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5日发(作者:狼全文翻译)
《红色经典电影鉴赏》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红色经典电影鉴赏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
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考核方式:开卷考查(考查)
总学时、学分: 32学时 2 学分 其中实验学时: 0 学时
1.
课程教学目的
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红色经典电影发展历史,掌握电影艺术与意识形态的互动规律,在光影世界中感受红色文化的巨大魅力,坚定永远跟党走的政治自觉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不息的理想信念。
2.
课程教学要求
开展红色经典电影鉴赏教学,必须坚持艺术标准和政治标准相统一原则,必须坚持观影与评影相结合的原则,必须坚持历史逻辑与理论逻辑相结合的原则,必须坚持主题统一与形式多样相结合的原则。
3.
先修课程
中国近现代史、中共党史
4.
课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准史诗级的战争片:《南征北战》;聚焦近代中国与斗争哲学:《风暴》、《燎原》;表现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影片:《艳阳天》、《火红的年代》;革命战争中的生命意识与抒情化表达:《小花》、《归心似箭》;革命战争史诗追求中的审美导向:《大决战》、《大转折》、《大进军》;主旋律与商业化共谋:《建国大业》、《风声》;
第 1 页/ 共 5 页
教学难点:战争传奇的艺术处理:《地道战》、《地雷战》;形式上的意象创新与军事题材电影化尝试:《一个和八个》;革命题材与好莱坞商业化元素的结合:《红河谷》、《黄河绝恋》;个体视角与主流价值互渗的人物传记片;
5.
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讲授法、课堂互动
六、 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专题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红色电影(6学时)
1.教学内容
(1)建国之初的国影厂片:《白毛女》
(2)双百分针后的代表性影片:《柳堡的故事》、《永不消失的电波》
(3)准史诗级的战争片:《南征北战》;
(4)反特惊险片的代表:《羊城暗哨》;
2.重、难点提示
(1)准史诗级的战争片:《南征北战》;
第二专题 风云激荡中的中国红色电影(6学时)
1.教学内容
(1)聚焦近代中国与斗争哲学:《风暴》、《燎原》;
(2)革命风暴中的女性成长:《红色娘子军》、《野火春风斗古城》;
(3)斗争中成长起来的英雄形象:《英雄儿女》;
(4)战争传奇的艺术处理:《地道战》、《地雷战》;
2.重、难点提示
(1)聚焦近代中国与斗争哲学:《风暴》、《燎原》;
(2)战争传奇的艺术处理:《地道战》、《地雷战》;
第三专题 “文革”红色电影的极端形态(4学时)
1.教学内容
第 2 页/ 共 5 页
(1)重建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海霞》、《闪闪的红星》;
(2)表现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影片:《艳阳天》、《火红的年代》;
(3)“反走资派”电影:《春苗》、《反击》;
2.重、难点提示
(1)表现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影片:《艳阳天》、《火红的年代》;
第四专题 苏醒与回归:改革开放十年的红色电影(6学时)
1.教学内容
(1)革命战争中的生命意识与抒情化表达:《小花》、《归心似箭》;
(2)具有纪实风格的革命历史事件:《南昌起义》、《西安事变》
(3)史诗风范与崇高美的影片代表:《巍巍昆仑》;
(4)于渺小处见崇高:《高山下的花环》;
(5)形式上的意象创新与军事题材电影化尝试:《一个和八个》
2.重、难点提示
(1)革命战争中的生命意识与抒情化表达:《小花》、《归心似箭》;
(2)形式上的意象创新与军事题材电影化尝试:《一个和八个》
第五专题 90年代主义融汇下的中国红色电影(6学时)
1.教学内容
(1)革命历史的纪实性演绎:《我的1919》、《重庆谈判》;
(2)革命战争史诗追求中的审美导向:《大决战》、《大转折》、《大进军》;
(3)平民化、泛情化背后的审美交汇:《周恩来》;
(4)革命题材与好莱坞商业化元素的结合:《红河谷》、《黄河绝恋》;
(5)历史的民间叙述:《活着》;
2.重、难点提示
(1)革命战争史诗追求中的审美导向:《大决战》、《大转折》、《大进军》;
(2)革命题材与好莱坞商业化元素的结合:《红河谷》、《黄河绝恋》;
第六专题 泛美学化背景下的中国红色电影(4学时)
1.教学内容
(1)新历史主义关照下的革命历史再现;
(2)主旋律与商业化共谋:《建国大业》、《风声》;
第 3 页/ 共 5 页
(3)军事战争题材类型化的审美探索;
(4)个体视角与主流价值互渗的人物传记片;
2.重、难点提示
(1)主旋律与商业化共谋:《建国大业》、《风声》;
(2)个体视角与主流价值互渗的人物传记片;
七、学时分配
章目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计
教学内容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红色电影
风云激荡中的中国红色电影
“文革”红色电影的极端形态
苏醒与回归:改革开放十年的红色电影
90年代主义融汇下的中国红色电影
泛美学化背景下的中国红色电影
教学环节
理论教学学时
6
6
4
6
6
4
32
实验教学学时
0
0
0
0
0
0
八、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
开卷考查
2.成绩构成
平时成绩+期末成绩
1.
选用教材和参考书目
[1]金丹元著. 新中国电影美学史 1949-2009[M].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2013.[2]孟犁野著. 新中国电影艺术史稿 1949-1959[M]. 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 2002..
[3]郦苏元等主编. 新中国电影50年[M]. 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0.[4]贺昱著. 中国经典电影解读[M].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17.
[5]彭吉象主编. 中国经典电影作品赏析[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第 4 页/ 共 5 页
第 5 页/ 共 5 页
本文发布于:2024-02-05 13:35:0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711130526098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红色经典电影鉴赏》课程教学大纲.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红色经典电影鉴赏》课程教学大纲.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