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9日发(作者:展厅)
四年级下学期语文课文内容填空假期作业练习专项题及答案部编人教版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时间:________
一、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宝葫芦的秘密》一文中奶奶讲了四个关于宝葫芦的故事,分别是①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
2.《海的女儿》这课文是著名童话《________》的______部分。作者是________(国家)的_________。其中最打动我的地方是_______,原因是_______。
3.《巨人的花园》中一堵围墙挡住了孩子的脚步,也挡住了________,只留下了_______。作者运用______ 的手法展开故事情节,揭示出____________的道理。
二、 根据课文内容或要求填空。
1.《题西林壁》是___代诗人____,这首诗中蕴含深刻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学期学了一首李清照的诗是《______》,本首诗写到活着做人中豪杰,死了做鬼中英雄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情感。
3.“________________”,你既然已经答应了他,就要遵守诺言。
4.秋风一吹,下起了秋雨,天就变冷了许多,老师说:“_________,________。孩子们,你们要注意添加衣服,可别感冒了。”
5.如果你的好朋友将要去外地读书,为此他闷闷不乐,看到这情境,你会用我们学的唐代高适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来安慰好朋友,激励他。
1 / 10
三、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本册学过的三首古诗词让我感受到乡村独特的美景:“儿童急走追黄蝶,_______”描绘了儿童捕蝶的天真可爱;“_______,惟有蜻蜓蛱蝶飞”写出了初夏江南美丽的田园景色;“大儿锄豆溪东,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村风俗画。
(2)桃花一簇开无主,____________?
(3)待到山花烂漫时,_________________。
(4)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它源于宁静中______。——[英国]华兹华斯
(5)_______被誉为“人民艺术家”。课本中我们学过他写的《______》和《母鸡》;课外,我知道他写的《_________》《________》等经典著作。
(6)罗隐在《蜂》一诗中写蜜蜂勤劳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诗句我会填。
1.梅,自古以来就倍受人们的称赞。要说古人赞颂梅的佳句,就更是数不胜数了。如毛泽东就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赞颂了梅花坚强不屈,不畏寒冷的精神。
2.《宿新市徐公店》表现出儿童们的天真和稚气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初夏正是梅子金黄、杏子肥的时节,麦穗扬着白花,油菜花差不多落尽正在结籽。
对应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到了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就说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未受功名利禄等世情的玷污。
对应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罗隐对蜜蜂的勤劳进行高度赞美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知识回顾。
1.写一句关于秋天的谚语:________,________。
2.小弟弟有问题总是不好意思问人家,怕别人笑话他。我会用韩愈的
2 / 10
“________”这句话来劝他。
3.“________三分白,________一段香”,卢鉞的这两句诗告诉我们的道理是________。
4.《观潮》一文赞美了________,抒发了作者________。
5.通过学习课文,我们认识了一个________的精卫。
六、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再回答问题。
1.填写正确的关联词语,然后再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是倦了,__________驮着斜阳回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这句话运用的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写一句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 课内外积累填空。
1.《暮江吟》运用比喻生动描绘了秋日夜晚美妙景色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
2.《题西林壁》写作者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庐山的不同景色的诗句是
_________ , _______。蕴含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雪梅》告诉人们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道理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
4.八月里来雁门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场秋雨一场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月还有小阳春。
7.横看成岭侧成峰,___________________。
八、 日积月累
1.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___。我要把有限的生命,__________。(雷锋)
3 / 10
2.我的一生始终保持着这样一个信念,生命的意义在于___,在于___,而不是__,也不是在于___。(巴金)
3.《海上日出》通过记叙作者在______和______时所看到的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____________之情。
4.《记金华的双龙洞》按______的先后顺序,记叙了作者在金华的双龙洞所看到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________的热爱,对______的热爱。
九、 我会根据积累填空。
1.小王在学习上遇到难题时总是不敢请教他人,我们可以用韩愈的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劝他。
2.这里的山从不同的位置观看形态迥异,真可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填写诗句)
3.秋雨绵绵,气温骤降,但是小明不爱穿秋裤,你能用天气谚语劝劝小明吗?
小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赶紧穿上秋裤,别着凉了。
4.“人生自古悲别离”,但高适笔下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却豁达乐观,让人对前途充满希望。
十、 先将下列诗句补充完整,再完成相关的练习。
1.洛阳亲友如相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要人夸好颜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____个句子运用了借物喻人的手法,表现了作者的人生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第____个句子则表达了诗人的高洁志趣;第3个句子摘自毛泽东的__________,它是一首词,________是词牌名,______是词的题目。
十一、 回忆课文内容。
1.《四时田园杂兴》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___,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宿新市徐公店》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__,描
4 / 10
绘了一幅_________的田园风景图;《清平乐·村居》的作者是宋代词人________,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居住环境和生活画面,借此表达作者对_____________的喜爱。
2.《乡下人家》按照房前屋后顺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间的顺序交叉描写,展现了乡下人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生活。
3.《天窗》描写了在乡村里一个________般的玻璃天窗在不同的______和______里给孩子们带来的______和______。孩子们通过小小的一扇天窗,对外面世界的______和______,让孩子们的心灵更加灵动和美丽。
4.《三月桃花水》把阳春三月的河水比作___________;赞美了三月桃花水比_______还贵,比______还亮,美得让人沉醉;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 根据本单元所学内容,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四字词语。
1.我们跟随作者观赏了被称为____________的钱塘江大潮,领略到了它那____________的气势,让人____________;巴金笔下____________的星星,让读者感受到夜的静谧美好。
2.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____________,逐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浪潮____________,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飞奔而来。
3. _________的溪水,流着山草和____________,流着____________。灰白色的____________布满河床。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____________!这三句话中,“我”的眼中之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我”鼻中所闻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三、 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毛泽东主席在《卜算子·咏梅》中描绘梅花开放时的冰雪环境的句子是:已是悬崖百丈冰,______________。
5 / 10
2.童年的岁月是令人怀念的,我国古代有很多诗人都塑造过儿童的形象,有“意欲捕鸣蝉,_______________”的牧童;有“儿童急走追黄蝶,____________________”的乡村儿童;还有“最喜小儿亡赖,____________________”的小儿,让我们充分感受到古代儿童的天真烂漫。
3.通过学习,我们积累了很多诗词名句。既有罗隐《蜂》中描写蜜蜂勤劳的“不论平地与山尖,____________________”,也有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描写春意盎然的“梅子金黄杏子肥,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四、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写游览过的地方,可以按游览的顺序来写。如《记金华的双龙洞》按________的顺序来写的,重点写了________;《海上日出》是按照__________的顺序来写的,描绘了_______和_______海上日出的不同景象,展示了海上日出_________,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_______和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
(2)《小英雄雨来》课文讲的是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少年______,聪明勇敢,_______本领高强,为了掩护_______干部,机智地同敌人作斗争的故事,歌颂了抗日根据地的儿童_________,________的优秀品质。
十五、 课文直通车。
1.《题西林壁》的作者是宋代诗人____________。这首诗前两句写了诗人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的角度,处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位置观看_________的感觉。这首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说明了“当局者迷”这个道理。学了这首诗,我得到的启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暮江吟》为我们描述了两幅自然界的画面,一幅是____________,另一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六、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一道残阳铺水中,______________。
2.不识庐山真面目,______________。
6 / 10
3.______________,骚人搁笔费评章。
4.八月暖,九月温,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十场秋雨要穿棉。
十七、 将诗句补充完整。
1.____________,溪头卧剥莲蓬。
2.儿童急走追黄蝶,_____________。
3.日长篱落无人过,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白发谁家翁媪?
5._____________,她在从中笑。
十八、 根据课文内容选一选,填一填。
1.《小英雄雨来(节选)》以(____)为标志,把课文分成了(____)部分;《我们家的男子汉》用(____)来标示各部分;《芦花鞋》则以(____)来标示各部分,全文分为(____)部分。
A.空行 B.小标题 C.序号 D.六 E.四
2.读了《独坐敬亭山》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我能体会到诗人孤寂的心情。这两句诗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诗人把_______当作自己的知己。
十九、 填写恰当的名句。
1.“洛阳亲友如相问,__________”告诉我们,对待亲友要有一颗像冰一样晶莹、纯洁的心;“不要人夸好颜色,_________”告诉我们,做人要谦虚,不要与世俗同流合污;“欲将轻骑逐,________”表明了虽然条件艰苦,但战士们仍然奋勇杀敌的精神。
2.古人说:“______________。”我们现在虽然有了点成绩,但也不能安于现状,不思进取。
3.我们要树立远大志向,勤奋学习,奋发向上,永不停息,正如《周易》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
7 / 10
二十、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________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____________。
2.浪潮越来越近犹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齐头并进____________地飞奔而来。
3.归巢的鸟儿,尽管是______,还______斜阳回去。
4.我爱月夜,但我也爱______。从前在家乡七八月的夜晚,在庭院里______的时候,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星星。
5.是在洱海那里淘洗过吗?月盘是那样________,月光是那样________。
6.空山不见人,____________,返景入深林,____________。
8 / 10
答案
1、张三劈面撞见了一位神仙,得了一个宝葫芦 李四远足旅行,一游游到了龙宫,得到了一个宝葫芦 王五肯让奶奶给他换衣服,所以得到了一个宝葫芦 赵六掘地掘出来一个宝葫芦 海的女儿 结尾 丹麦 安徒生
小人鱼化为了泡沫 她不忍心杀死王子,善良的她最终选择牺牲自己 温暖、欢笑 荒凉、寒冷 对比 分享快乐才会幸福
2、宋 苏轼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生在此山中 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强烈的爱国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一场秋雨一场寒 十场秋雨要穿棉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3、飞入菜花无处寻 日长篱落无人过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
溪头卧剥莲莲 可爱深红爱浅红 她在丛中笑 回忆起来的情感 老舍 猫 骆驼祥子 茶馆 不论平地与山尖 无限风光尽被占
4、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无论平地与山间 无限风光尽被占
5、立了秋 把扇丢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梅须逊雪 雪却输梅 万物都有自己的优缺点,要有自知之明 钱塘江大潮的奇特、雄伟与壮观 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英勇顽强、矢志不渝、锲而不舍
6、1.尽管 还 尽管今天下着大雨,同学们还是坚持着上学。 2.拟人
给全诗增添了情趣和生气 烛光欢快地舞蹈着。
7、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雁儿脚上带霜来 十场秋雨要穿棉 八月暖 九月温 远近高低各不同
8、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 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付出 给予
接受 争取 晴天 有云 热爱和赞美 游览 祖国山川 大自然
9、人非生而知之者 孰能无惑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一场秋雨一场寒 十场秋雨要穿棉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10、一片冰心在玉壶 只留清气满乾坤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2 1 《卜算子·咏梅》 卜算子 咏梅
11、宋 范成大 梅子黄 杏子肥 麦花白 菜花稀 宋 杨万里 春意盎然 辛弃疾 农村和平宁静生活 朴实 自然 和谐 充满诗意 小方洞 天气 时间 欢乐 慰藉 想象
向往 竖琴和明镜 金子 银子 对春天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12、天下奇观 浩浩荡荡 流连忘返 密密麻麻 移来 拉长
变粗 横贯江面 越来越近 齐头并进 浩浩荡荡 细细 野花的香味 月光 鹅卵石 抱着一个月亮 溪水 鹅卵石 小水塘
山草和野花的香味
13、犹有花枝俏 忽然闭口立 飞入菜花无处寻 溪头卧剥莲蓬 无
9 / 10
限风光尽被占 麦花雪白菜花稀
14、游双龙洞 内洞的景物 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 晴朗天气
有云时 这一伟大奇观 热爱大自然 雨来 游泳 革命 热爱祖国 勇敢机智
15、苏轼 正面 侧面 远 近 高 低 庐山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对于复杂的事物,既要多方面观察,调查了解,又要亲身去体验,去分析 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 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
16、半江瑟瑟半江红 只缘身在此山中 梅雪争春未肯降 十月还有小阳春 一场秋雨一场寒
17、最喜小儿亡赖 飞入菜花无处寻 惟有蜻蜓蛱蝶飞 醉里吴音相媚好 待到山花烂漫时
18、C D B A E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拟人 敬亭山
19、一片冰心存玉壶 只留清气满乾坤 大雪满弓刀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
20、钱塘江 天下奇观 千万匹白色战马 浩浩荡荡 倦了 驮着
星天 纳凉 明亮 柔和 但闻人语响 复照青苔上
10 / 10
本文发布于:2024-02-09 16:26:3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746719924809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四年级下学期语文课文内容填空假期作业练习专项题及答案部编人教版_百.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四年级下学期语文课文内容填空假期作业练习专项题及答案部编人教版_百.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