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2日发(作者:老师作文500字)
何镜堂
何镜堂:
1938年4月出生于广东省东莞市。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设计大师,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兼设计院院长、总建筑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建筑学 会副理事长,科技部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建筑学科评议
组召集人、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劳动模范、南粤杰出劳 模。获国家首届梁思成建筑奖(中国建筑界最高奖)。2009年获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国庆60周年“十佳具有行业影响力人物”大奖、2010年获中国国际设计 艺术博览会国际设计艺术终身成就奖。
中国馆是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最初上海举办了一个新闻发布会邀请国内著名的建筑师,也包括建设部的领导、中国建筑学会的领导,和上海市一部分组织的领导参加。当时的主题就是“城市,让 生活更美好”。我听到这个消息非常高兴,觉得是一个非常好的历史机遇,同时也是一个非常重的历史责任。
但是作为中国馆,对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应该如何体现?建筑不像数学:1+1=2,2+2=4,这是一种非常明确的逻辑思维,建筑是技术和艺术的结合,又 是物质与功能的结合,这是文化的层次。所以没有绝对最好的建筑,只是相对各方面解决的比较好的建筑,建筑师是没有长胜将军的。当时我根本就没想到过是否可 以中标,只是思考面对这个主题我该如何去解题。
对于中国馆,我有两个想法。第一,场馆在建好后如果放在哪个地方都可以,放在美国也可以,放在德国也可以,即使很好看但也不能叫中国馆,中国馆必须要有中 国的文化和中国的精神,要充分体现中国特色。第二,我认为如果只有中国特色还不够,因为世博会是面对全世界的一个盛会,既是人类文明和科技成就的一个总 结,又是展示人类未来发展方向的一个平台,所以必须体现时代的精神。
作为设计师的压力
作为中国馆的设计师,我有很大的压力。有的人以为压力来自参标的过程,因为三百多家竞争不一定肯定会赢。竞标的过程肯定会有一些压力,但并不是最主要的。 因为我经常参加各种各样的竞赛,有时候赢有时候输,是很自然的。
更大的压力是中标之后,这个建筑不像其他建筑。以往中标后的问题主要是业主的需求,但是这个建筑已经不仅仅是一部分人的问题,而是代表中国的文化和精神, 整个社会都要做出评价,所以这个压力是很大的。如果中国馆到了今天大家都不认同,那就不光是设计团队难受,个人也会很难受。这个建筑盖起来后是否可以得到 大家的认同,才是我真正的压力。最终中国馆盖起来后,特别是在现场施工可以感受到,这个巨型建筑从外表来讲还是很气派的,而且也亭亭玉立。
中国馆基本定位“中国特色、时代精神”
中国有五千多年的文化历史,中国的文化传承到今天仍然生生不息,很有活力,它继承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就是儒家和道家的和谐理念,我们要做到厚德载物、 天人合一、顺应自然,这些都体现出一种价值观,这个价值观的核心就是孔孟之道谈的和谐。我认为中国馆的设计应该体现这种思想。
中国馆的基本定位是“中国特色、时代精神”。我是从四个方面来演绎:
一. 中国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博大精深,很难用一个很具体的东西表现。首先从外观体现中国元素,可以通过文化符号去看中国,特别是中国的汉字,看到红的颜 色就可以想到中国,看到我们的山水画、京剧、剪纸等等,就想到是中国的东西。
二. 从中国的出土文物体现中国特色,中国的文化悠久,特别是夏商周以来的青铜器时代,斗、罐的造型,人们一看就知道是中国的国宝。
三.这是个建筑,我们主要从中国传统的城市、传统的建筑、传统的园林里面找寻。中国传统的城市是一种棋盘形的、一层层方格的布局,例如故宫等建筑。而且这 种布局是南北中轴线对称的,这是中国城市的特点。中国的建筑大多是木构架,与西方很多用石头做的拱形建筑不一样。中国的木头构架是由梁和柱搭起来的,构架 的逻辑非常清晰。而且中国很多建筑的构造是很有特色的,例如“斗拱”,斗拱是古代的建筑,它有坡顶,需要悬挑出去在檐口添加斗拱支撑外力,悬挑部分的重量 通过檐口的斗拱的构建传到建筑里面来,这个构建既可以受力,又很艺术。所以可以看到中国古代重要的建筑、纪念性建筑的檐口部分都是一排排斗拱,非常漂亮。
四. 中国的园林也很有特色,特别讲究意境的表达,通过意境的表达做到情景交融。
我们从中国的文化符号里面、从中国的出土文物的斗、冠的造型里面、从中国的园林里面得到启发,用现代的材料、现代的技术、现代的美学观点,把各种元素加以 整合,这种是抽象的整合而不是具象的,这个整合每一步都要体现中国元素的特征,但也不是具体的而是很抽象的,因为太具体就会感觉太复古。中国馆很难看出来 具体是哪个朝代的。参观过的人有的觉得像斗拱,有的觉得像梁窗,有的说像官帽,有的说像鼎器,四川人说像火锅,成都人说像麻将桌,但是他们说的每一种形态 都是中国的,我认为这种想象的空间很好,如果很具象,每个人都说像斗拱就不好了,那就真的变成是一个斗拱了,就包含不了太多的中国文化了。
根据每个人各自 的经历、对文化的感受、当地的风俗习惯,给人们一个想象,但是相象的东西都是中国的。
中国馆体现中国文化特色
“东方之冠”整合众多元素
最初为了体现中国特色,我们华南理工大学的团队做了很多研究,在投标的时候我们交了三套方案上去,第一套就是现在的“东方之冠”这套方案,第二套方案是园 林,因为江南造园是我们国家在建筑艺术里面最有特色的,第三套方案是以“如意”的抽象图案做设计,最后“东方之冠”被选中。
“东方之冠”最大的优点就是整合了很多元素,江南造园只能代表江南的部分,整合不了中国的特点,“如意”又太抽象,也很难看到具体的中国的东西,而“东方 之冠”可以直观的使人了解中国特色,可以看到斗拱的影子、中国建筑构架结构的逻辑、中国最喜爱的红颜色、中国的园林造艺,还有中国的印章—篆体文字等这些 中国元素。通过这些元素就可以体现中国自强不息、鼎立于东方,感觉我们的民族从此走向富强,作为中国人可以感到一种自豪与自信,这个建筑就是起到了这样一 个作用。虽然可以代表中国,但是又不是完全具象的,这个建筑的最大优点就是可以带给人们很多想象的空间。而且这种泱泱大国鼎立之势,非常有标志性,能够代 表中国的精神、中国当前发展的趋势。
“九洲清晏”寓意天下生平
中国馆由国家馆、地区馆和港澳台馆组成。地区馆的屋顶就是一个大花园,有27000平方米。九洲清晏的名字引用于圆明园,圆明园有个主景区叫九洲清晏,是 湖水围绕着一个岛的景区。我们把这个引到中国馆来,寓意九洲大地河清海晏,天下升平,江山永固。
地区馆的屋顶花园里面有九个岛,所以叫做“九洲”,每个洲都代表中国山河的特征,有的代表沙漠、有的代表高原、有的代表森林、有的代表平原等等,寓意是中 国山河的宏伟、疆土的辽阔。同时这也是供大家休闲和交流的场所。
中国馆的红颜色很刚性,屋顶花园很柔性,因此场馆既体现中国文化特色又拥有中国山河的特色,一刚以柔,上下呼应,体现出了天人合一的概念。
中国馆的颜色与肌理
虽然中国馆已经指定为中国红,但是哪种红才是中国红?而且因为上海很少有红颜色的建筑,是否可以与环境融合?市民是否可以接受?这些问题心里是有点担心 的。
所以为了做好这个事情,我们专门研究外墙的材料和色彩,大概研究了十个月,从2008年8月份开始到2009年5月份确定下来,这个研究包括两部分,一是 什么材料,二是哪种红色。
中国馆的灯芯绒状肌理
我们希望中国馆无论任何时候整体都能体现出一种大气,体现出泱泱大国的红色经典,而且近看远看效果都很好。首先我们想到的是用什么材料将它包围起来。
开始我们考虑了很多材料,包括玻璃材料、金属材料还有很多种新的材料,经过很多的比较,最后还是感觉金属材料比较好。但是光面还是毛面,是否有纹理或者图 案?对此我们也做了很多比较。
我们通过条纹肌理使得中国馆不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一个整体。如果这个墙面是光面的话,阳光反射的地方会很亮,没有阳光照射的地方就感觉暗,这样从外面看整 个墙面的颜色不统一,变来变去会显得很乱,所以中国馆无论什么时间、什么气候、什么条件,看起来都是一个整体。虽然早上、中午、晚上,光线的强弱不同,中 国馆看起来有时候暗一点,有时候亮一点,但是无论暗也好亮也好,都是一个整体,深的时候整体都会深,浅的时候整体都会浅。
最初我们想过用祥云的图案、如意的图案,但是由于中国馆不是一片连在一起的红色,而是一条红一条窗间隔的建筑,祥云与如意的图案就不是很适合。特别是如意 图案,远看像很多小虫子,没有整体感,感觉很乱,最后经过各方面比较,灯芯绒这个条纹非常清晰,肌理性很强,近看远看的效果都很好,而且在有阳光的时候与 没阳光的时候都是非常整体的。
“中国红”的比较和选择
关于“中国红”我们做了很多研究。最初我们研究过天安门的红、中华牌香烟的红,最后锁定故宫的红,我们挑选了其中最符合中国馆的红,并且将这些红做出来研 究比较,经过现场比较和纹理的处理,最终选择大家都接受的红色。
现在的中国馆外墙有四种红色,从上到下是渐变的,第一层是最深的,二三层浅一点,四五层又浅一点,第七层最浅,这样有一个空间感,这种变化远看是看不出 的,给人感觉很舒服。
中国馆的其他特色
关于中国馆,我认为还有几点是可以好好欣赏的。
第一,它的架空起来的造型。没进馆之前看到这个场馆会感觉很震撼,这个震撼源自我们泱泱大国自强不息、走向富强的雄伟气势,而且特别是红颜色代表中国鼎立 之势,作为中国人感到非常自豪。
第二,这个建筑每个面有三十一个突出来的“梁头”,“梁头”的端面对应方位分别写了东、南、西、北四个字,采用的是九叠篆的笔法。“梁头”的断面很 大,2.7米见方,本身一看就是中国文化,同时作为空调管道,起通风或排烟作用,把现代工程与中国元素结合起来,所以这个是一个亮点,可能看到很浓重的中 国文化的特色。
第三,地区馆的一圈外墙是用篆体文字写的,用中国的二十四个节气把它表现出来的,既是一个装饰又体现中国文化的特点。
第四,这个建筑本身是节能环保的,它架空起来自然通风非常好,悬挑的结构使建筑冬暖夏凉,冬天由于太阳比较低,阳光可以照到里面,夏天太阳比较高,是照不 进去的,所以这个建筑本身就节能环保,不需要花钱就可以解决一部分节能的问题。并且参观者在场馆下面等待的时候也会有“大树底下好乘凉”之感。
没有一百分的建筑
我始终都是觉得建筑是没有一百分的,特别是文化性很强的建筑,见仁见智是正常的,就像当年巴黎铁塔建成以后,很多人持反对意见。一个建筑不可能所有的人都 说好。但是从目前看来,中国馆越来越得到大家的认同。开始招标的时候还是有很多反对意见的,中标的时候也有,但是当盖好之后,在现场可以感受出来,这个建 筑来源于中国文化,一看就是中国的特色,而且可以使人们感到震撼。
我希望这个馆可以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同。
近期的项目
我们目前正在做很多比较重要的国家级的项目,比如天津博物馆、上海钱学森图书馆、澳门大学,成都火车站等。
小贴士:
“两观三性”的创作理念
从长期的设计中,我得出了“两观三性”的建筑创作理念。虽然建筑没有绝对正确的,但是也不是没有依据、可以胡思乱想的。我总结的“两观三性”的创作理念, 即建筑必须要具有整体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建筑的创作要体现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我的所有建筑都是按照这样的观点去做的。包括我比较满意的侵华日军南京 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中国馆等,都体现了这个理念,我认为一个建筑如果能按照这些观点去创作,一定会很完美,这是一条比较正确的创作道路。
对建筑行业新人提的建议:
我今年已经70多岁了,平时的工作主要是靠年轻人与我一起合作,没有年轻人的敢于奋斗的精神就不会有我今天这样的成就,我与年轻人是非常合得来的,他们对 我也很尊重。
我希望年轻人要对建筑有正确的观点,建筑就是实事求是、以人为本的一个实用的科学,所以我们应该找到一条实实在在的、维护建筑本体的、维护建筑适用经济美 观的道路。我不主张找一些很奇怪的设计,不要走一些没有根据的道路。第二,我希望年轻人一定要有创新思想,一定要自立、创新,我们可以向国外学习,但是学 习的最终目的是要形成有自己特色的建筑,我们可以学习别人的优秀的东西,但是这是为了更好的形成自己的东西。第三,年轻人应该找一条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现代 建筑道路,而且建筑师必须要有好的思想品德,学建筑首先要学会做人,这是我经常跟年轻人说的。
其他相关图片
剖面图
33.3米标高平面
41.4米标高平面
49.5米标高平面
60.6米标高平面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实施方案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实施方案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实施方案
红色肌理
红色肌理
红色肌理
红色肌理
屋顶平面图
本文发布于:2024-01-12 20:36:4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506300313551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何镜堂对中国馆的设计.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何镜堂对中国馆的设计.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