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8日发(作者:冬至吃什么)
(完整版)初中生必背经典文言文十篇
1. 《论语》 - 孔子
仲尼居,曾子侍。子曰:“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至于斯则已矣。”
此句来自《论语》中的一篇。孔子用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出对纣王的谴责。通过研究《论语》,初中生可以了解到孔子的思想,研究到做人做事的道理与智慧。
2. 《尚书》 - 周公
天子曰:“昔我祖考有告于先人:‘前死者不葬者,何谓也?’执爵食于馆如也,奉酒食贤者如也,得人而敬之如也。谓之鬼,故曰昭告之。内如大车,外如大羊。故鲁人之祭先人曰昭告之礼。”
《尚书》是中国古代文献之一,这段篇章描述了天子祭祀先人的仪式。它向初中生展示了古代礼制和对祖先的尊敬,让他们了解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3. 《诗经》 - 佚名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宨淑女,君子好逑。
这是《诗经》中的一篇。通过这首古老的诗词,初中生可以感受到古代诗人对美好爱情的歌颂,也能领略到古代的文学风格与意境。
4. 《史记》 - 司马迁
夫禹、稷、契、后稷者,何人氏也?盖云:禹唐嬀而后稷降居之,以东郭甸为氏。禹、契皆曾有大功德,禹封诸侯。
这段文字来自《史记》中的一篇。它介绍了中国古代传说中的英雄人物禹、稷、契和后稷。初中生通过阅读《史记》可以了解到中国的古代历史和传说,培养对历史文化的兴趣。
5. 《战国策》 - 佚名
诸侯皆策败亡事始。乃自随以择人将。无有贫富贵贱、小大者,必尝之金石。贞臣负黍,未尝有重金也。
《战国策》是一部记录战国时期各国策略的文献。这段文字描述了如何选拔人才的原则,即不看贫富贵贱,而是通过实际表现来选拔。初中生通过研究这些策略,可以了解到古代社会的智慧和选拔人才的重要性。
6. 《礼记》 - 樊同
疏:为民容止,弗若文王。巧者有尺寸之功。审者有胸中之明。威凤鸾之庙,受洪范之赏。
这段文字来自《礼记》中的一篇。它强调了为民容止和审慎的重要性,以及威武之德的回报。初中生通过研究《礼记》,可以培养品德和修养,了解到追求公正和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7. 《汉书》 - 司马迁
闇其盛者,微中不见;奂其光者,日月不明。渐其前者,朴其後者,天下莫能追。
这段文字来自《汉书》中的一篇。它描述了政治家赵高的才能和手法,暗示了赵高的权谋手段。初中生通过研究《汉书》,可以了解到中国历史上的政治风云和人物故事。
8. 《洛阳伽蓝记》 - 佚名
太宇皇后闻幼圣游双林,乃遣人求事。排行具帖,孔氏世代铨焉。侍中尹瓘谓曰:“天下莫贞不欺。”孔子曰:“邪蔡,邪蔡!彼何人哉?”瓘曰:“婴儿之事,琐碎乎。”孔子曰:“然则要二无负于一。”
这段文字来自《洛阳伽蓝记》中的一篇。它描述了孔子年幼时在双林游玩,被人询问排行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初中生可以从孔子身上看到诚实正直的品质和对道德的坚持。
9. 《文心雕龙》 - 劉勰
饮流又思源,持论亦思本。论者何异于食生者乎!象魂不脱于井矣。
这段文字来自《文心雕龙》中的一篇。它强调了作品思想的来源和根本。初中生通过研究《文心雕龙》,可以了解到文学创作的原则和思想的重要性。
10. 《正论》 - 尉迟迥
上古子武善人心者称心,末世父母善人者称亲。悟而得心,愉而得亲。要之者则称圣人。
这段文字来自《正论》中的一篇。它将修身治家的原则与圣人相联系,强调了心性的重要性。初中生通过学习《正论》,可以了解到如何修身养性,与人为善,追求圣人的道德境界。
本文发布于:2024-02-08 07:19:1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734795624757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完整版)初中生必背经典文言文十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完整版)初中生必背经典文言文十篇.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