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9日发(作者:运动的单词)
龙源期刊网
论董希文《开国大典》绘画作品中的油画技法
作者: 王妍
来源:《青年生活》2019年第14期
摘要:董希文在“油画民族化”之路中所做的艺术实践,是将油画同中国传统绘画的表现形式与民族精神内涵相结合,创作出具有民族形式的油画作品,推动“油画民族化”的进程。本文主要论述了董希文《开国大典》绘画作品中的油画技法。
关键词:董希文;开国大典;油画技巧
董希文在创作《开国大典》的草图时,听取了各方意见。在艾中信的回忆中也有提到:“我所看到的《开国大典》的初稿只比明信片略大一些,他放在衣袋里经常拿出来征求意见的,《开国大典》草图,就是这样一张小卡片,但是人们一眼看去就能领会到所画人物的概貌。”今天看到的草图对比之后的成品在构图上基本没有太大的改动。对于这幅作品的构图,董希文也有自己的见解,他在天安门广场经历过建国时的盛况,当时的他从游行队伍中感受到过热血沸腾的那种激情。这是人民的国家,人民的政府,如何将国家领导与人民群众安排到一个画面,董希文再三斟酌。不能完全按照绘画中的透视规律,不然天安门廊柱将会在右侧对画面有所影响,显得“不透气”。所以董希文大胆的将右侧的廊柱在构图中取消,看到草图的梁思成说:“这在建筑学上是一个大错误,但是在绘画艺术上却是一个大成功。”董希文这样处理,实际上也是借鉴了中国画在构图方面的自然主义。开国大典的内容有许多细节,董希文认为在构图中一些小的细节安排也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比如天安门上灯笼本来是没有灯穗的,董希文为了增强民族形式,加上了这一常见的细节。
董希文創作《开国大典》的过程十分艰苦,因为画室面积很小,他直接将油画布钉在了墙面上。两面墙之间的间隔很窄,董希文在绘制的过程中时不时需要退后观察一下,以便对画面整体节奏有一个把握,然而可供他退后的距离还不到两米。在创作这幅作品之前,董希文没有直接接触过国家领导人,对于领导人形象的把握,董希文只能从照片中寻找资料,第一章通过研究我们得出结论,董希文在青年时期就有能力对肖像进行精细的描绘,具备高水平的造型能力,前文中艾中信的回忆中也提出董希文的创作草稿虽然画幅较小,但是准确的概括了人物大致的形象。董希文对于人物形象的线条进行提炼,将最能够表现人物形象最本质的线提炼出来,这是一种单纯化的表现手法,这应该是他在敦煌临摹壁画时得到的经验。这在艾中信的文章中也有提到:“稍后我发现他的造型手法的独到之处,是和他下苦功临摹敦煌壁画上的人物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真正运用到《开国大典》油画绘制过程中的技法,董希文指出他在创作过程中“运用了中国绘画上描写形象的方法,把一些与人物精神、性格无关紧要的外贸细节单纯化,避免了形象描写繁琐的感觉。”董希文在这里借鉴的中国绘画描写形象的方法是指中国画中的绘画手法,想要达到中国画的效果当然离不开绘画工具的选择,在艾中信的文章中:“当时郭老的头像还只用中国狼毫蘸着油色勾了一个底稿,作法基本上是线描,间有一些
本文发布于:2024-02-09 00:41: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741046026322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论董希文《开国大典》绘画作品中的油画技法.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论董希文《开国大典》绘画作品中的油画技法.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