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5日发(作者:厦门导游)
《白鹿原》家族的学堂
《白鹿原》是一部渭河平原50年变迁的雄奇史诗,一轴中国农村斑斓多彩、触目惊心的长幅画卷。主人公白嘉轩六娶六丧,神秘的序曲预示着不祥。一个家庭两代子孙,为争夺白鹿原的统治代代争斗不已,上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话剧:巧取风水地,恶施美人计,孝子为匪,亲翁杀媳,兄弟相煎,情人反目……大革命,日寇入侵,三年内战,白鹿原翻云覆雨,王旗变幻,家仇国恨交错缠结,冤冤相报代代不已……古老的土地在新生的阵痛中战栗。
白鹿原作为清末民初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历史的见证,可以视为民族历史发展的一个缩影。从政治文化角度看,其社会结构有以田福贤、岳维山为代表的国民党反动势力,有以鹿兆鹏、白灵为代表的共产党革命力量,有以鹿兆谦黑娃、大拇指为代表的农民土匪武装。从民间文化角度看,有以白嘉轩、鹿子霖为代表的宗法家族团体,有以朱先生为代表的白鹿原的精神领袖。阶级矛盾、家族纷争、利欲情欲的角逐,相互融汇交织,构成白鹿原半个多世纪的“民族秘史”。
本课节选自第五章。节选之前写了李寡妇一地卖两家,引起了白嘉轩与鹿子霖的争斗。两人为了挣个面子,决定见官去解决。后来由朱先生出面,了结了官司。这件事影响很大,滋水县令批为“仁义白鹿村”。节选的文字就是从这里开始的。修葺祖祠,兴建学堂,教育后人,为的是“仁义白鹿村”的精神永久流传。
一、读准字音
(一)单音字
1.料峭(qiào)
.3.愠怒(yùn)
.5.雏形(chú)
.7.祭祀(sì)
.9.椽子(chuán)
.11.伺候(cì)
.(二)多音字
实殷.1.殷殷红.落剥.3.剥剥皮.2.趔趄(liè)
.4.撵走(niǎn)
.6.亲昵(nì)
.8.繁衍(yǎn)
.10.逃遁(dùn)
.12.栋梁(dòng)
.yīnyānbōbāo
屋厦.2.厦厦门.头劲.4.劲劲旅.shàxiàjìnjìng
二、写准字形
洋yì1.狭àiguàng3.kuáng溢隘
jiāo2.jiāo娇惯姣好逛街诳语
倾xiè泻4.xiè泄漏
打hùn诨5.hún浑浊
yǒnɡ6.yǒnɡ踊跃涌现
三、用对词语
1.逐渐 逐步
例 随着人们环保理念逐步深入,新能源汽车行业逐渐升温,市场份额不句 断增加。
辨析
2.优雅 幽雅
例 裕丰英伦时尚洋房,凭着英式城堡风格,完美地体现小区独特的贵族优 “逐渐”是渐渐,强调行为动作等变化缓慢,多用于事物的变化;“逐步”是一步一步地,强调动作或情况要经过一定的过程或步骤,有明显的阶段性。
句 雅气质,以纯英伦的文化生活熔铸南宁凤岭区幽雅居住新地。
辨析
四、积累成语
1.趔趔趄趄:身子歪斜,脚步不稳。
2.形影不离:像形体和它的影子那样分不开,形容彼此关系密切,经常在一起。
3.荒诞不经:形容言论荒谬,不合情理。
4.天经地义:指绝对正确、不容改变的真理。也用以表示理所当然,无可怀疑的意思。
5.不容置疑:不允许有怀疑。意思是没有什么可怀疑的。
6.顺理成章:原指作文顺着条理,自成章法。比喻作文、做事遵循理路就能顺利完成。后也形容说话、做事合乎情理,有条不紊。
7.面面相觑:你看我,我看你。形容大家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
8.慷慨激昂:形容情绪激动,精神振奋,充满正气。
优雅:优美高雅,多指姿态、举止。
幽雅:幽静而雅致,多指景致或环境。
(对应学生用书P50)
忠实的“麦田”守望者——陈忠实
简介:陈忠实(1942-2016),生于陕西西安市灞桥区,1966 年2月入党,1962年9月参加工作,1965年初发表处女作,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2006年12月15日,“2006第一届中国作家富豪榜”重磅发布,陈忠实以455万元的版税收入,荣登作家富豪榜第13位,引发广泛关注。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作品:短篇小说集《乡村》《到老白杨树背后去》,中篇小说集《初夏》《四妹子》,散文集《告别白鸽》,文论集《创作感受谈》等。长篇小说《白鹿原》是其成名著作。
评价:中国当代著名作家。
黄土高原上的社会变迁
《白鹿原》的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陕西白鹿原村的一个家族两代子孙,为争夺白鹿原的统治,代代争斗不已,上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话剧:巧取风水地,恶施美人计,孝子为匪,亲翁杀媳,兄弟相煎。王旗变幻,家仇国恨交错缠结,冤冤相报代代不已……对西安东南这片天然的黄土高原上地域人风的描写,折射出从清末到新中国成立初期整个中华民族的巨变。
《白鹿原》以白鹿原为近现代历史更替嬗变的舞台,以白、鹿两家三代人的各自命运发展和相互间的人生纠葛为主线,细腻地反映出白、鹿两大家族及周围各色人等祖辈三代人的恩怨纷争、灵肉交缠。
文中家族宗法制度鲜明地站在白鹿原上。从族长的继承,到“仁义”的碑文,再到祠堂里全体男人的跪拜,无一不体现着家族宗法制度。同时,作者把白、鹿两家修祠堂、建学堂当做一件大事来写,对这样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的叙写,也表达了作者由衷的赞美之情。
赏情节
1.文章在表述兴办学堂的前前后后时,设置了哪些情节来渲染热闹的气氛?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态度?
[明确] 从事情的起因着手,对祠堂来历和村庄历史的交代,翻修祠堂,族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整个村庄洋溢着欢悦的喜庆的气氛;工程竣工时请来了戏班子,唱了三天三夜;
白嘉轩、鹿子霖一起去白鹿书院请朱先生,朱先生对他们感激不尽;简朴而又隆重的开馆典礼……作者把兴办学堂当成了一件大事情来写,由衷地赞赏这种功德无量的事情。
赏人物
2.白嘉轩作为父亲,深爱着他的两个儿子,但表现出的却是很冷酷的一面。试分析其原因。
[明确] (1)白嘉轩作为一位封建族长,自觉维护着那一套森严的封建宗法家族体系,正是族长这一有别于地主的特殊身份,使他拥有了宗法家庭制度所赋予的至高无上的权威,在对待两个儿子的态度上自然就表现出专制的色彩。开篇“买罐罐儿馍”一部分就体现了这一点,像他妈和他媳妇所说的“心硬”。
(2)白嘉轩又深爱着他的两个儿子,他往往在儿子不留意的时候专注地看着他们,却不会像其他父亲一样去领孩子看戏,更甚者没有背过他们,抱过他们,更说不出有什么亲昵的表示。他创办学堂不全是为了他的两个儿子,只是觉得应由他来促成此举。在这里父爱表现得更加博大、更加厚重。
3.白嘉轩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选文事例分析。
[明确] 白嘉轩既是家长,又是族长。作为家长,他爱孩子,可没有背过他们,也没有抱过他们。对儿子的偏食,他也“当断就断”。他的“心硬”来自他骨子里的传统道德精神,这种思想中又有保守的、封闭的、顽固的一面。作为族长,强烈而自觉的族长意识是支撑他笔直地挺直腰板的精神支柱。他主持修祠堂、建学堂,提出大胆的方案,自己慷慨解囊,这些都体现了他作为一个族长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坦荡为人、立得端、行得正的人格精神。
赏环境
4.文章结尾处学堂开馆典礼作者为什么写得那么详细?试结合历史背景加以分析。
[明确] (1)突出小说的主旨,揭示出宗法社会所蕴涵的道德力量的强大。(2)批判对仁义的固守。本来建学堂是一件善事,可在白嘉轩、朱秀才这样以悲壮情怀固守之下,难免不会有所压制和束缚。
赏语言
5.“他的名字将与祠堂和学堂一样不朽”一句的含义是什么?
[明确] 白嘉轩认为仁义之道是亘古不变的立身思想。作为族长,他对家族的公益事业有义不容辞的使命感;作为个人,他希望他的名字永垂不朽。
6.“祠堂和村庄的历史一样悠久”的含义是什么?
[明确] 象征着封建家族伦理秩序的祠堂,历经劫难而生命力犹存,始终维系着乡民的人心与福祉。
7.为什么“鹿子霖回到厢房就有些被轻贱被压低了的不自在”?
[明确] 鹿子霖精明,喜欢钻营,他内心何尝不想做“族长”,正是这种心思在作怪,鹿子霖才有这种感觉。
赏技巧
8.文中的叙述方式以正叙为主,插叙为辅。插叙部分可否去掉?
[明确] 整部小说结构上有两大特点,一是时空的直接跳跃,跳跃之处以空行来标明。这样能避免行文的拖沓,使任何一段场景都能在精彩之处戛然而止,而进入另一时空的文字也无须过多地交代。二是过去时叙述(倒叙、补叙、追叙)、进行时叙述(正叙)、将来时叙述、过去将来时叙述的综合运用,即使主次分明,叙述起来从容不迫,又使结构多元化,避免了单一的模式,还能对前文起补充作用。
文中插叙部分不能去掉,这一部分交代了故事的来龙去脉,使故事完整,前后连贯。文中用插叙的方法讲述了祠堂的故事,家族的规矩,鹿家的往事等,以便让读者更好地把握文章脉络,理解故事内容,使情节的发展有了更好的方向。
白嘉轩翻修祠堂、创办学堂这件事,有人认为他是为了树立“权威”,也有人认为他是传承“仁义”,你怎么看?
观点一:破落的祠堂象征着族长的威信在人们心目中的没落惨淡,亟待提升,修祠堂是为了树立自己作为族长的“权威”。
观点二:从小习读圣贤书的白嘉轩明白“仁义”对人们的约束力量之大,后又听得“圣人”朱先生的许多关于时势和“仁义”的精辟分析和论述,他寻找建构自己儒家文化身份的途径,他修缮祠堂,兴办学堂就是在传承“仁义”,构建以“仁义”为基础的“仁民政治下的礼乐社会”。
(对应学生用书P51)
评《白鹿原》
朱寨(文艺批评家)
陈忠实的《白鹿原》虽然是一部近五十万字的长篇小说,却使人不能不细读。因为它的重要关节和旨意都是不可预测和外露的。作品的叙述描写文字,浸润着作者思想感情的洗练,人物的语言也都是经过斟酌筛选的,没有现成大路“水货”,因而也就不能粗略跳读,而与作品的频率同步。谢永旺在作品座谈会上发言说:对于这部作品你可以说有的部分写得强,有的部分写得弱,但你找不出一处败笔。说得很中肯,这对一部鸿篇巨制来说是很难得的。而这种苦心孤诣的艺术追求,更加值得赞赏。
《白鹿原》给人的突出印象:凝重。全书写得深沉而凝练,酣畅而严谨。就作品生活内
容的厚重和思想力度来说,可谓扛鼎之作,其艺术上的细密又如织锦。
作品描写的生活内容:从1911年清王朝末代皇帝“退位”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这近半个世纪的现代历史在白鹿原上的风云变幻。白鹿原地处西部内地关中,远离历史风暴中心,时代的激流来到这里往往已成余波。一些政治敏感的浮游人物,仓促换装响应迎合,所表演的“不过是可怜的模仿剧”(马克思语)。但是在时代的烽火下,难免引燃地方自身社会矛盾的积薪。这更加关系到社会各方的直接利害,乃至于身家性命,因而矛盾斗争更加激烈复杂。加上那些模仿者夸张歪曲的表演,给历史的正剧带入了残酷笑闹的成分。作品虽然具有超越历史的视野,囊括社会的襟怀,但并不是用白鹿原的人物故事演绎这段历史过程和关于这段历史的既定概念,而是庖丁解牛般游刃于白鹿原社会的“这一个”的肌体,写出了其历史递变,社会风情,生活血肉,特别是写出了由各种不同人物命运交织的纵横人生。
作品中的人物,从社会类型来说,都不使人觉得陌生,而且在不少作品中似曾见过,然而由于这些人物身心经历的曲折复杂,际遇命运的诡谲多舛,以及独特的个性、丰满的性格,都非同凡响,未曾相遇。有些人物情节的结构也是罕见。如白、鹿两家本系同族同宗之间的明争暗斗;白嘉轩与鹿三之间的主仆“义交”;黑娃与小娥的悲惨生死恋;白灵与鹿兆海、鹿兆鹏兄弟的并非三角的爱恋婚恋;以及直到作品结尾还给人留下悬念的白孝文的反复一生……诡异跌宕,蕴意深邃。一些人物情节结局的奇突警拔,令人震惊心悸。如单纯的青年雇工黑娃,却身经人生种种坎坷磨难,最后才清醒地委身革命。而在解放后的镇反运动中,由于他曾经是匪伙的“二拇指”、县保安团营长被镇压。其实就在那时他已与地下党有联系,曾掩护过革命部队突围,救出过被俘战士,处决了投降告密的叛徒。解放前夕也是由于他首先起义而迫使保安团长的白孝文投诚。在镇反中他却被宣判与革命死敌国民党书记长岳维山、“乡总约”田福贤同罪,处以极刑立即执行。他唯一的要求“我不能跟他们一路挨枪”也未得到“搭理”。他突然被绳捆入狱的时候,他正在自己“副县长”的办公室里起草申请恢复党籍的报告。能够为他辩白证明的县长白孝文却闭口不言。真正了解其原委的只有地下党负责人鹿兆鹏,却不知去向。当妻子携儿探监时,他殷殷嘱咐“一定寻找到鹿兆鹏,你寻不着,你死了的话由儿子接着寻”。一声“爸爸”,使他寻声从监牢的洞孔看见了“酷似自己的眉眼”的儿子。实际上他从儿子的眉眼中看到了自己,想到了自己一生坎坷磨难的悲剧,他“像一棵被齐地锯断的树干一样栽倒下去”。这怎不震撼人心?又如书中的白灵,为革命叛离封建家庭,在白色恐怖中出生入死,因为难以藏身才被转移到革命根据地,却在一次根据地的清党肃反中被怀疑是潜伏的特务被捕入狱。同案的还有二十位青年学生。她在狱中“像母狼一样嚎叫了三天三夜”,当面痛斥这一“内奸”的煽动者以“冠冕堂皇的名义残害革命”,这怎不令人感慨万千?一生反复的白孝文直到作品结束他的最后结局仍不可卜,给人留下了意味深长的悬念。作品结束了,并不因此而给生活也画上一个句号。
《白鹿原》中的人物
1.“内圣外王”的硬汉子——白嘉轩
小说主角,命硬而长寿,典型的封建农民形象,见证了整个白鹿原的兴衰,是一个正直而固执的人。他担负沉重,但他勤奋,向上,努力,农民身上的特点在他身上显露无遗。由一开始的家境几乎败落,到把白家带成了白鹿原第一大家,的确不易。但他身上有太多可以争论和矛盾的地方。埋下伏笔的,就是开头,白嘉轩用不太光彩的计谋换得了鹿家的埋有白鹿精灵的旱地。然后迁坟转运,似乎由此发家。他娶过七房媳妇,克死六房,可见他命中确有硬而直的地方。这里不讨论封建迷信是否该摒弃还是尊重的问题,因为本书中有些部分和命运、风水、神鬼有关。他虽然秉承耕读传家的祖训,勤勉自制,然而他却由种罂粟致富。他尊重学识,尊重祖训和家风,请朱先生写乡约。他的腰杆太直,但他又崇尚和平和友好。他不记恨鹿子霖对他使的诡计,也不记恨黑娃曾经打断了他的腰。然而他太封建,孝文做出了对不起家族的事,他便不认这个儿子,灵灵几年未回家,不服从封建包办婚姻而逃跑,他便不认这个女儿,认为丢尽了他们白家的脸。他身为族长,为人平和,善良而乐于助人,他对长工鹿三如亲兄弟一般,完全没有主仆之分;有时他又顽固而不近人情,他不让黑娃和小娥进祠堂。他的命就是土地,只要能动,他便要下地就干农活,即使不忙,也要亲自感受下地劳动所带来的充实感。他封建,瘟疫大旱时,他求神求水,鹿三被小娥上身,他找法师神汉。他见证了白鹿原上的起起落落,清朝的灭亡,军阀,农协,革命,土匪,大旱,饥荒,瘟疫,解放,土地革命。这些风起云涌的变幻在一个老人身上最终留下了深刻的记忆,然而他最终豁达地看开一切,他接受了孝文、灵灵,原谅了黑娃,几次设法营救鹿子霖、鹿兆鹏。他平静地应对乱世,苛捐,征兵,军阀,土匪,仿佛早就料到一切都会过去,像是一个沧桑老人,他经历了大变化,只是固守在自己院子中,蹲在厚实的土地上,默默回忆着一切。
2.腐朽、堕落、卑劣下流的乡绅地主——鹿子霖
白家和鹿家是原上的大户,两家是有恩有怨,相互联结。鹿子霖作为白嘉轩的对手和老友,却是完全不同的一种人,白嘉轩是族长,鹿子霖是政府部门的乡约,两个不同的官职代表不同的道路。鹿子霖千方百计想要压倒白家,然而却心术不正。他好色,和很多女人有风流韵事,他逼迫小娥,甚至还和儿媳传出了闲话。他好酒,他用计使孝文堕落,挣到了孝文的屋子和土地,给白家致命的打击。然而他因为儿子兆鹏是共产党员被投进了监狱,兆海也战死,家境败落,穷困潦倒,在孝文得势当上了滋水县县长后,他被批斗打倒,疯疯癫癫,连妻子也厌恶嫌弃他,最终在小说的末尾,入冬的寒潮带走了他早已不堪的生命。
3.正派文人——朱先生
这是整部小说中最可爱的人物,标准的正派文人,胸怀天下,学识渊博。村民、县长,没有一个人不佩服他的。他带头禁植罂粟,他劝说白鹿两家放下分歧和平共处,他给人指出明路,他的劝说促成了开设赈灾粮。他每日晨读,散步。他开设书院,修补县志。抗日战争时,见国民党无心抗日反倒要去剿共,他还老年热血一把,带领七个老先生发表抗日联合声
明,威震关中,弃笔从戎,上战场打仗,虽然被阻止下来不了了之,但是他的确是一个真汉子,有正气的文人。他思想开明,懂得国家大势,劝说缓和了国共关系,阻止了不必要的伤亡,又撰写乡约,使白鹿原的村民向学戒恶。他一生清贫,从未有过亏心之事,是个料事如神的智者,不封建不顽固,死后葬礼极其简单,不要棺木不要礼乐,更不要亲戚朋友来吊唁,只是枕着一生所著的书籍简单埋了。更让人惊奇的是,他似乎早就预料到若干年后的“文革”动乱,当无知愚蠢的红卫兵挖他的坟批斗时,坟里的砖上还刻着“天作孽犹可违,人作孽不可活”,愤怒的小红卫兵把砖头一摔,里面的字显露出来——“折腾到何日为止”,使众人惊呼。这一段精彩而令人心酸。一生为国为民的智者,反倒成了“封建糟粕”“四旧”,被革命被批斗,死后还被掘墓,真是可悲可叹。
4.性格耿直死板的长工——鹿三
鹿三是白嘉轩的长工,主仆二人关系亲如手足。他性格耿直而死板,儿子黑娃夺了别人的媳妇,他便不认儿子和儿媳。小娥诱惑了孝文,使孝文堕落,他最终起了杀人的念头,把小娥杀了。这却太残忍,纵使小娥有错,也不该杀了人家,有违白家磊落的传统。后来,鹿三被小娥鬼附了身,成了离奇却悲哀的一段情节,整日疯癫,在白嘉轩建镇妖塔后恢复了神智,却失了神魄,整日浑浑噩噩,眼神里没了平日的坚强果敢。在临死前,终于回光,和白嘉轩喝酒长谈,恢复了以前的神采,无憾而死。
5.白孝文
白孝文是白嘉轩的大儿子,历经磨难,有过穷困潦倒,有过风光无限,不能说是正直,也不好说他阴险。其实孝文一开始的确承父志,不过从开始也能看出他意志摇摆,比如刚娶妻时,贪色,整日行房事,脸色虚浮,精力衰竭,被白嘉轩几番教育,才改了过来。本来作为长子,他担负家族希望,白嘉轩也一直把他当未来族长培养,他也一直不负所望。只是后来鹿子霖用计,让小娥去勾引他,他意志不坚定,受了诱惑,在村里受罚,并被白嘉轩逐出了家门,从此他自甘堕落,沉迷于鸦片和小娥的美色,卖了房卖了地,最后四处讨饭,浑身烂臭,在臭水沟中半死不活,被野狗咬食。后来命大不死,决心改过,鹿子霖帮忙把他送去了保安团,后来他发奋努力,当上了团长,又娶了妻。只是他是国民党,抓捕共产党,只求自己安稳。后来趋势大变,共产党快打败国民党,在鹿兆鹏的劝解下,白孝文决心起义,只是他又太狠毒,营长对起义之事摇摆不定,他就拿枪崩了营长。解放后他成了滋水县县长——光宗耀祖的事情,可他却记仇,处死了黑娃,当众批斗鹿子霖,使鹿子霖受惊变疯。这样一个人,完全没有一丝善心和宽容,纵使得势,依然不被人们认同。
6.白孝武
白嘉轩的二儿子,在白孝文堕落被逐出家门后,被白嘉轩当做族长培养,才能一般,但也树立了威信,只是他没有主见,多需要父亲来指点,不过生活平稳,性格敦实。
7.白灵
白嘉轩的女儿,整个白鹿原上最机灵最美丽的女人。从小就展露出不输于哥哥的才能,
进城上洋学堂,和鹿兆海私订终身,一开始,兆海入了共产党,白灵入了国民党,随着形势的发展,白灵的思想也发生了变化,后来兆海成了国民党军官,而白灵在兆鹏的帮助下入了共产党。她教学,卧底,积极开展学生运动,和兆海因为党派的不同而争论,走向分歧,最终成了兆鹏的妻子。然而这样一个美丽机灵的人,却在肃反运动中死在了自己人手里,被活埋了,不禁令人扼腕,愤怒。
8.鹿兆鹏
鹿子霖的大儿子,坚定的共产党人,为共产党事业奔走几十年,几次被捉,受尽苦难,组织了农协运动,起义,然而却在解放后下落不明,生死不知。他是坚强、忠诚、光明磊落的,是一个纯粹的共产党人,只是不知是时代问题还是民智未开,虽最终促成了解放,却也成了无名英雄。
9.鹿兆海
鹿子霖的二儿子,单纯,专一,从小喜欢白灵,纵使白灵成了兆鹏的妻子,也依然对她痴心不改。和哥哥兆鹏不同,他后来成了国民党的军官,在对红军的围剿战争中死亡。党派之争,使得无数年轻人就这样死于英年,更显出在乱世中的无奈之感。
10.黑娃
鹿三的儿子,自小和孝文他们一起读书,只是天生不是这块料,后来和兆鹏合作,搞农协,失败后去外村当了长工,和主人家的小妾小娥偷情,被逐了出来,带着小娥回到了白鹿原却不被认可,后来当了土匪,再后来成了保安团团长。是个豪气、有情有义的汉子。当了团长后一心向学,成了朱先生最好的弟子,可惜最后却被孝文处死。
11.小娥
白鹿原最骚媚、最勾人的女人。本来是大户人家的小妾,后来勾引黑娃被逐出,被黑娃带到白鹿原后也受人白眼,住在村边的破屋。黑娃当土匪后,鹿子霖垂涎她的美色,她被迫成了鹿子霖的情妇,后来又勾引白孝文,和孝文也有过一段情史。在被鹿三杀死后,亡魂不散,附身到鹿三身上,给村子带来了瘟疫,最终白嘉轩在她坟上建了镇妖塔,才平息了瘟疫,她是一个可悲可恨的女人。
(时间:40分钟 满分:55分)
一、基础巩固(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今年夏天,他和女友在海边度假。两人形影不离,十分亲热。
....②这部电视剧是一部城市荒诞轻喜剧,节奏明快,讲述了由简单的吵架冲突发展到荒诞..不经的境地的故事。
..
③该贪官在市委全会的会场上被纪检部门带走,与会人员顿时目瞪口呆,面面相觑。
....④冬天老年人要增加营养,也要适当运动,在户外锻炼时一定要量入为出,以步行为宜,....时间最好选在傍晚。
⑤小时候的张衡半夜数星星,说自己长大后要成为一名科学家,没想到一语成谶,后来,....他成了汉代著名的天文学家。
⑥从中国书法史来看,“书以人名”似乎成了一条重要的规律。但不容置喙的是,艺术....作品的精神才是它的根本所在。
A.①②④
C.②③⑥
B.①③⑤
D.④⑤⑥
解析:④量入为出:指根据收入的多少来定支出的限度。不合语境,应改为“量力而行”。⑤一语成谶:一句(不好的)话说中了。感情色彩不当。⑥不容置喙:指不容许别人插嘴说话。用在此处不妥,可改为“毋庸置疑”。
答案:D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白嘉轩想把苍老的祠堂出面彻底翻修一新,然后在这里创办起本村的学堂来。
B.白赵氏慈和的脸顿时沉阴下来,瞅着儿子,显然是意料不及而愣住了。
C.整个一个漫长的春天里,使白鹿村洋溢着一种友好和谐欢乐的气氛。
D.现在,看看儿子已经该当读书了,就不能再撒手由奶奶给他们讲猫儿狗儿了。
解析:A项,语序不当。“出面”应在“想”之后。C项,成分残缺。“使”应该去掉。D项,成分残缺。“就”前应加主语“他”。
答案:B
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您寄呈的大作,我已经收到,拜读再三,激动不已。
B.你和我只是车笠之交,现在你已身居高位,我们之间自然就略显疏远了。
C.我中学毕业后,得家乡父执辈王明礼引介,赴苏州投拜周小林为师。
D.欣闻你和小李喜结良缘,恭祝二位椿萱并茂、兰桂齐芳。
解析:A项,寄呈:谦辞,将书信等恭恭敬敬地给对方看。此处用于对方,不得体。B项,车笠之交:指不以贵贱而异的朋友。与语境相矛盾。D项,椿萱并茂:比喻父母健在。不得体。
答案:C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西边一棵古树。庞然树身斜躺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像佛家说的她又重新转生了一回,正开始新的生命。黑与绿,老与少,生与死,就这样共存。
①其上又生新枝,一直拖到地上
②就只那一片皮便又生出许多枝条
③若水牛卧地,整个树干已经枯黑
④依依地拥着自己的命根——那截枯黑的树身
⑤如蓬蒿,如藤萝,像一团绿云,像一汪绿水
⑥但树身的南北两侧各劈挂下一片皮来
A.③⑥②①⑤④
C.⑤④②①③⑥
B.③⑤④⑥②①
D.⑤③⑥②①④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确定③⑤两句哪句可作为首句。第一个横线前为逗号,③⑤两个句子都是比喻句,但能恰当形容横线前的“斜躺着”的“庞然树身”的应是③句中的“水牛”,由此可排除C、D两项。然后找到⑥句中的关联词“但”和“树身”,确定⑥和③应该排在一起,且用“树干(树身)—树皮—树枝”的基本顺序印证,可排除B项,确定正确答案为A项。
答案:A
二、阅读鉴赏(33分)
(一)课内阅读(19分)
阅读课文从“白嘉轩被推举为学董”至“就是院子里石碑上刻的‘仁义白鹿村’里的‘仁义’俩字”,回答问题。
5.简要概述所选文段的主要内容。(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白、鹿二人一起去白鹿书院拜见朱先生,朱先生对他们兴办学堂感激不尽;②隆重而简朴的开馆典礼。
6.如何理解所选文段第一段中朱先生所说的话?(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朱先生认为修祠堂是“继往”,建学堂却是“开来”;“开来”比“继往”更重要。
7.文中“我到白鹿村来只想教好俩字就尽职尽心了,就是院子里石碑上刻的‘仁义白鹿村’里的‘仁义’俩字”,这句话说明了什么?(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说明了白鹿村学堂的教育重点是“仁义”。
8.试简析白嘉轩和朱先生的办学思想。(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二人的办学思想仍属于小农社会所固守的“耕织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道德原则。
(二)课外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的题目。
日 子
陈忠实
两架罗筛,用木制三脚架撑住,斜立在掏挖出湿漉漉的沙石的大坑里。男人一把镢头一把铁锨,女人也使用一把镢头一把铁锨;男人有两只铁丝编织的铁笼和一根扁担,女人也配备着两只铁丝编成的铁笼和一根扁担。
我回到乡下的第一天,走到滋水河边发现了河对面的这一对夫妇。就我目力所及,上游和下游的沙滩上,支着罗网埋头这种劳作的再没有第二个人了。
早春中午的太阳已见热力,晒得人脸上烫烫的,却很舒服。
“你该到城里找个营生干,”我说,“你是高中生,该当……”
“找过。也干过。干不成。”男人说。
“一家干不成,再换一家嘛!”我说。
“换过不下五家主儿,还是干不成。”女人说。
“工作不合适?没找到合适的?”我问。
“有的不给钱,白。有的把人当狗使,喝来喝去没个正性。受不了啊!”他说。
“那是个硬熊。想挣人家钱,还不受人家白眼。”她说。
“不是硬熊软熊的事。出力挣钱又不是吃舍饭。”他说。
“凭这话,老陈就能听出来你是个硬熊,”女人说,“他爷是个硬熊。他爸是个硬熊。他还是个不会拐弯的硬熊——种系的事。”
“中国现时啥都不缺,就缺硬熊。”他说。
“弓硬断弦。人硬了……没好下场。”她说。
“这话倒对。俺爷被土匪绑在明柱上,一刀一刀割。割一刀问一声,直到割死也不说银圆在哪面墙缝里藏着。俺爸被斗了三天两夜,不给吃不给喝不准眨眼睡觉直到昏死,还是不承认‘反党’……我不算硬。”
“你已经硬到只能挖石头咧!你再硬就没活路了。硬熊——”
他很坦率又不无迷津地悄声对我说,他也搞不清自己为什么偏偏注意女人的腰,一定要娶一个腰好的媳妇,脸蛋嘛倒在其次,能看过去就行了。
他大声慨叹着,不无讨好女人的意思:“农村太苦太累,再好的腰都给糟践了。”
男人把堆积在罗网下的石子铲进笼里,用扁担挑起来,走上沙坑的斜坡,木质扁担吱呀吱呀响着,把笼里的石头倒在石堆上。折返身回来,再装再挑。女人对我说:“他见了你话
就多了。他跟我在这儿,整晌整晌不说一句话。”
太阳沉到西原头的这一瞬,即将沉落下去的短暂的这一瞬,真是奇妙无比景象绚烂的一瞬。泛着嫩黄的杨柳林带在这一瞬里染成橘红。河岸边刚刚现出绿色的草坨子也被染成橘黄色。小木桥上的男人和女人被这瞬间的霞光涂抹得模糊了,男女莫辨。
应办了几件公务,再回到滋水河的时候,小麦已经吐穗了。
我有点急迫地赶回乡下老家来,就是想感受小麦吐穗扬花这个季节的气象。
女人正挥动铁锨朝罗网上抛掷着沙石。男人呢?
“那位硬熊呢?”“没来。”
我问:“咋咧?出什么事了?”
她停住手中的铁锨,重重地深深地吁出一口气:“女儿考试没考好。”
“就为这事?”我也舒了一口气,“这回没考好,下回再争取考好嘛!”
“这娃娃也是……平时学得挺好的,考试分数也总排前头。偏偏到分班的节骨眼上,一考就考……直到昨日晚上,他才说了一句话:我现在还捞石头做啥!我还捞这石头做啥……”
“你不是说他是个硬熊吗?这么一点挫折就软塌下来了?”我说。
“他高考考大学差一点点分数没上成,指望娃能……他来了!天哪!他自个儿来了——”
我听见女人的抖声,也看见她随着颤颤的抖声涌出的眼泪。
我瞬即看见他正向这边的沙梁走来。
他的肩头背着罗网,扛着镢头铁锨,另一只肩头挑着担子,两只铁丝编织的铁笼吊在扁担的铁钩上。
他对我淡淡地笑笑。
他开始支撑罗网。
“天都快黑咧,你还来做啥?”她说。
“挖一担算一担嘛。”他说。
许久,他都不说话。镢头刨挖沙层在石头上撞击出刺耳的噪声,偶尔迸出一粒火星。
许久,他直起腰来,平静地说:“大不了给女儿在这沙滩上再撑一架罗网喀!”
我的心里猛然一颤。
我看见女人缓缓地丢弃了铁锨。我看着她软软地瘫坐在湿漉漉的沙坑里。我看见她双手捂住眼睛垂下头。我听见一声压抑着的抽泣。
我的眼睛模糊了。
9.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本文以人物对话为主,夹以简洁的叙事,对话语言不仅极富个性,体现出人物性格特点,而且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如“那位硬熊呢”等。
B.小说注重于细微处写人,从对女儿考试没考好这件事的态度可以看出,女人是一个通情达理而又乐观的人,而那个自认为“硬”的男人却被打垮了。
C.“我”之所以反复劝男人“到城里找个营生干”,是因为他是个高中生,也因为“我”和他谈得很投机,更因为“我”有能力帮他。
D.小说开头详细描述劳作的场景,并且突出描写男人、女人使用同样的镢头、铁锨、铁丝编织的铁笼、扁担,意在表明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
解析:B项,“男人却被打垮了”言过其实,从下文可以看出,他只是改变了“硬”的个性。C项,“‘我’有能力帮他”文中没有依据。D项,“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错,应该是男人与女人都承担着一样的家庭责任,承受着一样的生活煎熬。
答案:A
10.小说中的男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小说中的男人是一个被生活磨掉了棱角的普通劳动者。起初,他个性鲜明,刚直硬气,情愿在家吃亏劳累也不屈从于不良业主的欺压;但女儿考试失利,女儿实现他的大学梦的这根精神支柱倒下了,激烈的思想斗争后,他终于屈服于生活现实并产生了让女儿回家务农的想法。
11.小说结尾说“我的眼睛模糊了”,请结合全文探究“模糊”的原因。(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我”为男人因为女儿考试失利就改变“硬”的个性而感动。②“我”为女人听到男人的话后如此强烈的反应而惊讶。③“我”为这个家庭在未来的日子找不到生活目标感到担忧。④“我”为残酷的生活现实磨去人们刚直个性的现象感到担忧。⑤同情这一家人的命运。
三、语言表达(10分)
12.余秋雨曾写道,中国历史充满了悲剧,但中国人怕看真正的悲剧,因此最终都有一个大团圆的结局,以博得情绪的安慰,心理的满足。唯有屈原、杜甫、曹雪芹、孔尚任等不想大团圆。他们保存了废墟,净化了悲剧。请选择下面这些人物及其作品,依照例句,再写出两个“不想大团圆”的句子。(6分)
人物:屈原、杜甫、陈忠实
例:曹雪芹不想大团圆,描写宝、黛爱情悲剧,昭示了封建家族的衰落。
孔尚任不想大团圆,借侯、李的离合之情,抒发了他对南明王朝的兴亡之感。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1)屈原不想大团圆,于是忧愁幽思作《离骚》,表达了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清白。
(2)杜甫不想大团圆,作《三吏》《三别》,感叹人民在战乱中的悲惨。
(3)陈忠实不想大团圆,借白、鹿两家的恩恩怨怨演绎了一个民族的秘史。(任选两个)
13.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4分)
家庭出身,会影响一个人的人生走向。富裕家庭物质生活优裕,会导致精神生活远远滞后。这样的家庭教育出来的孩子,缺乏与人和谐相处的襟怀。一旦走向社会,会因为自身家庭条件优越而损害甚至践踏他人权益。一个“拼爹”的时代是病态的,一个民众都默许“拼爹”的社会是可悲的。
①物质生活优裕不一定就导致精神生活滞后。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②富裕家庭教育出来的孩子不一定就缺乏与人和谐相处的襟怀。 ③自身家庭条件优越不一定就损害甚至践踏他人权益。
本文发布于:2024-02-05 12:20:3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71068394696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2019版高中语文第五单元第10课《白鹿原》家族的学堂讲义新人教版选修.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2019版高中语文第五单元第10课《白鹿原》家族的学堂讲义新人教版选修.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