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人教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5 地球的内部结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

更新时间:2024-02-09 04:55:49 阅读: 评论:0

2024年2月9日发(作者:scissors是什么意思)

人教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5 地球的内部结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课题

科学 年级 六年级 学期 春季

地球的内部结构(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能准确说出组成地壳的三类岩石,及三类岩石之间可以如何进行转化。

科学探究:

能细致观察地表的各种形态,推测地表的各种形态,推测的地标发生变化的原因,依据推测设计较为合理的模拟实验。

科学态度:

能在课上及课后,保持持续的兴趣,主动搜集资料,观察身边的可以观察到的有关地球表面的各种现象及变化。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发展:

了解并意识到地表形态的变化与自然、人类生活是有关联的。

教学重点:

能准确说出组成地壳的三类岩石,及三类岩石之间可以如何进行转化。

教学难点:

知道三种岩石相互转变的原理及如何依靠实验还原三类岩石的转化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1.引入:

(1)谈话:同学们,在上次课程中我们对于地球内部结构的相关知识展开了一系列的思考和探究,那么大家还记得我们都收获了哪些知识吗?

【预设学生回答】

学生1:在上次课程中通过学习和研究我们掌握了一些在不切开物体的一、回顾聚焦问题

前提下对物体内部进行探究的方法,例如敲击物体听声音,来判断其内部组成,又或者用强光去照射来观察物体。

学生2:上次课程中通过学习和查阅相关资料,我们还了解到了科学家常用的两种探究地球内部结构的方法,分别是钻探法和利用地震波进行探测的方法。

学生3:通过视频资料我们还了解到了地球内部的结构究竟是什么样子主要师生活动

的,也认识到了地球的内部结构由外到内依次是地壳,地幔,地核(地核还分为内核和外核两部分)。

学生4:我来给他补充,我们还知道了地球内部每个圈层的厚度是不同的,体积占比也是不一样的,就像我们常吃的鸡蛋一样,蛋黄好比地核,蛋清好比地幔,最薄的地壳就好比蛋壳。

2.制作地球结构模型

(1)谈话: 同学们通过研究,对于上节课我们提出的问题找寻到了合理的解释,如果能用建立模型的形式加以说明就更具有说服力了!

【预设学生回答】

学生1:这有什么难的,我们可以制作一个地球结构的小模型啊,准备一些黏土或者橡皮泥揉成一个球,再在表面简单装饰一下不就可以了吗!

学生2:才没有那么简单呢,要想制作一个简易的模型,需要按照一定步骤才好,不然不仅会手忙脚乱,还有可能会出错呢!

学生3:说的没错,首先我们需要对所建模的事物本身有着一定的了解,然后还要进行设计,选材等准备工作,最后才可以开始制作。

二、实践探究:构建地球内部结构模型

说的没错想要制作了一个地球内部结构模型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首先我们需要画一个简易的设计图,并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具进行制作。

(2)提问:那么屏幕前的你们有什么想法呢?打算如何进行制作呢?

【预设学生回答】

学生1:我想选择轻黏土或者橡皮泥来制作,这两种材料比较常见并且可塑性较强,便于我们操作塑形,非常适合地球结构模型的制作。

学生2:通过学习我们还了解到,地球内部的结构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部分,所以我打算选择三种不同颜色的轻黏土或者橡皮泥进行制作,以便区分其内部圈层。

学生3:我同意他们的观点,在这里我还想给他们补充一下,我们在画设计图的过程中还要考虑到每个层圈的厚度问题,尽可能的接近地球内部结构的比例,这样我们制作出的模型就更加真实了。

大家说的都不错,那么就让我们开始设计并制作属于我们的小小地球内部结构模型吧!

(3)谈话:想必很多同学都已经制作完成了自己的地球内部结构模型了,那么就让我们一起分享一下自己的作品和制作心得吧!

【预设学生回答】

学生1: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我的作品,它是由轻黏土制作而成的,其中地核部分我选择了红色,地幔部分选择了橙色,地壳我选择绿色和蓝色混合在一起这样更加接近地球的样子。

学生2:这是我的地球结构模型,我将红色橡皮泥揉成一个小球代表地核,再将黄色橡皮泥包裹在它的外面代表地幔,最后用蓝色包裹住整个球体,用绿色点缀模拟出地壳部分的样子。

学生3:我和他们的基本差不多,用红色代表地核,因为地核部分是地球温度最高的地方,所以我采用看起来温度很高的红色表示,其次是橙色的地幔。最后是蓝绿混合的地壳部分。

感谢同学们的分享介绍,大家利用建立模型的形式对地球内部结构的知识加以说明,更加具有说服力了,也让我们在制作过程中对于地球内部结构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与理解。

三、实践探究:

了解地壳研究岩石

3.岩石的形成及分类

(1)提问:我们都知道地球的内部圈层各有特点,那么你们在制作过程中,地壳部分给你怎样的感受呢?

【预设学生回答】

学生1:在制作模型过程中,由于地壳部分是3个圈层中最薄的一层,所以我用的材料也是最少的。

学生2:地壳部分有海洋也有陆地,所以我用了绿色和蓝色两种不同的颜色进行制作,模拟出陆地和海洋的结构。

(2)提问:看来同学们对于地壳部分都有着类似的感受,地壳确实是地球内部最薄的一层,不仅如此,它也是科学家主要研究的对象。那么同学们你们知道地壳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么?它又是如何形成的?

【预设学生回答】

学生1:我认为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并且应该是十分坚硬的,这样才能够包裹住地球内部的结构,起到保护作用。

学生2:我也是这么想的,地壳应该是由岩石组成的其中蕴含了许多矿

产,十分坚硬,我们人类生产生活也离不开地壳这一圈层。

同学们大家说的都有一定道理,地壳是地球固体圈层的最外层,它是由矿物质和岩石组合而成因此比较坚硬。

(展示地壳结构图并讲解其构成及特点)

(3)提问:那么说到这里你们知道岩石都有哪些种类,各自有着什么特点呢?

【预设学生回答】

学生1:我觉得岩石的种类非常的多,它们形态各异,颜色也各有不同,也许我们可以根据它的颜色来进行分类。

学生2:我和他的想法不太一样,有的岩石很小像砂砾,有的岩石又非常巨大像小山,所以我想也许我们可以通过岩石的大小来进行分类。

那是不是和大家想的一样呢?让我们通过观看视频资料的方法,一起对岩石基本分类进行研究吧!

(播放岩石的分类视频)

(4)提问:这是科学家们研究得出的结论,那么屏幕前的同学们,通过观看这段视频资料,你们有没有什么新的收获呢?

【预设学生回答】

学生1:通过视频我知道了原来岩石并不是按照颜色和大小来进行分类的,而是按照成因进行区分的。

学生2:我还了解到岩石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分别是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他们的形成原因各有不同,样貌形态也各具特色。

学生3:我了解到了岩石的分类之一岩浆岩,岩浆岩又叫做火成岩,它指由岩浆在地下或喷出地表后冷却凝结而成的岩石。

学生4:通过学习,我还认识了沉积岩,它由岩浆岩或者变质岩经过风吹,流水过搬运等作用、沉积作而形成的一类岩石。

学生5:还有一种叫做变质岩的岩石分类,它是指受到地球内部力量温度、压力等,改造而成的新型岩石。

学生6:我来给他们补充下,这三类岩石之间是可以进行转化的,例如变质岩就是岩浆岩经过变质作用而产生的。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交流讨论分享收获结果,巩固加深知识构建。

(5)谈话:你们分析整理的非常全面,给聪聪明的大家点个赞,我们通过阅读视频资料的这种方法可以对于岩石的分类及形成快速的了解。

4.模拟变质岩形成过程实验

(1)谈话:是不是想这些资料中介绍的那样呢?我们可以尝试利用身边的物品模拟出变质岩的形成过程进行论证检验。

【预设学生回答】

学生1:我觉得这个很简单啊,我们可以直接找一些岩石,然后用工具挤它们压就可以啦。

学生2:你这个方法既不现实也不安全,我们可以找一些比较常见又安全的物品来实验。

四、实践探究:模拟变质岩形成过程实验

学生3:我有办法,我们可以用常吃的一些点心来做实验,将核桃沙琪玛及面包片当做不同种类的岩石,将他们像夹三明治一样组合到一起,再用手压或者用脚去踩模拟出外界压力的作用,从而模拟出变质岩收到外界压力改变本身结构这一过程。

学生4:我来给他补充一下,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可以把“岩石三明治”放入保鲜袋再按压,这样可以避免用力过大实验材料飞溅出来。

谈话:你们说的真不错,那么就让我们做好准备开始进行实验吧!在实验过程中请你仔细观察,看一看不同的力度及角度会使三明治产生怎样的变化?

(2)提问: 实验结束了,同学们通过这个实验你们有什么发现和收获呢?

【预设学生回答】

学生1:我发现通过按压和踩踏三明治,可以使其形状结构发生明显改

变,整个三明治都变薄了,核桃和沙琪玛也都被挤压变形或者碎掉了,与面包片也融为一体了。

学生2:我还发现,经过挤压的三明治不仅体积变薄了,而且也不像以前那么松软,变硬了许多。

学生3:我给他们补充一下,我还发现,用脚踩踏后的三明治比用手按压的变化更大,变形程度也更为明显,并且挤压力的方向不同也会对三明治形状的改变产生一定影响。

谈话:你们真是太棒了,总结归纳的十分到位,这个实验不仅模拟出了变质岩受到压力形成的过程,也通过对比压力强弱的不同让我们感受到了地壳运动所产生的力的大小也对岩石变化所产生的影响,不过岩同学们也要记牢石形成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的,并没有我们模拟实验时那样很快的变化。

(3)提问:同学们岩石的形成原因复杂多变,样子形态也各具特色,老师之前旅游时也随手捡起一块岩石你们能帮忙把它分分类吗?

设计意图:对于学生收集的岩石进行归类,延伸拓展,强化记忆。

【预设学生回答】

学生1:如果我没猜错的话这个应该是大理石,我家厨房的台面用的就是它,之前查阅资料我知道,大理石属于变质岩,是一种很好的建筑材料。

(4谈话:说的非常正确,还有没有其他同学想分享一下自己身边的岩石“伙伴”呢?

【预设学生回答】

学生2:这是角砾岩,可能很多同学都没有注意过它,你别看它其貌不扬,它可是一种典型的沉积岩,也是经历过风吹日晒,流水搬运等作用才有了今天的这个样子。

学生3:大家请看这个美丽的岩石,它名叫石英岩也是一种常见的变质岩,经过地壳运动等自然外力作用,造就了它美丽多姿的外表,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觉得石英岩非常漂亮呢!

感谢同学们的分享,让我们看到了这么多形态各异的美丽岩石,这些五、总结

美丽的岩石形成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也需要多种因素共同作用。

那么同学们,通过对地球内部结构的学习想必你们也一定会对地球内部

的活动产生好奇,那么老师在这里给大家布置一个小任务,请大家课后搜集一些有关于地震的小知识,下节课我们一起分享交流。

板书设计

5.地球的内部结构

制作地球内部结构模型 岩石的分类及成因

岩浆岩 沉积岩 变质岩

人教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5 地球的内部结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

本文发布于:2024-02-09 04:55:4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742574926343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人教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5 地球的内部结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人教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5 地球的内部结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pdf

标签:岩石   地球   地壳   进行   制作   过程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