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2021年部编版小升初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更新时间:2024-02-04 00:25:01 阅读: 评论:0

2024年2月4日发(作者:这的写法)

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2021年部编版小升初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2021年部编版小升初考试语文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书写

1.观察下面字体的特点,再仿着抄写下来,做到正确匀称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二、填空题

2.读一读,填上正确的词语

duàn liàn

xiū sè

cēn cī

yǎn miàn tàn xī

jiàn

wēi zhī zhù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3.猜一猜下面的等式表示的成语

9寸+1寸=1尺

成语:_______

4.在下面句子中填入和“万众一心”意思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疫”中,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共克时艰,医护人员....____________,无私奉献;部分官兵____________,勇挑重担;社区居民____________,顾全大局。

5.品名著

(1)每一本名著都是独一无二的花朵,它们不仅有引人入胜的情节,还有丰富的内涵。英国作家笛福的《_____》让人看到一个人如何在绝境中变成自己的国王;《骑鹅旅行记》,表达了________之情;《汤姆•索亚历险记》,表现了对_______和_______。

(2)品诗句。经典诗词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值得我们吟咏传诵。诗绘景:杜牧的“_______,水村山郭酒旗风”展现了江南春光;苏轼的“黑云翻墨未遮山,_________”描绘了西__________”是离别的不舍:______”湖雨景,诗表情:“_________,“今夜月明人尽望,是思乡的愁绪。诗言志:于谦以“______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抒发人生志间:郑燮用“________,任尔东西南北风”表明坚定决心。诗明俗:从《寒食》的“_________,________”中了解到寒食节赐火的习俗,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__________,试卷第1页,共6页

_________”中了解到重阳节登高插茱萸的习俗。

(3)品名言。“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做人要胸怀宽广,不能斤斤计较;______,______”,司马迁的“人固有一死,道出了生与死的价值;李纲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祖国的神圣领土一分一毫也不能被侵占;“读书须用意,________”启发我们用心读书才能有收获;“_________,子欲养而亲不待”则告诉我们要及时尽孝。

6.结合句子情境,填写相应内容

(1)遇到事情我们不要钻牛角尖,要懂得变通,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爸爸四十岁生日,哥哥说:“祝贺爸爸步入_______________之年。祝您身体健康。”

三、信息匹配

7.选一选,在正确的答案下面画上“√”

(1)油腻(lì nì) 阻挠(náo láo) 菜畦(guì qí)

气氛(fēn fèn)

尽(jǐn jìn)管

(2)演(泽 绎) 入场(卷 券) 赞叹不(以 已)

(3)探汤(热水 开水)

化为乌(没有 有)有

..

四、选择题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京剧是我国的国粹。

B.“鼎”共13画,查“目”部。

C.“娱”“硬”“籍”都是整体认读音节的字。

D.“儿童节——教师节——圣诞节——元旦”排序正确。

9.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颜语 积蓄 猜测

C.司空见惯 死得其所 焉知非福

B.资格 占据 苦形

D.翻箱倒柜 养尊处忧 泪水潸潸

10.下面故事的主人翁有误的一项是( )

..A.煮酒论英雄(关羽)

C.单骑救主(赵子龙)

B.三打白骨精(孙悟空)

D.葬花(林黛玉)

11.下面与其它三句意思不同的一句话是( )

A.这事儿很怪。

C.这事儿很怪吗?

B.不得不说这事儿很怪。

D.怎么能说这事儿不怪呢?

试卷第2页,共6页

12.毕业之际为同学写毕业赠言,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芝麻开花——节节高。

B.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

C.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D.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五、连线题

13.想一想,连一连

颜真卿

王羲之

柳公权

赵孟頫

三门记

颜勤礼碑

兰亭集序

玄秘塔碑

六、语言表达

14.仿照例句的写法,补充句子

例:过了二十三,大家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

他的噪门真大,_______________。

15.海上的浪花快活地跳舞、歌唱。(用同样的修辞手法写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

七、句型转换

16.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改成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

八、文言文阅读

阅读直通车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7.破琴绝弦的“绝”和下面( )中的“绝”意思相近(填序号)

A.绝句 B.绝妙 C.绝技 D.断绝

18.伯牙“终身不复鼓”,是因为( )(填序号)

A.他觉得世界上没有配得上听他弹琴的人了。

B.他太伤心了,每次弹琴都控制不住自己。

C.他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真正的知音了。

试卷第3页,共6页

D.他已经把琴摔了,无琴可弹。

19.这篇文言文,就是我们熟悉的成语“________”的来历,这个故事让我们知道了_______。

九、现代文阅读

时光的气味

苏沧桑

时光有时是一种气味,循着它,一路闻过去,会闻到某一年最让你印象深刻的某一秒。

于我,2015年惊心动魄的那一秒,带着桂花的气味。那一秒,桂花树漏下了一缕很亮的阳光,照在母亲左脸颊苍白的鬓发间。突然,一颗铜钱大的黑痣映入眼帘!我感到心脏停跳了一秒后,咚咚咚失了节奏。

我说,妈!这颗痣什么时候有的?我怎么从来没看到过?!

四周静了下来,只有我的声音飘忽着,听起来有点远。

母亲说,没事没事,以前有的。

怎么这么大?这么黑?去医院看过吗?

没有,不用,有点破了,我用孢子粉涂了,过两天就好了。

深夜,我百度了一下“黑痣”,恐惧像洪水浸漫了我。难道充溢着桂花香的那一秒,那么美好的一秒,是母亲和我们的分水岭?是我苦乐人生的分界线?我没有任何思想准备,我无法想象没有母亲的家,没有母亲的人生,尽管我快到知天命的年龄。

手机相册里,就放着母亲一个个笑脸。我一张张翻看着,心里一直有个声音说,不不不,不会的!

那几日,我照常和父母说笑,出去采风,晒照片和视频给他们看。父亲说,拍照没意思,多拍点视频,留着将来看。我说对对对,拍视频,鼻子却酸了起来。这句平常的话,我都听不得了。实在忍不住了,问父亲要不要强拉着母亲去医院检查?父亲说,我们都这把岁数了,哪怕真是那什么,也没关系啦,高寿啦。

父亲,我从小最敬畏却最懂我的父亲,早已看穿了我独自沉在谷底的心。他伸出手,把我捞了上来。

时光在几天后的另一秒,变成了红薯粉圆子的味道。我下楼来,母亲手里正做着圆子,她歪了歪头,侧过脸给我看,说,你看,掉了!

一个淡褐色的疤痕,替代了那颗烙在我心里的黑痣!

她说,昨晚洗澡脱衣服不小心扯了一下,扯掉了。她似乎从来都没把这件事放在心试卷第4页,共6页

上,她亦没有看出我这几天的恐惧和前列,因此,她都没想到昨晚就该告诉我的。

那一秒,我在心里跪下了……感谢老天让我仍然拥有完好无损的母亲,让我继续有力气直面并不总是完好无损的人生。感谢老天给了父母那么大的心,把一场惊险看得那么云淡风轻。然而,他们是真的心大,还是只为宽慰他们眼里永远孩子般的女儿?这世间有多少父母,在病痛煎熬中天天盼着儿女回来,却口是心非地说,我们都好,忙你们的。

时光往往会安排一个一闪而过的时机,让你表达你的感思,让你把感恩付诸行动。有时,时光又会以某种方式警醒你,比如母亲的黑痣……但时光更多时候是无声无息、无色无味的,过去后,便来不及了。

20.文章主要写了两种“时光的气味”,一是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

21.“父亲说,我们都这把岁数了,哪怕真是那什么,也没关系啦,高寿啦。”下面对于父亲的看法,你觉得最准确的一项是( )。(填序号)

...A.父亲知道母亲得了绝症,觉得没必要去医院。

B.父亲敬畏生命,坦然面对生死。

C.父亲觉得母亲年纪大了,没必要去医院。

D.父亲健康观念不强,又怕儿女担心。

22.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填序号)

...A.作者描写了发现母亲脸颊上长了一颗黑痣后的一系列心理活动,表达了对母亲健康的挂念。

B.母亲把那颗痣看得云淡风轻,其实是为了宽慰女儿,不让女儿担心。

C.本文的语言风格清新活泼,浅易明快,全文洋溢着欢快的情绪。

D.本文题目新颖别致,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23.仔细读文章中画横线的句子,这几句运用了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这两种修辞手法。

24.“有时,时光又会以某种方式警醒你,比如母亲的黑痣……”你觉得“母亲的黑痣”给了作者什么警醒?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

请阅读以下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一)作为世界最大棉花消费国、第二大棉花生产国,我国2020—2021年度棉花产量约595万吨,总需求量约780万吨,年度缺口约185万吨。其中,新疆棉产量520万吨,占国内产量比重约87%,占国内消费比重约67%。

试卷第5页,共6页

(材料二)新疆长绒棉世界顶级,做衣被,暖和、透气、舒适,长年供不应求。为满足国内需求,中国每年需进口200万吨左右棉花,近年来积极拓展进口渠道,加强与巴西、印度等重要棉花生产国合作,确保国内棉花供应链稳定。

(材料三)近日,H&M、Nike、阿迪等国外品牌发表抵制新疆棉声明,引起巨大争议。3月24日,人民日报通过社交平台发出一张“我支持新疆棉花”的海报,这条内容已经被网友纷纷转发!众多明星发声支持新疆棉花。

25.从材料一中,你获得了哪些主要信息?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至少写出两条。

___________________

26._______,阅读材料二,你知道:新疆长绒棉世界顶级,做衣被,暖和、长年________。

27.针对以上三则材料了解到的信息,谈谈你对“支持新疆棉”的感受(谈两点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书面表达

28.习作展示台

时下,晒吃、晒喝、晒玩、晒喜、晒忧……晒就是一起分享。晒一张照片,与人分享真挚的友谊;晒一件作品,与人分享自我的价值;晒一次活动,与人分享自己的经历……你想晒点什么呢?请写一篇文章,晒出你想要分享的内容。

要求:

(1)题目自拟,选择具体事例,把重点部分写具体,抒发真情实感;

(2)文中不要出现学校、班级名称;不少于450字。

试卷第6页,共6页

参考答案

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书写能力。

抄写时,一要准确,即不要抄错字;二要规范,即笔画要清楚;三要端正,即要写成方块字,不要潦草,偏旁部首比例要合适,在格中的位置要正确;四要整洁,即不要涂改。

本题按照要求把“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正确匀称地抄写下来即可。

2.锻炼

羞涩

参差

掩面叹息

见微知著

【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拼写能力。

作答时,要认真拼读给出的字音,明确要写的词语,写完后再次检查拼写是否有误。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做到工整、规范、正确。

“锻炼”两字部首不同,“锻”字是钅,“炼”字是火字旁,不要写成“练”;

“羞涩”的“羞”字不要写成“差”,“涩”字右上角是“刃”;

“见微知著”的“微”字中间不要少写一横。

3.得寸进尺

【详解】

考查猜谜语。

9寸加1寸等于1尺,就是9寸得到1寸就进位到1尺,因此谜底是得寸进尺。

得寸进尺:得到一寸就想进一尺。比喻贪得无厌。

4.同心协力

众志成城

团结一致

【详解】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近义词的掌握情况。

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时要在理解所给词语的基础上填写出意思相近的词语。要注意平时的积累。

万众一心:指千万人一条心。形容团结一致。其近义词有团结一心、同心协力、众志成城、团结一致、齐心协力等,根据自己的积累把词语分别填在横线上即可,答案不固定。

5.鲁滨逊漂流记

对儿童的殷切期望

自由的向往

社会的讽刺

千里莺啼绿映红

白雨跳珠乱入船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不知秋思落谁家

粉骨碎身浑不怕

千磨万击还坚劲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遥知兄弟登高处

答案第1页,共10页

遍插茱萸少一人

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

或重于泰山

或轻于鸿毛

祖宗疆土,

当以死守

,不可以尺寸与人

一字值千金

树欲静而风不止

【详解】

(1)考查了对名著的了解情况,名著就是指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知名度,且包含永恒主题和经典的人物形象,能够经过时间考验经久不衰,被广泛认识以及流传的文字作品。

英国作家笛福写的《鲁滨逊漂流记》,记叙了鲁滨逊一人被冲到荒岛上,克服重重困难在荒岛上生活二十多年,最终脱险回到英国的故事,赞扬了鲁滨逊勇敢、善良、勤劳的优秀品质。

瑞典作家赛尔玛拉格洛芙的《尼尔斯骑鹅旅行记》,讲的是一个不爱学习、喜欢恶作剧的顽皮孩子尼尔斯,因为一次捉弄小妖精,而被小妖精用魔法变成了一个小人。他骑在他家的大白鹅背上,跟着一群大雁出发作长途旅行。通过这次奇异的旅行,尼尔斯增长了很多见识,结识了许多朋友,也碰到过好几个凶恶阴险的敌人。他在种种困难和危险中受到了锻炼,最后尼尔斯回到了家中,恢复原形,变成了一个好孩子。从中寄托了作者对儿童的殷切期望。

《汤姆·索亚历险记》中作者为读者塑造了小主人公汤姆·索亚和他的一群小伙伴调皮又善良的形象,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向往和社会的讽刺。

(2)此题考查学生诗词的识记能力。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出自唐代杜牧的《江南春》,全诗: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出自宋代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全诗: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自唐代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全诗: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出自唐代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全诗: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出自明代于谦的《石灰吟》,全诗: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出自清代郑燮的《竹石》,全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出自唐代韩翃《寒食》全诗:春城无处不飞花,寒答案第2页,共10页

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出自唐代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全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此题考查学生名言警句的识记理解。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意思是大海可以容纳千百条河流,因为它这样广阔的胸怀所以是世间最伟大的。教育人们要心胸宽广才能变得伟大。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出自两汉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意思是:人意思是人终究免不了一死,但死的价值不同,有的人的死比泰山还重,有的人的死比鸿毛还轻。常用来比喻人生价值的轻重悬殊。道理: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既然如此,无法改变生命的长度,那么就试着改变生命的质量。这句话感情真挚,语言流畅,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反映了司马迁对生死看得很轻。

“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摘自《宋史·列传·卷一百一十七》解释:祖先留给我们的土地,应当拼死捍卫,不能让人分毫。

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意思是:读书须用心,能下苦工夫,才会文辞精妙,一字千金。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意思是:子女想要赡养父母,但父母却已等不到这一天。出自《孔子家语·卷二,致思第八》。

6.穷则变

变则通

通则久

不惑

【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和文学常识的识记。

作答时,学生要根据所学内容,针对具体情境,填入恰当的内容,平时要多积累多做题。

(1)本题出自《周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指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就要发生变化,才会使事物的发展不受阻塞,事物才能不断地发展。道行不通时选择变,变了之后就会豁然开通,行得通则可以长久,告诉我们遇到事情我们不要钻牛角尖,要懂得变通。

(2)本题出自《论语》,孔子曾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该句意思是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四十岁是“不惑之年”。

7.(1)nì náo qí

答案第3页,共10页

fēn jǐn

(2)绎 券 已

(3)热水 没有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字形与字词解释能力。完成此类题目,需要读准字音,辨析字形,正确掌握字词的含义。还有注意平时的训练与积累。

(1)油腻(nì) 阻挠(náo) 菜畦(qí)

气氛(fēn) 尽(jǐn)管

(2)演(绎): 意思是铺陈、表现,比喻从前提必然地得出结论的推理,从一些假设的命题出发,运用逻辑的规则,导出另一命题的过程,由一般原理推演出特殊情况下的结论。

入场(券):指进入比赛、演出、会议、展览会等公共活动场所的入门凭证。

赞叹不(已):指连声赞赏不止。

(3)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汤”是“热水”的意思。

化为乌有:指虚幻;不存在。“乌”是“没有”的意思。

8.A

【详解】

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识记和字形字音的认读。

作答时,要注意审题,选择正确的一项,观察每个选项,找出错误进行排除,平时要多做题。

A项:京剧,又称平剧、京戏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它的艺术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我国的国粹,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全国各地。故A项正确;

B项:“鼎”字共12画,查“目”部。故B项笔画表述不正确;

C项:“娱”拼音是yú,“硬”拼音是yìng,都是整体认读音节的字,“籍”拼音是jí,不是整体认读音节,故C项不正确;

D项:儿童节是6月1日,教师节是9月10日,圣诞节是12月25日,元旦是1月1日,正确排序是“元旦——儿童节——教师节——圣诞节”故D项不正确。

答案第4页,共10页

9.C

【详解】

本题考查字形易错字。

A项:“颜语”应为“谚语”。

B项:“苦形”应为“苦刑”。

D项:“养尊处忧”应为“养尊处优”。

10.A

【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人物故事的掌握。我们在学习课本之余,要拓宽自己的阅读面,增加自己的阅读量。

A项,煮酒论英雄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一个片段。指建安四年袁曹官渡之战前,掌控朝局的曹操以酒宴试探刘备是否有称霸天下的野心,最终被刘备巧言瞒过的故事。

11.C

【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含义的辨析。

作答时,学生要将每个选项句子读一遍,判断出句子表达的意思,再找出不同的一项,平时要多做题。

A项:“这事儿很怪”表达的就是本义;

B项:“不得不说这事儿很怪”中“不得不”是双重否定,表达的意思就是“这事儿很怪”;

C项:“这事儿很怪吗?”是一个疑问句,表达的意思是“这事儿不怪”,故C项与其他项不同;

D项:“怎么能说这事儿不怪呢?”这是一个反问句,变成陈述句就是“这事儿很怪”。

12.B

【详解】

考查诗词名句和歇后语的理解。

A项本意是芝麻开的花是一节接一节的高是,比喻学业日日有成,职位总在升等。

B项意思是青从蓝草中提炼出来,但颜色比蓝草更深。荀子用青与蓝、冰与水的关系来比喻学生如果能用功研究学问,坚持不懈地努力,就可以比他的老师更有成就。

答案第5页,共10页

C项意指学问、成绩等达到很高程度后继续努力,争取更大进步。

D项意指要想看到无穷无尽的美丽景色,应当再登上一层楼。比喻想要取得更大的成功,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要想在某一个问题上有所突破,可以在一个更高的角度审视它;也表达了只有积极向上才能高瞻远瞩。

毕业之际为同学写毕业赠言一般是期待对方以后会取得更高的成绩,因此C项不合适。C项可用于老师夸奖学生。

13.

【详解】

考查了文化与文学常识。

要注重学生的课外知识积累与收集,培养学生课外阅读,根据内容做题,这要求我们对读物内容非常熟悉。

颜真卿晚年楷书如火纯情,结构具有端庄豁达、舒展开朗、动静结合、巧拙相生、雍容大方之特点,最具影响力的作品当属《颜勤礼碑》,《颜勤礼碑》在拙重中见挺拔雄肆之气概,堪称颜楷巅峰。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在书法界是非常的有名的,是人们争相仿写的资料,深受人们的喜爱。

柳公权的玄秘塔碑特点是字体端正俊秀,俊俏英伟,引筋入骨,圆润于清刚,落笔,行笔,收笔,集几十年的功力,笔笔精到,字字严谨。

赵孟頫的三门记特点:结体宽博深稳,运笔酣畅圆润。

14.简直要把我的耳朵震聋了

【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的仿写。

根据题目要求的句式进行仿写,仔细观察所给的例句,找角度进行仿写,语句要通顺,答案不唯一。例句中“春节眨眼就到了”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这是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仿写时,思考嗓门大可能会有什么影响,夸大它的影响,比如把耳朵震聋、隔十条街的人都能听到等。

答案第6页,共10页

15.宁静的夜晚,只有那天上的星星正在窃窃私语。

【详解】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表达能力。

仿照题中所给的例句,仿写一个句式相同或相似的句式,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只要合理即可。

本题例子是一句拟人句,赋予了浪花人的行为特点,突出了浪花的活泼的特点。故在仿写句子时,也要运用拟人的手法写一个句子即可。示例:蜡烛上的火光欢快地舞蹈着。

16.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他们的任务完成了。

【详解】

这道题考查学生直述句转换为转述句的能力。转述句就是把别人说的话转达出来,直述句改为转述句的转换方法如下:

①标点符号的改变,冒号要改为逗号,双引号要去掉,再加上句号;

②把第一、二人称改成第三人称。

17.D

18.C

19.

高山流水

挚友、至交的弥足珍贵

【分析】

译文: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琴。伯牙在弹琴时心里想着高山,锺子期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巍峨的泰山。”不一会儿,伯牙心里又想到流水,锺子期又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奔腾不息的流水。”锺子期死了以后,伯牙摔琴断弦,终生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17.

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实词含义的理解。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的意思。“破琴绝弦”毁琴断弦,表示世无知音,不再鼓琴。“绝”意思是“断绝”,故D项正确。

18.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作答时,学生要认真阅读原文,体会文中人物之间的感情,平时要多做题。子期死了,伯牙又要回到过去的生活中了,没有知音,无人理解的日子,他已经不堪承受这种无人能够倾诉答案第7页,共10页

的痛苦,最后以一种极端的方式表现了出来,他认为至此后世界上再也找不到真正的知音了。故C项最符合。

19.

本题考查文章主旨的理解。

作答时,学生要结合所学知识回忆出成语,体会人物之间的感情,谈谈自己的感受。“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人生苦短,知音难求;云烟万里,佳话千载。纯真友谊的基础是理解,“伯牙绝弦”是交结朋友的千古楷模,它流传至今并给人历久弥新的启迪,让我们知道了挚友、至交的弥足珍贵。

20.

桂花的气味

红薯粉圆子的味道

21.B

22.B

23.

比喻

反问

24.告诫我们要懂得感恩,要珍惜生活中和亲人之间的可贵的点滴,亲情无价。

【分析】

20.

考查理解文章内容。

通过文段内容“于我,2015年惊心动魄的那一秒,带着桂花的气味。”和“时光在几天后的另一秒,变成了红薯粉圆子的味道。”可以概括出文章主要写了两种“时光的气味”。

21.

考查学生理解句子含义。

通过关键信息“哪怕真是那什么,也没关系啦”可以理解出父亲敬畏生命,坦然面对生死。选项B正确。

22.

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母亲把那颗痣看得云淡风轻是因为母亲看得比较淡然,并不是为了宽慰女儿,选项B错误。

23.

考查学生分析句子的能力。

画线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将“恐惧”比喻成“洪水”,“反问”意思是反过来对提问的人发问。首先判断出修辞,接着要掌握修辞的作用。

答案第8页,共10页

24.

考查理解文章启示和道理。

解答时,可以结合“感恩”和“亲情”进行叙述。注意字迹要工整,不写错别字。

25.①我国是世界最大棉花消费国、第二大棉花生产国。②新疆棉产量520万吨,占国内产量比重大,占国内消费比重约67%。

26.

透气舒适

供不应求

27.新疆棉产量大,质量优,得到了中国人民的广泛支持。

【分析】

25.

考查概括文章的主要信息。

材料一主要介绍了新疆棉的产量占比和中国是棉花消费和生产大国。

26.

考查文本信息的提取能力。

结合“新疆长绒棉世界顶级,做衣被,暖和、透气、舒适,长年供不应求。”可得出答案。

27.

考查文本信息的解读能力。

第一则材料介绍了新疆棉产量大,第二则材料介绍了新疆棉的优点以及中国进口棉花的总量,第三则材料写中国人民坚决支持新疆棉花。从“新疆棉”的质量、地位等角度作答即可。

28. 晒出我的幸福

晒出坚强,它会促进你心灵的成长;晒出美丽,它会滋润你久旱的心田;晒出自信,它会渲染你生命的美丽;晒出幸福,它能折射出你内心的真实。

每一天清晨,当小鸟的第一声鸣叫传人耳底,当第一缕阳光洒在身上,当第一个画面映入眼帘时,耳边总是想起妈妈温柔和蔼的呼唤“起床了”,然后将妈妈精心准备的早餐带到学校,对那时的我来说,最大的幸福莫过于此。

可是,生活总是一波三折,渐渐的,我的心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我觉得似乎不那么幸福了。

当我一如既往的拿着妈妈为我做的早餐来到学校时,我发现班上吃汉堡包的同学越来越多,吃家常小菜的越来越少。当我再吃曾经垂涎三尺的饭菜时却变得难以下咽。我仿佛看到了同学们异样的眼光,我仿佛听到同学们正盯着我手下拼命掩盖的饭盒窃窃私语。我的鼻子一酸,我不幸福。

答案第9页,共10页

“妈,我也想吃汉堡包。”妈妈一愣,然后苦涩带有尴尬的笑着。“好,好啊!”她脸上的笑仿佛凝固住了,使她沧桑的脸上又多了一丝苍老。而稚嫩的我却在一旁傻呵呵的乐着,觉得我得到了最大的幸福。

晚上,床上的我难以入眠,却无意间听到了父母的谈话。“那汉堡包那么贵,你怎么给他买那个。”父亲斥责母亲。“你懂什么,孩子想买就给他买呗,我多加点班不就行了。”

第二天早晨眼睛红肿的我对妈妈说:“其实我还是更喜欢您给我做的菜。”

我的幸福没有山珍海味,却比这更为珍贵,我的幸福没有锦衣玉食,却比这更为难得。对我而言,每天朴实无华的早餐便抵过万千宠爱,每天的粗茶淡饭却胜过任何奢侈享受。晒出我最平凡的幸福,晒出我生活的原动力。

【详解】

本题考查书面表达能力。

这是话题作文,注意审题,什么是“晒”?材料给出的答案是“分享”,因此晒什么东西也就是分享什么东西。可从试题材料中选择角度进行切入,比如友情、个性价值、感受经历等,可以“晒”的内容有很多,要选择自己印象最深、感受最独到、收获最大的经历或往事,这样才能发挥自己最大的优势。在分享经历时,可以先在开头点清题目,中间段将经历介绍清楚,如果是事件就要将起因经过结果叙述清楚,语言要真挚贴切,结尾段谈谈自己为什么“晒”这个的感受。

答案第10页,共10页

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2021年部编版小升初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本文发布于:2024-02-04 00:25:0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697750113586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2021年部编版小升初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2021年部编版小升初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pdf

标签:考查   学生   母亲   意思   本题   理解   棉花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