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康阿数瑟

更新时间:2024-02-08 08:07:33 阅读: 评论:0

2024年2月8日发(作者:青年志愿者活动)

镇康阿数瑟

镇康“阿数瑟”预打造旅游文化品牌

镇康打造旅游文化品牌,“阿数瑟”歌王赛先试先行。这几天虽然“阿数瑟”歌王赛还没打响,但来自各乡(镇)、各行业的歌手们根据自身特点和优势早已摩拳擦掌、跃跃欲试,镇康歌王赛暗流涌动。

“‘阿数瑟’是古代诗歌的传承和发展,它与广西民歌、陕北民歌一脉相承,是民歌中的活化石,这次歌王赛是‘阿数瑟’原生态唱腔的集中展示,对我们打造‘阿数瑟’文化品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镇康县文化产业办公室主任赵金文表示,“在临沧市8县(区)中,就镇康没有自己的文化品牌,这次下决心搞歌王赛,是历届县委、政府的决心,也是上两届民俗文化节的继承,我们有信心把它办好。”

镇康是古西南丝绸之路的重要支道,是通往缅甸和东南亚诸国的陆路捷径之一,这里浸淫着古风的民歌,透出镇康曾充满商机,烙印着古代马帮的身影。如今打造对外开放“桥头堡”需要文化来支撑,而“阿数瑟”以其浓郁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点堪称文化中的“瑰宝”,打造桥头堡“阿数瑟”应先试先行。

云南镇康 “阿数瑟”打歌采风

假如你到镇康来,就一定要看看镇康的镇康的“阿数瑟”打歌,就一定要学学“阿数瑟”打歌的舞步,这才不枉此行。镇康的“阿数瑟”打歌随处可见,在每天夜晚的灯光球场、农村娱乐场地、农村办结婚喜宴的庭院,到处都可以采到这样的风采:

一群不识字农民有怀抱三弦的,有吹笛子的,吹芦笙的,吹唢呐的;还有手拿一只手电筒的,或者是空手的;有白发苍苍的老人,稚气未脱的孩子,他们围成一个圈,随着乐器的节奏,在不停的走着唱着,从天黑开始一直围着这个圈子这样走呀走呀,直到东方发白的时候,领头的才领着大家走向这家人的正屋,正走三圈,倒走三圈后,整个活动在人们高亢嘹亮的歌声中结束。这就是云南省镇康县随时可见的大规模自发性民间群众文化活动——“阿数瑟”打歌。

“阿数瑟”打歌活动中,你可以欣赏独具地方特色的多种三弦调。硬调几十种,软调也有几十种,富于变化的笛子调、芦笙调、唢呐调也有几十种;你还可以欣赏到二面翻、甩手歌、栽秧歌、三摆手、倒折歌、丰收歌、串山小狗、黄鼠狼望蜂子等等千变万化的舞步;这些还不是最吸引你的,最吸引你的还是作对子。

上面所说“一群不识字农民”,而不说“没文化的农民”,是因为笔者不敢说他们没文化,因为作对子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这种“不识字”的文化更让人折服。作对子是打歌的人配合着打歌调和舞步,一般由三两个男歌手为主的一群人与由三两个女歌手为主的一群人互相之间的对唱。这样的对唱之所以引人入胜是因为:其一、这里的对子虽然不能严格遵循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这样的基本要求,也尽

量要求平仄押韵,对唱的双方各唱两句,每句七个子,一个回合下来,正好是一首七言诗;其二、作对子都是有感而发,没有事先的准备,还要求上下连贯,顺意连接,不能忽东忽西,比如“男:妹在前面种梅树,哥在后面闻梅香。女:梅花香在苦寒地,莫为闻花受苦寒。男:只要能得梅花香,不畏露水不怕霜。女:梅花地里梅花多,啊哥爱着哪一棵……”其三、对子的内容包罗万象,只要不是黄色俚曲,什么都可以唱,有赞美山川、讴歌理想生活的;有互相仰慕、歌唱崇高品德的;谈情说爱,互致爱慕之情的;有盘古问今,谈天说地的;也有唱现行政策,互帮互学的;总之,只要是身边发生的事或心里想到的都可以唱;其四、作对子还讲究输赢,任何一方没有马上接上,可以再等一个舞曲,等完下一个舞曲还没接上,就算是输了。作对子还有许许多多的趣味和讲究,这里无法一一讲述,要想了解更多,只有身临其境了。

如果你意犹未尽,还可以提上一瓶酒,揣上一包烟,找个老人聊一聊,他会告诉你这地方的历史,自己家族的历史,什么南京应天府、柳树弯弯大石板、什么杨家弟兄三人如何相认,每一种传说都富有传奇色彩,只要你有时间,到镇康采风其乐无穷。

三弦弹起来,笛子芦笙吹起来,男女老少跳起来;“月亮粑粑月亮块,阿哥妹子‘打歌’来。阿哥妹子来‘打歌’,阿哥咋摆你咋摆!”这就是镇康——

“阿数瑟”文化的摇篮

□ 李跃华 张 良

位于祖国西南边陲的镇康县,峰峦叠嶂、沟壑纵横、山清水秀,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原始古朴的自然风貌、温泉奇观和景色迷人的水光山色犹如世外桃园、如梦如幻;特别是那些神秘奇特、绚丽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更是令人惊叹叫绝,让人心驰神往。镇康县有一种古老神秘的原生态歌舞演唱形式——“阿数瑟”唱调,就像天籁之音,千百年来飘荡在这充满神奇的、迷人的秘境边关。这就是最具魅力、最有特色的镇康“阿数瑟”文化。

县委、政府重视打造“阿数瑟”文化,县城搬迁后举办了首届“阿数瑟”赛歌会和第二届“阿数瑟”歌王赛。“阿数瑟”赛歌会期间,中缅边民进行国门对歌,汉、

佤、傣、德昂等民族或组织“打歌”、或跳摆以及民族手工艺展等展示了民族民间传统文化。“阿数瑟”歌王赛期间,全县参赛代表队八仙过海、各行其能,使“阿数瑟”文化得到了传承。

镇康县“打歌”唱“阿数瑟”来自民间传说,相传在人类祖先发明火并学会对火的掌握和运用后,获取猎物时人们就烧一堆火,围在火堆旁将猎物烧熟吃。吃饱后,大家有的休息,有的在火堆周围围成圈,边叫、边笑、边跳,以此同欢、同乐。后来,人们把这种围成圆圈边跳、边叫、边唱的娱乐方式发展成为有各种民间乐器伴奏,不分男女老少都可自由参加的歌舞,称为“打歌”。

“打歌”在镇康县的流行时间,相传大约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随着时代的发展,舞姿、舞式、歌调也有了很多创新,人们把日常生产生活和劳作活动中的一些动作也融入到舞场中来,产生出多种舞姿舞蹈。据业内人士透露,镇康县民间的打歌方式有“大直歌”、“倒折歌”、“小半翻歌”、“撬脚歌”、“栽秧歌”、“秋收歌”、“舂米歌”、“穿花歌”、“改山水歌”、“蛇脱壳歌”、“舂粑粑歌”、“猪犬歌”、“慢步歌”、“跳跳歌”、“赶摆歌”等。镇康县“阿数瑟”赛歌会和歌王赛期间,全县各参赛队共收集整理了10多种民间打歌方式,其中,“蛇脱壳歌”、“小半翻歌”、“舂粑粑歌”等濒临失传,通过举办赛歌会得到了抢救和保护。为彰显勐捧镇作为镇康县“打歌”暨“阿数瑟”民间文化发源地的魅力,充分挖掘传承弘扬“阿数瑟”民间文化。2010年12月,镇康县政府投资13万元在新建的勐捧文化站建设了“阿数瑟”之源标识及雕塑。使“阿数瑟”文化在边陲镇康越唱越响。昔日散落在民间的“阿数瑟”文化在县委、政府的重视下,在全县各族各界人士的爱好参与下,镇康人“打歌”唱“阿数瑟”成为全县人民健康时尚新理念,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大众歌舞。三弦弹起来,笛子芦笙吹起来,人们在天气晴好的晚上相约到广场打歌。“月亮粑粑月亮块,阿哥妹子‘打歌’来。阿哥妹子来‘打歌’,阿哥咋摆你咋摆。”;“阿姐阿姐真阿姐,阿姐有心真有心,若要有心进场来,若要有心进场来。”;“小雀抬水镇康地,白鸽抬水阿佤城,镇康好在给消说,和里和气镇康人。”;“大箐芭蕉小箐林,想去(去字这里要读ke第四声)‘打歌’路程远,三天路程两天到,不图‘打歌’结人缘。”这四组都是弦调,可边弹边唱边跳。“‘打歌’好像栅篱笆,哪空稀来哪空垭。‘阿数瑟’瞧着,‘罗细瑟’甩着。”;“吹萧弹弦我不会,一生爱打甩手歌。‘阿数瑟’瞧着,‘罗细瑟’甩着。”像这两组就是“打歌”对子。

关于“‘阿数瑟’瞧着,‘罗细瑟’甩着”附和唱法的由来。据说,“阿数瑟”和“罗细瑟”是好朋友,两人经常一同去下扣子(民间打猎器具)瞧扣子。一次,两人去瞧扣子,看扣子是否抓捕到猎物。“罗细瑟”在瞧扣子时不慎被自己下的扣子吊了起来,一甩一甩的。“阿数瑟”在旁边笑弯了腰。后来人们就把这件事编成“‘阿数瑟’瞧着,‘罗细瑟’甩着”的顺口溜,作为“打歌”作对子时的附和。既好玩,又好笑。可以肯定地说,镇康县“阿数瑟”文化是最具魅力、最有特色的边地文化之一。

边地镇康 唱响“阿数瑟”(下篇)

——写在首届临沧边境经济贸易交易会暨2011年镇康“阿数瑟”民歌文化节之际

边疆镇康各族群众齐欢唱“阿数瑟”

镇康南伞河畔文化广场

榕树下情深深—镇康德昂族情歌对唱

云南省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录—镇康德昂族纺织工艺

本版图片均由镇康县委宣传部提供

李开义 刘 流肖志雄

走进神奇美丽、温馨浪漫、幽雅静谧的边地镇康,人们浮躁的心总能静下来,而听了柔肠百转、余音绕梁的“阿数瑟”,人们的心又会飘起来。

边地镇康,是中华边地文化的奇葩——“阿数瑟”之乡;一腔传唱了千百年的“阿数瑟”,以她神奇的文化魅力,演绎着不朽的传奇与神话,表达着一个民族的心灵。

10月18日至21日,镇康县城南伞,这块充满激情、风姿迷人的土地,将迎来盛大的节日——临沧边境经济贸易交易会暨2011年镇康“阿数瑟”民歌文化节。

这是一个经济贸易与文化艺术交融的盛会,商品展销、贸易洽谈、招商推介,与瑰丽多姿的“阿数瑟”民歌文化活动精彩纷呈,比翼齐飞。

届时,边地独特的民歌文化奇葩——“阿数瑟”歌舞,会像花在绽放,像浪在旋转,绽放出激情四射的瑰丽光彩,成为一张闪亮的文化名片,在成千上万中外来宾和观众心中,传递出镇康南伞独具魅力的边地口岸城市的新形象。

节日期间,南伞河畔,以“阿数瑟”大型民族山歌乐舞表演拉开这一盛会序幕,“阿数瑟”千人弹唱之夜、“阿数瑟”国际踏歌之夜、“阿数瑟”民间山歌歌王歌后大赛、“阿数瑟”原创歌曲演唱之夜,以及澜沧江啤酒狂欢之夜、民间民俗传统体育运动和“临菜”展示,竞相登场;来自国内外的商品展销、贸易洽谈、招商引资推介会一一展开,商潮涌动。

中国驻缅机构、缅甸政界、外国商会及企业将派代表出席,东盟企业及商会前来参展,还要举行缅甸政府、商会、企业参加的国外代表团座谈会;缅甸果敢自治区政府打歌队参加“阿数瑟”国际踏歌之夜,使这一盛会具有国际色彩和氛围。

一项项围绕“阿数瑟”开展的文化、经济商贸活动,会把镇康变成民间音乐歌舞的海洋、边贸经济贸易的巨大平台,展示出边陲镇康边贸兴盛、文化繁荣、民族团结、边疆安定的景象,彰显出临沧、镇康“开门迎商、推窗向洋”和“山海合作计划”开放胸怀,体现出把临沧建设成为面向缅甸开发合作的先行试验区、把镇康建设成为“桥头堡”前沿窗口的举措和魄力。

乘着“阿数瑟”歌声的翅膀,南伞边交会将成为推进次区域合作、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重要平台和桥梁纽带,成为国内外企业和各界朋友扩大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从而使临沧、镇康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促进临沧、镇康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首跨国山歌

打造边地文化品牌

每一座山都充满传奇,每一条河都流淌着神话。

隐藏在千山万壑中的镇康,是一块充满灵性的土地,也是尚未为更多人所知的秘境,她总是以无限诱人的风姿、神幻迷人的光彩撩拨着人们多情的思绪,总能给人的心灵带来美好的希冀和慰藉。

人们用“激情南伞、浪漫镇康、秘境边关”形容镇康的典雅与浪漫。

镇康地处边境,资源富集,文化灿烂,历史悠久,发展前景广阔;独具特色的边地自然人文景观璀璨辉映、魅力无穷、神奇迷人。人们把镇康特色精辟地概括为“四个跨国”:一首跨国山歌、一座跨国口岸、一群跨国溶洞、一个跨国市场。

古老神秘的原生态歌舞演唱形式——“阿数瑟”民俗文化,是镇康源远流长的优秀民族文化长河,也是镇康标志性的特色文化品格。

在这里,流传千年、绵延不绝的“阿数瑟”,是文化的根,民族的灵魂,流淌在镇康的每一块土地,流淌在每一个人的血液之中。“阿数瑟”成了各族群众生活生命中不可或缺、形影相伴的精神食粮。

初到镇康,很难发现镇康人的那一份浪漫、那一份激情,但只要你一听到“阿数瑟”的歌声,平静的心,就会骤然砰动,撩拨起一池春水,真切感受到镇康人深藏于心的情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憧憬。

淳朴善良、不善言语的镇康人,不会用漂亮的话语欢迎你,介绍镇康,而是用声情并茂、抑扬顿挫、朴素直白、真挚感人的“阿数瑟”唱出镇康神韵:

“三担白米三担糠,挑起白米下镇康;镇康爱我小白米,我爱镇康小姑娘。”

“阳雀抬水镇康地,白鸽抬水镇康城;镇康好在何消说,和里和气镇康人。”

“想看仙女到南伞,想唱山歌下镇康”。在镇康一带,打歌唱“阿数瑟”作对子,是镇康境内各族人民最喜闻乐见、广泛参与的一种优秀原生态集体歌舞。打歌活动进入高潮,男女歌手分别作曲领唱后,众歌友都要高声齐唱收尾压脚,这就是唱“阿数瑟”作对子,即兴作对子演唱是“阿数瑟”的精髓所在,也是不同于一般意义上打歌的区别之处。唱词前两句是见景生情临场发挥,一人作唱,紧接着由众人参唱后两句远古传下来的

和声缀词“阿数瑟呢瞧着,罗细瑟呢甩着!”

“阿数瑟”作对子,用最通俗的语言、最形象的比喻,创造出一幅幅令人魂牵梦萦的氛围和意境,或苍凉高远、或热烈奔放、或柔肠百啭,无不深深弹拨着人们的心弦,让人如痴如醉、心花怒放、心旌摇曳;让人情不自禁随声唱和、手舞足蹈。它那铿锵柔美的一曲一调、一字一腔,在让人获得审美愉悦和精神享受的同时,激发着人们热爱生命、振奋精神、坚定意志、开拓进取、生生不息,去创造更加美好生活的信心。

“阿数瑟”成为镇康人民生活中苦乐年华、人生情感的真实写照,生生不息的动力源。

“阿数瑟”是镇康文化的“活化石”,是祖祖辈辈留下的精神遗产,是记录镇康社会历史发展的生动史诗,也是活着的、生长着的民间文化的长青之树。从茶马古道、国民党腐败、到镇康解放、新县城搬迁、中缅友好等社会历史,均可以从“阿数瑟”的唱词中找到生动的对应。

“说起粑粑爱到命,说起打歌爱到死”,镇康人喜爱阿数瑟可谓深入骨髓。人们唱到“六十周岁一甲子,七八十岁正当时;打歌打到九十九,拖着杵棍也要走!”对“阿数瑟”的深爱可见一斑。

在这里,山寨的佤、傣、德昂、布朗、傈僳、拉祜、苗等22个少数民族同胞会唱阿数瑟,机关干部职工也会唱阿数瑟。如今,阿数瑟已经成为全县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工厂、学校业余文化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成为镇康的一种共同的文化艺术语言。“阿数瑟”的魅力越来越大,已经超过了艺术本身。

文化是一种潜力巨大的资源,更是一种具有无穷力量的精神动力。

镇康县委、县政府深刻地认识到,以“阿数瑟”为共同语言的民间打歌文化活动,作为一种历史文化传统和现代文化精神融汇的具有地域性的文化,是中华边地文化的精华;它是大众的、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已经深深融汇在各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之中,已成为维系着边疆各族人民团结拼搏、和睦相处、生生不息的有生力量,是镇康形象塑造和文化构建的活水源头之一。

为此,镇康县作出了打造“阿数瑟”文化品牌的定位抉择,以“挖掘内涵、以小推大、包装推出,使之走向精深化、产业化”思路,努力挖掘具有浓郁边疆特色和地域特点的边地文化资源,着力打造“阿数瑟”文化品牌,以文化力塑造形象,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营造良好氛围,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文化、精神动力。

2007年,镇康申请注册了“阿数瑟”文化商标标识,使“阿数瑟”文化标识正在成为镇康县的形象符号。

依靠政府搭台,集聚各方力量,激发“阿数瑟”文化活力。每逢重大节庆活动,县里都要举行或专门组织“阿数瑟”民歌文化赛事,并对获奖者进行褒奖;县有关部门选派专业人士对民间优秀人才进行培训辅导,不仅深入挖掘濒临消亡的“阿数瑟”优秀文化遗产,而且发现优秀的民间文化人才;全县农民群众还自发组织了18支“阿数瑟”民间打歌队,活跃在城乡演出,每逢婚庆喜事或重大活动都会应邀到场进行有偿表演,实现了农民增收、艺人致富。不仅满足了农民群众“求乐、求美、求富”的时代需求,而且催生出了民间文化产业市场的萌芽。

为让“阿数瑟”打歌曲调重放光芒,使文化“育民”的作用更加凸显。县文艺工作者根据“阿数瑟”打歌名曲《阿妈小儿喏喏睡》改编出了舞蹈音乐《娃娃娘》,以“阿数瑟”打歌调创作编排了包括德昂族、傈僳族、彝族、汉族、佤族在内的具有镇康县各民族特色的广场舞音乐组合;以打歌形式编排、加工、提炼了《花棍舞》、《十二月问花》等一系列文艺节目,通过挖掘整理和演绎展示,“阿数瑟”掀开了其神秘的面纱,变大俗为大雅,登上了万众瞩目的广场、舞台,放射出其独具魅力的耀眼光芒,深受当地群众欢迎。

这些经常性、广泛性的展示,进一步传承弘扬了“阿数瑟”文化,无论在节庆、重要活动期间,还是各乡(镇)文化站组织的晚会、联欢晚会,甚至县委、县政府以及各部门在接待外地来宾工作中,都会听到人们高唱“阿数瑟”的歌声。

如今的镇康,无论山寨还是县城,到处都是歌手赛歌的舞场,到处洋溢着“阿数瑟”的歌声,随时都可看到“阿数瑟”爱好者的身影,“阿数瑟”文化在全县遍地开花。 “阿数瑟”不仅丰富了农民业余文化生活,培育和发展了民族民间文化产业,而且繁荣了农村文化市场,产生了乐民、育民、惠民效应,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青山无意分两地,秀城有心贯两国。与镇康毗邻的缅北果敢地区居民几乎全部是华人、华裔,境内外居民种族同根、风俗同类、语言文化同源;两国边民世代友好、亲密往来,中缅情谊源远流长,打歌唱“阿数瑟”是双边民间友好交往联谊活动最常见、最受欢迎的方式。千百年来,中缅边民共同传承弘扬着“阿数瑟”文化,共叙胞波深情。中缅边境人民源远流长的“阿数瑟”文化和友谊,使镇康成为一座名符其实的“国际踏歌城”。

而今,多年打造的“阿数瑟”品牌作为文化主角,将登上首届临沧边境经济贸易交易会的舞台,在南伞国门口岸唱响,一定会成为一道亮丽的文化景观,成为镇康的生动名片。

一座跨国边城

塑造口岸生态文化

走进南伞,一座清新、雅致的新城扑面而来,仿佛是一个世外桃源。到这里的人们会不由地称赞,这是云南边境线上最美的小城。

县城边的南伞口岸,庄严的国门建筑、飘扬的五星红旗,格外醒目,与之相连的就是缅甸果敢老街。老街的建筑、街道和行人,清晰可见。边民悠然往来。南伞口岸一片祥和、安然。

镇康县与缅甸联邦共和国山水相连,国境线长96.358公里,是云南省25个边境县之一,分布有1个国家级二类口岸和6个边民互市点。

2001年12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2005年5月镇康县城由凤尾镇迁至南伞镇,从而使镇康新县城——南伞成为全国目前最年轻、最沿边的一座县城。

“口岸就是县城,县城就是口岸”。南伞口岸是中国连接印度洋陆上距离最

近的前沿商埠,是中缅物资集散的主要口岸和边民交往的重要通道,同时,也是中缅通道商贸互市的第一市场,滇西南进入东南亚的陆上捷径和重要口岸之一,更是云南省、临沧市建设“桥头堡”的前沿窗口。

镇康以创建国家级生态园林城市为目标,以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南伞县城,不照搬、不克隆,突出“特色”和“绿色”理念,凸显自己独特的地域建筑文化风格,充分体现镇康县与缅甸果敢县两国一城、国门在城中的地域文化特点,结合县城周边喀斯特地貌的独特景观,全力塑造口岸文化形象,使老集镇区、搬迁区、商贸区、口岸片区、生产居住加工区、山峰石景旅游区,融为一体,相得益彰,把南伞打造成为独具特色的边境山水园林城市,树立了良好的国际门户新形象。

“青山环抱秀城,白云缠绕奇峰”。如今,以大手笔大气魄建设的新县城,拔地而起,纵横交织的绿化林带将城市串起,城林交融,郁郁葱葱,绿树成荫、风景如画……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三项基本指标均达到国家级园林县城的标准,呈现出“城在林中,林在城中,树成林,花成片,终年常绿,四季花开”的景观。

如今的南伞,宛如一个终年常绿、四季花开的“天然大盆景”、一颗镶嵌在祖国西南边境线上的璀璨绿色明珠,成为面向西南开放绿色靓丽的桥头堡前沿窗口,一道亮丽的边境口岸文化风景,充分发挥着城市的聚集效应和辐射效应,推动镇康经济社会的发展。

一群跨国溶洞

通向商贸旅游的起点

山清水秀的镇康,是一个绿色天然的大氧吧。这里,旅游资源丰富,神奇迷人,境内峰峦叠嶂、沟壑纵横、奇峰林立、原始自然、旖旎迷人的水光山色,令人叫绝。其中南伞跨国溶洞和勐堆澡堂坝温泉,就是山水地质奇观的休闲旅游胜地。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璀璨夺目的自然奇观——喀斯特地貌,而独特的地理位置又成就了世界罕见的地理奇观——镇康县跨国溶洞群。镇康县跨国溶洞群位于中缅124界桩周围,共有5个紧密相连的溶洞组成,分别为枇杷洞、耿马洞、公主洞、木邦洞、麻栗洞;鬼斧神工的洞内流光溢彩、晶莹剔透的岩溶奇特景观,让人仿佛来到世外仙境。穿过层层“梯田”、跨越一座座石钟、钻出重重石幔,眼前突然豁然开朗,满山青青碧草、藤蔓摇曳,不知不觉就来到了异国缅甸的国土,完成一次跨国旅游。

有人称这些溶洞为中缅两国陆上“海底隧道”,它是云南乃至全国唯一的“一洞跨两国”自然景观,堪称世界罕见的跨国溶洞群,人们能尽情领略和体验云南省边境的神奇和异域的神秘。

勐堆乡茶叶林村旁,有一条清澈小河,周围稻田和沙滩上,到处有热气满溢,这就是充满奇幻色彩、具有神奇功效的勐堆澡堂坝温泉。每年农历二月初八,澡堂坝一带春光明媚、春暖花开时节,成千上万中、缅、泰等国边民蜂拥而来,把澡堂坝挤得人山人海、水泄不通,纷纷前来熏蒸洗澡、康疗健体,形成国际万人康疗大聚会的奇观。

面对丰富多姿的文化资源,近年来,镇康加快高等级公路建设步伐,实现县级主要通道高等级化,到“十二五”末,基本构建起城乡一体、四通八达、连通内外、高效快捷的公路运输网络,为发展旅游打下坚实的基础。

镇康把文化与旅游结合,努力挖掘边地文化资源,提升民间文化实力,培育壮大文化产业,大力开发观光旅游、文化旅游、商贸旅游、边境休闲度假游。同时,把旅游产业开发与生态保护、城镇建设、产业培育等结合起来,做强“秘境边地”旅游项目,着力提升“阿数瑟”文化品牌影响力,打造一批特色品牌产品、品牌节会、品牌歌舞,规划建设一批具有浓郁民族文化特色的少数民族村落,促进了商贸旅游业的发展。一个具有边地特色、生态自然的旅游产业正在兴起。

一个跨国市场

搭建桥头堡坚实平台

练好内功,打开门户,敞开胸怀,建设跨国市场,加快推进建设面向西南开放的黄金桥头堡前沿窗口,已经成为镇康的共识和行动。

镇康地处三江成矿带,矿产资源富集,农业、生物资源丰富,珍稀动植物种类繁多;以制糖、电力、矿业、制茶等主导产业快速发展,为镇康经济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近年来,镇康锐意创新,立足资源优势,采取“建基地,做大产业;扶龙头,做强工业;抓商贸,做活城市;创品牌,做优亮点”的战略措施,找到了由“后发劣势”转向“后发优势”的切入点,经济社会取得较快发展。

在进入历史上最好发展时期、迈出跨越式发展步伐的时候,镇康也清醒地看到面临的挑战:经济总量、基础设施滞后、沿边优势还没有充分发挥。为此,县委、县政府提出把镇康打造成生产要素聚集的洼地、人才向往的高地、商务成本降低的盆地、企业盈利的福地的目标,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发展第一要务”,树立“敢为天下先,敢用天下钱,敢招天下贤”的勇气和胆识,积极营造“安商、亲商、护商”的良好氛围,以优惠的政策、优良的环境、优质的服务,做好招商引资这篇大文章,广招天下客商来镇康投资兴业,为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为改变开放水平不高,口岸区位优势没有充分发挥,“有边不活、有边不富”、被边缘化的状况,镇康抓住桥头堡建设的黄金期,坚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原则,实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开放战略,全力打造利用境内外两种资源、辐射境内外两个市场的边境特色工业园区。

一个基础设施优良、体制机制灵活、开放程度高、承载能力强,现代化、特色化、园林化工业园区——镇康边境特色工业园区,不久将出现在南伞河畔。这个工业园区规划面积21.29平方公里,共分为新型建材加工区、生物资源加工区、综合管理服务区、矿产资源深加工区、对外贸易区(保税区)五个功能组团。工业园区的发展目标是:以两年现雏形、三年成规模、五年见成效、十年大发展的目标,有计划、分步骤地实施,力争到2015年园区总产值达到100亿元以上,到2020年达到500亿元以上,成为云南沿边开放开发合作的试验区和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先行区。

文化与商贸经济结合、文化与旅游结合,潜力巨大的镇康,正在走向开放的广阔天地,一个新镇康正在祖国的西南边疆崛起,展现出独特的光彩和魅力。

尾声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站在新的起点,面对新的形势,镇康县

将坚决按照强基础、调结构,扶龙头、增总量,重民生、保稳定的总体要求,建设一个边

境特色工业园区,加快交通、水利两大建设步伐,做大矿电、建筑建材、贸易进出口、农

产品精深加工四个产业,把镇康建设成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文化繁荣、生态文明、富裕和谐的美丽边城。

“阿数瑟”打歌节简介

“阿数瑟”曲调源于现实生活,用最直白的描述、贴切的比喻表达了人们之间真挚的感情,这种“男女皆宜,老少都唱”的民间演唱艺术,被称为“飘荡在茶马古道上的天籁之音”,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较高的亲和力。演唱者往往是现编现唱,不用做什么准备,从天文地理、生产节气、男女之爱、古今风物等都可以唱进调子里,每唱完两句,后面都要以“阿数瑟呢瞧着,罗细瑟呢甩着”结束。

尊重农民主体 准确把握定位 体现文化魅力

在镇康县的村村寨寨,一到农闲时节,特别是每逢节日或红白喜事场合,人们都会通宵达旦弹三弦、吹箫、吹笙围圈歌舞;在镇康新县城南伞的中心市民广场、居民小区,每一个天晴的夜晚也都有这样完全相同的娱乐活动按时开展,参与的激情豪迈,观看的兴高采烈,这就是“打歌”。打歌活动进入高潮,男女歌手分别作曲领唱后,众歌友都要高声齐唱收尾压脚,这就是唱“阿数瑟”作对子。“打歌”是一种老少皆宜、最受欢迎和最普遍开展的娱乐、健身活动;也是边疆人民团结友爱、和睦相处、互致祝福的一种优秀舞种。千百年来,“阿数瑟”打歌唱调就像一腔柔肠白啭的天籁之音,飘荡在这充满无限诱人、神幻

色彩的滇西南茶马古道、秘境边关的村村寨寨,脍炙人口,世代传承,让人如痴如醉、充满着无限的遐想,成为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苦乐年华的真实写照、生生不息的动力源泉。

“打歌”唱“阿数瑟”作对子活动既是镇康境内各族人民最喜闻乐见、广泛参与的大众文化,也是中华边地文化的精华,它是属于大众的,民族的,世界的。植根于民间,又有政府行为的极力培植、推介、打造和弘扬,今天,在镇康县,“打歌”唱“阿数瑟”作对子活动不再是仅限于农村开展的“下里巴人”娱乐形式,它已经成为全县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工厂、学校业余文化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镇康一带,“阿数瑟”的魅力越来越大,已经超过了艺术本身。

为了丰富市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活跃节日气氛,多年来,在春节、“人代会”、“政协会”期间,镇康县都要举办篝火打歌联欢晚会,各乡(镇)文化站也经常广泛组织开展打歌晚会、联欢晚会,此外,县委、政府以及各部门在接待外地来宾工作中,主要展示的就是唱“阿数瑟”作对子以及举行打歌联欢,通过这些经常性、广泛性的展示,进一步传承弘扬了“阿数瑟”文化,也让外界了解了镇康,领略了镇康民族民间文化品牌的独有魅力。

只选对的,不选贵的;那些追逐时尚的饕餮盛宴不见得是农民最爱,而一些发源于农村、成熟于农事的原生态文化更能引起农民的共鸣,这就犹如“爽口”的农家小菜,更能让农民吃的酣畅淋漓,首先达到文化“乐民”的目的。正是基于这样的考量,镇康县在挖掘当地丰富的民间文化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农村特色文化工作中,作出了着力打造“阿数瑟”文化品牌,大力传承弘扬、繁荣发展“阿数瑟”文化的定位抉择。

依靠政府搭台 集聚各方力量 激发文化活力

近年来,镇康县准确把握农民对业余文化精神生活的强烈渴求,明确了以“挖掘内涵、以小推大、包装推出,使之走向精深化、产业化,”着力打造镇康“阿数瑟”文化品牌的工作思路,充分挖掘具有浓郁边疆特色和地域特点的边地自然、文化旅游资源,做强“秘境边地”旅游项目,以期达到提升民间文化实力、展现边地文化魅力、培育壮大文化产业、带动旅游业发展、推动镇康经济发展的目标。为了把“阿数瑟”打造成知名文化品牌,镇康县已于2007年向工商行政管理机构成功申请注册了“阿数瑟”文化商标标识,“阿数瑟”文化标识正在成为镇康县的形象符号。

为了广罗民间歌手,把各村寨的对歌高手集聚在一起,比一比谁的对子更厉害,听一听谁家的“阿数瑟”唱得最响亮,每逢重大节庆活动,镇康县都要同时举行或专门组织“阿数瑟”民歌文化赛事。镇康县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周密策划,精心筹备,选派专业人士耐心细致的培训辅导;从而达到深入挖掘濒临消亡的优秀文化遗产的目的,在赛事中设置了高额奖项,激发了参赛者的创作灵感,褒奖了优秀的民间文化人才。通过集中时间、人力、物力进行挖掘整理和演绎展示,镇康县民族民间文化掀开了其神秘的面纱,变大俗为大雅,登上了万众瞩目的广场、舞台,放射出其独具魅力的耀眼光芒。

在挖掘整理、传承弘扬“打歌”唱“阿数瑟”唱曲文化的工作中,镇康县的文艺工作者还根据“阿数瑟”打歌名曲《阿妈小儿喏喏睡》改编出了舞蹈音乐《娃娃娘》;根据“阿数瑟”打歌调创作编排了包括德昂族、傈僳族、彝族、汉族、佤族在内的具有镇康县各民族特色的广场舞音乐组合;以打歌形式为主,编排、加工、提炼了《花棍舞》、《十二月问花》、《小小三弦轻又轻》、《左脚蹬、右脚蹬》、《穿花舞》等文艺节目搬上舞台,深受当地群众欢迎。

镇康县依靠政府搭台,借助各方面的力量,在深入挖掘整理边地民间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不断提升创造、推陈出新,按照时代需求和建设先进文化的目标,融入丰富多彩、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教化内容,让散落于民间的“阿数瑟”打歌曲调熠熠生辉,重放光芒,使文化“育民”的作用更加凸显。如今的镇康,处处是歌声、处处出艺人,处处都是歌手赛歌的舞场,处处都可看到“阿数瑟”爱好者的身影,“能说话的会唱对子、会走路的会打歌”的浓厚群众文化氛围正在逐步形成,“阿数瑟”文化在全县遍地开花。与此同时,通过创新,在达到繁荣发展文化、激发文化活力的目的,也培养和锻造了一批批乡土文化人才,为传承发展边地民族民间文化、培育壮大边疆农村文化市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创建和谐文化 培育文化市场 显现文化实力

打造以“阿数瑟”打歌文化为代表的边地特色文化旅游品牌,既是镇康县立足县情,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重点思路,也是镇康县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育和繁荣农村文化市场、构筑乡风文明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打歌”唱“阿数瑟”活动在让人获得审美愉悦和精神享受的同时,激发着人们更加热爱生活,振奋精神、坚定意志、生生不息,去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这项民间文化娱乐活动在镇康民间根深蒂固,遍地开花,已经成为了镇康县各族群众不可或缺的精神文化需求;在我们满怀豪情建设“景美民富”新农村、“生态宜居”新家园的今天,这门古老传统的民间文化活动以它不断焕发出的无穷魅力和绝代风姿荡涤着社会丑恶现象的滋生蔓延和不良文化的侵袭,在镇康县构建乡风文明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主导地位。镇康通过多年来致力于边地特色文化建设的实践,不仅使农民从中得到身心的愉悦,更使全县建设农民群众精神家园、推进乡风文明工作迈开了极为关键的一步。

更值得引起关注的是,在镇康县的一些村寨,农民群众还自发组织了民间打歌队,每逢婚庆喜事或重大活动都会应邀到场进行有偿表演,实现了农民增收、艺人致富。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县共有创收打歌队18支,组建时间最长的已超出10年,每支打歌队队员20人左右,每个队员在保证做好自己的农活的前提下,人均年创收最少也在1000元左右。民间文化产业市场的初步萌芽,满足了农民群众“求乐、求美、求富”的时代需求,促使新农村中的新农民更加富有激情的去创造光彩夺目的新经济,让广袤的新农村因此更加生机勃发。

镇康县位于祖国西南边陲,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96.358公里,中华边地民族民间优秀传统文化绚丽多姿、底蕴深厚。与镇康毗邻的缅北果敢地区居民几乎全部是华人、华裔,境内外居民种族同根、风俗同类、语言文化同源;两国边民世代友好、亲密往来,中缅胞波情谊源远流长,群众体育文化联谊活动一直是镇康县与境外缅甸果敢民间交流的重要形式。缅甸果敢及周边的汉族(在缅甸被称为果敢族)也最善于打歌,大多数打的是“软调”,又叫“麻栗坝调”(果敢盆地俗称“麻栗坝”),“麻栗坝调”唱调千变万化,内容多以劝世良言为主,唱腔缠绵悱恻、婉转悠扬,令人拍案叫绝。“打歌”唱“阿数瑟”是中缅边境人民团结友爱、和睦相处、互致祝福的一种优秀舞种。由于境内外打歌文化同根同源,歌手们经常进行切磋交流、联欢联谊,形成了中缅跨境边地文化交汇融合的独特景观。在2006年举行的镇康县城搬迁暨首届中缅边境民间民俗文化节上,缅甸果敢地区派出代表队参加“打歌”、“国门对歌”活动,隆重庆祝镇康县城的成功搬迁。在之后每年举行的“阿数瑟”民歌文化节、歌王赛中,缅甸果敢都要派参赛队、代表团、观摩团参加;每逢“春节”、“中秋”等节庆日,双方政府、人民都会进行相互走访、慰问,共庆节日;两国人民一直保留着传统的通婚习俗,不论婚丧嫁娶,两国人民都相互往来帮忙,延续着万古不变的优良传统和美德。在这些双边民间友好交往活动和联谊活动中,“打歌”唱“阿数瑟”是最常见最受欢迎的的方式,挖掘打造、传承发展“阿数瑟”文化,是增进民族团结、构建和谐边疆、加强睦邻友好的积极重要举措。

残阳渐逝,血红冲天。

半是夕阳余光,半是狰狞血雨。

是的,血,到处都是冷腥的鲜血。

整个皇宫之内,血流成河,白玉理石全被洗涮成黑红之色,到处是断壁残肢,尸横一片,到处是厮杀后的痕迹。

“为什么?”

百里冰左手紧捂着胸口,瞪大着眼睛看着对面十米敌对方处,挥手点兵之人。

那是她的未婚夫,她倾尽一生所爱之人。

亦是绝杀她百里一族,将她迫入绝境之人。

她不懂,为何倾尽所有的爱,换来的是百里一族的灭顶之灾。

台下之人仍是一身儒雅白衣,清俊的脸上,就连平日里对她宠溺的笑容都没有变过。

冷逸辰就这样含笑相对,却不肯多说只字片语。

权利?利益?

她虽是寒月帝国唯一的继承人,可是她早已与身为寒月帝国帝皇的外公达成协议,她与冷逸辰成婚后,冷逸辰为帝,她为后,她会做好他的贤内助,她从来不是他成功之路上的绊脚石,他为何要如此对她?

冷逸辰仍是气定神闲的坐在不远处,手中的白羽扇仍旧轻摇着,完全不惧百里冰眼中的怒意,只是仿佛没有听到她的问话般,仍一派温和之笑,却坚定的吐出一个字,“杀!”

百里冰怒上心头。

手中剑气如虹,眼看便要破势而出,却听到远处传来震天动地,撕心裂肺的愤然吼声,“冷逸辰,我百里一族与你不死不休!”

“噗!”

百里冰同一时刻,一口鲜血狂喷而出,心脏之处传来剧痛。

她突的单腿倒下。

是皇帝外公的声音。百里冰痛苦的闭上眼睛。

果然,冷逸辰在派人围杀她的同时,也对她的皇帝外公与其他族人动手了,看来百里一族今日恐怕难逃灭族之祸了。

她看着惜日对她呵护倍至的爱人,指甲恨得深入掌心,却感觉不到半丝痛意。

血阳残光,打在百里冰的脸上,映红了她的眼,也血洗了她的心。

“冷逸辰,你借我生辰之名,将我百里一族全部聚此,竟是为了灭我全族。

你可知欺我百里者,杀无赦。”明明落在下风,却仍是气度非凡,那轩昂之姿,百分不输男儿。

百里冰冷面肃目,冷冷怒视着冷逸辰。

天色瞬间黯然,黑云密布,邪风四起,所有天地剑气从四面八方汇集于百里冰身上,她的剑力更胜之前。

冷逸辰前密密麻麻的高手执剑相护,可他仍然感觉到了百里冰身上所散发的凛冽剑气。

他笑容未变,眼神却一沉。

第一高手就是第一高手,她的内功,竟让他觉得有毁天灭地之势,难怪她会成为寒月帝国的传奇。

可惜,可惜了……

“大家小心,小心她的剑气,小心……”

百里冰冷笑,全身之气一瞬之间向四面八方激烈旋转,呼啸而众人而去,可是,她的眼睛却紧紧盯着台下那稳坐之人。

她用尽生命去爱的人竟要将她至于死地,竟灭杀她全族,既然如此,哪怕魂飞魄散,她也要拉他一起下地狱。

她百里冰从来就不是打落牙齿往肚子里吞的人。有仇必报,有恩必还一直是她做人的原则,死有什么大不了,她又不是没死过,重要的是要拉着仇人一起死。

十年前身为特警的她在金三角的大毒枭身旁做卧底,后身份暴露,大毒枭欲将她除掉,她便拉着他一起与手榴弹同归于尽了,之后她便穿越到此,这十年,她已经是赚的了。

只是,她眼中闪过寒光,从前有多爱,如今就有多恨。

无形内心越聚越大,四周兵将已有被卷入其中者,武功低的,甚至直接被撕成碎片。

“她拼命了,第一高手要拼命了……”

“保护冷王殿下,保护冷王殿下……”

“不要让她出剑,否则我们全部都要死在这里,快,大家一起围攻,杀了她……”

“杀啊……”

又一口鲜血狂喷而出,百里冰只觉浑身刺痛,生命的气息越来越弱。

毒,是毒。

今早冷逸辰为她亲倒的茶,原来是杯断魂茶。

百里冰一声长啸,听得人悲然魂绝,她瞎了眼,当真是瞎了这双眼,才会爱上这个男人。

随后人剑合一,内力爆向四方,所过之出,血色飞舞,散染一片。

人剑所过之处,全部被夷平,所有生命,全部被秒杀。

血如泉水喷色四方,侥幸活下来的人全部惊呆在当场。

屠杀,这是赤/裸裸的屠杀,以一人之力屠杀二十万大军,这是怎样变态的实力,就连冷逸辰都变得不淡定了。

她永远都能带给他惊喜,只是今天这惊喜,来得太不是时候。

就在所有人都不知所措,等待被屠杀的时候,百里冰只觉从心口处传来剧痛,随后暴体而亡。

她知道,毒已入心,无力回天,终含恨而终。

“死了?”

过了许久,才有人从她的突然暴体中回过神来。

“哈哈……死了,终于死了……”

“什么寒月第一高手,不过如此……”

“对啊,不过如此……”

冷逸辰冷眼看着这一切,只有他知道,百里冰今日因中了他的散功乱脉之毒,只发挥出了平日里的十分之一的功力,否则以她的实力,只怕……

此刻,冷逸辰的眼神格外的复杂。

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冷逸辰,这是为什么?你告诉我,这一切都是为了什么……轮回中,这执念,久久不散……

镇康阿数瑟

本文发布于:2024-02-08 08:07:3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735085326245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镇康阿数瑟.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镇康阿数瑟.pdf

标签:文化   镇康   打歌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