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3日发(作者:三思而行)
马加爵案例分析
一、马加爵事件
2004年2月23日,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大学6幢317号宿舍发现4具男性尸体,经查死者是该校生化学院生物技术专业2000级的4名学生,唐学礼、杨开红、邵瑞杰和龚博。云南省公安厅和昆明市公安局在之后的现场勘查和调查访问后认定,4人的同学马加爵有重大作案嫌疑。而此时马加爵已失踪数天。
马加爵1981年5月4日出生,今年不到23岁,杀人手段却极其残忍。警方发现尸体死亡原因都为脑部钝器击打所致。
2月24日,公安部发出A级通缉令,3月1日又向社会公开发布了通缉令,悬赏20万,查缉马加爵。此后,曾有10来个“疑似”马加爵,经指纹指认或DNA测试后被否定。
据介绍,马加爵平时爱踢足球和打篮球。四个死者中,除龚博住在另一幢楼外,马加爵和唐学礼、杨开红同住第6宿舍楼317房间,邵瑞杰则住在隔壁的316室。五个人同级,常在一起打球。据同学说,马加爵生性比较粗暴。平时打球,只要有人踢不好或无意间踢到他身上,他便会动怒,有时甚至翻脸骂人。马加爵有几个广西老乡以前常来找他玩,后来渐渐不来了。还有同学回忆,马加爵以前经过316室,只要听到里面的音乐声大一点就会破口大骂。有一次同宿舍的一位同学动了马的东西,马发现后便一直记恨在心,从此不再理睬该同学。同学都说他性格孤僻,不太好处。
广西当地媒体记者案发后曾到马加爵的家中———广西宾阳县宾州镇马二村一队12号。马加爵的父亲马建夫年已六旬,母亲则因病重卧床多日。自从马加爵涉嫌云南大学4人被杀案后,其家人一直心神不宁。该媒体记者在马加爵母亲做衣服的桌子上发现了一叠近期的报纸,或许是翻阅过多的缘故,报纸已经破旧。马加爵的母亲提起儿子,只说了句“我现在只想对儿子说一句话,就是希望他能早日自首。”
4名被害学生多为贫苦农村家庭的孩子,事发后,家人悲痛欲绝。在警方和校方安排下,4人的家属到云南大学处理后事。4名学生尸体已于3月12日在昆明火化,死者家属陆续返回家乡时,有关单位先后共送去了8万元慰问金。
二、
马家爵和赵承熙事件说明了什么?
2004年,云南大学学生马家爵因杀害4名同学触犯国法被处以死刑。三年后,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学生赵承熙枪杀32名学生并自杀身亡。马家爵和赵承熙惨无人道的极端行为,受到了正义的惩罚,付出了自己生命的代价。
马家爵和赵承熙是传统的亚洲东方人,他们能在大学读书,说明他们原是对生活充满希望、对未来怀有理想而积极进取的青年,是普通又优秀的青年。却为什么在大学不长的时间里变得如此冷酷无情、没有人性?
有专家分析,马家爵犯罪是因为穷困、歧视而心理畸变、人格分裂发展的结果,是强烈、压抑的情绪和扭曲的人生观所致,是自以为是、惟我独尊、极端自私心理的恶性发展。实质上,马加爵犯罪是他受到周围环境的歧视和不公平对待的结果。而他自己又不会调整心态去适应并正确面对现实、难以排解痛苦,终于有一天在一点小事的刺激下积郁爆发、心理崩溃并挺而走险、报复杀人,铸下弥天大罪。马家爵也是这个充满岐视的社会的直接受害者。处于像他这样境况和地位的人很多,采取像他这样极端手段的人却极少,无疑是他个人的性格、品质和心理缺陷起了重要作用。但我们的政府、社会、制度和我们的教育、学校的老师,没有责任吗?为什么不给他们合理或平等的地位和待遇,让他们享有平等的经济条件?为什么要让他们贫困?为什么不给他们正常成长的环境和权利?谁制造了这种差别、不平等和歧视?谁伤害了他们的心灵?再说,学生、社会上其他人,由于某些原因出现了心理问题,以至于有不好行为的倾向时,我们关心帮助过他们、使之回归正道、尽到社会责任了吗?马加爵事件发生后,国人不仅痛斥和声讨马加爵,而且直到马加爵被枪决,他的父母也未能被允许见其一面。这让一直想知道自己儿子为何如此没有人性如此残忍的父母伤心不已。国内的媒体还纷至沓来,打破了马加爵父母的安宁的生活,马的父母被置于舆论的漩涡中。后来,他们几乎闭门不出,他们的儿子犯下的错,成了他们的一生的包袱,一辈子的痛苦和悲伤。而人们对社会、政府、制度应负的责任,几乎没有什么深刻反思。
反观赵承熙事件后,美国人的行为让我们钦佩。赵承熙是因为自己生活的悲剧借机杀人,更残忍更不择手段,罪行更大,更十恶不赦。但美国人在悼念活动中,凶手赵承熙和32名遇难者一起被列为悼念的对象。他们认为凶手本身也是受害者,因为他心理有疾病,可惜没有及时得到社会、家庭的关心和救治,才导致悲剧的发生。有人留下纸条:„希望你知道我并没有太生你的气,不憎恨你。你没有得到任何帮助和安慰,对此我感到非常心痛。所有的爱都包含在这里‟。很多人在哀悼那些年轻却意外死于凶杀的学生,也对那个因为愤世嫉俗而制造了这一桩全世界为之巨烈颤抖的惨案的凶手,同样给予了发自内心的祈祷。虽然这个祈祷是苦涩的,含着不尽的揪心的泪水;但在这种情真意切的集体悼念中,我们也同样可以发现,这些受害者,这些惨案的幸存者,这些在惊恐万状中担心的美国人,他们也在反省和懊悔。他们觉得,社会没有尽到责任,才会让赵承熙的精神处于颠狂的状态,才让赵承熙极度憎恨这个社会,以致最后走上不归路,选择了和这个社会那么多善良的人们同归于尽。在已经消灭了岐视的美国,美国人成功地做到了这样的一条标准:每一个人的堕落,都是社会的冷落所至。虽然赵承熙是一个极端的例子,但美国人,依然在自责中反问自己。所以,他们没有去打扰犯下滔天大恶的赵的父母。对于赵的父母,他们已经失去了一个儿子,不能再让他们失去这个社会的关爱了。一位网民安慰说:“这不是你或你家人的错误。你也失去了你心爱的人。”来自社会的安慰和关切,纷至沓来。赵的父母失去了自己的亲生的儿子,但他却获得了这个社会源源不断的关怀和慰问。
想到已经被人们淡忘的虐猫事件和最近南京的烧狗事件涌起的浪潮,太令人心情沉重了。我们应该保护动物,实现人类与动物和谐相处,保护我们地球的生态环境。虐待残杀动物与这个目标相违背,必须受到批评和纠正。但对这种行为的人,有关部门紧急动员调查,一次又一次处理,直至停其工作;网络大加声讨,通缉,追杀;一些人聚众上门漫骂威胁,使其无法居住,被迫逃亡;并去工作单位挞伐,其所在单位也受到冲击。这些做法合适吗?人们了
解过虐待残杀动物的人心理状态和困难处境吗?在批评他们的同时,我们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和治疗心理疾病,给他们关爱了吗?
在美国,赵承熙得到了许多充满爱心的人的真诚道歉和诚恳的悼念;而马加爵却迎来了无尽的声讨和全国大仇恨,以至让他的父母至今在人前还直不起腰。一个没有岐视的社会,才可能出现这样的奇迹:爱是没有界限的。如果我们的爱仅仅给予那些表现良好的公民,那么这样的社会状况其实是很糟糕的,是一种非常不成熟的表现。假如我们漠视个体的生命,那么这个社会中再尊贵的生命也将被遗弃。当我们把我们的关怀和尊重以某种理由从那些有污点或者犯有过错的人身上转移时,一种不健康的社会关系也就酿成了。很多悲剧和不应该发生的事情,往往就是这种不正常的社会关系催生的。
如果我们不能在此事件上深入挖掘它的实质,类似的事件就不会得到根本的制止,也许有的马加爵还会杀人,也许有的马加爵会自杀,也许还有的马加爵会报复整个社会和人类。这个事件暴露了一个我们整个社会迄待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发布于:2024-01-13 03:05:0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508630713582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马加爵案例分析.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马加爵案例分析.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