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5日发(作者:鱼大叔)
第四章 中国“十七年”电影(1949-1966)
一、十年电影的界定
知识点回顾:中国十七年电影的四起四落
“十七年”中国电影的四个繁荣时期:
第一,建国初期的第一次发展;
第二,1956年前后的第二次发展;
第三,1959年达到最高峰;
第四,1960年代初的短暂发展。
“十七年”中国电影的四次衰落:
第一,1951年5月开始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及文艺整风运动,使电影创作一度陷入低谷;
第二,1957年反右运动和1958年的“拔白旗”又一次使电影运动受挫;
第三,1960年中苏关系破裂,反帝反修。在电影界中批判修正主义;
第四,文革前夕对于中国电影的全面否定。
二、第三代导演的创作
代表人物:谢铁骊、成荫、水华、崔嵬、凌子风
谢晋、郭维、李俊、王苹、苏里、林农等。
成荫擅长表现革命战争和革命历史题材,其影片的风格是“简洁明
快,质朴无华” 。
崔嵬电影作品的风格像他的为人一样“粗犷奔放,浓郁炽烈” 。
水华擅长名著改编,他的电影作品“严谨细腻,淡雅深邃” 。
凌子风的电影作品“明快奔放”。
第三代导演的活跃时期可分为三个阶段:
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65年文革前为第一阶段。优秀作品有成荫的《南征北战》,水华的《白毛女》,崔嵬的《青春之歌》、《小兵张嘎》,谢铁骊的《早春二月》,谢晋的《女篮五号》等。
第二阶段是1966年至1976年的文革十年。除了《创业》、《海霞》、《闪闪的红星》几部较好的影片之外,故事片创作几乎一片空白,中国电影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第三阶段是文革结束后,已过中年的第三代导演拍摄了大批佳作,进入艺术上的丰收期,如《芙蓉镇》、《鸦片战争》、《骆驼祥子》、《边城》、《春桃》等。第三代导演的创作时期也是中国电影的曲折发展时期。
成荫(1917—1984)是从战争年代走过来的电影艺术家,他在中国电影史上以擅长拍摄革命战争题材和革命历史题材的影片而著称。
其代表作为《钢铁战士》、《南征北战》,以及八十年代初拍摄的《西
安事变》。
长期的部队战斗生活,锻炼了他作为一个政治家的品格以及观察问题的宏观性与高视点。这一切带到电影创作中来,构成了他电影艺术作品的史诗性、政治性及质朴、明快、气势磅礴的艺术风格和艺术特点。
如果说《钢铁战士》主要表现了成荫刻画人物个性的水平,那么《南征北战》中则首次表现了成荫驾驭重大复杂题材的功力。这一功力不只是在于繁简有序,将这个大战役的构成及情节叙述清楚,更表现在赋予剧作以杰出的银幕形象。这部影片的战斗场面处理已堪称当时的中国电影艺术的典范。在《西安事变》中,成荫驾驭复杂题材的功力臻于极致。影片将抗日战争前夕国内各种活跃的政治力量之间的纵横捭阖、瞬息万变的时代面貌,展示得波澜壮阔,蔚为奇观。
水华(1916—1997)早在三十年代便投身左翼戏剧运动。1949年后转入电影战线任导演。
水华的代表作为《白毛女》、《林家铺子》、《伤逝》。
《林家铺子》要解决的是如何给一部严格的现实主义作品赋予诗的闪光。《林家铺子》无论是原著还是影片都是严格现实主义的。具
体环境和具体人物的描写真实而具有惊人的概括力,导演并没有刻意地加入发挥象征、隐喻的蒙太奇段落,但看完影片,我们却能体味出丰富的意蕴。那个江南小镇是整个中国的缩影,升斗小民在内忧外患中的挣扎正是生死存亡关头的中华民族的象征。看《林家铺子》宛如鉴赏一幅淡写轻描的写真水彩长卷,细节逼真毕肖与意趣的绵渺素雅得到了有机的统一,达到了一种美学上的高境界。
四、十七年的类型片——革命正剧、惊险片和喜剧片
1、十七年电影,就风格样式而言主要是戏剧式的,占主导地位的是革命的正剧。代表作有《中华儿女》、《战火中的青春》、《红旗谱》、《林则徐》、《青春之歌》、《红色娘子军》。
其基本特征:
题材内容直接表现人民革命战斗生活;
直接抒发革命情怀,潜移默化的以情动人,对观众产生认识、教育或审美作用;
多吸收和借鉴中国民间叙事艺术的传统。
2、惊险片可分为以下三种:
反特惊险片:《羊城暗哨》、《山间铃响马帮来》、《国庆十点钟》、《神秘的伴侣》、《英雄虎胆》等。《冰山上的来客》融反特、言情、风光、歌舞等各种类型于一体。
游击战争惊险片:《平原游击队》、《渡江侦察记》、《铁道游击队》、《地道战》、《地雷战》等。
地下斗争惊险片:《野火春风斗古城》
3、十七年的喜剧发展:讽刺喜剧——歌颂喜剧——轻喜剧
讽刺喜剧(1955—1958):《新局长到来之前》、《不拘小节的人》、《未完成的喜剧》等。
歌颂喜剧(1959年十年献礼):《五朵金花》《今天我休息》
轻喜剧(或生活喜剧)(60年代初):《李双双》、《大李、老李和小李》、《锦上添花》、《女理发师》
十七年电影的特点:
注重人物塑造
具有鲜明的现实感与时代感
造就一批具有特色的艺术家
继承我国优秀民族文艺传统,在句式上进行多样探索。
本文发布于:2024-02-05 13:37:1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711144013610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第四章中国17年电影.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第四章中国17年电影.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