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8日发(作者:颁奖进行曲mp3)
怎样上好一节科学课及学科特点
一、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概论: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是指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感知和操作,探索周围世界奥秘的活动。具体来说: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是教师引导幼儿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过程;是支持幼儿亲身经历探究过程,是幼儿体验科学精神和探究解决问题策略的过程;是使幼儿获得有关周围物质世界及其关系的感性和经验的过程。它的特点有:
(一)幼儿科学活动是一种经验层次的科学知识
(二)幼儿科学活动是一种自我建构的过程
(三)幼儿科学活动是他们自己对世界的独特理解
二、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
科学教育活动总目标
(1)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3)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4)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5)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三、各年龄段幼儿科学教育目标
1.小班(3~4岁)
(1)引导幼儿观察周围自然现象的明显特征,并获取粗浅的科学经验。
(2)引导幼儿观察常见的个别动植物和无生命物质的特征,初步了解它们与人、环境的关系。
(3)引导幼儿观察日常生活中个别人造物品的特征及其用途。
(4)帮助幼儿了解各种感官在感知中的作用,学习运用各种感官感知的方法,发展感知能力。学会根据一个或两个特征从一组物体中挑选出物体,归人一类;学会通过观察知道物体数量的差别(如许多花,一朵花,三只小蝌蚪等),能以词汇或简单的句子描述事物的特征或自己的发现,与成人或同伴交流。
(5)使幼儿乐意参加科学活动,喜爱动植物,注意周围的自然环境。
2.中班
(1)帮助幼儿了解四季的特征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观察简单的理化现象,获取感性经验。
(2)帮助幼儿获取有关自然环境中有生命物质、无生命物质及其与人类关系的具体经验,了解不同环境中个别动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惯。
(3)引导幼儿了解周围生活中的某些科学产品及其与人们的关系。
(4)帮助幼儿学会综合运用多种感官感知事物特征,发展观察力;学会按照指定的标准对物体进行简单分类;学习运用简单的工具(如绳子、棍子等非正式测量工具)进行测量的方法;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发现,并能与成人、同伴交流。
(5)使幼儿能主动参加科学活动,喜欢探索周围自然界,关心、爱护动植物和周围的自然环境。
3.大班
(1)帮助幼儿获取有关季节与人类、动植物、环境等关系的感性经验,形成春、夏、秋、冬四季的初步概念,探索周围生活中常见的理化现象,获取有关的科学经验。
(2)帮助幼儿初步了解各种环境中的动植物及其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介绍环境污染的现象和人们保护生态环境的活动。
(3)介绍幼儿能理解的或能看见的现代社会生活中的科学技术产品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4)使幼儿能够主动运用多种感官观察事物,学习观察的方法,发展观察力;能按照自己规定的不同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学习使用正式量具(尺、温度计)进行测量,并学会正确的测量方法;能以语言与成人或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探索过程和方法,表达存在的问题和自己的愿望。
(5)使幼儿喜欢并能较长时间地参与科学活动;能主动探索周围自然界,并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寻求答案;能关心、爱护自然环境,并表现于行为。
如何上好一节科学课
一、科学活动的教学方法:
1、观察法
2、实验操作法
3、科学游戏法
4、分类法
5、讨论法
6、演示与示范法
7、讲述讲解法
8、电教法
二、科学活动的类型:
1、观察型
2、实验操作型
3、技术、制作型
4、交流讨论型
不同类型活动的具体设计与指导:
一、观察活动
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通过有目的地观察实物,了解物体的各种特征和物体之间的区别,获得对事物的感性认识和观察技能。在观察活动中主要是运用观察的方法,幼儿在直接接触事物的过程中运用多种感官直观、生动、具体地认识事物,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学科学的方法。
幼儿园观察活动设计指导
(一)、观察活动目标的设计
主要包括观察技能、表达技能、有关观察对象的科学知识。
(二)、活动过程的设计
1.设计引出观察对象的方式
——直接呈现、提出问题、利用儿歌、游戏、谜语等
2.教师提问的设计
(1)、围绕活动目标、重点内容和核心内容来设计提问
(2)、考虑活动内容的类型及特点
(3)、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经验水平
(4)、具有启发性、顺序性、趣味性、可接受性等
3.活动过程主要方法、形式的设计
主要包括个别物体观察、比较性观察、长期系统性观察三种形式以及讨论交流、记录等
二、幼儿实验活动:
是教师根据预想的目的,设计或利用一些材料,通过简单的操作或演示,对周围常见的科学现象加以验证的一种活动。
幼儿园实验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一、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1.根据幼儿已有经验,确定实验内容选择程序简单、容易操作、结果明显、趣味性强的内容
2.做好预备性实验,熟悉有关的知识和操作步骤
3.准备足够的实验材料
(1)根据实验内容选择适宜的材料,材料必须为实现活动目标而服务 材料可以分为探究材料、科技活动材料、还有科学工具如测量用的、观察用的放大镜等。材料可以是成品的也可以是半成品的或者是自然材料。
(2)能引发幼儿探究兴趣
(3)可自由选择,每人都有足够的材料,种类齐全。
(4)材料含有一定的科学因素
(5)材料应是安全的且操作方便。
4.设计好活动方案
实验活动过程的大体步骤:
1.介绍材料,交代要求,引起幼儿探究兴趣
2.提出思考问题,让幼儿尝试,操作和发现
3.观察幼儿,适时指导幼儿使用材料和工具
4.鼓励幼儿进行多种方法的尝试,允许幼儿出错
5.注重操作与讨论、交流、记录相结合
三、技术制作型科学教育活动设计
活动目标的设计
根据操作科技产品的能力;掌握工具使用的方法;能自行动手设计和进行科技小制作的能力等方面来设计活动目标。
活动过程的设计
(一)活动前的准备
为幼儿提供适宜材料或工具。
(二)活动过程的指导
1.通过演示材料或演示操作或简短指令引起幼儿兴趣
2.交代清楚操作的要求、方法和注意问题
3.教师有针对性指导幼儿,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想法操作
4.交流、讨论和分享以及教师的总结
四、幼儿园交流讨论型科学教育活动
是在幼儿亲自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的基础上,通过集体交流讨论等手段获得科学知识的一种活动。
交流谈论型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
(一)活动目标的设计
围绕表达交流技能、资料收集与整理技能、科学知识经验三方面来设计
(二)活动过程的设计
有三种模式:
1、是参观调查—汇报交流式;
2、是收集资料—共同分享式;
3、是个别探究—集中研讨式。
(三)活动过程的大体流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起兴趣
2.呈现资料信息,交流讨论
3.引导幼儿获得结论
幼儿科学领域的种类及目标:
科学探究
目标:1、亲近大自然,喜欢探究。2、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
步骤:
第一步:确定探究问题。
第二步:推测与讨论。
第三步:进行实验和观测。
第四步:处理信息和数据,并把它们转换成证据。
第五步:表达和交流。
五个步骤所要实现的教育目的:
第一步:提出问题 ——幼儿关注问题,进入探究的情境之中。
第二步:推测与讨论 ——孩子主动建构知识的前提。
第三步:实验和观测 ——幼儿学习获得事实依据和实证材料。
第四步:信息处理 ——幼儿学习对事物的客观描述。
第五步:表达和交流 ——幼儿学习表达自己和倾听别人。
数学认知
目标:1、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2、感知和理解数量和数量关系。
3、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
数学认知教育的内容:
对应、分类、排序和经验
数及数运算的经验
量与计量的经验
空间与几何形体的经验
数学认知教育的方法:
操作法:
游戏法
启发探索法
演示讲解法
数学认知教育的教具和学具:
实物类
图片卡片类
粘贴扦插类
电教类
器具类
在活动设计之后,活动指导也是非常重要的:
科学活动总指导要点 :
1、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
2. 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3. 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纲要》
科学活动教学提示:
1、用丰富的材料支持幼儿探究活动的展开
2、用适当的方式帮助幼儿概括提升经验(科学概念)
3、猜想和验证是科学活动的中心环节
4、用问题引领幼儿探究的方向
5、科学教育与家庭、社区密切联系
本文发布于:2024-02-08 13:00:1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736841626267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怎样上好一节科学课及学科特点.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怎样上好一节科学课及学科特点.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