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5日发(作者:市场营销计划方案)
Unit 1
Move Over, Big Brother
Background Information
1. Big Brother: An omniprent, emingly benevolent figure reprenting the oppressive control
over individual lives exerted by an authoritarian government. (after Big Brother, a character in
the novel 1984 by George Orwell)
Answer keys
I. Reading comprehension
1. B 2. C 3. D 4. A
Ⅱ. Vocabulary
A. 1. C 2. A
B. 1. A 2. D
Ⅲ. Cloze
1. C 2. D 3. B
3. A
3. C
4. B
4. D
4. C
5. B
5. D 6. B 7. D 8. B 9. D 10.C
5. A
5. D
6. A
6. B
6. C
7. C
7. B
7. A
8. A
8. A
8. D
9. D
9. C
9. D
10. D
10. B
10. D
Ⅳ. Translation
A. 人们已经越来越意识到计算机的某些应用对我们所谓的“个人隐私”这种抽象的价值观可能带来的影响。过去,冗繁的活字印刷技术抑制了人们搜集并保存同伴信息的欲望,因而限制了个人信息的记载。但现在许多人已表示担忧,由于计算机信息容量大、准确无误、储存信息久,它可能会成为监视系统的中心,使社会变成透明的世界,将家庭、财政收支、社交等暴露在各种各样漫不经心的观察者面前,这些人中有些是病态的好奇者,也有居心不良或刺探商业情报的人。
B. Anyone who googles for a website or looks up a friend on Facebook is likely to have tho
actions recorded and stored on a databa somewhere. Although many internet urs em to
remain unaware of the fact that big governmental and corporate brother is watching you, every
now and again something brings a reminder of the ever greater amount of personal information
being gathered.
Ⅴ. Fast reading
1. C 2. D 3. A 4. B 5. C
参考译文
老大哥,移过去一点
[1] 对路易十四而言,即使在卧室里生活没有隐私都不是问题。事实上,这是这位法国君主向那些甚至是最为显赫的贵族展示自己绝对君权的一种方式。每天早晨,这些权贵们聚集在一起观摩太阳王起床、祈祷、上厕所、挑假发等活动。
[2] 过去这种生活——没有隐私的生活——会成为我们的未来吗? 许多未来学家、科幻小说作家和隐私权倡导者都确信会这样。他们一直提醒人们“老大哥”在监视着我们。闭
1
路电视摄像头常常跟踪你的行动;你的手机会泄露你所在的位置;你的过境证和信用卡会留下数码痕迹。现在公民有可能正受到监视。
[3] 但是,在过去的几年中,某种奇怪的事情发生了。由于手机、数码相机和互联网的普及,监视技术被更为广泛地利用。保安专家布鲁斯·施奈尔认为,监视技术的微型化、数字存储设备价格的下降以及能够处理大量信息的更为尖端的系统的出现等因素的结合,意味着“监视能力曾经只由政府掌握,现在或在不久的将来,会掌握在每个人手中。”
[4] 数字技术产品,如可拍照手机及互联网,与模拟技术同类产品大不相同。数字图像与传统照片不同,能被迅速、便捷地复制并传遍全球。另外一个重大不同是数码设备的使用更为广泛。大多数人都随身携带着可拍照手机。
[5] 数码照相机的快速和普及使它们能做到使用胶卷的照相机做不到的事情。比如,10月份,田纳西州纳什维尔一宗抢劫案的受害者用可拍照手机拍下了劫匪的照片和他逃走时使用的交通工具。警方看了这些照片后,在广播里描述了这名劫匪和他的卡车,10分钟后,此人便被抓获。
[6] 然而,监视行为的大众化有利有弊。可拍照手机导致了窥淫癖现象,从而导致了维护个人形象权的新法规的出台。9月份,美国国会通过了“防止录像窥淫法”,该法案禁止在未经本人同意的情况下对其裸露身体的各个部位或内衣拍照。该法案的出台是由于可拍照手机的普及以及在卧室、公共浴室、卫生间和更衣室出现隐蔽摄像头事件的增加。同样,德国议会也通过了一项议案,禁止未经授权在建筑物内拍照。沙特阿拉伯完全禁止进口和销售可拍照手机,因为宗教权威认为可拍照手机“传播淫秽思想”而对其加以谴责。韩国政府也命令制造商设计新型手机,拍照时能够发出“哔哔”声。
[7] 人们还担心数码相机和可拍照手机用于工业间谍活动。应公司客户需求,美国移动电话经营商斯伯林特公司推出一款没有拍照功能的热销手机。许多客户公司都已禁止把照相
2
机带到工作场所。一些公司——包括最先推出可拍照手机的韩国三星公司——要求来访者和员工把可拍照手机留在研究和生产制造设施外。
[8] 廉价的监视技术方便了其他犯罪活动。比如,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一家加油站的两名雇员在读卡机上方的天花板内安装了一个隐蔽的摄像头,记录了数千人的个人身份证号码。这两人还安装了一个仪器,当用户刷信用卡时,该仪器可以“扫描”他们账户的详细信息。时至被捕时,两人已收集了6000多人的账户信息,伪造了1000张银行卡。
[9] 但是,监视技术的广泛使用也有其益处。特别是它能提高透明度、加强责任感。比如,越来越多的摄像机被安装在学校里。像ParentWatch. com和KinderCam. com这样的网络服务商与美国上百家托儿所的摄像机联网,这样家长就可以看到他们的孩子(以及那些照看他们孩子的人)在做什么。学校也把网络摄像头设在教室里。像google这样的科技公司把网络摄像头设在员工餐厅内, 如果员工们看见打饭的队伍排得很长,就可以晚点去用餐。
[10] 多伦多大学教授史蒂夫·曼把公民监视的普及称为“平视”,因为多数摄像机不再是俯瞰,而是来自眼睛的视角高度。现在,摄像机不再被高置于楼顶并附在屋内天花板上,而是被普通人随身携带。最广为人知的例子就是罗德尼·金遭警察殴打的录像以及令人震惊的伊拉克阿布格莱布监狱虐囚照片。
[11] 可拍照手机可能对新闻媒体产生深刻的影响。可拍照手机使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新闻摄影师。旧媒体正开始欢迎这种趋势,这并不奇怪。最近,《圣地亚哥联合论坛报》创办了一个网站,专门征集读者用可拍照手机拍摄的新闻照片。英国广播公司也鼓励访问其网站的用户上传自拍的新闻事件图片。
[12] 未来学会的保罗·塞福认为,公司和政府将不得假设照相机或麦克风有可能无时无刻无所不在。如果工厂的危险环境或化工厂的污染情况不仅仅是被描述一下,而且还能通过
3
图片和录像展示出来,那么厂方就很难抵赖了。比如,动物权利保护者创办了网上多媒体档案库,人们可以在此存储并查看拍摄自养鸡场、屠宰场和皮毛加工厂的生动图像。用金枪鱼网捕捉海豚的录像等材料会使消费者义愤填庸。
[13] 去年,一位德国议员在拍摄一份机密文件时被逮个正着。这份文件只在一次医疗保健改革的背景会议上分发了几份(而后又被收回)。据说,一些柏林政客让记者在一次重要会议前给他们打电话,然后不挂断电话,实际上把他们的电话变成了窃听器,让记者偷听其他议员的讲话。
[14] 1996年11月,塞内加尔内政部长没有注意到一个站在旁边的人拿着接通的手机,当承认地方选举有舞弊行为时被曝光。选举宣告无效。2000年,在该国总统选举中,电台派记者到每个计票站,并给他们配备了手机。每个选区的结果宣布后,记者就向电台打电话报告结果,然后电台马上播报。这就减少了选举作弊的机会,使得权力交接顺利进行,落选的总统很快承认失败。
[15] 监视技术广泛使用的社会效应仍不明朗。《透明社会》一书的作者戴维·布雷恩提出,这将导致自我约束:毕竟,偷窥者不是很受欢迎。在饭店里,一般来说,被发现正盯着别人看比让人看到自己胡子上沾着面包屑更尴尬。他指出,美国有句格言说,“一个武装的社会是有礼貌的社会”,依此类推,“一个用照相机‘武装’的社会可能会变得更有礼貌”。布雷恩先生说,换句话说,摄像机及其他监视技术的无处不在可能最终使人更加循规蹈矩,因为他们会压抑个性以免他人过多地注意自己。
[16] 正如隐私权倡导者一直警告的那样,受人监视的社会即将到来,但并不是以他们想像的那种形态出现。注视着每个人的不仅仅只有“老大哥”——还有越来越多的小兄弟。
Unit 2When Ancient Artifacts Become Political Pawns
Background Information
1. Nefertiti: (14th century B.C.) Queen of Egypt and wife of Akhenaton (ruled 1535-1336 B.C.).
She is known for her portrait bust found at Tell el-Amarna, the king’s new capital. She may
4
have been an Asian princess from Mitanni. She appears with Akhenaton in reliefs at Tell
el-Amarna and followed his new cult of the sun god Aton. Of her six daughters, two became
queens of Egypt. In the 12th year of Akhenaton’s reign, she either retired after losing favor or
died.
Language Points
1. The forces of nationalism love to exploit culture becau it’s symbolic, economically
potent and couches identity politics in a legal context that tends to pit David against
Goliath: People who take pride in their own country are apt to make u of culture becau 1)
it is often ud as a symbol; 2) it is potentially lucrative; and 3) it rves as a legal means for
identity politics which often ts one in competition against another.
2. Mr. Hosny would have been the first Arab to land the job, and Egypt’s president, Hosni
Mubarak, had banked a not insignificant amount of his own prestige on the minister’s
getting it: Mr. Hosny would have been the first Arab to cure the job, and Egypt’s president,
Hosni Mubarak, had invested an unusual amount of his social position in Mr. Hosny’s
winning.
3. Nothing is more distant to me than racism, the negation of others and the desire to hurt
Jewish culture or any other culture: I can hardly stand such evils as racism, the denial of
others and the desire to hurt Jewish culture or any other culture.
4. But the larger truth is that all patrimony arguments ultimately live or die in the morally
murky realm of global relations: But the more important fact is that whether an argument
concerning inheritance is sound or not finally depends on global relations which are morally
corrupt.
5. That argument was “amplified by a government eager to limit its embarrassment after
having staked its credibility” on him: That claim was highlighted by the Egypt government
as it was eager to lesn its embarrassment after putting down a stake on him.
Answer keys
I. Reading Comprehension
1. D 2. C 3. D 4. C 5. D 6. D 7. A 8. D 9. C 10. D
II. Vocabulary
A. 1. A 2. D 3. D 4. B 5. B 6. B 7. C 8. C 9. A 10. C
B. 1. D 2. A 3. C 4. B 5. B 6. B 7. D 8. C 9. A 10. B
III. Cloze
1. B 2. A 3. A 4. C 5. C 6. D 7. B 8. B 9. A 10. C
IV. Translation
A. 美联社报道说,埃及将于本周正式向美国提出请求,要求归还一具法老的木棺。这具木棺是125年前从埃及偷运出境的。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秘书长扎西·哈瓦斯说,这具木棺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第二十一王朝(公元前1081年到公元前931年)艾梅斯法老的灵柩。一个美国人在西班牙从一个商人手中买到了这具装饰华丽的木棺。上个月,这个美国人带着这具木棺经过迈阿密海关,由于拿不出足够的文件资料证明其所有权,结果木棺被海关人员扣押。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已经向迈阿密当局发送了文物图样,证明这具木棺是1884年从埃及非法偷运出境的。
B. Technology has now created the possibility and even the likelihood of a global culture. The
Internet, fax machines, satellites, and cable TV are sweeping away cultural boundaries. Global
5
entertainment companies shape the perceptions and dreams of ordinary citizens, wherever they
live. This spread of values, norms, and culture tends to promote Western ideals of capitalism.
V. Fast Reading
1. T 2. F 3. T 4. T 5. T 6. F 7. T 8. T
参考译文
古代文物与当代政治
[1]柏林新博物馆最近重新开放了,这里成千上万的人排着长队,想看一眼奈费尔提蒂王后的半身雕像,文化战争的又一场冲突随即爆发了。
[2]埃及首席考古学家扎西·哈瓦斯曾经宣布,埃及要求德国立即归还奈费尔提蒂雕像,除非德国能够证明,有着3500年历史的、阿克那顿国王的王后的这尊雕像,不是一个世纪以前从埃及非法偷运出境的。
[3]哈瓦斯先生对Spiegel在线说,“我们并非寻珍猎宝之徒,如果有确定的证据,证明这尊雕像不是偷运出境的,那就不存在任何问题。”
[4]之后他又说,他确信这件艺术品是被偷运出境的。
[5]事实上,全球化不但没有缩小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反而加剧了这种差异。民族主义势力热中于让文化为己所用,因为文化具有象征意义,有着巨大的潜在经济利益,而且文化使动辄引起纷争的身份政治有了合法的说法。
[6]哈瓦斯先生最近还在法国放了一炮,他要求卢浮宫将五幅湿壁画残片归还给埃及。2000年和2003年,卢浮宫从一家美术馆和一次拍卖会上买到了这些残片。这些残片是从卢克索附近的一个有着3200年历史的古墓中发掘出来的,之后一直藏于卢克索博物馆。埃及此前提出过这种要求,但是这一次,埃及中止了卢浮宫在开罗附近的撒卡拉的长期发掘,并且声称将中止与卢浮宫在其会展中的合作。
[7]法国很明白其中的意思,承诺立即将这些残片归还给埃及。
[8]巴黎、柏林和开罗不会没有注意到,哈瓦斯先生提出的归还奈费尔提蒂雕像以及中止卢浮宫的发掘活动的要求,正是在埃及文化部长法鲁克·赫斯尼竞选联合国的文化机构
6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秘书长一职遭到惨痛失败之后提出的。这一职位在上个月下旬给了保加利亚的一位外交官。赫斯尼先生本可以成为获得这一职位的首个阿拉伯人,埃及总统赫斯尼·穆巴拉克以自己极大的威信打了保票,说部长将得到这一职位。
[9]但是一些犹太组织以及知名的法国和德国知识界人士(尽管不是以色列政府)发起了反对赫斯尼先生竞选的活动。去年,在埃及议会开会期间,有人就亚历山大里亚图书馆藏有犹太书籍一事问及赫斯尼先生,他说,“让我们一起烧掉这些书吧。假如真有犹太书籍的话,我会当着你的面亲自把它们烧掉。”这件事使得艾里·韦塞尔、克劳德·兰兹曼和伯纳尔-亨利·列维在《世界报》上发表文章,呼吁阻止赫斯尼先生竞选,文章还引用赫斯尼先生2001年说过的话,他说以色列文化是建立在偷窃基础上的“野蛮文化。”
[10]此后,赫斯尼先生向这家法国报纸表示,他对自己的那些话表示遗憾,还说“种族主义,否定别人,以及伤害犹太文化或者任何其他文化的念头,是我最不能容忍的。”
[11]后来赫斯尼先生竞选失败,就将自己的失败归咎于犹太人的阴谋。
[12]他对埃及一家周刊说,“这个阴谋之大,超出了你的想象。”
[13]事实上,最终导致赫斯尼先生竞选失败的原因,除了他与埃及古老的、陈腐的专制政权之间的密切关系之外,可能还有一个原因。1985年,在阿基尔·洛罗号邮轮上发生了一场恐怖袭击,当时他是埃及的外交官,有人怀疑他为袭击者提供了保护。在这次恐怖袭击中,一位犹太裔美国游客在轮椅中遭到枪杀后被推到海里。
[14]不管怎样,就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竞选结果之后的几天,哈瓦斯先生就对法国和德国采取了行动。有人问及他的时机选择问题,他强调这两件事情之间根本没有联系,声称他两个月以前就已经向法国人提出了归还要求。但是那是在赫斯尼先生的竞选即将失败的时候。哈瓦斯先生还说,去年八月他突然宣布修复埃及境内的一个犹太教堂的决定与赫斯尼先生的竞选一事没有关联。这就不足为奇了。回想当时,很显然此举是为了平息日益高涨
7
的犹太人对埃及部长的反对情绪。
[15]这些年来,每当政治时机成熟的时候,埃及就不时地提出归还奈费尔提蒂雕像的要求。德国人指出,路德维希·博夏特于1912年在泰尔·埃尔·阿马尔那发现了这尊雕像,在埃及的官方许可下才把它带到柏林。就在几天前,伊拉克重申了要求德国归还巴比伦古城伊什塔尔城门的请求,这座城门是在一战之前发掘出来运到柏林的。
[16]就伊拉克而言,政府似乎是在下赌注,认为德国对目前战争的矛盾立场也许有助于影响国内公众对于归还伊什塔尔城门的态度。这和2002年萨达姆·侯赛因政权的做法是一样的。当时的政权大打遣返牌,将其视为一种策略,与联合国就允许武器检查人员入境检查问题进行谈判。
[17]对于埃及公众来说,赫斯尼先生的失败是对政府领导不力的又一责难。一位隶属穆斯林兄弟会的议员马辛·拉迪在《阿尔-达斯托日报》上发表文章说,“政府成员的策略是永远保住自己的位置,这样的政府将不断遭到挫折、失败和倒退。”
[18]埃及剩下的、唯一可能有效的武器或许就是文物了。文物牵引着公众的情感,展示着国家的自豪。艺术界偏向于反思文物辗转流落的兴衰得失,以及几个世纪以来由于帝国主义掠夺而造成的不公正现象,而隐藏在埃及文物归还要求背后的真正问题,和许多其他国家一样,是民族主义。
[19]当然,法律就是法律,趁火打劫是不能容忍的,尽管几十年、几个世纪已经过去了,法律发生了变化,人口迁移了,帝国兴亡更替,合法与否的争论可能说不清楚了。但是更大的事实在于,一切有关遗产的争论最终都存亡于全球关系这个道德沦丧的领域,就是说,像埃及和伊拉克这样的现代政府,通过要求归还其目前境内古文化遗址发掘出土的艺术品的做法,使西方对殖民主义产生愧疚感,藉此或许可以赢得世人的同情。虽说如此,俄罗斯在二战结束时从德国偷窃了难以数计的珍宝,现在国际上却没人大声疾呼,要求物归原主。
8
也没有人要求瑞典交出其在350年前与丹麦的战争中掠夺的战利品。这其中关涉的是情感因素,而不是无懈可击的逻辑和一贯的政策问题。
[20]风云变幻的现实政治,正义含义的不断更迁,决定了这一切。这样说并非有意讽刺。有许多合理的证明,包括法律方面的、道德方面的、知识方面的、经济方面的和艺术方面的,都主张将埃及的文物归还给埃及,将希腊的文物归还给希腊,将意大利的文物归还给意大利。也有许多相反的证明,主张把这些文物散布到全世界,在所在地充当文化的使节,认为这样做尤其能让文物出土地的人们受益。
[21]迈克尔·斯拉克曼在《纽约时报》上报道说,穆巴拉克先生的政府把赫斯尼先生的失败看成是一种叱责,而赫斯尼先生和埃及政府一样,受到了埃及许多文化界精英人士的鄙视。其中的一个原因是,埃及早就实行了政府审查制度。在颠三倒四的中东外交关系中,赫斯尼先生只能使自己的处境变得更糟。国内的公众认为他对以色列太软弱,他说的有关焚书的话,是他为了自保所能说的最底线的话。随后他向犹太人道歉,又让他丢了面子。于是,他竞选失败后,为了竭力挽回自己的名誉,就把责任归咎于犹太复国主义者的一场阴谋。
[22]正如斯拉克曼先生所写的,这样的辩解“因为埃及政府的表现而显得夸大了,这个政府把信赖的赌注押在他身上,之后又急于减轻自身面临的尴尬。”
[23]收回奈费尔提蒂雕像将会提升人气。显示一下考古方面的实力或许也行,哪怕雕像归还根本没有任何现实的可能。
[24]这就是当今归还文物要求的实质。
[25]通过其他途径达到民族主义的目的。
[26]一种代理政治。
1.
Unit 3At What Cost BeautyLanguage points
1. That attaining such features often involves anesthesia, injections, incisions, blood and a
professional with at least ven years of medical training is a distinction increasingly
9
lost o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The ntence includes a subject clau introduced by “that”,
in which “attaining such features” is the subject.
Explanation of the ntence: To get tho features such as a straighter no and larger breasts,
patients often undergo procedures involving anesthesia, injections, incisions, and blood. And
the procedures should be performed by specialists in cosmetic surgery. Yet the fact and the
requirement are increasingly neglected by the public pursuing better looks through plastic
surgery.
2. This is the same location where last month, in a ca that made national headlines, The
First Wives Club author Olivia Goldsmith, who work often celebrated and satirized
plastic surgery, died after eking a cosmetic procedure: It is in the same hospital that
Olivia Goldsmith, The First Wives Club author, died from a plastic surgery last month. She
had often written articles or books to comment plastic surgeries positively or negatively. Her
death made a great nsation nationwide.
3. They're in excellent health, screened by psychologists and analyzed by the best plastic
surgeons in the country to ensure that their transformation has the potential to look like
a home run: They are in wonderful condition, tested by psychologists and analyzed by the
best plastic surgeons in the country to guarantee that their plastic surgeries will result in a
wonderful improvement in their appearance/that their makeover will be very successful in the
end.
Answer Keys
I. Reading comprehension
1. C 2. D 3. B 4. B
II. Vocabulary
A.1. C 2. C 3. B
B.1. B 2. B 3. C
III.
1. B
Cloze
2. B 3. C
4. B
4. D
4. C
5. D
5. A
5. A
5. A
6. A
6. A
6. D
6. C
7. C
7. C
7. A
7. D
8. A
8. D
8. C
8. D
9. B
9. D
9. B
9. A
10. C
10. D
10. C
10. C
IV. Translation
A. 答案是明确的:不会。因为真正的美既是外在的美也是内在的美。瓷缸美,美在外形、颜色和表面纹理。瓷缸可能是空的,也可能爬满了蜘蛛,里面可能装满了蜂蜜,也可能装满了黏液,这都不影响它的美丑。但妇女是活生生的人,所以她外表的美还不算美。人体外表受内在精神特征的影响。我见过一些妇女,按照瓷器行家的标准,既迷人又漂亮。她们的形体、肤色和表面肌理均无可挑剔,但就是不美。因为漂亮的花瓶不是空空如也,就是败絮其中,精神的空虚或丑陋自然会暴露无遗。相反,内秀却能改变那些纯美学家认为不完美和奇丑的形体。
B. Why do we care so much about how we look? Becau it matters. Becau beauty is
powerful. Becau even when we learn to value people mostly for being kind and wi and funny,
we are still moved by beauty. No matter how much we argue against it or pretend to be immune,
beauty exerts its power over us. There is simply no escape.
V. Fast reading
1. C 2. B 3. C 4. A 5. D
参考译文
10
美丽的代价是什么
整形外科可能已经抹去了一些污名,但这并不意味着风险也突然消失了。
[1]就在不久以前,“改变面貌”一词不过是指重新描一下眼影或者染一下头发而已,而现在改变面貌可能使人拥有更为挺直的鼻梁、更丰满的乳房以及即使闻到最恶臭的气味也不会出现皱纹的额头。把面貌改造成这个样子,常常要进行麻醉、注射、切开,可能流血,此外改造需要由经过至少7年医学培训的专业人员来完成──但这个特点越来越被大众所忽视。
[2]然而整形外科确实意味着经受一刀之苦。近来大量事实一直在提醒人们:做整形外科手术是有许多风险的。从2003年5月到2004年1月,佛罗里达州有5个人在接受了整容手术后死亡,这促使该州的医药委员会开展调查。这5个人的年龄从38岁到63岁不等。他们的手术都是在医生的诊所里进行的:一个是隆胸手术;一个是眼、下巴和颈部手术;一个(男性)是吸脂术和脂肪转移术;还有两个则是吸脂术和腹部打裥术。该委员会颁布了一项禁令,规定在90天内禁止在非医院环境中同时进行两种整形手术,称这是“公众健康当前面临的危险”。一位54岁的妇女,心脏病学家的妻子,在曼哈顿眼、耳、喉科医院接受整形外科手术时死于并发症。该医院是纽约市最负盛名的医院之一,由社交界名流穆菲·波特·阿斯顿的丈夫谢雷尔·阿斯顿主持。上个月在同一所医院里,《第一夫人俱乐部》的作者奥丽维娅·戈德史密斯在接受整容手术后身故,这件事在全国引起轰动,成为各家报纸的重要新闻。奥丽维娅的作品经常颂扬或调侃整形外科。这两位妇女都死于麻醉并发症。
[3]绝大部分整容手术──无论是手术操作(如面部除皱和吸脂)还是非手术操作(如波托克斯(Botox)和胶原注射)──都平安无事。但是随着此类手术数量的增加(2003年达830万起,比1997年增加了293%),结局很糟糕的情况也会增加。一部分问题可能在于:从法律的观点看,实施整形外科手术的医师并不需要经过专业的整形外科培训。他们所需要的只
11
不过是一个医学的学位。医生们可选择去接受由美国医学会认可的美国整形外科委员会颁发的证书。为此,他们必须完成7年的培训,包括在普通外科担任3年住院医师,以及在整形外科担任至少2年住院医师。但许多医生不想费事去接受专门培训。他们随随便便地从事整形外科工作以增加他们的收入。在佛罗里达州的案例中,5名医生当中只有两名获得了美国整形外科委员会颁发的证书,给死于隆胸手术的那个妇女做手术的是一名牙科医师。
[4]因为凡是医生就有权进行整容手术,所以病人需要自己去查明医生的专业背景,确定自己对医生曾接受的培训是否感到放心,此外,还应对自己打算做手术的场所进行调查。由于技术的进步,一些复杂的手术已经能够在非医院的环境中作为门诊手术进行,其中一些手术是在独立的私营外科中心完成,另一些则在医生的诊所内进行。
[5]病人常常喜欢医生的诊所,因为诊所给人一种更人性化的感觉;许多医生更喜欢在自己的诊所做手术,因为他们能完全控制周围的情况以及治疗费用。只要坚持采取预防措施以保证安全,在这里接受手术能做到绝对安全,但是一些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对诊所是否坚持采取这样的措施并没有进行监控。这个任务可留给鉴定机构来完成。各州可以要求各诊所都进行水准鉴定,而由有关鉴定机构来进行检查并盖章批准。美国非卧床外科机构鉴定协会(AAAASF)的批准被认为是高水准的鉴定。要得到它的批准,医生们必须得到(美国整形外科)委员会对其从事该专业的批准,而且他们的诊所也必须证明其自身拥有处理紧急情况的手段。问题在于接受检查以获得水准鉴定是一种自愿行为。洛杉矶的整容外科医师、美国非卧床外科机构鉴定协会主席迈克尔·麦圭尔说:“一些诊所开张了,但州里没有人知道这些诊所的存在。”
[6]在医生的诊所里同时进行吸脂术和腹部打裥术为什么──或是否─—特别危险,佛罗里达州的委员会正在对此问题进行调查。一个病人同时接受多种医疗手术的情况并不罕见;当病人的健康状况良好时,这样做并不特别危险。但一般来说,接受一种以上的操作不仅延
12
长了病人复苏的时间,而且延长了病人接受麻醉的时间,这可能带来风险。罗伯特·伯纳德医师说:“我个人认为超过5小时或6小时的手术是不可行的。如果有人进来,要求给他们的脸、眼睛和鼻子做整容,那行。但如果他们不仅想做脸部、眼睛和鼻子整容,还想将乳房缩小并将大量脂肪吸出,那么我宁可将这些手术分两次完成。” 伯纳德医师在其开设于纽约州威斯切斯特的诊所里给人做手术,他是美国麻醉整形外科学会的主席,该学会的会员都获得了(美国整形外科)委员会颁发的证书。
[7]正在接受调查的佛罗里达州案例中,其中一个已经证明同时进行多种手术可能会致人于死命。詹姆斯·麦考密克决定到劳德代尔堡的佛罗里达整容外科中心来消除眼角皱纹。他的医生建议将额头的皱纹一并清除,并提出额外奉送打折的颏部植入片。麦考密克同意接受所有这些操作,他在诊所里待了不到4个小时。但是第二天他就撒手人寰。诊所的医疗主任杰弗里·哈姆医师以为病人保密为由,拒绝讨论这个案例。
[8]伯纳德说,美国广播公司播放了一个极受欢迎的真人秀节目──《最大限度的面目一新》,节目显示了人们一次接受多至6种外科手术以去除他们身上任何能觉察到的瑕疵。自从该节目首次播放以来,他已接到更多要求同时进行多项操作的申请。他说,该节目已为整容专业作了很好的宣传,聚集了大量人气,但他担心这会增加人们不切实际的期望。他说:“人们并设有认识到节目中的角色是预先选定的。他们的健康状态好极了,他们经过了心理学家的筛选,由国内最好的整形外科医生对他们进行分析,以确保他们的改头换面可能看起来像个打出了一记成功的本垒打。”伯纳德指出,节目中的人物还需要皮肤病学家、美容牙医和发型师的帮助。
[9]有时病人可能看上去一切都做得很对,但依然以付出生命的代价而告终。戈德史密斯想消除下巴上的褶皱,一般来说,这是个常规操作。她选择了获得(由美国整形外科委员会颁发的)证书的最好的整形外科医生,即使皇族能请到的也不过如此。她的手术在一家备
13
受推崇的医院里进行,但她对麻醉还是出现了不良反应。她的死未必一定与整形手术有关;即使在急症阑尾炎切除手术中,这种情况也是非常可能发生的。但它的确在整形外科界激起了片刻的波动。佛罗里达、加利福尼亚和纽约3个州的医生都说,他们在那个星期接到过几个病人表示担心的电话。但事实上,没有一个外科医生报告有病人取消任何手术预约。预约新手术的电话依然响个不停。
Unit 4Too Much Too Soon
Answer keys
Ⅰ. Reading comprehension
1. B 2. D 3. A 4. C 5. B 6. A 7. B 8. C 9. A 10. D
Ⅱ. Vocabulary
A. 1. C 2. B 3. A 4. B 5. D 6. B 7. C 8. A 9. A 10. C
B. 1. B 2. D 3. D 4. A 5. B 6. B 7.A 8. C 9. A 10. C
Ⅲ. Cloze
1. B 2. A 3. C 4. C 5. D 6. B 7. A 8. C 9. A 10. D
Ⅳ. Translation
A. 关于儿童发展的进程,我们还需要考虑一个重要方面,主要关注大脑情感区域的成长。与髓鞘的生长类似,大脑中控制情感的区域也遵循自己的发育进程。因此,让孩子在学业和智力上力争上游时,要确保不让他们承受过大的压力,而力不从心。这一点很重要。对许多孩子来说,拔苗助长会产生压力,并导致焦虑,孩子最终会拒绝思考。因此,父母在儿童的早期成长中和保持长期心理健康上所起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要促进学习,最好的做法在于父母和孩子一起度过美好时光,而不一定非得给孩子安排应接不暇的课外活动。
B. To stimulate greater language comprehension, you need to talk a lot with children early in
life. To help children be more coordinated or active as they grow, they should be encouraged to
run and play games when they are young. Indeed, one of the greatest contributors to healthy neural
development is lf-directed play and not endless hours of instruction.
Ⅴ. Fast reading
1. Kindergarten should have been a lovely, thriving garden where teachers assumed the role
of loving and supportive parent in guiding children in their free exploration.
2. Becau Froebel’s original conception of “educational gardens” has been completely
distorted in an age where growing up has never been so competitive.
3. Much of Elkind’s work focus on the psychological pitfalls that accompany children who
engage in activities long before they are mature enough to do so.
4. Children are increasingly deprived of their time and space for lf exploration as their
growing up has become a competition, a race to success.
5. The author strongly objects to the competitive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and is convinced
that too much, too soon and too fast may do more harm to children than good on the
ground of recent neurological findings.
14
参考译文
拔苗助长
[1] 让孩子们充分享有学习、成长和发展的机会是一个社会的骄傲,然而在这样的社会里,我们的这些做法是否有可能对孩子的伤害大于裨益呢?
[2] 这一问题常令我驻足反思。时下流行的一些趋势和思潮认为,儿童接受能力强,就像小海绵一样。我记得最近看过一个大肆宣传教两岁孩子阅读的时事节目,其间,家长们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仿佛让孩子参加了这一节目,就等于为孩子的明天铺平了道路。这些家长令人匪夷所思。
[3] 有趣的是,这些孩子中有许多还参加了其他课外活动。他们穿梭于一个个辅导班之间,只因为他们的家长坚信给孩子最好的起跑是一生中的关键。别忘了,这些孩子才两岁。除这类宣传之外,还有许多新闻报道和广告节目,向家长们推销一些特殊的玩具和“教育”活动,宣称这些东西能更好地开发大脑,打造天才。
[4] 此外,为了确保儿童具备未来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学校正在提高对年幼儿童的学习要求,甚至连学前班或幼儿园也不例外。事实是,任何强迫幼儿学习的课程设置实际上都可能是弊多利少。
[5] 近年来,对于经验对大脑发育和学习的影响的重要性,人们取得了新的认识,这是神经学领域最引人注目的发现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似乎是不言而喻的,大部分人一直以来都知道我们从经验中学习知识。真正不为我们所知的是经验在大脑结构形成中的作用,以及这一过程远始于小约翰学钢琴或参加文化课考试之前。事实上,约翰的大脑在受孕大约3个星期后就开始成形了。
[6] 在子宫内,约翰就已经通过来自于子宫内外的感官刺激开始了他一生的学习旅程。出生的那一刹那,大约1千亿个神经元之间产生了连接(这些连接叫做突触),此时约翰的
15
学习生涯真正开始了。
[7] 这些连接受个人经历的影响。某一经历重复得越多,这些连接就越有可能终生不变。人们普遍认识到约翰的成长需要来自于环境的适当刺激,以帮助其学习和行使神经官能。重要的是,过度刺激和过早让约翰接触的活动实际上可能会阻碍他的学习。换句话说,刺激要适当,不一定越多越好。刺激是否有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种叫做髓鞘的脂肪物质的生长。
[8] 如上所述,神经元通过在大脑中建立连接,为学习提供物质原料。神经元终生都在分化,承担着各种专门任务,并与其他神经元连接,从而交流并储存信息。经历的刺激激活了某些连接,而不断的重复巩固了这些连接,因而我们的大脑从中得到了学习。然而,从人的一出生直到十几岁,神经的生长成熟是按部就班的。从婴儿期到青春期,高度影响这一生长进程的就是髓鞘。这一重要物质把神经元中同等重要的部分——“轴突”包裹起来,使之绝缘。最新研究表明,髓鞘的增长发生在各个成长阶段。青春期髓鞘的增长事实上能达到100%。也就是说,从髓鞘的获得、增长、直至大脑发育完善,这一过程与其说是百米冲刺,倒不如说是马拉松。任何程度的课外辅导班或任何形式的早期教育都影响不了大脑发育的时间表。
[9] 你可能要问髓鞘为什么就这么重要。作为一种绝缘体,髓鞘能帮助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大脑中包裹着髓鞘的轴突越多,神经信息的传递就越快。所以大脑中的区域充分鞘化后,或者说我们的大脑“长胖”后,有些活动可能就更容易学会了。髓鞘的生长,也叫鞘化,对于儿童来说是很重要的,因为我们出生时,轴突几乎没有被鞘化。这是初生婴儿的视觉不太灵敏、动作不太协调的一个原因。
[10] 关于髓鞘还有一点也很重要。随着我们的成长,大脑的不同区域鞘化的时间不同。例如,当大脑中控制语言产生的区域得到鞘化,这个时期儿童话语和语法就能得到发展。神经学家把这些鞘化时期称为“学习之窗”。让人惊讶的是,健康的大脑知道哪些区域需要先
16
鞘化,而各区域的鞘化不同时进行;再有,变成“胖头”需要时日。因此,要教会两岁的孩子阅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孩子的神经发育程度。
[11] 鉴于经验的重要性,有些人会主张儿童越早接触某些经验或刺激,就越热爱学习,越早成功。然而,尽管我们知道来自环境的输入能帮助大脑的形成,也要记住大脑的成熟和全面发展不会循规蹈矩。重要的是,儿童个体存在差异。简单地让一个孩子饱受无休止的连续刺激,只会是弊大于利。
[12] 以书写为例。给孩子大蜡笔或粉笔之类的适合其发展的工具,让他有机会涂色、涂鸦、模仿写字,其重要性毋庸置疑。然而,许多儿童常常只能得到一些针对成人的手指灵活程度设计的书写工具。如果儿童过早接触正规书写训练,问题就变得更严重了。在这种情形下,儿童为弥补运动技能发展的不足,大脑就会进行调整而找到一种权宜的握笔姿势。大脑所作的调整被神经系统固化在大脑中。一旦这个孩子上学后得知他的握笔姿势不正确,这种调整就真正成了问题。决计要纠正这一问题的老师和家长常常遭遇挫折,因为他们发现即使不是完全不可能,也非常困难。这时,问题往往变得更严重了。
[13] 在这种情形下,儿童的大脑被要求“弃学”已经程序化的东西,由于“学习之窗”被过早撬开。如果说像握笔姿势这样的东西都会因竞争过早而受到阻碍,那么儿童学习伊始就急于从事超出大脑发育进程的各种活动,结果会怎样呢?
1.
[14] 儿童生性好奇,敏而好学。从神经学的角度,用这一知识来武装父母们,并为他们提供援助与支持是不无道理的。教育与学习不是一场竞赛。无所事事、嬉戏玩耍可能越来越被视为虚度光阴, 但是大脑发育的程序是独特的,拔苗助长只会导致某种形式的神经崩溃。Unit 5Universities Under ThreatAnswer Keys
I. Reading comprehension
1. C 2. A 3. A 4. B
II. Vocabulary
5. D 6. B 7. D 8. B 9. A 10. B
17
A. 1. B 2. D
B. 1. B 2. D
III.
1. C
Cloze
2. A
3. D
3. D
3. C
4. B
4. B
4. B
5. A
5. B
5. B
6. D
6. A
6. A
7. A
7. C
7. D
8. C
8. B
8. D
9. B
9. B
9. C
10. C
10. D
10. B
IV. Translation
A. 公众对大学费用上涨的愤怒与日俱增,与此同时,技术在动摇大学的根基。互联网正在改变原有的规则。学术明星可以在线给数百万人授课,而不是给经过选拔的少数人亲自讲课。考试和评分可以实现自动化。很多大学的第一本能反应就是躲避起来,等待这场风暴过去。高等教育行业面临严峻抉择:要么适应迅速变化的世界,要么面对关门歇业的未来。进行自我改革当然好过被充满敌意的政客列入破产管理的名单。
B. There is clearly a big appetite for all kinds of online lectures, as shown by the popularity of
sites like which broadcasts talks given by innovators in the fields of technology,
entertainment and design. But one of the interesting conquences of open courware may be its
impact on teachers, who have a new way to get feedback and exposure.
V. Fast reading
1. B 2. C 3. C 4. A 5. B
参考译文大学岌岌可危
[1] 在全国各地,大学生们每天都要听课,在拥挤的大教室里听一个人讲上一个小时。他们中的大多数在做白日梦、上脸谱网、网上冲浪、发短信或写推文。如果他们动力特别大或老师讲得异常精彩,或许会有些人真正专心听课。与此同时,全球数百万学习者正在线观看由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和英国开放大学提供的世界一流的讲座。这些课程无所不及,从部分储备金体系到道德哲学再到药理学,凡是你能想象得到的,应有尽有。
[2] 一些人免费接受教育,另一些人则需每年花费数千英镑的教育费。这种情况不可能持久,除非大学勇敢地面对互联网的激烈竞争,否则它们没有未来。
[3] 在我们浪漫的理想中,大学是高等学府,是学生汲取知识、掌握技能和学会批判性思维的地方。这种理想是我们几个世纪以来,依照牛津和海德堡等著名大学而塑造起来的。由于这些大学采用多年制高度分层的寄宿课程讲座、导师指导和考试来培养聪明的毕业生,于是我们相信,同样的模式对大多数成年人也应该有效。
[4] 我们错了。一个简单的事实是,大学讲座从一开始就并不那么奏效——只是几个世纪以来,我们传播信息没有更好的途径。事实上,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尽管有教师授课,顶尖大学的成功并非源于授课。
[5] 连亚当•斯密也在1776年的《国富论》中也抱怨了这个问题:
[6] 老师不是亲自向学生阐释他本应讲授的学科,可能会拿本书,照本宣科;如果这本书是用外语或不再通用的语言写成的,他就用本国语翻译给学生听;或者用一种更省力的方法,就是让学生翻译给他听,间或作一点评论。这样,他便心安理得,自诩为学生授课了。
[7] 只要略有些知识,稍作点儿努力,他就能做到这一点。既不招致轻蔑或嘲弄,也可以避免讲出非常愚蠢、荒谬或可笑的话。同时,大学的纪律也使教师可以强迫所有学生规规矩矩地到堂听所谓的课,并在他授课的整个过程中,保持一种最得体、最谦恭的态度。
[8] 斯密随后说,好老师不用强迫学生也能让他们到堂听课。但老实说,这种老师实属凤毛麟角。我曾就读于剑桥、牛津和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尽管有个别例外,大多数老师不过是照本宣科。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我们要求研究者和学者成为老师,却没有对他们进行任何培训或对其授课技能进行任何评估。我从未接受任何培训就在牛津指导学生,
18
好像我的学位就意味着我是一个出色的教师。
[9] 当我在YouTube 网站上看到哈佛大学的迈克•桑德尔教授讲授关于正义的哲学课程时,他引人入胜的讲座使普通教师的平庸凸显无余。全球数百万人在线观看了这一课程。
现在,包括麻省理工学院和英国开放大学在内的其他大学也顺应潮流,提供免费的讲座视频。参与其中的不仅有传统高校。可汉学院提供了1600多个本科水平的数学、理科和人文学科课程视频,这些视频在全球的点击量总共超过3000万。几年来,可汉学院一直由萨尔•可汉一个人经营。谷歌公司才刚刚向该学院提供了200万美元的资助。
[10] 如今,我们不去音乐厅听歌——我们可以在iTunes或电台上听当红歌手演唱。我们大多数人也不会晚上去剧院消遣——我们可以看电视。同样你可以想象一下大学的前景。现在,任何人在任何时间都可以在线观看数以千计的世界级讲座。如果他们有哪里不懂,还可以暂停或重播;他们还可以在复习时查看文稿。在一些大学,他们甚至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向教师提问,避免了尴尬。
[11] 那么研讨课、专题研讨会以及导师指导这些学生与老师直接对话的“交流时间”呢?这也许是大学经历中最有价值的部分,但在大多数大学中,学生真正有多少“交流时间”?至多一周几个小时?
[12] 此外,通过电子邮件和视频会议,互联网还可以帮助学生与世界各地的专家建立联系。尽管这不如面对面的接触,但如果能接触到出色的老师,这就好过在一个平庸老师那里花时间。
[13] 本科教育的费用应该由政府承担——毕竟,我们中的大多数都享受了免费或高补贴的教育,而这也有利于整个国家。但如果大学要收取每年7000多英镑的学费,那么学生就要慎重考虑这是否值得。我的一个朋友最近在罗素大学联盟旗下的一所著名大学攻读历史学学位。事实上,她每周只需参加3至4个小时的讲座和小组讨论,剩下的时间就购物或与朋友玩乐。3年后,她背上了几千英镑的债务,在一家银行找到了工作。显然,银行并不需要历史学学位——任何学位都可以胜任。那么,这3年的时间和数千英镑是否有更好的用处?
[14] 大学很重要,并非仅仅为了培养科学家、医生和律师。如果教得好,人文学科也可以帮助学生的思考超越“如何”的问题并深入探究“为什么”的问题——它们送给学生一个无价之宝:批判性思维。对于任何工作而言,人文学科都是有用的技能;对于一个健康的民主国家而言,它们是至关重要的特质。
[15] 免费的在线讲座和教科书使大学有机会降低成本、提升品质,将资源集中用在真正管用的地方: 老师与学生的交流时间。简而言之,大多数大学提供的教育并非物有所值。如果它们不具备世界级的声誉——除了少数之外——那么它们就需要迅速做出改变,否则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大批学生转而寻求更便宜、更好的替代品。
Unit 8
How to live and love in the 21st century
Answer Keys
Ⅰ. Reading comprehension
1. D 2. D 3. B 4. A
Ⅱ. Vocabulary
A. 1. D 2. A
5. D 6. D 7. C 8. C 9. D 10.A
3. C 4. C 5. A
19
6. B 7. D 8. B 9. A 10. B
B. 1. C
Ⅲ. Cloze
1. C 2. A
2. A 3. B 4. D 5. B 6. A 7. C 8. C 9. A 10. D
3. B 4. A 5. A 6. C 7. C 8. A 9. D 10. B
Ⅳ. Translation
A. 礼仪之于社会犹如衣着之于个人。若无衣着,人将赤身裸体,令人耻笑,必然导致道德败坏;若无礼仪,社会就会陷入可悲的境地,而社会成员之间所必需的交往就会被无谓的冲突和纠纷所干扰。假定社会是一列火车,礼仪就好比轨道,火车只能沿着它隆隆前进。假定社会是一辆马车,礼仪就好比轮子与轴,马车只有靠它们才能滚滚前进。缺了礼节,最亲密的朋友会变成死敌,友好或结盟的国家会兵戎相见。我们可以从人类历史上找到许多这种例子。因此我劝你对于任何人都要讲究礼仪,并且尽力不做违背礼仪的事,以免冒犯他人或者树敌。
B. Good manners are a t of behaviors which mark someone as a civilized and cultured
member of a society. Good manners involve treating people with respect and courtesy, and in
making sure that other people feel comfortable in a variety of situations. Someone who lacks good
manners may be considered boorish or inappropriate, and he or she may be at a disadvantage in
many social situations.
Ⅴ. Fast reading
1. B 2. B 3. C 4. D 5. C
Translation Skills
Subordinate claus (1) - Nominal claus (练习修改)
I.
1. 据估计,英国一年内被蜘蛛消灭的全部昆虫的总重量,要超过这个国家所有人的重量的
总和。
2. 这个方程唯一的几何意义在于,它意味着不管限定它们的系统如何,两个点总是相同的。3. 看起来,拥有异常清晰记忆的儿童的信息保留形式或是图像,或是更加典型的言语记忆。4. 帮助他的是,由于金属尖端在X射线下清晰可见,所以它进入心脏的过程能够被观察和精确地指导。
5. 除非一个民族能够自由决定自己的政治地位,自由地确保其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不然就很难去享受基本权利。这个说法现在几乎没有争议。
II.
1. It is easy to e what weight can overcome and what thrust is necessary to maintain flight.
2. Nowadays it is understood that a diet which contains nothing harmful may result in rious
dia if certain important elements are missing.
3.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human beings and other animals is the fact that humans walk
with two legs whereas other animals with four.
4. Man’s health is cloly related to the quality of the air, which in turn is decided by the size
(extent) of forests.
5. Sociologists have tried to reach beyond the weighing and measuring of social problems to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social context in which they are generated.
参考译文
20
21世纪该怎样生活怎样爱
[1] 我们有很多理由去思考日常道德问题。首先,我们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现代伦理学的创始人。亚里士多德认识到,人类本质上是受习惯约束的动物。如果我们想做高尚人,就得形成高尚的习惯。而习惯是由行为的不断重复形成的。平时知书达理、彬彬有礼的行为能对你成为高尚的人有帮助,因为这样做可以使你更加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的幸福。我们要关注细小善举的另一个原因是:生活总的看来就是各种各样的小事。我们大多数人一般都不会去杀人或偷车。但在我们看来,芸芸众生中,高尚的人与自私刻薄、面目可憎的人的区别,在很大程度上就体现在他们言行举止的小节上。想想你所认识的最和善的人,大多数时候你会发现,你尊敬他们,并不是因为他们在不遗余力地为消除世界贫困而奋斗,而是因为他们日常与人打交道时表现得体。
[2] 培养良好的品格要从小事做起,建设良好的社会要从基础抓起。因此,拒绝反社会行为的思想真是具有远见卓识。尊重我们的同胞,就要尊重他们先下火车的权利,而不要让他们非得挤过蜂拥而上的人群;或是安安静静坐公共汽车的权利,而不是一路上在他们耳边大声喧哗。由此看来,倒是文明举止值得社会改良者重新提倡。繁文缛节却不必在意:叉怎么拿,酒如何递,无关紧要。紧要的是你如何对待主人和其他客人。这主要是个尊重他人、体谅他人的态度问题,而不是个规则问题。不过,规则也是有用的,哪怕只是些不成文的规则,如下所示:
[3] 拨号错误 如果售货员在为你服务,就别接电话,也别继续打电话了。要是让·保罗·萨特还活着——当然他已不在了,并提出建议——可惜他没能做到,他本可能阐明手机使用的礼仪。因此,如果我们把电话那头的隐形人当成存在,而对售货员等人的存在熟视无睹,那简直就是在否定他们的人格。同样的道理, 在谈话中千万别给任何人发短信,或者发邮件。打手机时始终要注意说话声音不要太大。还未学会这一基本礼貌的人,表明他们无视
21
他人的存在。这可不是小过失。大卫·休谟认为,道德基于对同胞基本的同情,出于这种同情我们才能意识到,他人也有自己的计划方案和处世经验。他们不一定非要对我们鸡毛蒜皮的小事都听得津津有味。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确如此。
[4] 出行有礼 在人行横道前要停车给路人让行。即使你拒绝遵守日常道德规范,并坚持尼采的“权力意志”哲学,你也有理由这么做。你本可以径直开过去,但如果你表明自愿停车,而非无视行人,就能更有效地显示出你对行人的控制权。这种宽宏大度的表现正是“超人”的价值取向。乘公交车时,等别人先下后你再上。别把脚搭在座位上。正如柏克所言,“社会其实是个契约。”我们每个人都得遵守与我们相关的条款。
[5] 得体示爱 在大庭广众之下,别搂抱亲吻个不停。人性很怪,一些人虽然对色情作品趋之若鹜,但一般都不喜欢看到别人在大庭广众下啧啧地亲吻示爱。这会使单身男女们联想到生活中缺情少爱而痛苦,使老夫老妻们意识到生活中激情不再而悲哀。也许这只是妒忌,不过不管如何解释,公开搂抱亲吻会令人非常反感,这就是说,我们不应该这样做。恋爱分手时,不要通过短信、传真或电子邮件,一定当面解决。哈姆雷特好像说过:“良知使我们大家都成了胆小鬼”,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只有特别缺乏良知的人才会胆怯到不敢用面对面的方式去结束一段情感。要想弃人者不难堪,人弃者不受辱,面对面谈是惟一的办法。
[6] 新时代,新风尚 如果你先出门,一定要为随后出来的人开着门。不管年龄、性别和社会阶层都一视同仁。对所有人都给予这一相同的礼遇,表示我们平等地尊重每个人。换句话说,这完全是《世界人权宣言》最起码的一种体现。给老年人让座时,别以为他们想要座位。马克思的经济学及其历史学或许存在严重错误,但涉及到公共交通问题,还真没有比他提出的“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更好的做法了。问题是,许多老年人身体好得很,有些三十多岁的人没法儿比。他们胖得几乎无法把整个屁股坐到公交车上的座位上。这些老人讨厌别人以为他们年老体衰,站五分钟以上就会心脏病突发。因此,尽管一般来说应该给老年人
22
让座,但让座时别显得居高临下,屈尊俯就。给孕妇让座时,也要确信她的确是孕妇才好。
[7] 礼尚往来 如果应邀到某人家中赴宴,别吃了还不领情。具体该怎么做因人而异,不要傻乎乎地总认为得带上酒或鲜花,或送张卡片以示感谢,尽管这么做通常很明智。主要问题是,别把主人的盛情款待看成理所当然,要表示谢意。聚会上,别酒带得少,倒喝得多。这是我们常说的占便宜的一种表现,推而广之包括如下人等:他们享用公共服务而不付费,接受施舍却从不给予,或者老抽“伸手”牌香烟却从不自动递烟。这就违背了康德的格言——希望别人怎么做你就得怎么做。所以,我们当然不能都去占人便宜,要是那样,也就没有人可以被你占便宜了。
[8] 举手之劳 在给为人父母的人送圣诞贺卡时,别忘了问候他们的孩子。千万别在大人面前斥责他们的孩子,非万不得已,也不要批评大人教子无方。别轻易许诺。这也许是个自由的国家,但正如约翰·斯图亚特·穆勒所指出的,我们的自由不能大到危及他人。许诺是一种保障,因此也是个道德问题,而不是礼仪问题。用完健身设备后要擦拭干净。一定不要占用别人的泳道。记住,电影院和剧院都不是你自家的客厅。显然,除了要保证手机关闭之外,在演出中也不要讲话,如果非得和你的同伴说点什么,就一定得小声,不吵到别人。如果想交谈,那就租个录像带,不,DVD,回家看去。在公开场合不要三句话不离粗话。满嘴脏话的家伙们倒不会介意,但你脏话连串、语言无味很可能会使大部分人厌烦、倒胃口。别以为“我先来,我就是王。”如果别人有急事,就让他先行。一味强调自己权利的人不一定总有道理。别给我来信说这些规则太愚蠢。其实不然。
Unit 9The Global food Crisis
Answer keys
I. Reading Comprehension
1. B 2. C 3. A 4. B 5. D 6. C 7. D 8. D 9. C 10. A
II. Vocabulary
A. 1.B 2.A 3.D 4.A 5.B 6.B 7. C 8. C 9. B 10. A
23
B. 1.B 2.C 3.C 4.C 5.A 6.C 7.C 8.B 9.A 10.B
III. Cloze
1. B 2. C 3. A 4. D 5. C 6. D 7. B 8. A 9. C 10. B
IV. Translation
A. 世界上大多数城市,都在没有任何为城市拟定的合理计划下发展起来。现在越来越多的市政府已经认识到控制和指导发展的必要。现在已有条件明确规定城市各区所能容许的建筑类型、土地使用和人口密度。设计部门处理的事项包括未来的饮水供应、污水处理、电力、通讯和运输设备等。
B. China has developed into a worldwide market, which is big, extremely attractive and
realistic. Many entrepreneurs full of providence from countries and regions all over the world
have paid their attention to China and got generous reward in return from their investment
activities. Foreign entrepreneurs will have more and more opportunities to participate the
investment activities in China and larger and larger space for their own development. The
investment activities in China will surely be able to rve as a bridge connecting entrepreneurs
from all the countries and regions in the world with the Chine market, and promote the mutu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rosperity of China and the world.
V. Fast Reading
1. Becau the newfound knowledge of the gene, for example, the genetic modification, will lead
to new varieties with higher yields, reduced fertilizer needs, and drought tolerance.
2. Africa is the mother of human beings, but the soils here are worn out for the lack of rain and
rising population. If measures are not taken, the tragedy of Africa will be the future of the
whole mankind.
3. The green revolution never made it here in Africa for the lack of infrastructure, corruption,
inaccessible markets. Agricultural productions per person actually declined while the
population incread dramatically, leaving huge food deficit. So it’s now home to more than a
quarter of the world’s hungriest people.
4. Tiny, landlocked Malawi is in the hungry heart of Africa, a typical example for the continent’s
agricultural ills. Living in one of the poorest and most denly populated countries in Africa,
the majority of Malawians lead a hard life by less than two dollars a day.
5. The Malawi Miracle: Good ed and a little fertilizer—and the return of soil-soaking
rains—helped farmers reap bumper crops for years.
Malawi’s President Bingu Mutharika decided to spend $58 million from the country’s own
coffers to offer hybrid eds and fertilizers for poor farmers. About 1.3 million farm families
received coupons that allowed them to buy hybrid corn ed and fertilizer at a third of the
market price.
Translation Skills
Subordinate claus (2) - Attributive Claus (练习修改)
I.
1. 英国医生宣布了一项科学突破,有望揭开许多死亡的奥秘,并拯救婴儿的生命。
2. 在博物馆,人们经常可以租到一个小录音机。当你在博物馆内走动时,它能够为你解释展品。
3. 工厂还设有设计和工程部门,用来制定下一年度的汽车生产计划,并推动机械革新。
4. 作为电脑的组合部件,集成电路现在已使电脑的尺寸减小了若干倍,从而创造出了
24
新一代的便携式微电脑。
5. 人们所知道的几个星球并不比地球大多少,但绝大多数星球却大得足以容纳成千上万个地球还绰绰有余,我们到处都能遇见大得足以包容千千万万个地球的巨星。
II.
1. Ohm’s law can be written as U=IR, in which U stands for voltage, I for current, and R for
resistance.
2. There is nothing more disappointing to a hostess who has gone to a lot of trouble or expen
than to have her guest so interested in talking politics or business with her husband that he fails
to notice the flavor of the coffee, the lightness of the cake, or the attractiveness of the hou,
which may be her chief interest and pride.
3. The quantity of heat possd by an object is determined by veral factors, among which
temperature is one only.
4. The scientists everywhere in the world are looking for efficient methods to make the air clean
and protect it from pollution by all kinds of harmful industrial waste gas.
5. Radar is an instrument that measures the distance of a target by measuring the time a radio
echo takes to return to the source.
参考译文
全球粮食危机
[1]去年,粮食成本巨幅上升给我们这颗行星敲响了警钟。 2005年至2008年夏天,小麦和玉米的价格增加了两倍,而大米价格上涨了5倍,引发了近24个国家的粮食骚乱并使陷入贫困人口增加了七千五百万。 但是,与从前短期的粮食短缺导致的震动不同,这次粮价上涨是发生在全世界农民收获粮食产量创纪录的一年。 这一次,高粮价是更大问题的表现,这个问题牵动着世界范围的粮食网,不会很快消失。 简单地说:过去十年的大部分时间,世界已经消耗了比产出更多的粮食。 经过多年,库存耗尽,2007年,全球粮食库存下降到只有61天的全球消费量,是纪录中的倒数第二。农业生产率的增长每年只有百分之一到二,如此之低不能满足人口增长的需求。
[2]高价格是供不应求的最终信号,即根本没有足够的粮食来分配。 这样的农业通胀给这个星球上最贫穷的10亿人口最狠的打击,因为他们通常花费收入的百分之五十到七十购买食品。 即使粮价随着世界经济的衰退而下降,它仍然接近纪录高点。低库存、人口增长
25
和产量增长趋于稳定等根本问题仍然存在。 气候变化连同生长季节变暖和日益严重的水短缺,预计将大大减少世界未来的粮食收成,成为现在有些科学家所谓的永久性粮食危机恐慌。
[3]然而,随着世界人口不断上升,到本世纪中叶的90亿人口,这些专家现在表示,我们需要重复过去的成绩,那就是到2030年,将目前的粮食生产量提高一倍。 换言之,我们需要再一次的绿色革命,而且我们经常需要它。
[4]约12,000年前,自从我们的祖先因耕种而放弃了狩猎和采集,我们的人数已经与我们的农业技术同步发展。 每一个进步—饲养动物,灌溉,水稻生产—都导致了人口的相应暴增。 每当粮食供应平稳,人口最终趋于稳定。 早期阿拉伯和中国作者就注意到人口与粮食资源的关系,但直到18世纪末,才出现一位英国学者试图解释连接两者的准确机制,而且此人可能是历史上最为臭名昭著的社会科学家。
[5]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这个名字是”马尔萨斯坍塌”和”马尔萨斯诅咒”的代名词。他是一个温和的数学家,一位牧师,而他的批评者称之为最终的悲观主义者。 当一些启蒙运动的哲学家,被法国大革命的成功冲昏了头脑,开始预测不受约束、不断改善的人类生活状况时,马尔萨斯打碎了他们的预测。 他指出,人口在以几何速度增长,如果不加以控制,大约每25年翻一番,而农业生产却是以算术倍数增长,速度要慢得多。 这里有人类永远无法逃脱的生物陷阱。
[6] “人口力量无限大于地球生产供养人类口粮的能力,”在1798年的《人口原理》中他写道,“这意味着由于人类的生计困难,必须不断实施强有力的人口控制。”马尔萨斯认为这种人口控制可以是自愿的,如计划生育,禁欲,或推迟结婚;也可以是非自愿的,如通过战争,饥荒和疾病等灾难来实现。 他主张反对所有的食品救济,除了最贫穷的人口,因为他觉得这样的救济会鼓励更多的孩子在痛苦中诞生。 这种强硬的爱使他得到英国文学中最令人生厌的形象,这个形象正是来自查尔斯·狄更斯。 当《圣诞颂歌》中的Ebenezer
26
本文发布于:2024-02-05 20:16:1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713537126118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研究生英语高级教程(第二版) 练习答案及参考译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研究生英语高级教程(第二版) 练习答案及参考译文.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