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读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更新时间:2024-02-06 20:27:04 阅读: 评论:0

2024年2月6日发(作者:一句话打动人心爱情)

略读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略读《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耐着性子读完了俞平伯和朱自清老先生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虽然对这一类的散文并不怎么感兴趣,但两者之间的不同还是能读出一二的。

俞平伯的文章读起来有些拗口,整体感觉是四分写景,六分感悟。其对景物的描绘也是极尽各种辞藻,乍一看有一种华而不实的感觉。而朱自清的文章依旧如他旧时的文章一样简单朴素,对于景物的描绘也是细致的当,一种亲切的感觉油然而生。

从俞平伯的文章中,能读出些许的无奈与哀怨,至于这无奈与哀怨的原因,作者已在文章的末尾一笔带过了。“将分别的前夜”,与朋友欢度的四日是短暂也是欢快的,不想分别也是人之常情。这一点在朱自清的文章中也可以隐约见到。同样是在文章的末尾,“我们的梦醒了,我们知道就要上岸了,我们的心理充满了幻灭的情思。”“梦”当然指的是与朋友欢度的四日,而“上岸”也暗指要回到现实中,回到与朋友即将分别的情境中。因此,七万之情便开始蔓延。

二人的散文描写的内容基本一致,前一部分是对秦淮河景色的描写,后面大篇幅则是对歌女的船的到来及拒绝时的情景和二人心理变化的描写。

俞平伯的文章中写景部分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对秦淮河的景色进行了极为华丽的描写,有一种高调的赞扬的感觉,仿佛是被秦淮河的美景所震撼而发出的由衷的赞叹。从作品反映作者一定的性格来看,俞老大概是个性情中人了,以物喜,以己悲。面对流淌了千年依旧如此冷漠的秦淮河,他心中自然少不了许多感慨。如那“有与无”的争辨,佛家所谓的“空”的阐释,这些看似纷繁的话语也许正是作者当时心境的一种表达,无所谓有,无所谓无,也就无所谓分别于相聚。

至于朱自清对秦淮河的描写则贴近现实地多。从秦淮河中的船开始描写,与北京万盛园、颐和园,杭州瘦西湖的船进行比较,并细写了船上的装饰及船中的摆设,更突出了船中的清雅。正因处于如此清雅的船中,作者才能畅游古今,偷的浮生半日闲。

除了对船,还有对水、对桥及对灯火的描写。作者眼中,秦淮河的水是脱离了现实的非一般的水,包容了多少王朝盛衰、历史变迁,依旧在冷冷的呜咽着。而河上的桥此刻也仿佛成了一种历史的装饰,一件证明秦淮河极盛时的证物。模糊地灯火中,秦淮河似乎也有些醉了,变得粘人起来。光芒与雾气腾腾地晕着,现实被模糊地只剩下轮廓。可见朱自清笔下的秦淮河是多么的柔美与清丽。

当二人沉醉于秦淮河上的美景时,却遇到了一个问题。那便是像花蝴蝶样的歌女的船的叨扰。

俞平伯对此段的描写并没有倾注多少笔墨,只是客观的描述而已。对来人的动作、语言、神情都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同时对自己与朱兄的反应也做了详细刻画。在他看来,自己的拒绝是相当干脆的,而朱兄则是由些许犹豫的。此处虽然写到了差别,却并未对差别的原因进行分析。

朱自清则不然,他写到了自己内心的矛盾,内心的渴望与道德压迫的双重煎熬。那撩人的歌声每每从耳边飘过,便会加重这种煎熬。他是同情那些歌伎的,却又没有能力摆脱道德的束缚,想必当时的他一定是相当痛苦的。同时他对俞平伯的立场也有一定阐述,俞平伯因为尊重那些歌伎而拒绝了她们,多么干脆,内有像自己那样的内心争斗。二者对待那些歌伎的不同态度大概也与两人的性格差异有很大关联吧。

对于这两篇文章,我还仅仅是略读而已,有些地方实在读不出个所以然来,所以这些见解可能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仍有待改进。

略读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本文发布于:2024-02-06 20:27:0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722242426160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略读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略读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pdf

标签:秦淮河   描写   作者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