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8日发(作者:大学入学登记表)
“以点带面”促进学生主体探究,合作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促进学生进行有效探究学习?结合自己在这方面的一些教改体验与研究,我觉得从“以点带面”着手,促进学生进行有效的“探究学习”是较为可行有效而的一种做法,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
一、发挥教师“以点带面”的角色作用
教师要注重角色的转换。 信息技术教学中, 大部分教师都是侧重于讲授、演示,在教学活动中,直接把某一动作该怎么做,要达到怎样的效果,直接对学生进行传授, 然后再让学生进行相似的操作活动,老师从旁监督,这样,老师无形中就把自己定位成了纯粹的 “传授者”,这种教学方式无疑会限制学生信息素养能力的综合发展, 那么在信息技术学科的教改中,我们教师该怎么做,怎么定位自己的课堂角色呢?
我觉得信息技术学科的教改活动, 我们教师应该能变换角色, 不
妨时常能将传授者转换成促进者和合作者。在具体的教学活动过程,
通过问题引导,组织学生分组合作探究, 然后老师参与到学生活动中,
最终再师生一起回归解决问题, 这样的教学过程中, 学生的学习积极
性大大的提高了, 整堂课的教学效果非常的显著,
可以多方位地促进
学生信息素养的加强。
当然,这边的探究主体是学生,但“合作学习”有两个主要支线
的,一是学生与学生的合作学习;二是老师与学生的合作学习。
所以,在设计某个知识点的教学活动时, 教师应该着重考虑如何定位 “老师”这个点的课堂角色,充分发挥这个点的多重角色作用,从而全面带动师生全体有效地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 这就是在 “主体探究,合作学习” 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 “以点带面” 的角色作用。
二、挖掘学习小组 “以点带面”的同伴作用
在进行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中, 常常存在这样的一种状况: 学生个体的信息素养, 特别是实践操作方面的水平参差不齐, 这就容易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较不好把握“度”的程度。那么如何比较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呢?
主体探究,合作学习,发展探究能力。其实很多信息技术课堂如果能够有效发挥学生的合作探究, 形成学生发现问题――分组合作研究――大组汇报交流――探索成果答辩,然后“教师”引导提问――参与帮助指导――营造学习氛围――组织引导共析, 在这样“由点及面”的共同活动中,对于发展学生探究能力,合作学习是非常有助益的。
与此同时,在小组活动中, 各个小组同伴中在活动中又可以互相
探讨学习,由“好”带“差”,充分提倡“小老师”“兵教兵”的做法,
一方面可以缓解老师的一人无法同时面对全面每个学生, 进行一对一
的辅导的压力,另一方面又可以无形中促进同学之间互相合作学习的
氛围。一举两得,何乐不为?
当然,在必要的教学活动中采用小组同伴学习的形式时, 我们应
该事先要了解各小组的组员分配情况,
每个小组的同伴中应同时有学
习能力好与学习能力较为差的同学存在, 这样在活动中才能较好的发挥合作学习的效能。 这个分组合作的组织形式, 我个人认为可以按班级“研究性学习小组”为分组组合,让其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凑到一起进行学习,一般这样的一个研究性学习小组中学生一般都有好有
坏,人数一般为 6 人,可以较好地进行小组活动,同时每组又有一个组长可以组织协调同伴的学习活动, 这样一来就可以更有效的保证教学活动的进行,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同伴的作用, “由点及点”,再“以点带面” 促进学生进行有效的“主体探究、合作学习” 。
三、巧设情境激发 “以点带面”的思维探究欲望
情景体验,激发探究欲望。学生探究的一个前提是必须要有所 “思维”,而思维是由问题开始的,有了需要解决的问题才能调动思维的
积极性,从而进行自主的探究活动。因些要促进学生进行有效探究,就应该创设一种有利于产生思维的“问题情景” ,引导学生质疑,进行“猜想――验证” “尝试――发现”等一系列的活动。
当然,一节课堂的情境创设宜少不宜多,
而课堂的情境创设的出
发点原则上应围绕“有效帮助理解课堂某一知识点”来思考的。我们
知道,课堂上的知识大部分都是前人的一些经验总结, 相对来说有一
定的抽象性,我们创设的教学情境主要是为了使教学内容直观化和形
象化。可以这样说,情境对于知识, 就像盐对于汤。 盐需要溶入汤中,
才能被吸收,知识如果溶入情境之中,可以显示出它的活力和美感。
“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 ”假如有一个东西能够同时在几个感官上面留下印象, 它便应当用几个感官去接触。 我们的情境创设
就是为这服务的, 充分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经验, 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帮助感性知识的形成,抽象知识的具体化,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感知、理解、运用所学知识,从形象的感知达到抽象的理性的顿悟,缩短了认识的时间,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它还能激发学生理解记忆并引起对学习问题探索的兴趣,增进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教学《信息获取》一课时,我们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想要了解各个季节的应季的水果有哪些,并要获取相应水果的信息?通过这样的情境引入可以让学生由此展开思考,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因此,我们教学中应注重“情境创设”这个点的作用,让其能充分带动学生多重“感观”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从而有效的发挥情境创设的“由点带面”的作用,如果在适当地创设一定的合作学习环境,这样就可以让我们在教学活动的“情境”中体验到更有效的“主体探究,合作学习”的作用了。
四、激励评价,促成探究习惯
爱被表扬、被肯定是人的一种天性,学生尤其如此。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的那样: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播的本领,而在于激励、欢欣和鼓舞。 ”激励评价可以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可以促使教师注重情感的投入。
是的,激励性评价可使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气氛活跃,情感交流贯穿课堂始终。学生在课堂上是主人,是创造者,身心得到愉悦,个性得到发展,自信得到增强,知识得到丰富。因此,如果我们能够紧
紧抓住这一点并在学生的活动中给予落实,
常给予学生激励评价, 促
成探究习惯,那么,这对于我们的教学工作往往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
效果的。
最后,关于信息技术教改中如何促进学生进行有效“主体探究,
合作学习”这个问题,我想,作为教育工作者要特别关注以下几点:
第一,面向学生发展,更新教育理念,走出教学误区;第二,立足实
践探索,关注学习过程,灵活应用模式;第三,改变管理理念,调整
评价机制,完善信息化学习环境。
本文发布于:2024-02-08 10:40:5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736005813772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以点带面”促进学生主体探究,合作学习-2019年精选文档.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以点带面”促进学生主体探究,合作学习-2019年精选文档.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