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8日发(作者:我的童年歌词)
喀什市第二十八中学电子教案
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
主备人:史1
借云
课题
授课时间
审核人:黎巨袁
知识与技能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22.《太空一日》
课时
2课时 课型
精读
1.
积累“炽热、千钧重负、惊心动魄、俯瞰、屏息凝神”等词语。
(A/B/C类学生掌握)
2.
体会杨利伟太空一日的惊险经历。(A/B/C类学生掌握)
1.
在浏览中借助小标题快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把握本文的结构
特点。(A/B/C类学生掌握)
2.
结合对文本的理解揣摩作者的心理活动。(A/B类学生掌握)
感受中国航天事业的巨大成就,体会航天员为国勇于牺牲的精
神(A/B/C类学生掌握)
1.
在浏览中借助小标题快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把握本文的结
构特点。(A/B/C类学生掌握)
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学习方法
教具
2.
体会杨利伟太空一日的惊险经历。(A/B/C类学生掌握)
1.结合对文本的理解揣摩作者的心理活动。(A/B类学生掌握)
1、讨论法、点拨法、诵读法。
自主、合作、探究
课件课本导学案
第一课时
二次备课
课时目标:
知识与技能:
积累“炽热、千钧重负、惊心动魄、俯瞰、屏息凝神”等词语。(A/B/C类学生掌
握)
过程与方法:
在浏览中借助小标题快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把握本文的结构特点。(A/B/C类
学生掌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中国航天事业的巨大成就,体会航天员为国勇于牺牲的精神.。(A/B/C类学生
掌握)
一、 导入
以神舟五号发射的相关视频引出航天英雄杨利伟,学生在思维和视觉的冲击
下,带着思考和震撼进入课堂,有助于精力的集中。
师:同学们,2003年1()月15日9时,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
21个小时23分钟的太空行程,标志养中国2成为世界上继(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
之后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我人航天活动的国家。同学们,你们是否知道中国宇航员
杨立伟的事迹?他是一个成功的英雄,我们时代的骄傲。
二、 检查前置性预习
1、将课文中你认为重要的字词或解释写在下列空白处:(仔细阅读课文,边读边用
钢笔在书上划出你难理解或重要的词语、句子。并结合课后读一读写一写及课下注
释,查阅工具书,将词语写在下列空白处)(展示要求:课前组内对查4分钟,派
一名同学黑板展示,展示时要书写工整,注意双色粉笔的使用)C类学生交流展示,
A/B类学生补充
)负荷(
hd
) 赫兹(诡zi
) 五脏六
)聂海胜(nid )
拍摄(she )
)俯瞰(
kud kan )舷窗(xian )
)褐色(
h©
) 稠密(
ch6u ) do
)拽(
砰(peng zhudi )步骤( zhdu )
)
生命无虞
( yu
(1)
无虞:不用忧虑。
(2)
屏息凝神:全神贯注地看,连呼吸都不敢呼吸一下。
(3)
炽热:①温度极高,极热;②感情和情绪热烈.
⑷轮廓:①名词,构成图形或物体的外缘的线条;②(事情的)概况。
(5)
俯瞰:从高处往下看。
(6)
千钧重负:比喻很沉重的负担。也比喻非常重大的责任。
(7)
耐人寻味:形容意味深长,值得仔细体味。
(8)
惊心动魄:使人神魂震惊。
(9)
概率:表示某事在某条件下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量叫作概率。
2、查阅相关资料介绍作者,请写在课本中(展示要求:课中派一名学生在全班
口头展示,用时2分钟)
(1)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
2003年10月15日9时,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21个小时23分
钟的太空行程,标志着中国己成为世界上继(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三个能够
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这一刻,距中国第一艘试验飞船发射3年零329天,
距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11年零25天。在发射载人飞船之前,前苏联进行了
5次
不载人的飞船发射试验,美国进行了
8次不载人的飞船发射试验。中国的“神舟”
号飞船在进行了
4次飞行试飨后,就成功地把人送上了太空。“神舟”五号飞船的成
功发射和着陆,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我们用了
10年时
间,完成了一个伟大的历史任务,这是中国航天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也是中国为
和平利用空间做出的重大贡献。”原国家航天局局长栾恩杰说。
(2)
摘自《新华社》2003年10月有关“神舟”五号发射的报道。
2003年10月】5日9时,“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
F型运载火箭发射升空。中国航空航天工作者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迎来了这激动人
心的一刻。这是载有“神舟”五号飞船的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正被运往发射区。
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
实际着陆点与理论着陆点相差4. 8公里。返回舱完好无损。航天英雄杨利伟自主出
舱。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这是杨利伟出舱。
三、合作研讨(要求:课中5分钟组内交流,各组代表发言,最后在全班找一名同
学总结。)
1.
快速浏览全文,注意借助各部分的小标题,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作者自述发射瞬间痛苦难忍;
第二部分:作者所见到的太空奇景;
第三部分:作者在太空遭遇恐惧敲击声生死惊魂;
第四部分:作者自述归途如此惊心动魄。
教师总结:作者杨利伟对于进入太空的所经、所历、所见、所感,不遗余力地作了迄
今为止最为全面和详尽的描述。他严谨的科学态度,不怕牺牲、敢于牺牲的无畏精
神和拼搏勇气值得我们每-位同学学习,正是这种精神和勇气,印证了中华民族的
伟大智彗与坚妊早前
2.
学生策曷全文,、备令人感动的语句,并简要评点。
学生积极发言,教师总结:
① 就这一下,指挥大厅有人大声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所有的人
都鼓掌欢呼起来。
炽热(
腑(fu
轮廓(
遨游(
chi
② 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分辨不清,夜晚则呈
现一片红晕,那里有我的战友和亲人。
③ 过了几分钟,我隐约听到外面喊叫的声音,手电的光束从舷窗上模糊地透进来。我
知道:他们找到飞船了,外边来人了!
简评:
① 激动地大声喊,表明大家的空前紧张,表达了对我的担心。
② 表现了杨利伟热爱祖国,感念国家和人民的厚戴,感恩师长、战友、和亲人的
关爱之情。
③ 表现了作者成功返航的平静、喜悦、幸福,和完成祖国和人民重托的轻松情感。
四、 分层作业设计:
1、 抄写课后重点生字词(A、B、C层学生)
2、 完成小练习册“知识与积累”部分(A、B、C层学生)
五、 板书设计:
太空一日
第一部分:作者自述发射瞬间痛苦难忍;
第二部分:作者所见到的太空奇景;
第三部分:作者在太空遭遇恐惧敲击声生死惊魂;
第四部分:作者自述归途如此惊心动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体会杨利伟太空一日的惊险经历。(A/B/C类学生掌握)
过程与方法:
结合对文本的理解揣摩作者的心理活动。(A/B类学生掌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中国航天事业的巨大成就,体会航天员为国勇于牺牲的精神.o (A/B/C类学生
掌握)
一、 导入
同学们,我们上一节课读了英雄杨利伟首次飞天所遇到的种种紧张和惊险,不免对
英雄赞叹、敬仰、钦佩,可是我们对英雄的太空-日的惊险还没有理顺,这节课我们
继续吧。
二、 合作研讨(要求:课中5分钟组内交流,各组派一名同学发言,最后由组长总
结。)C类学生交流展示,A/B类学生补充
(一) 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1在这一部分中出现了什么意外?
“在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的高度时,火箭和飞船开始急剧抖动,产生了共振。这
让我感到非常痛苦。”
“共振以曲线形式变化着,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我凡
乎难以承受,觉得自己快不行了。”
2、 这种共振是正常现象吗?这种现象后来解决了吗?
并非正常现象。
“飞船的共振主要来自火箭的振动。随后他们改进技术工艺,解决了这个问题。在
“神舟六号"飞行时,情况有了很大改善:在后来的航天飞行中再没有出现过。”
3、 这一部分中表现了杨利伟什么精神?
为祖国航天事业勇于牺牲的精神。
(二) 研读课文第二部分 我看到了什么
1、杨利伟在太空看到了什么?
地球只是一段弧
准确判断各大洲和各个国家的方位
中国上空仔细辨别大概到哪个省了,正从哪个地区的上空飞过,祖国的各个
省份我大都看到了。
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色,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
一片红晕
类似棉絮状的物体从舷窗外飘过,小的如米粒,大的如指甲盖
2、 杨利伟在太空没看到的是什么?为什么看不到?
长城。因为“在太空,实际上看不到任何单体的人工建筑,我询问过国际上的很
多航天员,没有谁能拿出确凿的证据说看到了什么。即使是巨大的城市,在夜晚看
到时也只是淡淡的红色。”
3、 你认为“类似棉絮状的物体”会是什么?
4看了杨利伟的太空所见介绍,引起你什么样的遐想?
(三) 研读第三部分神秘的敲击声
1、 当飞船刚刚进入轨道,会出现什么错觉?
飞船刚刚进入轨道,处于失重状态时,百分之八九十的航天员都会产生一种“本
末倒置”的错觉。
2、 这种错觉对杨利伟来说感受怎么样?他是靠什么来克服的?
这种错觉很难受,明明是朝上坐的,却感觉脑袋冲下。如果不消除这种倒怂的
错觉,就会觉得自己一直在倒着飞,很难受。
- 没别的办法,只有完全靠意志力克服这种错觉。想像自己在地面训练的情
景,眼睛闭着猛想,不停地想,给身体一个适应过程。几十分钟后,我终于调整过
来了。
3、 你猜想一下“神秘的敲击声”会是什么声音?
(四) 研读第四部分 归途如此惊心动魄
1、 归途中让我紧张以致惊慌的原因是什么?
“右边的舷窗开始出现裂纹。窗外烧得跟炼钢炉•样,玻璃窗开始出现裂纹,
那种纹路就跟强化玻璃被打碎之后那种小碎纹一样,这种细细的碎纹,眼看着越来
越多……说不恐惧那是假话,你想啊,外边可是1600—1800C的超高温度。”
“看到舷窗玻璃开始出现裂缝,我紧张了……”
2、 舷窗玻璃出现裂缝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两边没有同时出现裂纹呢?
飞船的舷窗外做了 -层防烧涂层,是这个涂层烧裂了,而不是玻璃窗本身出现
问题。
为什么两边没有同时出现裂纹呢?因为两边用了不同的材料。
3 “飞船停住了。此时是2003年10月16 H 6时23分。”杨利伟为什么要强调
R船停住的时间?
表明飞船安全着落,“神舟五号”出征成功归来,表现了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了
伟大的成就。
4、 从这一部分可以看出杨利伟什么精神?
临危不惧,沉着镇定
三、 归纳主题
本文通过杨利伟叙述自己在太空一日所见所感的过程,表现了我国宇航员为了祖国
的航天密业临危不惧、沉着镇定、勇于牺牲的精神。
随着一-声巨响,你会感到突然一减速:引导伞一开,使劲-•提,这个劲很大,会把
人吓--跳:减速命一开,又往那边一拽;主伞开时又把你拉到另一边。每次力量都
相当重,飞船晃荡得很厉害。让人不知道是怎么I可事。
四、 探究写法
生动的细节描写
请你从文中找出细节描写的句子,读一读,体会细节描写的好处。
后来,整流罩打开,外面的光线透过舷窗一下子照射进来,阳光很刺眼,我的眼睛
忍不住眨了一下。
在太空中,我还看到类似棉絮状的物体从舷窗外飘过,小的如米粒,大的如指甲盖,
听不到什么声音,也感觉不到这些东西的任何撞击。
这个声音是突然出现的,并不一直响,而是一阵一阵的,不管白天还是黑夜,亳无
规律,说不准什么时候就响几声。既不是外面传进来的声音,也不是飞船里面的声
音,仿佛谁在外面敲R船的船体。很难准确描述它,不是叮叮的,也不是当当的,
而更像是用一把木头锤子敲铁桶,咚……咚咚……咚……
但随后发生的情况让我非常紧张一一右边的舷窗开始出现裂纹。窗外烧得跟炼钢炉
一样,玻璃窗开始出现裂纹,那种纹路就跟强化玻璃被打碎之后那种小碎纹一样,
这种细细的碎纹,眼看着越来越多……说不恐惧那是假话,你想啊,外边可是1600
-1800°C的超高温度。
飞船急速下降,跟空气摩擦产生的激波,不仅有极高的温度,还伴随着尖利的呼啸
声;飞船带着不小的过我,还不停振动,里面咯咯吱吱乱响。外面高温,不怕!有
碎片划过,不怕!过载也能承受!但是看到舷窗玻璃开始出现裂缝,我紧张了,心
想:完了,这个舷窗不行了。
这是一个剧烈的动作。能听到“砰”的一声,非常响,164分贝。我在里边感觉被
狠狠地一拽,瞬间过载很大,对身体的冲击也非常厉害。接下来是一连串的快速动
作.引导伞出来后,紧跟着把减速伞页带出来,减速伞让飞船减速下落,16秒之后
再把主伞带出来。
随着一声巨响,你会感到突然一减速:引导伞一开,使劲一提,这个劲很大,会把
人吓一跳;减速伞一开,又往那边一拽:主伞开时又把你拉到另一边。每次力量都
相当重,飞船晃荡得很厉害。让人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这些细节描写一方面表现了太空的神秘,激发读者对太空的向往之情,另一方面表
现了杨利伟为祖国航天事业勇于牺牲、临危不惧、沉着镇定的精神。
写法归纳
列小标题
生动的细节描写
五、 拓展延伸
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感想?你准备为祖国航天事业做些什么?
如果你是一位小记者,采访杨利伟时会说些什么?
六、 分层作业设计:
1、 完成练习册阅读理解部分。(A、B、C层学生)
2、 想象作文《我的太空一日》。(A、B层学生)
七、 板书设计
太空一日
勇于牺牲
杨利伟临危不惧
沉着镇定
小标题
细节描写
教学反思与后记
备课组/学科组长签字(盖章)
本文发布于:2024-02-08 03:45:2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733512213739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22第22课《太空一日》七年级下册语文试卷.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22第22课《太空一日》七年级下册语文试卷.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