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3日发(作者:设置电脑屏幕休眠时间)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古诗阅读重点知识练习题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
1. 阅读乐园。
枫桥夜泊
(唐)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1.“月落乌啼霜满天”中“啼”的读音是_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这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2.“夜半钟声到客船”中“夜半”的意思是:_________,“到”的意思是:_________。这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写作者看到的景象有_________,听到的声音是_________,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2. 课外阅读。
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诗人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个景物衬托出春天的幽静,诗中静态描写的诗句是________。
[2]结合诗句意思,展开想象,说说这首诗写了怎样的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读诗歌,回答问题。
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___代的_____________。
[2]“山一程,水一程”中,对“一程”的两次运用的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叠用两个一程,既突出了路途的遥远和行程的艰辛,又突显本词韵律之优美。
B.走了一路,很累。
[3]找出词中表达主旨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 6
4. 阅读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乡村四月
[ ]翁卷
_______________,
子规声里雨如烟。
_______________,
才了蚕桑又插田。
(注)①白满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光。
[1]把诗人所处的朝代和诗句填写完整。
[2]请你发挥想象,描绘“子规声里雨如烟”所展示的优美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四句中的“蚕桑”照应上面“___”,“插田”照应上面的“______”,一个“才”和一个“又”两个虚字极富表现力,勾画出乡村四月农家的_____。
[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阅读下面的一组古诗,完成练习。
溪居即事 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二)
[唐]崔道融 [宋]杨万里
篱外谁家不系船, 松阴一架半弓苔,
春风吹入钓鱼湾。 偶欲看书又懒开。
小童疑是有村客, 戏掬清泉洒蕉叶,
急向柴门去却关。 儿童误认雨声来。
[1](诗中有画)我能边读边想象画面。
(1)《溪居即事》这首诗勾画了一幅素淡的水乡春景图:临水的村庄,掩闭的柴门,疏疏落落的篱笆,_______________……表现了水乡恬静、优美、淡雅、平和的意境。
(2)杨万里的诗中描绘了一幅初夏山居图,画面中有___________等初夏时节的事物,还有把泉水滴落的声音误认为是_______而跑出来观望的儿童,表现出诗人闲居的情趣。
[2](诗中有趣)我能联系生活实际读懂内容。
《溪居即事》中,诗人用“疑”“急”两个字,把儿童那种___________的心理状态描绘得惟妙惟肖,生动地刻画了一个____________的农村儿童形象。
[3](诗中有情)读诗句,从加点字中你能体会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戏掬清泉洒蕉叶,儿童误认雨声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古诗赏析。
乡村四月
2 / 6
______________,
子规声里雨如烟。
______________,
才了蚕桑又插田。
[1]将古诗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作者是( )
A.范成大 B.翁卷
[3]从题目中分析,我知道这首诗描写的是________(地点)________(时间)的景象。
[4]诗中属于对景物的静态描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从“才了蚕桑又插田”这句话中,可以体会到乡村人们的________。
[5]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下列说法不当的一项是( )
A.诗人对农村风光的热爱与赞美。
B.诗人对劳动生活和劳动人民的赞美。
C.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及对统治者的不满
7. 经典吟诵。
(1)默写古诗。
《泊船瓜洲》
作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
意思: 。
思想感情: 。
(3)古往今来,梅花一直是高洁的象征,它不慕虚名,傲视严寒。为此王安石在《梅花》中用“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来描绘它。梅花也寄托着游子的乡愁,“江南几度梅花发, ”。同样也成为警醒后人勤奋的良言佳句,“ ,梅花香自苦寒来”。
8. 课外阅读。
望天门①山
李白
天门中断②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③
3 / 6
两岸青山相对④出,孤帆⑤一片日边⑥来。
[注]①天门:指安徽省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两山夹江对峙,好像是天设的门户。②中断:指两山从中间断开。③至此回:指长江流至天门山,猛地转变,向北流去。④相对:互相争比。⑤孤帆:指一只小船。⑥日边:指太阳偏西。
(1)填空。
A这首诗用“ ”描写山的险峻,用“ ”描写山的秀美。
B这首诗用“ ”描写水的湍急,用“ ”描写一叶孤舟。
(2)根据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
80.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答题。
秋日行村路 [宋]乐雷发
儿童篱落带斜阳,豆荚姜芽社肉①
香。 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
注释①社肉:祭土地神的肉。
(1)“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是千古名句,句中“伴”字用得妙,请写出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阅读《己亥杂诗》,完成练习。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____________,不拘一格降人材。
[1]这首诗的作者是 朝的 ,在原文横线上填出所缺的诗句。
[2]解释下列词语。
恃:__________。喑:___________。生气:___________。
[3]下列对前两句诗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诗句写得大气磅礴、慷慨激昂
B.企盼中透露着悲哀和无奈
C.为后两句提出建议奠定基础
D.语言精练,“万马齐暗”成了成语
[4]全诗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
10. 古诗二首,阅读理解。
过分水岭 饮湖上初晴后雨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宣。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①潋滟:______ ②潺湲:_______
[2]《过分水岭》写的是诗人温庭筠在过分水岭的行程中见____引起的____。《饮湖上初晴后雨》描写的是西湖晴天时的____和雨天时的____。
[3]细读《过分水岭》,选择一个话题,想一想,写一写。
①作者和溪水在三天的相伴中会出现哪些场景?
4 / 6
②告别时潺湲的溪水声在向作者诉说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古诗内容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①《过分水岭》中“有情”二字是诗篇的题眼,下面三句都是围绕着它来具体描写的。(____)
②《饮湖上初晴后雨》不是描写西湖的某处之景、某时之景而是概括描写,全面讲价。(____)
③《过分水岭》表达了溪水对作者的深情;《饮湖上初晴后雨》表达了对西子的赞美。(____)
[5]《饮湖上初晴后雨》最后一句把西湖比作西子,这个比喻恰当吗?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古诗阅读。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唯见长江天际流。
[1]补全诗歌
[2]用自己的话写一写《凉州词》前两句描绘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凉州词》中的“_______”字直接揭示了诗人要表达的情感。《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一首_______诗,从题目中的“_______”字可以看出来,远行的是___________(人名),他在_______(时间)要到_______(地名)去,诗人借这首诗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
12.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请将诗句补充完整。
[2]这首诗是______朝诗人________写的。
[3]解释下列词语。
(1)游子:________________ (2)临:________________
(3)意恐:________________ (4)归:________________
[4]用自己的话说说诗中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 6
13. 开心阅读。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震。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已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中的“忽传”二字表明______________,诗人为何“涕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现诗人一家欣喜欲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3]“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营造了一幅________________的画面,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4]对这首诗赏析不确切的一项是( )
A.这首诗集中表现了诗人忽闻捷报后的喜悦之情。
B.一个“满”字,表露出诗人高兴得眼泪如泉涌的状貌,逼真地展现出一个饱经沧桑,在战乱中苦苦挣扎的人此时此刻喜不自禁的感情。
C.“青春作伴好还乡”一句实写诗人归乡情景,是对“喜欲狂”进一步抒写。
14.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分析“山一程,水一程”中叠用两个“一程”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风格婉约,请从思想感情与语言特点两个方面对此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找出词中表达主旨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词中的一“程”一“更”用得很妙,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 6
本文发布于:2024-01-13 01:53:3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508201213577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古诗阅读重点知识练习题.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古诗阅读重点知识练习题.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