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7日发(作者:站长圈)
像碧玉一样梳妆成的高高柳树,千丝万缕的柳枝都垂下了绿色的丝条。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咏柳》 贺知章(唐)
是谁裁剪出来的,原来是恰似剪刀的二月春风。
碧玉妆成一树高,
这是一首咏物诗,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此诗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万条垂下绿丝绦。
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诗中洋溢着人不知细叶谁裁出,
逢早春的欣喜之情。
二月春风似剪刀。
月夜,独坐在幽深的竹林里;时而弹弹琴,时而吹吹口哨。
《竹里馆》 王维(唐)
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独坐幽篁,无独坐幽篁里,
人陪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此诗弹琴复长啸。
写山林幽居情趣,属闲情偶寄,遣词造句简朴清深林人不知,
丽,表现了一种清静安详的境界,是诗人生活态明月来相照。
度以及作品特点的绝佳表述。
春日夜里,行船停泊在瓜洲岸边,我隔江遥望对岸的京口,心里想,这里与我居住的钟山也《泊船瓜洲》 王安石(北就只隔着几座大山,和煦的春风吹绿了长江南岸的草木,而我何时才能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返回宋)
家乡呢?
京口瓜洲一水间,
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抒发了诗人眺望钟山只隔数重山。
江南、思念家乡的深切感情。本诗从字面上看,春风又绿江南岸,
是流露着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大有急欲飞舟渡江明月何时照我还?
回家和亲人团聚的愿望。其实,在字里行间也寓着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强烈欲望。
千万条大河奔腾着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长歌行(节选)》
(汉乐府民歌)
百川东到海,
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能再向西流回来? 要趁年纪还轻,好好努力,不要到老一事无成,只留下悲伤。如果年轻力壮的时候不知道图强,到了老年头发花白,一事无成,悲伤也没用了。
主要意思是说时节变换得很快,光阴一去不返,因而劝人要珍惜青年时代,发奋努力,使自己有所作为。其情感基调是积极向上的。是劝诫世人惜时奋进的名篇。
唱著美妙的歌在山野自由地飞舞,
穿过绚丽的山花越过高低的树木。
我终於知道锁在金丝笼裏的画眉,
比不上在林间叫得那麼轻松自如。
作者来到树林里,看到画眉鸟在开满红红紫《画眉鸟》 欧阳修 (宋)
紫山花的枝头自由自在地飞翔,听到它们在高高百啭千声随意移,
低低的树梢上尽情愉快地唱歌,不由得感慨到 :山花红紫树高低。
如果把它们锁起来,即使是锁在金笼里,它们也始知锁向金笼听,
不会唱出这样美妙的歌声了。因为自由是生活愉不及林间自在啼。
快的先决条件。鸟是这样,人不也是这 样吗?
[今译] 这才知道把画眉鸟锁在金笼里听它啼叫,远不如让它在树林里自由地歌唱。诗人本在朝为官,后因党争牵连,贬为知州知县,此两句大概有所寄托。
《雪》 尤袤(南宋)
睡觉不知雪,
但惊窗户明。
飞花厚一尺,
和月照三更。
草木浅深白,
丘塍高下平。
饥民莫咨怨,
第一念边兵。
《游子吟》 孟郊(唐)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
为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她忙着缝得严严实实,
睡梦中,不知道天下雪了,只是很惊奇窗户怎么会变的这么明。纷纷飘落的雪花在地上铺了厚厚的一层,和着月光,把三更天照的通明。
被雪覆盖的草木高低不平,地面像铺了层起伏的白毯。隆起的小丘也变平缓了。饥民们没有嗟叹怨恨,都最先想到了在边疆服役的亲人……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是耽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
谁能说象小草的那点孝心,
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
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平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
在这月黑风高的不寻常的夜晚,敌军偷偷地逃跑了。将军发现敌军潜逃,要率领轻装骑兵去《塞下曲》 卢纶(唐)
追击,正准备出发之际,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刹月黑雁飞高,
那间弓刀上落满了雪花。
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
本诗情景交融。敌军是在“月黑雁飞高”的情景下溃逃的,将军是在“大雪满弓刀”的情景下准备追击的。一逃一追的气氛有力地渲染出来了。全诗没有写冒雪追敌的过程,也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人们的想象是非常丰富的。
江上来来往往无数人, 只知喜爱鲈鱼之鲜美。请您看那一叶小小渔船,时隐时现在滔滔风浪里。
范仲淹在饮酒品鱼,观赏风景的时候,看见风浪中的小船,由此联想到渔民打鱼的艰辛和危险,情动而辞发,从而创作出言浅意深的《江上渔者》。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突然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下。
《所见》向我们描述了一个悠然自得的牧童形象
挖尽了门前泥土用来做瓦,可是自己屋顶上却没有一片瓦,那些人寸指不沾泥土,却居住着瓦片如鱼鳞的高楼大厦。
《陶者》属于反映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的作《江上渔者》 范仲淹(宋)
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
《所见》 袁枚(清)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陶者》 梅尧臣(宋)
陶尽门前土,
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
鳞鳞居大厦。
品。环环相扣的对比,道出了人世间的不公平,表达了对弱者的同情,风格古朴平淡。
《台城》 韦庄(唐)
江雨霏霏江草齐,
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
依旧烟笼十里堤。
江上春雨霏霏岸边青草离离,六朝往事如梦只剩春鸟悲啼。最无情的还是台城外的垂柳,依旧轻烟般的笼罩十里长堤。
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台城:旧址在南京市玄武湖旁,六朝时是帝王荒淫享乐的场所。这首诗以自然景物的“依旧”暗示人世的沧桑,以物的“无情”反托人的伤痛,而在历史感慨之中即暗寓伤今之意。思想情绪虽不免有些消极,但这种虚处传神的艺术表现手法,仍可以借鉴。
草原上的野草长得很旺,每年都会经历枯萎和繁荣的过程。野火也无法将它烧尽,春风一吹,它又生长了出来。芳香在古老的道路上弥漫,阳光下,翠绿的野草通向那荒凉的城镇。又送走了亲密的好朋友,这繁茂的草儿也充满着离别之情。
作者当时未满16岁。诗是应考习作,按科考规矩,凡指定、限定的诗题,题目前必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诗相类似。《赋得古原草送别》即是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唐)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
萋萋满别情。
本文发布于:2024-02-07 11:18:4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727592913692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苏教版二年级(上)古诗译文及赏析.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苏教版二年级(上)古诗译文及赏析.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