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中生代(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简介)

更新时间:2024-02-08 03:02:41 阅读: 评论:0

2024年2月8日发(作者:辍怎么读)

(新编)中生代(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简介)

中生代(英文名:Mesozoic Era;时间:距今约2.5亿年~6500万年) 显生宙第二个代,晚于古生代,早于新生代。这一时期形成的地层称中生界。中生代名称是由英国地质学家J.菲利普斯于1841年首先提出来的,是表示这个时代的生物具有古生代和新生代之间的中间性质。中生代从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开始,到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为止。自老至新中生代包括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

时间: 距今约2.5亿年~6500万年

中文名称:中生代

地质学家J.菲利普斯于1841年提外文名称:Mesozoic Era 中生代名称:

别名: 恐龙时代

主要动物: 恐龙类、龙类、翼龙类等

中生代时,爬行动物(恐龙类、龙类、翼龙类等)空前繁盛

,故有爬行动物时代之称,或称恐龙时代。中生代时出现鸟类和哺乳类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以菊石类繁盛为特征,故也称菊石时代。淡水无脊椎动物,随着陆地的不断扩大,河湖遍布的有利条件,双壳类、腹足类、叶肢介、介形虫等大量发展,这些门类对陆相地层的划分、对比非常重要。

中生代这段时期的优势动物是爬行动物,尤其是恐龙,因此又称为爬行动物时代(Age of the Reptiles)。

中生代植物

中生代植物,以真蕨类和裸子植物最繁盛。到中生代末,被子植物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而裸子植物仍占据着重要地位。中生代末发生著名的生物绝灭事件,特别是恐龙类绝灭,菊石类全部绝灭。有人认为生物绝灭事件与地外小天体撞击地球有关,但真正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确定。

中生代蕨类植物

古生代与中生代

古生代时的盘古大陆分裂成南北两片。北部大陆开始分为北美和欧亚大陆,但是没有完全分开。南部大陆开始分为南美,非洲,澳洲和南极洲,只有澳洲没有和南极洲完全分裂。

古生代末期,联合古陆的形成,使全球陆地面积扩大,陆相沉积分布广泛。中生代中、晚期,联合古陆逐渐解体和新大洋形成,至中生代末 ,形成欧亚 、

北美 、南美、非洲、澳大利亚、南极洲和印度等独立陆块。并在其间相隔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极海。

中生代中、晚期,各板块漂移加速,在具有缓冲带的洋、陆壳的接触带上缓冲、挤压,导致著名的燕山运动(或称太平洋运动),形成规模宏大的环太平洋岩浆岩带、地体增生带和多种内生金属、非金属矿带。中生代气候总体处于温暖状态,通常只有热带、亚热带和温带的差异。

地球板块从古生代到中生代的变化

中生代末期的大灭绝

中生代末发生了白垩纪灭绝事件,50%的生物灭绝,包括所有的恐龙。

中生代爬行动物

大多学者认为有一颗彗星撞击地球,引起特大气候变化,很多动物,尤其是冷血动物,无法适应低温而灭绝。可是为何当时鳄鱼一类的冷血动物却存活,还是无可解答。

物种进化史

中生代早、中期的一些小型爬行动物已经进化成了原始哺乳动物和原始的鸟类,这些原始的哺乳动物和鸟类,最终进化成了现在的哺乳动物和鸟类,也包括我们人类。

古生代动物三叶虫

三叠纪

地球上的一批物种灭绝往往也是为了迎接下一批高级物种的到来。时空继续穿梭到了三叠纪,这时候的地球已经跨入了中生代。相比昔日(古生代二叠纪)它更充满着活活生机,在古海洋,凶猛的食肉性萨斯特鱼龙正捕食着其它海洋猎物,对于它来说,三叠纪的海洋成了它的“免费餐厅”。在整个中生代约占百分之七十的大部分时间,它一直担任着海洋中的重要角。这时候不存在四大洋。陆地则是由今天世界七大洲全部相连整合在一块的完整联合古陆。加斯马吐龙(生活于三叠纪初,一种庞大的水陆两栖动物,食肉类,为现代鳄鱼和美洲鳄的最早祖先)。在这块泛大陆北部,一支庞大的水龙兽族群正缓缓向南迁徙。这是一种似哺乳爬行类,它们看上去很像三千万年后才出现的恐龙,但是与恐龙不同的是这些早期的似哺乳爬行动物和我们人类的直系祖先——哺乳动物反而更加接近一些,它们与蜥蜴和鳄鱼的关系反倒不是那么密切。当然,它是包括人类在内现代哺乳动物的 直系血亲,由二叠纪时期的穴居动物二齿兽进化而来,在二叠纪物种大灭绝时,它因其个体小和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加上前肢擅长掘土打洞,从而躲过了那次灾难并且存活了下来。

在森林深处,似乎一个并不起眼的物种注定将要彻底改变未来地球上生物的面貌,并开启一个新的爬行动物时代,为一个有史以来最强盛“帝国”的诞生奠定基石。这个时候正是距今2亿4千万年左右。在我们今天的南非密布着广阔的丛林,那儿是食肉动物和食草动物的天堂。在这里,一种身高不到一尺、能后腿站立奔跑、速度敏捷,专以捕杀昆虫为食的小型食肉类——新巴士鳄正繁忙活跃于丛林的各个角落,它发达腿部的髋骨使其具有超强的跳跃能力,既可以准确有效地掠捕飞行中的蜻蜓或 其它昆虫,也能够以闪电般的奔跑速度轻易避开食肉天敌的威胁。 因小巧的身体加上灵敏不凡的“身手”,让它成为密林中无可比拟的捕食冠军。然而谁也不会想到,在这个早期三叠纪丛林里到处奔跑掠食的小家伙会在未来三千七百多万年后主宰整个世界,并称霸地球的陆地、天空和海洋。它们就是我们人类今天熟知的中生代地球霸主——恐龙(意为恐怖的蜥蜴)。后世恐龙家族中的王牌杀手霸王龙,还有素食性巨无霸梁龙、腕龙、以及各种大型蜥脚类爬行动物都由当初这个身高不足一尺的小精灵新巴士鳄进化而来。它就是恐龙与鳄类爬行动物共同的祖先。

早侏罗纪

时光这时继续穿过三叠纪,进入大约2亿年前的早侏罗纪。自此,“龙行天下”的时代已经开始了。从早侏罗纪一直到晚白垩纪的一亿四千万年时间(这几乎是人类在地球上生存时间的150倍),地球一直是“龙的天下”。爬行动物统治着陆地、天空和海洋,它们自由穿行无阻如入无人之境。因为它是当时世界的霸主。就如今天我们人类在地球上的地位一样,属于大地骄子、地球的王者。除了发生重大自然灾难,几乎不可能让它退出地球舞台,更没有机会出现能够替代它的物种。这个时期被称之为爬行动物的黄金时代,也称为——恐龙时代。在那个“龙的世界”里,没有其它任何物种的发展余地和空间,早期哺乳类动物为了自身安全只能生活在地洞里,往往到了夜间才能偷偷摸出来找食物吃。在中生代的侏罗纪,地球的气候条件极其温暖潮湿,一年当中没有四季的概念,只有旱季跟雨季,古大陆版块已经由当初相接拼凑在一块的超大古陆而逐步分裂飘移,并形成了最初四大洋的雏形。中生代的气候条件特别适应植物生长。侏罗纪中晚期,地球上广泛覆盖着极其茂盛的裸子植物和蕨类。这也是素食性恐龙丰盛的食物天

堂。每年雨季来临之前,生活在今天南美洲的喙嘴翼手龙都会飞越大西洋来到今天的法国西海岸寻找它的异性进行交配。这时候的大西洋只有300公里宽,雄性翼龙在飞越大洋的途中,会不时的贴近海面啄食海水中跳跃的鱼类来补充体力,而且随时存在被恐怖的海洋杀手滑齿龙吞食的危险。在飞达目的地时,翼手龙已是精疲力竭。往往要休息一个多星期才会去寻觅自己的配偶。

白垩纪

时间大约又划过了将近七千万年,地球到了白垩纪时代,陆地上仍不断上演着“弱肉强食”,两只凶残的霸王龙这时候正在相互争夺撕咬着一头伪君龙。这是今天人们最熟知的白垩纪冷血杀手。由于它超大的体积与强有力颌骨的锋利嚼齿,被它一口咬下的食物相当于现在一整头强壮公猪的体积份量。然而并非所有的食草恐龙都会成为霸王龙的“盘中餐”,霸王龙奈何不了甲龙。白垩纪晚期的地球气候已较先前恶劣,由于长年干旱,使得大批植类死亡。食草恐龙因为无法找到足够的食物充饥而导致数量锐减。随着素食恐龙的大批消亡,自然食肉恐龙也就断了食物来源。然而“水满则溢,月满则亏”,世间万物一旦发展到顶峰,再往前便是下坡路了。恐龙家族在这个时候已经走到了尽头。大地仿佛预示着未来的某一个时期将会重演一回二叠纪末的“大屠杀”,大约在距今6500万年前,

一颗名为“尤卡坦”直径约1公里的小行星撞击在了今天的墨西哥境内。几万颗原子弹威力的爆炸在顷刻间发生。这场“天地大冲撞”毁灭了地球上许多生命,也结束了恐龙时代。

今天尚存的动物

但恐龙并非“完全灭绝”,早在侏罗纪就有一部分恐龙飞上了蓝天,身体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躲过了大灭绝。它们就是今天的各种鸟,鸟类是恐龙的直系后代。

中生代哺乳动物及其化石

爬行动物也并非完全灭绝,有相当一部分爬行动物因为其体形小巧便于藏身,加上它们对环境具有极强的适应能力,从而躲过了那场浩劫,并且一直存活到现在。今天,这些爬行动物仍然生活在我们的地球上。它们就是茂密丛林中的伪装高手变龙,栖息在我们卧室墙壁、天花板上的小型蜥蜴科目——壁虎,令人胆寒的蛇和鳄鱼,还有行动迟缓的乌龟等等。

#地质年代

中生代(距今约2.5亿年~距今约6500万年)Mesozoic Era显生宙第二个代,晚于古生代,早于新生代。中生代(Mesozoic)是显生宙的三个地质时代之一,可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三个纪。中生代最早是由意大利地质学家Giovanni Arduino所建立,当时名为第二纪(Secondary),以相对于现代的第三纪。在希腊文中,中生代意为“中间的”+“生物”。中生代介于古生代与新生代之间。由于这段时期的优势动物是爬行动物,尤其是恐龙,因此又称为爬行动

物时代(Age of the Reptiles)。 古生代末期,联合古陆的形成,使全球陆地面积扩大,陆相沉积分布广泛。中生代中、晚期,联合古陆逐渐解体和新大洋形成,至中生代末 ,形成欧亚 、北美 、南美、非洲、澳大利亚、南极洲和印度等独立陆块。并在其间相隔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极海。

中生代中、晚期,各板块的漂移加速,在具有俯冲带的洋、陆壳的接触带上俯冲、挤压,导致著名的燕山运动(或称太平洋运动),形成规模宏大的环太平洋岩浆岩带、地体增生带和多种内生金属、非金属矿带。中生代气候总体处于温暖状态,通常只有热带、亚热带和温带的差异。 中生代的年代为2.51亿年前至6500万年前,开始于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结束于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为止,前后横跨1.8亿年。中生代可以分为以下三个纪:

三叠纪(Triassic):2亿5100万年前到1亿9960万年前。

侏罗纪(Jurassic):1亿9960万年前到1亿4550万年前。

白垩纪(Cretaceous):1亿4550万年前到6550万年前。

中生代的下界限是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灭绝了当时的90%到96%的海洋生物,与70%的陆生生物,也是地质年代中最严重的灭绝事件,因此又称为大灭绝(Great Dying)。中生代的上界限是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可能是由犹加敦半岛的希克苏鲁伯撞击事件造成,此次灭绝事件遭成当时的50%物种消失,包含所有的非鸟类恐龙。

中生代也是板块、气候、生物演化改变极大的时代。在中生代开始时,各大陆连接为一块超大陆-盘古大陆。盘古大陆后来分裂成南北两片,北部大陆进一步分为北美和欧亚大陆,南部大陆分裂为南美、非洲、印度与马达加斯加、澳大利亚和南极洲,只有澳大利亚没有和南极洲完全分裂。中生代的气候非常温暖,对动物的演化产生影响。在中生代末期,已见现代生物的雏形。

古生代晚期的大陆位置相当不明确,而科学家以能大致推算出中生代的各大陆位置。在中生代开始时,各大陆连接为一块超大陆-盘古大陆。盘古大陆后来分裂成南北两片,北方的劳亚大陆,与南方的冈瓦纳大陆。各大陆的分裂形成大西洋沿岸的被动大陆边缘,例如美国的东部海岸。

在中生代期间,各大陆逐渐移动到接近现在的位置。劳亚大陆分裂为北美和欧亚大陆,南方的冈瓦纳大陆分裂为南美、非洲、印度与马达加斯加、澳大利亚和南极洲,只有澳大利亚没有和南极洲完全分裂。印度在新生代时期与欧亚大陆碰撞、聚合,形成喜马拉雅山脉。

气候

三叠纪的全球气候较为干旱,季节性变化大,尤其是盘古大陆内部;自石炭纪晚期开始,全球的气候逐渐变得干旱。这段时期的海平面低,可能助长了极端的气温。由于水的比热高,大体积的水体可以稳定气温,尤其是海洋,而邻近大规模水体的陆地气温变化较小。由于盘古大陆的内陆区域离海洋很远,这些地区的气温变化非常大,可能有广大的沙漠。大量的红层与蒸发岩(例如盐),支持这个理论。

在侏罗纪时期,海平面开始上升,原因可能是海底扩张的加速。新形成的海洋地壳,使海平面上升至现今的海拔200米左右。此外,盘古大陆开始分裂,形成特提斯洋。气温逐渐上升、稳定。由于各大陆接邻海洋,沙漠缩小,大气中的湿度增加。

白垩纪的气候状况较不确定,也较多争议。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使热带与极区的温度梯度较为平顺,各地区的气温差异不大。平均气温高于现今约

摄氏10°。在白垩纪中期,赤道地区的海洋底层温度约为摄氏20°,对于许多海洋生物可能过于温暖,邻近赤道海洋的陆地反而成为沙漠。海洋低层的氧气循环系统,可能因此缓慢、中断。因此,大量的生物有机体无法顺利分解,进而大量堆积,最终沉积成油页岩。

但是,不是所有的现存资料可以支持以上假说。即使全球的气候温暖,极区的冰帽、冰河仍最造成气温的变动;但目前并没有发现白垩纪有冰帽、冰河存在的证据。定量模型可能无法重建出白垩纪的平坦温度梯度。

在中生代时期,大气层中的氧气含量约12到15 %,低于现今的20到21 %。某些科学家甚至提出12%的氧气含量,因为这是自然燃烧的最低氧气浓度。但是一个2008年的研究,认为自然燃烧的最低氧气浓度是15%。

#生物进化

发生于二叠纪末期的灭绝事件,灭绝当时地球的大部分生物,使许多生物在事件后开始辐射适应。在二叠纪末灭绝事件后数百万年,大型主龙类爬行动物成为中生代的陆地优势动物,包含:恐龙、翼龙类;水中的爬行动物则有:鱼龙类、蛇颈龙类、沧龙类。

中生代末发生了白垩纪灭绝事件,50%的生物灭绝,包括所有的恐龙。大多学者认为有一颗彗星撞击地球,引起特大气候变化,很多动物,尤其是冷血动物,无法适应低温而灭绝。可是为何当时鳄鱼一类的冷血动物却存活,还是无可解答。

侏罗纪晚期与白垩纪的气候变迁,造成另一次辐射适应。主龙类的多样性在侏罗纪时期达到高峰,鸟类和胎盘类哺乳动物也开始出现并发展。被子植物在白垩纪早期也开始发展,自热带地区开始出现,白垩纪的全球气温允许被子植物分布到极区。在白垩纪末期,被子植物已经成为许多地区的大型优势植物,若以生物量计算,各地的优势植物仍是苏铁、蕨类,直到白垩纪末灭绝事件的发生。

部分科学家认为昆虫的一些器官相当适合被子植物,尤其是口器,而认为昆虫与被子植物同时开始多样化。但是昆虫的口器的出现时间早于被子植物,也早于昆虫开始多样化的时间,因此昆虫的口器是基于其他原因而演化出现的。

在中生代的进程中,早期的大型动物逐渐减少,而小型动物的数量逐渐增多,包含蜥蜴、蛇、可能还有哺乳类、灵长类的祖先。白垩纪末灭绝事件更加重这种倾向,大型的主龙类消失,而鸟类与哺乳类继续存活至今。

三叠纪

——裸子植物的兴盛时代

三叠纪是中生代的第一个纪,是古生代生物群消亡后现代生物群开始形成的过渡时期。海洋无脊椎动物类群发生了重大变化,水生、游动的软体动物—甲壳动物类取代表生、固着的腕足动物—海百合类而成为海洋中的优势种群;六射珊瑚取代四射珊瑚,并迅速发展,遍及全球。与古生代相比,双壳类和菊石类也多属新发展的种类,菊石多具有复杂的纹饰和菊石式缝合线。

三叠纪时,脊椎动物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其中,槽齿类爬行动物出现,并从它发展出最早的恐龙,三叠纪晚期,蜥臀目和鸟臀目都已有不少种类,恐龙已经是种类繁多的一个类群了,在生态系统占据了重要地位因此,三叠纪也被称为“恐龙世代前的黎明”。与此同时,从兽孔类爬行动物中演化出了最早的哺乳动物—似哺乳爬行动物。但是,在随后从侏罗纪到白垩纪长达1亿多年的漫长岁月里,这批生不逢时哺乳动物一直生活在以恐龙为主的爬行动物的阴影之下,直到新生代才成为地球的主宰。

三叠纪早期植物面貌多为一些耐旱的类型,随着气候由半干热、干热向温湿

转变,植物趋向繁茂,低丘缓坡则分布有和现代相似的常绿树,如松、苏铁等,而盛产于古生代的主要植物群几乎全部灭绝。

侏罗纪

(Jurassic Period, 距今约2.08亿年~距今1.44亿年)(爬行动物和裸子植物的时代)

侏罗纪之名称源于瑞士、法国交界的侏罗山(今译汝拉山),是法国古生物学家A.布朗尼亚尔于1829年提出的。由于欧洲侏罗系岩性具有明显的三分性,1837年,布赫将德国南部侏罗系分为下、中、上3部分。1843年,F.A.昆斯泰德则将下部黑泥灰岩称黑侏罗,中部棕含铁灰岩称棕侏罗,上部白泥灰岩称白侏罗。侏罗纪分早、中、晚3个世。

侏罗纪时爬行动物迅速发展。槽齿类绝灭,海生的幻龙类也绝灭了。恐龙的进化类型——鸟臀类的四个主要类型中有两个繁盛于侏罗纪,飞行的爬行动物第一次滑翔于天空之中。鸟类首次出现,这是动物生命史上的重要变革之一。恐龙的另一类型——蜥臀类在侏罗纪有两类最为繁盛:一类是食肉的恐龙,另一类是笨重的植食恐龙。海生的爬行类中主要是鱼龙及蛇颈龙,它们成为海洋环境中不可忽视的成员。

白垩纪

(距今1.37亿年~距今6700万年)(爬行动物和裸子植物由极盛走向衰灭)

白垩纪(Cretaceous Period,Cretaceous) 中生代最后的一个纪。白垩纪(Cretaceus period)是中生代的最后一个纪,始于距今1.37亿年,结束于距今6500万年,其间经历了7000万年。无论是无机界还是有机界在白垩纪都经历了重要变革。位于侏罗纪之上、新生界之下。白垩纪是中生代地球表面受淹没程度最大的时期,在此期间北半球广泛沉积了白垩层,1822年比利时学者J.B.J.奥马利达鲁瓦将其命名为白垩系。白垩层是一种极细而纯的粉状灰岩,是生物成因的海洋沉积,主要由一种叫做颗石藻的钙质超微化石和浮游有孔虫化石构成。

在这一时期,大陆之间被海洋分开,地球变得温暖、干旱。开花植物出现了,与此同时,许多新的恐龙种类也开始出现,包括像食肉牛龙这样的大型肉食性恐龙,像戟龙这样的甲龙类成员以及像赖氏龙这样的植食性鸭嘴龙类。恐龙仍然统治着陆地,像飞机一样的翼龙类,例如披羽蛇翼龙在天空中滑翔,巨大的海生爬行动物,例如海王龙统治着浅海。但最早的蛇类、蛾、和蜜蜂以及许多新的小型哺乳动物也在这一时期出现了。

1993年北京医科大学生物化学试题

一、问答题

1、 原核生物蛋白质合成起始复合物由哪些成分组成?图示该复合物的形成过程。

2、 试比较DNA复制和转录的异同。

3、 DNA热变性时,OD260值,随温度缓慢升高而增高,在降温时OD260值,如何随温度变化?解释原因。

4、 牛胰核糖核酸酶能否水解PGp GapGpApA序列?若能,在何处水解,产物为何物?若不能,说明原因。

5、 写出真核mRNA的结构组成,并说明其前体hRNA成熟为mRNA所需的几种转录后加工过程。

6、 将α-磷酸甘油用同位素14C标记(标记部位见下示结构成)后,加肝匀浆中,在适宜条件中进行反应,试问,经过一段时间后,测定此肝匀浆中的葡萄糖,磷脂酸胆固醇,丙氨酸等是否含14 C?请扼要解释为什麽?

7、 请写出四种由甘氨酸参与合成的不同类型的生物活性物质,并分别说明他们的主要功用。

8、 简述新生儿核黄疸原因。

二、 填空题

1、 嘌呤核苷酸代谢的最终产物是----,如生成过多则出现----症。

2、 重组DNA技术包括:切割目的基因片段、切割载体DNA,将--插入--DNA中等。

3、

4、

5、

6、

DNA中内含子(intro,插入子)是指--,外显子(exon,表达子)是指----。

蛋白质合成的调控主要是在--水平进行。

DNA的合成方向是--,蛋白质的合成方向是--。

蛋白质合成时,启动信号的密码通常是----,启动tRNA上的反密码是----。

7、 一克分子丙酮酸在体内彻底氧化成CO2.H2O和----克分子ATP。

8、 写出下列化合物的中文名称,PAPS----,HMGCoA----。

9、 就化学本质而言,酶原的激活过程就是----的过程。

10、 如果双链DNA中一条链部分序列是5`pGpCpTpGpGpA3`,另一条链的互补序列为--。

11、 除维生素C外,其他水溶性维生素,主要生理意义都是通过----功能表现出来的。

12、 胆固醇转变为胆汁酸的限速酶是----。

13、 肝脏进行生物转化时,对葡萄糖酸的活性供体是----。

14、 cAMP在代谢调节中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对----的激活来实现的。

15、 用凯氏定氮法,测得正常人血清含氮量为11.584 mg/ml,以次求得正常人血清蛋白质的含量cg/100mt为----。

16、 加单氧酶主要由----和----组成。

17、 合成脂肪酸的原料是----和------NDAP。

18、 紫外线照射可在相邻两个----嘧啶间形成----。

19、 胆固醇生物合成的限速酶是----,胆固醇可反馈抑制----酶从而减少肝中胆固醇合成。

20、 合成糖原时,葡萄糖活性供体是----,合成卵磷脂时所需的活性胆碱----。

三、 选择题

1、DNA复制中解开双螺旋的酶是:

A、拓扑酶B、螺旋酶C、DNA结合蛋白D、连接酶E、引物酶

2、嘧啶核苷合成途径中,首先出现的是:

A、一磷酸胞苷B、一磷酸尿苷C、乳清酸D、氨甲酰磷酸E、二清乳清酸

3、在"抢救"途径中(重新利用途径)参与腺嘌呤再利用的酶是:

A、 二氢叶酸还原酶B、腺甘酸脱氢酶C、腺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D、鸟嘌呤次黄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E、腺甘酸琥珀酸裂解酶

4、成熟的真核生物mRNA5`端具有:

A、聚(poly)A B、poly U C、poly C D、polyG E、cop stwcttuce(帽结构)

5、下述对DNA聚合酶的描述哪一种是错误的?

A、 具有5`-3`外切活性B、具有3`-5`外切活性C、具有5`-3`内切活性D、具有3`-5`内切活性

6、下列哪种化合物不是高能磷酸化合物:

A、 ADP B、磷酸肌醇C、1.3-磷酸甘油酸D、磷酸烯醇式丙酮酸E、6-磷酸葡萄糖

7、 胞液里产生的NADH可以:

A、 直接进入线粒体氧化B、交给FAD可进入线粒体氧化C、由肉毒碱帮助进入线粒体D、通过线粒体内膜上的相应载体而进入线粒体E、还原磷酸二羟丙酮,其还原一应可进入线粒体

8、 儿茶酚胺是由哪个氨基酸转化生成的?

A、 色氨酸B、谷氨酸C、天门冬氨酸D、酪氨酸E、精氨酸

9、 呼吸链与磷酸化相偶联的部位是:

A、FAD→CoQ B、FMN→CoQ C、CoQ→Cytb D、cytc→cytaa3 E、NADH→FMN

10、已知某人每日从膳食入蛋白质50 g,每日排氨量为10g,则此人的氨代谢处于--平衡状态。A、氮正 B、氮负 C、氮总平衡D、以上都不对E、均正确

11、 变构效应物与酶结合的部位是:

A、 酶活性中心的底物结合部位B、活性中心的催化基因C、酶的-SH基D、活性中心以外的特殊部位E、活性中心以外的任何部位

12、 关于变构调节正确的是:

A、 所有变构酶都有一个调节亚基,一个催化基B、变构酶的动力学特点是酶促反应与底物浓度的关系的S形而不是双曲线C、变构激活和酶被离子激活剂的机制相同D、变构抑制与非竞争抑制相同E、变构抑制与非竞争抑制不相同

13、 在生理条件下,合成血红素的限速步骤是合成:

A、 胆色素原B、线状四吡咯C、原卟啉Ⅸ D、尿原卟啉III E、δ-氨-α-酮戊酸

14、 下列哪种蛋白质不含铁:

A、细胞色素P450 B、细胞色素C C、肌红蛋白 D、球蛋白 E、过氧化酶

15、1.25-(OH)2D3 的生理作用是:

A、 使血钙升高,血磷降低B、使血钙降低,血磷升高C、使血钙、血磷升高D、使血钙、血磷降低E、对血钙、血磷浓度无明显影响

16、 一个酶作用于多种作用物时,其天然作用物的Km值应是:

A、 最大B、与其他作用应相同C、最小D、居中E、与Ks相同

17、 常用于开链肽N端氨基酸测定的试剂是:

A、 异硫氰酸苯B、肼C、2.4-二硝基苯D、丹碳酰氯E、苯乙内酰硫尿

18、 利用蛋白质颗粒带电荷物质进行的操作的技术有:

A、 电泳和薄层层析B、超速离心和超滤C、凝胶过滤D、亲和层析和免疫电泳E、电泳和离子交换

19、 DNA受热变性时:

A、 在260nm波长处吸光度下降B、多核苷酸链断裂 C、碱基对可形成共价连接 D、加入互补RNA链直冷却可形成DNA:RNA杂交分子 E、溶液黏度增加

20、 下列关于蛋白质结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三级结构即具有空间构象B、各种蛋白均具有一、二、三、四级结构C、一级结构决定高级结构D、α螺旋属二级结构形式E、无规卷曲是在一级结构基础上形成的

(新编)中生代(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简介)

本文发布于:2024-02-08 03:02:4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733256113736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新编)中生代(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简介).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新编)中生代(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简介).pdf

标签:白垩纪   大陆   地球   形成   生物   海洋   开始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