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8日发(作者:米甲)
中国东部白垩纪—早第三纪含膏岩系特征及岩相古地理
中国东部石膏矿床主要成矿期为白垩纪-早第三纪,这个成矿期形成了中国最主要的石膏矿床中国最主要的石膏矿床。本文概述了我国东部地区白垩纪-早第三纪石膏矿床的分布、赋存特征及石膏成矿区域地质环境。
标签:石膏 含膏岩系 旋迴 石膏矿床
1含膏岩系特征
我国东部白垩纪—早第三纪石膏矿床均赋存于陆相碎屑岩系中,含膏岩系特征表现出:
(1)成膏的基本韵律为泥岩、泥灰岩—石膏(硬石膏)或白云岩—石膏(硬石膏)--钙芒硝或岩盐,代表一次完整的成膏过程,一般几—几十米,有时泥灰岩和白云岩与石膏或硬石膏组成微细互层,为泥膏岩,成膏韵律频繁是本区白垩系—早第三系含膏岩系的一大特征,如江汉盆地夹马槽组含有20-60个基本成膏韵律,表现出成膏盆地受构造和环境影响是较大的。
(2)含膏岩系厚度相差悬殊,可从几百米到几千米,如桐柏盆地仅有200米左右,而潜江盆地则近4000米。膏系内的岩相变化较大,常呈偏于主断层一侧的偏心“牛眼式”,由外向内依次是山麓相→淡水湖泊→盐水湖泊→盐湖相,分布面积也依次越来越小,显示了湖水不断蒸发浓缩的过程。
(3)含膏性的好坏与机械沉积作用的干扰程度有关。在粗—细—粗、红—灰或杂色—红的成膏旋回中,石膏矿主要产在由粗变细,由红变灰之后的相对稳定阶段,红、粗占绝对优势的剖面部位不利于成膏。膏层的厚度一般总是与含膏岩系的厚度成正比,与灰绿等暗色层的厚度成正比,在成膏盆地的深凹部位,由于同沉积断裂的不断活动,盆地持续沉降与沉积补偿的速度大致相同,保证了巨厚含膏岩系的形成。
2岩相古地理
海陆变迁:白垩纪时,海岸界线在我国现在的黄海、东海和台湾以东及南海边缘。此线以西均为大陆环境。第三纪时,海水逐渐向本区北部侵入。古新世早期苏北盆地遭到海侵,出现泻湖环境,此外在广西地区可能遭到短期的海侵。始新世晚期海水达到雷州半岛的东南角,北部渤海湾地区遭到海侵。
古地理演化:白垩纪—早第三纪本区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每次构造运动都使本区古地理面貌发生一定的变化。
(1)早白垩世早期古地理面貌基本上继承了晚侏罗世的基本格局,总的地形是中间高两边低。华北、华南均为高地,它们连成一片,形成了东西之间地理
本文发布于:2024-02-08 03:03:0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733258113736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中国东部白垩纪—早第三纪含膏岩系特征及岩相古地理.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中国东部白垩纪—早第三纪含膏岩系特征及岩相古地理.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