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3日发(作者:洋酒怎么喝才好喝)
五年级语文版语文下册古诗阅读易错专项练习题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
1. 品读古诗,完成练习。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1]诗的后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
A.夸张 B.比喻 C.拟人
[2]想象一下,写出诗中孩子们的情感变化过程:(______)→(______)
[3]这首诗后两句的诗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读下面的古诗,并完成填空。
稚子弄冰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_,“稚子”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
[2]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A.夸张 B.比喻 C.拟人
[3]翻译本诗最后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课外阅读。
望天门①山
李白
天门中断②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③
两岸青山相对④出,孤帆⑤一片日边⑥来。
[注]①天门:指安徽省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两山夹江对峙,好像是天设的门户。②中断:指两山从中间断开。③至此回:指长江流至天门山,猛地转变,向北流去。④相对:互相争比。⑤孤帆:指一只小船。⑥日边:指太阳偏西。
(1)填空。
A这首诗用“ ”描写山的险峻,用“ ”描写山的秀美。
B这首诗用“ ”描写水的湍急,用“ ”描写一叶孤舟。
(2)根据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
80.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答题。
秋日行村路 [宋]乐雷发
儿童篱落带斜阳,豆荚姜芽社肉①
香。 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
1 / 5
注释①社肉:祭土地神的肉。
(1)“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是千古名句,句中“伴”字用得妙,请写出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古诗文阅读。
已亥杂诗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在横线上把诗句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_,从题目上我知道了______________。
[3]“生气”的意思是____________。这首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
5. 古诗文阅读。
春 望
[唐]杜甫
国破①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②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③欲不胜④簪⑤。
(注释)①破:沦陷。②烽火:这里指战争。③浑:简直。④胜:能承受。⑤簪(zān):一种束发的首饰。
[1]从题目上看,这首诗是作者在______(季节)的时候写的。
[2]从“草木深”三个字可以看出长安城的现状是( )
A.荒芜破败,人烟稀少,草木杂生。 B.草木繁茂,一片生机。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句诗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
[4]诗中反映广大人民反对战争,期望和平安定的美好愿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5]古诗的最后一句,作者通过描写______的变化,使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的______和______,更加体现诗人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6. 阅读并完成练习。
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这首诗的体裁是________,唐代另一种著名的诗歌体裁是________。
[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意万重:________________ 复恐:________________
[3]秋风无形,何以用“见”?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三、四两句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 5
7. 阅读理解。
题临安邸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1)诗的前两句抓住了临安城的特点: 的青山, 的楼台和无休止的轻歌曼舞,写出了当年虚假的繁荣太平景象。(各填一个四字词语)
(2)“暖风”“游人”在诗中有怎样的含义?
(3)诗人用“ ”三个字责问统治者:骄奢淫逸的生活何时才能停止?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8.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下面词语中的加点字和“四时田园杂兴”中的“兴”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
A.兴奋 B.振兴 C.高兴 D.兴盛
[2]解释下列字词。
耘田:_______ 绩麻:_______ 解:_______
供:_______ 傍:_______ 阴:_______
[3]“村庄儿女各当家”中“儿女”的意思是( )。
A.子女 B.指青年男女 C.哥哥和姐姐 D.儿子和女儿
[4]“童孙未解供耕织”中“耕”和上句诗中的“_____”相对应,“织”和上句诗中的“________”相对应,通过所填的这两个词语,我们体会到农家人(_____)的特点。
A.勤劳能干 B.悠闲自在 C.艰苦朴素 D.勤俭节约
9. 描写儿童生活的古诗。
a、蓬头稚子学垂纶,______________。
b、儿童散学归来早,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飞入菜花无处寻。
10. 古诗二首,阅读理解。
过分水岭 饮湖上初晴后雨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宣。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①潋滟:______ ②潺湲:_______
[2]《过分水岭》写的是诗人温庭筠在过分水岭的行程中见____引起的____。《饮湖上初晴后雨》描写的是西湖晴天时的____和雨天时的____。
[3]细读《过分水岭》,选择一个话题,想一想,写一写。
①作者和溪水在三天的相伴中会出现哪些场景?
②告别时潺湲的溪水声在向作者诉说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3 / 5
[4]根据古诗内容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①《过分水岭》中“有情”二字是诗篇的题眼,下面三句都是围绕着它来具体描写的。(____)
②《饮湖上初晴后雨》不是描写西湖的某处之景、某时之景而是概括描写,全面讲价。(____)
③《过分水岭》表达了溪水对作者的深情;《饮湖上初晴后雨》表达了对西子的赞美。(____)
[5]《饮湖上初晴后雨》最后一句把西湖比作西子,这个比喻恰当吗?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四时田园杂兴(xīng xìng)(其三十一)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把诗句补充完整。
[2]联系诗句解释下面词语。
绩麻:______________ 当家:________________
[3]古诗中的“儿”指的是_________,“女”指的是_________。本诗第一句中,___和_______是一组反义词。本诗的前两句向我们展示了一幅__________的画面。
[4]诗中描写了儿童学种瓜的场景,下面对这一描写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表明农家孩子从小便热爱劳动
B.表现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表达诗人对劳动者的赞美
C.表现农村生活太过辛苦,连孩子们也在帮大人们劳动
12. 读《古诗三首》,回答问题。
四时田园杂兴
( )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稚子弄冰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敲成玉( )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村晚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 )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1]将古诗补充完整。
[2]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耘田:_____________ 解:_____________ 供:______________
傍:__________ 阴:__________ 稚子:_________________
4 / 5
陂:__________ 寒漪:_____________ 腔:__________
[3]解释画横线的句子的意思。
(1)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_____________________
(2)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三首诗塑造了天真可爱的儿童形象,《四时田园杂兴》描写了孩子们_______________的情景;《稚子弄冰》描写了孩子们_________________的情景;《村晚》描写了小牧童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景。三首诗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13. 课外阅读。
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诗人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个景物衬托出春天的幽静,诗中静态描写的诗句是________。
[2]结合诗句意思,展开想象,说说这首诗写了怎样的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天净沙①·秋
[元]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②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③红叶④黄花。
(注释)①天净沙:曲牌名。②飞鸿:天空中的鸿雁。③白草:枯萎而不凋谢的白草。④红叶:枫叶。
[1]这首曲子中“______”“______”两个关键词点出时间是傍晚。
[2]这首曲子在景物的选择上动静结合,其中孤村、落日、残霞、老树、寒鸦都是静止不动的,唯有“______”在动,增添了情趣。
[3]这首曲子运用表现色彩的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作者笔下的秋景美丽而有韵味。
[4]本曲前后两组景物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前一组景物的特点是(_____),后一组景物的特点是(______)。a.明朗、清丽;b.热烈、向上;c.宁静、孤寂
5 / 5
本文发布于:2024-01-13 01:51:4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50819064686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五年级语文版语文下册古诗阅读易错专项练习题.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五年级语文版语文下册古诗阅读易错专项练习题.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