凤撰写的《汉晋西陲木简汇编》。简帛文献的学术价值体现在史料价值、校勘价值和研究价值三方面。

3、战国楚竹书:涉及到楚地的竹图书,包括自然发现的和有组织进行挖掘的。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湖北出土的战国竹简,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湖南境内发掘出的战国楚墓出土了一大批楚简等等。现代考古又发现了许多重要战国楚竹简,现在被冠以《伤害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

4、马王堆汉墓帛书:于1973年12月在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整理的《》包括:《老子》甲乙本及甲本卷后《五行》、《九主》、《明君》《圣德》四篇佚书,乙本前《经法》《十大经》《称》《道原》四篇佚书;《春秋事语》《战国纵横家书》等。马王堆帛书原来大都无书名,整理时根据内容拟定了书名。

5、敦煌变文:敦煌所出文学文献,唐以前作品数量较少,绝大多数是唐五代宋初的作品。从地域上看,一部分是从中原流传到敦煌的作品,另一部分出于当地文人之手。从传统的雅俗观点来看,又有雅文学和俗文学之分。变文是唐代民间的讲唱文学形式,简称“变”。内容上一类是讲佛教神怪题材的,另一类则讲历史与现实题材。前者如《降魔变文》后者如《伍子胥变文》等。王重民、王庆菽、向达、周一良。启功、曾毅公等辑有《敦煌变文集》,该书各篇照录原文,标点分段,并加校记或校勘记,该书所收内容虽名“变文”,但含有俗讲,词文,俗赋等内容。

1、鉴别版本有哪些常用的方法,他们各自有哪些局限?

一、 依据版本形式进行鉴别:1)看牌记(具有广告性质,可信度降低。翻印本照刻原牌记,版片易主后挖改牌记,或某些版本牌记前后矛盾信息混乱)2)考刻工(并非所有的古籍版本都记有刻工;即使刻记刻工的版本所记刻工也多只有刻工姓名的一部分;明、清覆刻宋、元刻本,有时连刻工也一并翻刻,使依刻工辨别版本年代出现问题)3)看板式4)查讳字(一是覆刻本常常按原本覆刻,原本的讳字也照样保留容易形成误判。二十书贾往往利用人们以讳字来鉴别版本的习惯,造假讳字以作伪,给版本鉴定带来困难。三十同时代不同类型的版本的避讳情况不完全相同。)5)看字体(需要有比较转本的书法知识和书法审美鉴赏水平,并非一般人所能胜任,且覆刻本往往与原刻本字体一致难辨真假。)6)看纸墨(要求很高的专业知识)7)看装帧8)审书名

二、依据书籍内容进行鉴别:1)读序跋(要注意:一是要考察序跋是否完整;二是覆刻本是照原本覆刻,其序跋只能作为兼备原刻本的依据,并不能用来鉴别覆刻本。三是作伪本挖改原序跋,或编造假序跋,提供虚假信息,也会影响版本的鉴别。)2)审内容(比较可靠,但书贾也能将这些可能暴漏版本年代的内容挖改)

三、依据前任研究成果进行鉴别:1)读题识(书贾伪造名家题识骗人)2)审藏印3)查著录

2、什么是善本,读书为什么要选择版本?

善本指珍贵难得的古籍刻本、写本,其具有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艺术代表性或某一方面的特殊价值。不仅原本或接近原本的版本可称善本,大凡经过名家精校过的版本都可视为善本。所谓“善本”本有两层含义,一是文物意义上有较高价值的本子,图书馆的善本书一般是从这一意义上划分的;二是指有利于阅读和研究的好的本子,即内容最全错误最少校勘最精的本子

鉴别版本的目的是为了进行选择:选择购买选择阅读选择收藏。无论是阅读,还是做研究,选择好的版本就会事半功倍,而选择一个差的版本则会事倍功半,有时甚至徒劳无功。

3、 善本鉴别的标准:关于善本的范围,《中国古籍善本总数目》收录标准:

一、 元及元以前刻印、抄写的图书(包括残本与零页)

二、明代刻印、抄写的图书(包括具有特殊价值的残本与零页)但印版模糊、流传尚多者不收。

三、清代乾隆以前流传较少的刻本、抄本。

四、辛亥革命前在学术研究上有独到见解,或有学派特点,或集众说较有系统的稿本,以及流传很少的刻本、抄本。

五、辛亥革命前反映某一时期某一领域或某一事件资料方面的稿本,以及流传很少的刻本、抄本。

六、有名人学者亲笔批校、题跋、评论的刻本、抄本。

七、在印刷上能反映我国古代印刷技术发展,代表一定时期技术水平的各种活字印本,或者有较精版本、插图的刻本。

八、太平天国及历代农民革命政权所刊行的图书。

九、印谱明代的全收,清代的集古印谱、名家篆刻的印谱,有特色又系足本,或有亲笔题记的收,一般不收。

1、文献发生错误有哪些主要原因?

字形相近、字音相近或相同而导致误,也称讹;误删,或因保管不善字迹灭失,称夺或脱;误增,称衍;流传过程中文字的先后次序被弄颠倒的现象称倒;还有就是主观原因而改动原文。

2、从事校勘应具备哪些基础知识?

一、了解校勘学的知识:校勘的主要任务是恢复文献的原来面目,做好校勘工作要了解文献发生错误的主要类型;要尽可能地掌握可以用来比勘与佐证的校勘资料;掌握学习校勘的主要方法;了解校勘成果的处理形式。

二、要掌握整理古代文献的基础知识,包括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训诂学等等。

三、要掌握一定的文史知识 四、要了解一定的天文地理知识。

1、伪书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尚古观念而产生的伪书:在整个封建社会中,普遍存在着厚古薄今、迷信古人、崇拜圣贤的心态,所以一些人为了宣扬自己的学说,便采用托古的方法。于是儒家借重尧舜,墨家借重大禹、道家借重黄帝、老子,医家借重神农、黄帝。

二、文献亡佚而产生的伪书:古代典籍文献大量的散佚是伪书产生的重要社会原因。朝廷禁毁、自然灾害等天灾人祸造成了古代典籍文献的大量损毁亡佚,给后世留下了无限的遗憾,故世有寻求遗书之举,遂有投机者制作伪书欺世盗名,邀赏牟财。

三、政治相争而产生的伪书: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派系斗争势同水火,为制造舆论达到目的,不惜采用伪造书籍的手段来陷害对手。如原题牛 孺撰写的《周秦行记》

四、学术相争而产生的伪书:封建社会的学者们,论学时有门户之争,特别是同时而才名相当的学者,更是互相轻视、彼此攻击,为维护学派的学说,争胜对方,伪造古书是其重要手段之一。代表有曹魏时期王肃伪造的《孔子家语》

五、伪署作者而产生的伪书:古人伪作,伪署作者姓名是其大端,而伪署作者姓名的原因分起来大致有:一是为了泄愤诽谤他人。二是自耻署名而造伪名。三是借重名家以传其书。四是盗窃他书而为己书。五是臆测妄题作者。

六、好事妄为而产生的伪书:世间确有一些好事之徒,他们或出于兴趣而造伪书(张湛造《列子》),或由于技痒(明代的丰坊善造《子贡诗说》),或出于游戏(明代杨慎《杂事秘辛》)

2、伪书的主要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保存古代的佚书:伪书不可能凭空捏造,凡作伪者大都借助当时流行的图书文献,而其所凭借之书后世大都亡佚,借助这些伪书得以保存一二。

二、保存古代神话:伪书中保存古神话不少,我们拿来当小说读,也学可以知道些古代的文化和古民族的心理,《山海经》旧题“禹益作”,因而被归入伪书之列,但其内容是记述地理和神话,特别是急躁了许多神话传说,是一部研究先秦神话的重要文献,很有价值。

三、保存古代的制度:《周礼》本名《周官》,托古者以其为周公所作,专记周代官制。他的主张也不是凭空造出来的,一部分是从前的制度,一部分是作者的理想。所以说保存了古代的制度

四、保存古代的思想:这类造伪的人,虽然假托别时别人,但书中也宣显了造伪人隐晦的思想。例如王肃

的《孔子家语》,在驳斥郑玄一些说法上,王肃提出了很多可取的见解,用作研究王肃及汉代思想史的资料有很大价值。

五、保存古代的科技:《神农本草》《黄帝内经》之类,是我国古代医药学。数学的重要文献,这些书托名神农。黄帝、实属虚妄,可我们认清其成书党的年代是汉代人的著作,丝毫不损伤其自身的内在价值。

六、保存古代的语言:《周礼》虽不是周代行用的官制,但作者在用语、名物上不可能不用当时通行的语句、名词么人独出心裁另搞一套。因此,我们在考察周代名物训诂方面,在研究周秦语言文字的发展方面,都可以利用它提供的资料。

1、文献亡佚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第一,书厄的出现,一般都与阶级斗争、民族斗争相关,也与强大的自然灾害有关,也与管理不善有关。

第二,科技图书的亡佚,主要是因为中国封建社会历来不重视科学技术所致。如秦始皇焚书,主要焚毁的是儒家经典、百家之书和各国史书,但这些书后来又大量出现并流传下来。相反不在焚书之列的农书、医书几乎全部失传,称为佚书。

第三,在雕版印书之前,书籍流传主要靠手抄,因此人们对抄录的书籍是有所选择的,质量好的的流传日广,其他的的流传日微,逐渐被淘汰而称为佚书,如萧统的《文选》,其选编质量、方法远胜前人,致使其前十余家相继亡佚。

第四,雕版印书之后,两周以上相近的图书,往往只有一种在社会上广为流行,另一种逐渐不行于世。如北宋薛居正所著《五代史》150卷因不如欧阳修名《五代史》名气大而渐废。

第五,大部头的书流传不容易,如三国魏文帝曹丕是编的《皇览》千篇,传抄不易,到南北朝时已不见原书,只有抄本存世,至隋朝时抄本亦不存。

第六,有些官书不向社会流传,只在朝廷中存放,视为秘籍,一遇灾祸,定亡无遗。私家所藏,珍秘奇书或不外传,孤家自保,一旦有灾祸降临,必然毁亡。

古典文献——精选推荐

本文发布于:2024-02-09 16:38:5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746793313903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古典文献——精选推荐.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古典文献——精选推荐.pdf

标签:文献   校勘   伪书   版本   图书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