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课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

更新时间:2024-02-08 12:57:26 阅读: 评论:0

2024年2月8日发(作者:组词造句)

科学课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

科学课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

第一篇:科学课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

科学课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

小学科学课是干什么的?我曾在一篇文章中说过:“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美术、音乐等学科的教学都是以文字、符号、数字、图形、图像等形式与学生的心智发生联系的,惟独小学科学是以事实(即活生生的实体、实时产生的现象等)与学生的心智发生联系。”也就说,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如果让学生观察一只猫,若是观察的是一只活生生的猫(不管在课内还是课外)那是科学课,若是观察的是图片上的猫,那绝不是科学课,也许是美术课,也许是语文课或者是其他学科了。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有这样一句话:“不要把学生束缚在教室这个太小的空间里,教室外才是孩子们学科学用科学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这句话说得多好啊!孩子们学习科学的广阔天地在哪?教室之外的大自然啊!可见科学课为孩子创造了走近大自然、走进大自然的机会,为孩子们提供了“看见晚霞与星空”的条件。可能有的人会这样说:“看见了‘晚霞与星空’又有什么用呢?考试又不会考晚霞和星空。”这也许不仅仅是少数人的想法,你考什么我就教什么。但我们可以试想一下,没有见过晚霞和星空的孩子能对课本上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理解吗?能想象出“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景象吗?能描绘出“彩霞满天”“落日熔金”的景色吗?“这种没有与大自然沟通的生活,对于语文教学意味着什么?对素质教育意味着什么?对人的一生,又意味着什么?”

党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在经济领域,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这已形成了共识。其实“科学发展观”在我们教育领域同样适用,我们教育也要讲科学发展观,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但学生的发展不能以牺牲孩子的童年为代价,环境污染可以治理,人的童年可不能再来,杀鸡取卵的方法实在不可取。笔者归纳了一下,科学课至少给孩子们带来三点好处。

一、为孩子创造幸福的童年

这是从孩子的精神生活层面来说的。幸福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标准。对儿童来说,他们不懂得生命的意义,但是他们能感受到生活的快乐与幸福、痛苦与难熬。

近日,我看到一篇文章,说现在孩子的童年期在缩短,起初感到纳闷,一个人的童年期应该是等长的,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人的一生总是经过童年、少年、青年等时期,童年期怎么会有长有短呢?但仔细一想道理不是没有,现在儿童真正的童年期是在缩短。回想起自己的童年,“野”的时间比较长,已经上初中了心思还不在读书,身在课堂心在课外。而现在的孩子没有多少时间“野”了,整天在管教声中生活着。

我时常有这样一种想法:游山玩水为什么人人都喜欢?不管是年老的还是年轻的,不管是男的还是女的,不管是外国人还是中国人,无一例外,这我们可以从旅游景点就可得到验证。“游山玩水”无非是与大自然近距离接触嘛!人是从动物进化而来的,现在虽然脱离了大自然,但在我们的血液中肯定(从科学的角度应该用“也许”)流淌着进化前的动物因子(我暂且不用“基因”两字),从而一亲近大自然就感到快乐、愉悦。如果这个命题成立的话,那么对儿童来说,亲近大自然是幸福快乐的更在情理之中了。科学课中饲养小动物、栽培花草、观察当地的植物、认识常见的动物、研究植物的根茎叶、做蚯蚓找栖息环境的实验、研究士壤的成分等等活动,为孩子们亲近大自然创造了条件。当然让孩子们亲近自然的途径有多种,但我们的科学课是一种较为有效的途径。

童年的快乐在哪里?应该是在春天的田野里,在夏天的池塘里,在秋天的果园里,在冬天的雪堆里。

二、为孩子丰富人生的经历

这是从孩子的生活经验与方法层面来说的。民间有句话:“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道理何在?老人的经历丰富也。还有一句话:“见多识广”。这个“见多”就是经历多。经历是什么?在现代汉语词典上是这样解释的:亲身见过、做过或遭受过的事。“经历”对一

个人来说,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因为你经历了你就会牢牢地记住了,有的甚至会使你刻骨铭心永记心间。有了经历就有了经验,有了经历就有了体会,有了经历就有了自己的想法,有了经历就能预测事情的发展和结果,能帮助你正确决断。正如常人所说:“不让其品尝不知何为苦,不让其跌倒不知何为痛。”“尝过了甜酸苦辣,不食之也知其味也”,亲身见过或做过与从书本上看到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人一生中经历过的事情有千千万万,但孩童时期做过的事往往会终身难忘。我们的科学课就能为孩子们增加经历。举个例子:让孩子们养几条蚕,他们会小心喂养、精心呵护,他们会把蚕宝宝当成自己的心肝宝贝,眼见蚕宝宝一天一天长大的兴奋与愉悦,亲睹蚕宝宝不幸后的悲伤,眼见蚕宝宝成长、蜕皮、结茧的历程,孩子们定会一生难忘。这样的经历能使孩子们对“春蚕到死丝方尽”会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这样的经历能使孩子们懂得生命的宝贵,懂得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有这样的经验,孩子们往往推测到其他生命的成长历程。有这样的方法,孩子们往往也能推及到饲养其他动物的方法。这不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吗?

三、为孩子提供知识的源泉

这是从孩子的知识层面来说的。人获得知识的途径无非是两条:一是从自己的亲身实践中获取知识,也可叫做直接知识;另一个是从书本上或通过他人口授获得的知识,常叫做间接知识。直接知识习得慢数量少但记得牢,间接知识习得快数量多但易忘记。我们教育界常说的“听过的会忘记、看过的会记住、做过的才会明白”就是这个道理。按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一个人的知识是按一定的图式建构的,好似滚雪球先有一个核心再越滚越大,也好比一棵树先有一个根再从根上长出繁茂的枝叶来。那么这个“核心”、“根”是什么?用现在教育心理学上说法,就是知识的“锚桩”,就是亲身实践中所获得的直观的形象的知识。有了这个“核心”、“根”之后就可通过同化、顺应把后来获得的知识(主要是间接知识)建构到这个知识体系中形成较为稳固的知识结构。现在儿童由于实践经验的严重不足,直接知识的贫乏,其认知结构的“核心”越来越小了,导致知识掌握不深刻、

理解不透彻。我们科学课就能为孩子们获得直接知识创造条件。举个例子:鸡是不是鸟?在孩子们的知识结构中普遍认为鸡不是鸟而是家禽。在科学课上让孩子逐一比较鸟与鸡的外形特征,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推翻了原有的“鸟”的概念逐步建立起了新的“鸟”的概念,然后这个概念便成为以后学习鸟类的“锚桩”,再也不会把鸭子排除出“鸟”的行列了。所以不能小看我们的科学课,它能为孩子学习其他学科提供知识的“锚桩”。上面所说的“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春蚕到死丝方尽”等就是极好的例证。

当然,上面讲的是小学科学课的“能”字,能否达到这个“能”字,要从大气候和小环境的这两个角度去考量,大气候是人们对这门学科(确切地说“课程”)的理解、认识和重视的程度,小环境是课程实施者的理念、能力、水平和态度等等。

第二篇:谈阅读能给孩子们带来快乐

现如今,电视、网络充斥着每个家庭。家长们天天嚷着孩子只看电视、玩电脑而不看书时,却忘记了自己天天守在电视、电脑前,把它们当成自己的“电子保姆”,根本无暇顾及孩子,更不可能和孩子一起阅读。

孩子的模仿能力是很强的,看到家长天天看电视、玩电脑,他们当然也会每天坐在电视、电脑前,屁股都不愿意抬一下,家里自然也就一片死气沉沉了。孩子们在跟着大人看电视、看网络上东西的时候,那些成人化的东西,也就渐渐渗入到他们的大脑,学习成绩糟糕那是必然的结果,说不定还会染上其他一些坏毛病。

这时候,父母才想起来要控制孩子看电视、玩电脑。不过,在控制孩子之前,家长如果不先控制自己,那肯定是没有效果的,因为家长才是真正影响孩子的主因。如果家长不让孩子看电视、上网而自己却沉迷其中,还怎么说服孩子?家长可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

如果家长们能把看电视、玩电脑的时间节省下来,和孩子一起做做游戏、散散步、聊聊天、看看书的话,家里肯定会变得欢乐和睦的。所以有专家提出,让亲子关系更和谐,让家庭更温馨的好方法就是阅读。当然,这个阅读不是指父母让孩子去阅读,而自己却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或坐在电脑屏幕前玩游戏,而应该亲自和孩子一起阅读,这种阅读方式也叫亲

子共读。

亲子共读,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并不仅仅只是阅读那么简单,它能让父母和孩子在“共读”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和快乐,同时还能加深父母和孩子间的亲情,让孩子们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和温暖,感受到知识的力量,并爱上阅读,懂得人生。

所以可以说,亲子共读是在用“爱”的方式来让孩子爱上阅读,让家里充满温情。

有位妈妈曾在她的博客中写道:“自从我开始和孩子一起阅读后,我感觉我们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了。”

她说,她的儿子八岁。以前,儿子每次放学回家之后,把作业一写完就去看电视了。而她忙完家务后就去上网,或者做其他事情,两个人根本没有交流的机会。

有一天,她在电视上看到专家说,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能使亲子关系更加和谐。于是,她和儿子商量,每天晚上八点,母子一起读半小时的书。在这个过程中,有时他们各看各的书,有时共读一本书,有时互相进行交流,渐渐地,她发现和儿子的关系也亲密起来了。

所以说,一个好的阅读行为,是建立亲子关系的媒介。通过阅读中亲子之间的互动,让孩子和家长的关系更亲密。同时,通过阅读,家长也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从而知道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并且懂得尊重他们。

作为父母,养育孩子是天经地义的事。养育就是“抚养、教育、培育”三方面的集合体。在物质条件相对富足的今天,父母的责任更重要的就是教育,而不仅仅是抚养。也就是说,做孩子思想上的领路者,才是对孩子最大的爱。

阅读犹如给孩子装上了一双隐形的翅膀,孩子借助这双翅膀,也就能飞得更高更远。这就是书籍给他们的力量。

我们经常感叹,孩子怎么开始叛逆了,孩子怎么这么不体谅父母的苦心?和孩子之间的代沟怎么越来越深了?父母只是在责怪孩子,却忘了自省。父母之所以和孩子有了代沟,很多时候,就是因为父母只顾工作、赚钱,却忘了和孩子进行互动交流。

而亲子共读恰好可以促进亲子间的互动,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交流

情感,让全家一起度过轻松愉悦的欢乐时光。当亲子之间的关系和谐了,代沟也就不存在了。而父母也就能从共读的书中,找到和孩子交流的语言密码了。

试想一下,当孩子还小的时候,让孩子坐在父母的怀中,大手套小手,共同举起一本书翻看,这时不仅你们身体的距离近了,心灵的距离也近了。孩子长大了,当你们一起阅读的时候,必定会从共读中找到共同的话题,在阅读和交流中,不仅能让孩子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提高,而且也能让亲子关系更加和谐。父母自然就成了孩子的朋友和知心人。

记得谢尔盖·米哈尔科夫曾经说过:“无论孩子们的家庭和学校生活多么有趣,可是如果不去阅读一些美好、有趣、珍贵的书,就像被夺去了童年最可贵的财富一样,其损失将是不可弥补的。”

阅读能给孩子们带来快乐!很多成年人在回忆童年时,忘不掉的就是曾经阅读过一本好书,那种沉浸在故事情节中的幸福感,是好吃的、好玩的都无法代替的。这种精神上的愉悦,远远比物质上获得的愉悦更令我们怀念,更能给我们留下美好的印象。

家长们,抽出时间,和孩子一起阅读吧,在给孩子带来知识的同时,也可以放松一下自己,享受一下亲情的快乐。如果父母在和孩子共读的过程中,和孩子互动,那就更能享受到天伦之乐了,这种快乐,当然是最珍贵,并难以用语言来形容的。

第三篇:一间教室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

“一间教室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取决于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处流动着什么。相同面积的教室,有的显得很小,让人感到局促和狭隘;有的显得很大,让人觉得有无限伸展的可能。是什么东西在决定教室的尺度——教师,尤其是小学教师。他的面貌,决定了教室的内容;他的气度,决定了教室的容量。”这是作者雷夫.艾斯奎斯在这本书的自序的一段话。

深深被作者和这本书的介绍吸引了,书中没有刻意煽情的文字,却像是一位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在讲授自己这二十多年来的教学经验以及感悟。但其中有很多教学细节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从很多小的细节中可以看出一位教育工作者对教育事业的专注与热爱。

读罢这本书,让我印象最深的是雷夫老师从开学的第一天就开始创造信任的教师,“多数教室以害怕为基础,我们的教室却以信任为基础”,所以雷夫老师随时为孩子们挺起可靠的肩膀,是建立信任的最佳方式。我们不需要对孩子们长篇大论地谈我们多么负责任,而是要让他们自己把信任放在我们的肩上。不管是教导学生还是子女,一定要时时从孩子的角度看事情,不要把害怕当作教育的捷径。作为教师,面对的是各色各样有个性、有特长的学生,在班级管理中,我们总想着让学生整齐无痕地统一步骤,规范好自己的言行,让孩子们能乖乖地听话。怎么让孩子乖乖听话?从文中,我看到雷夫老师高明的办法,也许“做孩子可靠的肩膀”、“以信任取代恐惧”、“你就是榜样”这些章节给我们的启示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也正因为孩子对雷夫老师的“死心踏地”,也让雷夫老师更好地开展“寻找

第六阶段”的有效活动,激发了孩子的自我要求意识的提高。

在文中,我还不断地出现惊讶和感动的过程。雷夫·艾斯奎斯真是一个睿智的老师,光是会学习的孩子,不是全面的孩子,他更重视孩子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劳逸结合,让孩子参与体育锻炼,运用比赛是教学的大好良机;让孩子自我支配每一分零花钱,使它物有所值;行万里路,在旅途中改变生活;疯狂音乐,让孩子在摇滚中踩着舞步度过重重难关;戏剧表演,展示才能的时机……面对这样一个全面能干的老师,真是自叹不如。这群孩子已经在不断地磨炼中褪却羽翼,幻化为一个个充满生命力的可爱活泼的“天使”!

读罢此书,我感受到雷夫·艾斯奎斯他创新的教育方式,把孩子变成热爱学习的天使;他热情的教育态度,把教室变成温暖的家。怪不得,雷夫·艾斯奎斯老师创造了轰动全美的教育奇迹,被《纽约时报》尊称为“天才与圣徒”,《每日新闻》则誉他为“当代的梭罗”。

感谢雷夫·艾斯奎斯老师的“奇迹”!

第四篇:马克思主义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马克思主义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做一个积极向上的大学生

黄景 化学与环境学院 化学教育 1506000124 在未进入马克思主

义的学习之前,我们经常在一些电视和网络看到这个词,而且往往是在国家和党的一些会议上出现。由此,我们心里有这样一种认知,马克思主义对于我们国家乃至世界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但是,有时候我们也很困惑,因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几乎完全感觉不到马克思主义对我们生活中的影响,甚至我们觉得马克思主义对我们而言是遥不可及的。

通过上学期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本书的的学习以及我们平时所上的形势与政策课,我们对于马克思主义有了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并有了我们自己对于马克思主义新的认识和体会。

首先我们通过学习知道了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的理论体系,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它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组成,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人类关于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于19世纪40年代创立的,并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的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而我国则是在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明确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确定为指导思想。然而,党找到了马克思这个崭新的思想武器,并不意味着就能自然而然地解决中国革命所面临的问题,还有一个如何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问题,也就是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人对这个问题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长期思考和探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逐渐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为什么马克思主义具有如此强大的威力,不仅彻底改变了中国的命运,开创了崭新的百年中国道路,更以其所指引的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运动而对世界的变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今天,距离马克思主义的创建已有接近两百年的历史,为什么中国的发展始终强调要坚持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到底能够给我们带来什么?

1、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马克思指出在选择职业时犯类似于只注重个人的功名利禄这样的错误是因为没有衡量那份职业的重大责任,只是在远处观察它,而远处观察是靠不住的。进而他指出了要把眼光放到使我们丧失理智的地方,即“如果我们通过冷静的研究,认清所选择的职业的全部份量,了解它的困难以后,我们仍然对它充满热情,我们仍然爱它,觉得自己适合它,那时我们就应该选择它,那时我们既不会受热情的欺骗,也不会仓促从事。”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以及如何选择自己的职业呢?马克思告诉我们,应该“选择一种使我们最有尊严的职业;选择一种建立在我们深信其正确的思想上的职业;选择一种能给我们提供广阔场所来为人类进行活动的职业。”这是选择职业的正确的心态,也可以作为我们的一个准绳。

在人生浩瀚的激流中,人不能没有理想信念。理想和信念决定一个人的生活道路及其存在的价值。视安逸的生活人生活的目的,那也是一种理想,爱因斯坦称它人“猪栏的理想”。只有把个人的理想同祖国和人民的命运密切联系在一起的理想,才能推动人们在实践中建立顺应历史发展的功业.在长征途中,毛泽东曾经给红军战士们讲过这样的故事,说的是我们的伙夫每天早晨起来问的不是“今天有没有米面?”而是问大家“今天部队往哪走?”们,正是有这样的革命理想和信念,长征才取得了胜利。歌德说过:“谁若游戏人生,谁就一事无成;谁不能主宰自己,谁就永远是个奴隶。”我们来到人间匆匆几十年,是游戏人生,还是做主宰自己、做创造历史的主人呢?

一个人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就有什么样的人生,不同的理想信念决定着不同的人生轨迹,可见,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对人生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也就要求我们要要改变旧的就业观念,提高我们的精神文化修养,不要盲目的崇拜,而是根据自己的理想信念,选择使自己和全人类都能更加幸福的道路。

2、铸造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自强不息是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是一种不怕困难,勇于奉献的精神。俗话

说: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只有不畏困难,不懈奋斗奋斗,才能实现人生所向往的目标。每一位自强者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取创新,从自我做起,从点滴做起,才能达到成功的彼岸。2000多年前,荀子就发出了 制天命而用之的强音。双耳失聪的贝多芬也增竟以一生的实践来证明他的 扼住了命运的喉咙。自强者发挥主观能动性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即要有勇于突破旧时候的思想,敢于创新。

青年的马克思在个人感情上也遇到了困难。他和燕妮的爱情遭遇了生活的打压,然而他却没有屈服于命运,而是通过自己的拼搏来改写命运的轨迹。而他在学术生活中也始终保持着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精神,这些也使他最终成为了名垂千古的伟人。

我们学生将来都要走入社会,只有具备自强不息的品格才能立足于社会,成为有所作为的人,那么,我们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塑造坚毅刚强,奋发向上的性格;要充分发挥主观功能动性,不畏艰苦,奋发向上。

3、自觉确立科学的思维方式,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柏林大学求学期间,马克思接触到了来自各方面的思想,然而他并没有简单地将这些思想吸收或是摒弃,而是通过自己的思考吸取其中的精华,最终扩充自己的思想理论体系。而在马克思大学毕业后就投身社会实践,也遇到很多问题,如林木盗窃问题等,马克思就是基于社会实践才促使自己逐渐转变自己的认识,成为一个唯物主义者。因此,马克思的经历教会我们要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虽说理论能指导我们的实践,但我们应该更清楚的知道实践是理论的来源,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来源于实践并经实践检验的真理才能正确的指导我们的实践。青年想要成才,就要积极投身于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我国伟大的社会主义导师邓小平就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这些都强调我们处理问题是要以科学的眼光看问题,不能仅仅依靠主观的臆断或是模仿前人的做法。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才能验证真理。马克思主义对于我们现实生活的能起到的作用远远比我们想象要大,马克思主

义作为伟大的思想理论可以指引我们正确的的人生方向,让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立足于现实生活,注重大学生精神境界的发展,马克思主义能给予我们精神上的思想力量和逻辑力量,让我们内心得到升华,给予我们一个更高的认识自我、认识世界的人生态度。所以我们要时刻把马克思主义放在心中,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五篇:幼儿园能给孩子带来什么?

幼儿园的作用是什么?从儿童成长的角度来讲,是否必须把孩子送去幼儿园?入园那么难,就在自家教育可以吗?选择一所专业的幼儿园,对孩子来说重要吗?如果您有这些疑问,今天小编来为您解惑,带您了解专业的幼儿园究竟可以为孩子带来些什么。

幼儿园是孩子融入世界的起点。幼儿园有孩子同龄的伙伴,可以让孩子收获不同的体验;幼儿园也有专业的老师,可以陪伴和帮助孩子快乐自由地探索自己、认识朋友、体验世界。

这个世界既不存在完美的爸爸妈妈,也不存在完美的幼儿园,但是爸爸妈妈往往既不是专业的育儿专家,也没有多少育儿经验,而幼儿园却已经经过了无数代育儿专家和幼儿教师的共同努力,设计出了一系列能够丰富孩子心灵,增强孩子身体的方法和手段。

幼儿园的专业性可以使孩子更好地成长,专业的幼儿园应该有以下特质:

1.具有系统的方法,认可孩子的成长是身体、心灵和思想的结合;是孩子、家庭、社区和幼儿园共同的责任。幼儿园老师既需要注意孩子身体、个性、社会、情绪和情感的需求,又需要关注孩子的学习能力和思想方式;

2.积极回馈每个孩子。认可孩子的差异,提供能够促进孩子探索世界的机会和可能;

3.玩中有学。对于孩子来说,特别是幼儿园时期的孩子,游戏是一切。和同伴一起玩可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可以在彼此相处之间学习接受或者挑战别人的想法,共同努力解决问题,同时学习尊重他人的能力。

4.有目的的教学。学习不单单是信息的单方面传递,更不应该强调服从和纪律;学习是挑战,是通过不断地反思、试验、探索、互动获得相关经验。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老师需要灵活多变设计多种能够让孩子参与的活动,在参与和实践中让孩子们学习。

5.有学习的环境。植物、图书、花园、沙地、石头、泥土、水,这些最基础的自然资源都是孩子触摸、感知自然和世界的来源;多媒体的教室也可以帮助孩子获得信息社会解决问题的基本感知和能力。学习的环境将给孩子直接的刺激,带来直接的挑战,专业的幼儿园应该有丰富的空间和资源供孩子们利用。

6.尊重个体差异。老师应根据每个孩子不同的发展水平,有目的、有计划地认识孩子,进行全系统地观察,在教育过程中做个有心人,学会因材施教,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思考问题、理解问题,尊重他们的兴趣、爱好,善于发现其自身的优点、长处,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孩子,使他们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7.持续地评估。专业的幼儿园需要持续不断地评估自己的环境、老师、活动是否能够让孩子快乐而有效地玩耍;是否可以促进孩子交流和学习的能力;是否能够合理地帮助具有特殊需要的孩子;是否符合特定的环境和文化背景。

幼儿园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这个世界从来就没有同一个起跑线。幼儿园的目的是提供专业的老师和场所,让孩子能够认识自己,结识朋友,探索世界,体验安乐,学会学习和学会沟通。

认识自己:幼儿园的孩子是小大人,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是独立的个体,会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情感,但是幼儿又时不时对自己的需要和情感展现出好奇和不解。幼儿园就是帮助孩子们理解和接纳自己的需求和情绪,让孩子们感受到自己被接纳,被认可;自己既是大家庭的一员,又是独立的一份子;自己需要别人的理解和关爱,也需要理解和关爱别人。

认识他人和世界:23岁的孩子已经逐渐开始有了你我之分,也开始意识到这个世界不单只有自己的家人。年纪越大,孩子们越会感受

到他们属于某一个(文化、民族、地域)集体,感受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复杂,体会到自己和世界有着若隐若现的关系。幼儿园需要帮助孩子们学会如何分享属于自己的文化、传统和信念,并且尊重他人不同的观点和想法;需要帮助孩子意识到人与人之间公平、理解和宽容的重要,以及让孩子承担起对集体、社会和世界的责任。

体验安乐: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能够感受到健康、满足、快乐和喜悦,这样能够让孩子更加自信和乐观地面对学习和挑战。幼儿园需要给孩子提供一个温暖、信任、安全的环境,能让孩子在稳定的状态下探索世界。

学会游戏:现在的孩子们压力过大,又要背诗词、学算术,还要会弹琴、懂跳舞&&可不少家长恰恰忽视了一点幼儿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生活中进行学习。在游戏中教师应让儿童在做中学,鼓励幼儿积极探索,创造、想象、合作。

学会沟通:沟通从来不仅仅只是通过语言,孩子在学习沟通和交流时会用一切的手段包括手势、动作、表情、声音、行动来传递信息,不能掌握合理的沟通方法,孩子无法正确地表达自己,也就无法正确地理解自己。幼儿园需要帮助孩子通过和其他孩子交往,通过玩,通过故事,通过舞蹈、音乐、动画,通过角色扮演,让孩子能够将抽象事物转化为合理表达,从而转化为内心真正的理解。

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完美的幼儿园,爸爸妈妈才是孩子最重要的人,不要把所有责任都扔给幼儿园。毕竟,对爸爸妈妈来说,自己的孩子独一无二,对孩子来说,自己的爸爸妈妈也独一无二。

科学课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

本文发布于:2024-02-08 12:57:2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73682464762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科学课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科学课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pdf

标签:孩子   学习   马克思主义   知识   世界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