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2日发(作者:英国礼仪)
2010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应考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30分钟,作答9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资料,然后根据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依次作答。
二、给定资料
1.西柏坡,原是河北省平山县一个普通的小山村,群山环绕,滹沱河从村前流过,两岸滩地肥沃,稻麦两熟。早在抗日战争时期,这里就属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范围。1947年5月,刘少奇、朱德等组成中央工委,先期来到西柏坡,1948年5月26日,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到达西柏坡,至此,中共中央五大书记及中央机关、人民解放军总部,全部由陕北转移至西柏坡这个小山村及其周围村庄,直到1949年3月23日离开。党中央和毛主席在这里制定了第一部《中国土地法大纲》,指挥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了彪炳史册的“两个务必”,即“务必使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为夺取全国胜利,为新中国的诞生,指引着航向。周恩来后来题词道:“西柏坡是党中央和毛主席进入北平、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指挥三大战役在此,开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此。”这是对西柏坡历史地位的肯定,西柏坡因此而成为人们铭记和向往的革命圣地。
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新时期以来,在原西柏坡村附近,陆续恢复或重建了中共中央旧址、西柏坡纪念馆、西柏坡纪念碑、西柏坡石刻园、西柏坡影视厅、五大书记铜像、领袖风范雕塑园、周恩来评语碑、文物保护碑和新世纪青少年绿色文明园等10余处革命教育景点,西柏坡成了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
近年来,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多次到西柏坡学习考察,告诫全党继承光荣传统,牢记“两个务必”。[批注1][批注1]指出“大西柏坡”开发建设的背景。2010年3月,李长春再次到西柏坡,在参观了西柏坡纪念馆、中共中央旧址和新恢复的中央宣传部旧址后明确指示:由中宣部牵头,负责协调中央有关部委对修缮恢复西柏坡时期部委旧址工作进行对口支持。河北省委、省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开发建设“大西柏坡”的号角迅即响彻燕赵大地。
2.2010年4月10日,省长陈全国在西柏坡主持召开西柏坡综合开发建设现场办公会,强调要带着对老一辈革命家的深厚感情,以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高度负责的精神,从更好地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的高度,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高度,从发挥窗口作用、提升河北形象的高度,充分认识西柏坡综合开发建设的重大意义,[批注2][批注2]意义: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区域形象。充分发挥西柏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独特优势,加快“大西柏坡”的开发建设,力争通过3到5年的努力把西柏坡建成全国一流的红色旅游基地,到2015年实现游客超千万,旅游和相关业带来的收入达到100亿元。
8月12日,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大西柏坡发展建设规划》,通过了由上海世博会总规划师吴志强、国际休闲产业协会执行副主席李克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顾问周向频等7位著名专家的评审。该规划将“大西柏坡”定位为集教育、休闲、旅游、度假、健身于一体,全国一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提出要充分利用“小”西柏坡村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本地优势,做足红色旅游特色,利用“大”西柏坡景区的优势旅游资源要素,拓展旅游的游览、服务、集散空间,形成“兼具经济和社会功能,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大西柏坡区域旅游发展空间。[批注3][批注3]对“一抹红带出七彩”的解释。理解此段话的内容是正确作答第二题的关键。评审专家用“一抹红带出七彩”来形容大西柏坡的建设内容和辐射范围。
9月4日,副省长杨崇勇率省直有关部门和旅游专家考察了平山驼梁、灵寿五岳寨景区,并听取两县关于驼梁、五岳寨景区建设发展规划的汇报。他指出,驼梁、五岳寨地处西柏坡周边,应当尽快整合,统一纳入大西柏坡建设规划。大西柏坡开发建设将打破地域与体制的限制,以西柏坡红色旅游为龙头,整合平山县周边的资源优势,着力构建“大规划、大交通、大旅游、大产业”的发展格局。[批注4][批注4]
工作内容:打破地域、体制限制,整合资源优势。
9月15日,新任石家庄市委书记孙瑞彬到平山县拜谒革命圣地、看望老区群众并调研指导工作。他指出,平山县是革命老区,是石家庄的窗口,从某种意义上讲代表着石家庄的形象,要紧紧抓住开发建设“大西柏坡”的难得机遇,充分发挥当地独特优势,大力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加快工业化、城镇化步伐,不断向富民强县目标迈进。[批注5][批注5]意义:提升区域形象,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统筹城乡发展。
10月14日,副省长宋恩华深入到西柏坡高速公路建设现场督导工作,强调按照“保工期、保质量、保安全、保廉洁”的要求,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切实加快项目建设进度,每个标段、每项工程都要按时间节点完成,确保明年底全线通车。
10月25日,省长陈全国主持召开省长办公会议,分别听取省文化厅关于“西柏坡红色迪斯尼”主题公园概念规划和省建设投资公司关于“西柏坡圣地城”项目开发有关情况的汇报。陈全国指出,要把“大西柏坡”开发建设作为向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献礼、更好地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的实际行动,[批注6]意义: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升区域形象,促进就业、改善民生。作为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重要举措,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河北产业发展水平的迫切需要,作为打造精品景区、塑造石家庄窗口形象的客观要求,作为搭建就业平台、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有效载体,下定决心,强力推进。[批注6]
11月4日,西柏坡革命旧址修复工程[批注7]开工仪式在平山县西柏坡镇中央部委旧址区举行,省长陈全国宣布开工并为工程奠基。该修复工程涉及34处旧址,分布在以西柏坡为中心的9个乡镇28个村庄,有的将在原址上修缮恢复,[批注7]工作内容:革命旧址修复。有的将在西柏坡纪念馆附近集中恢复重建,其中中央办公厅、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统战部、中央妇委、中央青委等18处旧址将于2011年5月1日前完成主体工程和配套设施建设,7月1日对外开放。这些旧址承载着独有的党史教育内容,是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载体。
3.西柏坡所在的平山县地处河北省西部,太行山中段东麓,面积2648平方公里,辖23个乡镇、717个行政村,人口47万,县城距省会石家庄市30公里。该县不但地域广大,而且地貌独特,有亚高山、中山、低山、丘陵、平原5个亚类,兼有阶地、岗坡、谷地、凹地等。境内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驼梁主峰海拔2281米,是河北第五高峰,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还有天桂山、王母观山、瓦岔山等16座。滹沱河横贯东西,两岸较大支流79条,河流总长1315.6公里,岗南水库(柏坡湖)和黄壁庄水库(中山湖)如两颗巨大的明珠镶嵌其上。温塘镇的温泉更是国内外罕见的高温弱碱氯化硫酸盐氡泉。
平山有十分悠久的历史。位于三汲乡的中山国都城遗址和中山国王墓于1972年至1980年被发现和发掘,它和唐太子墓塔林均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现代革命战争岁月里,平山20万人口有7万多人参军参战,1万多人为国捐躯,涌现出“太行山上铁的子弟兵”平山团、“子弟兵的母亲”戎冠秀等一大批英雄模范群体和个人;作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核心区和后来的中共中央所在地,这里更留下了240多处重要革命遗址、遗迹和纪念地。该县还有渔家乐、抬皇杠、秧歌剧等24个地域文化产品,特色民俗文化丰富多彩。
在如此丰厚的资源基础上,平山经过多年开发建设,到2009年已经形成了西柏坡、天桂山、驼梁、中山国都城遗址、温塘温泉度假区5个大景区,和东方龟苑、南滚龙沟等10个大景点[批注8][批注8]工作内容:打造大景区、大景点。,还在西柏坡之外相继修复或建成了中共中央北方分局陈列馆、《晋察冀日报》社旧址、曹火星纪念馆(曹火星为平山抗日老战士,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作者)、平山革命历史陈列馆等独立的红色旅游景点,旅游业取得了不菲的成绩,年接待游客突破了300万人次,总收入达16亿元。
据有关学者2009年的考察研究,平山旅游业尚存在产品小弱散差、开发水平不高、产业劳动力弱、配套设施欠佳、行业管理多头等问题,充实、拓展、提升、做强的空间很大。在这样的背景下,“大西柏坡”开发建设的提出,无疑为平山旅游业和平山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展现出令人欣喜的前景。
在省、市领导的强力号召和支持下,平山人立即行动起来。他们把项目当作“大西柏坡”开发建设的抓 手,在重点做好34项革命旧址修复重建的同时,围绕提升景区的品位,谋划了天桂山景区综合开发、
驼梁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白鹿温泉二期工程等27个休闲旅游项目。围绕优化西柏坡路网布局,谋划了西柏坡环湖公路、西柏坡至驼梁公路等21个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将通往主要红色革命遗址的道路进行升级改造,串联平山境内80%以上的景区、景点,并结合西柏坡高速公路建设,把西柏坡纳入省会1小时交通圈;随着交通的改善,黑山关、白羊关、神龙溪、腾龙山、紫云山、天台山、佛光山、滚龙沟等处于“冬眠”状态的景区迅速复苏。西柏坡核心景区也在做大、做精、做深,不仅要解决场地狭小、布局过分集中、环境较差的问题,而且新建了国防教育馆、公务员林,拟建生态环保影视基地、行政学院等。[批注9][批注9]工作内容:加强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环境。
4.为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深入挖掘西柏坡精神的时代背景、丰富内涵和本质特征,2010年5月26日,中共石家庄市委、石家庄市政府主办的“纪念中共中央移驻西柏坡62周年暨西柏坡精神高层论坛”在石家庄举行。来自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社科院、国家行政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和有关部门的负责共80余人出席了此次论坛。与会者回顾党中央在西柏坡的光辉历史,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西柏坡建立的丰功伟绩,畅谈西柏坡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深化了对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及其现实意义的认识。
有专家指出,开发建设大西柏坡,打造国内一流红色品牌,已然是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共识和期盼,也必将成为石家庄市乃至整个冀中南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引擎。在精心谋划和全力打造的同时,应该特别注重软实力、软环境的培育和建设。[批注10][批注10]对策:注重软实力、软环境培育和建设。一首歌,一首诗,一出戏,一个雕塑可以承载一种精神,成就一种文化,激活一方水土,带动一方经济。这样的例子很多,一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让庐山韵味悠长;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让岳阳楼名扬天下;一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赢得西湖游人如织。“大西柏坡”的第一定位是教育,不能没有基本的精神理论;休闲、旅游、度假、健身活动实际上也是精神活动,需要体现一定的文化品位。消费者更为注重的是心理和精神需求的满足,这种满足与软环境、软实力息息相关。在大西柏坡建设中,软实力、软环境建设很容易被忽视,成为“短板”。诸如人文素质、服务技能、职业道德、环境卫生、市场秩序、制度建设,以及景观美学思想、生态文明程度等,它们共同决定着大西柏坡的品 质和品位。因此,应该按照“红色是品牌、绿色是生命、文化是灵魂、人人是环境”的发展理念,全面加强市民素质教育,提高接待服务水平,挖掘西柏坡文化内涵,提升景区文明程度。打造大西柏坡红色旅游品牌,就必须在挖掘历史文化,弘扬西柏坡精神上下工夫、做文章。小到一个雕塑小品,大到景区标志性建筑,都要融入文化元素,展示文化内涵,把西柏坡自己的文化特色、本土特质融入景区建设的精神设计之中,让精神物质化、物质精神化。要建立西柏坡红色文化体系,成立西柏坡精神研究会,把西柏坡精神作为一个文化品牌深入研究,并借助“西柏坡文化艺术节”“西柏坡论坛”等平台,大力弘扬和传承,彰显西柏坡品牌。应紧紧围绕西柏坡时期的重要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紧扣“新中国从这里走来”这个主题,请名家策划、名家创作,运用各种艺术形式,利用各种文化媒介,塑造以西柏坡为背景的艺术形象,丰富红色文化产品的种类和内容,让西柏坡元素显现在各种社会活动和市民日常生活中,形成整体氛围。必须坚持“以红为主,古俗兼容”的文化原则,整理、打造古代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形成各色文化产品与西柏坡红色文化交相辉映、互为补充的大西柏坡文化格局。[批注11][批注11]对策。这段话比较集中地给出了对策,考生作答时可从中提炼关键词语。
5.如今,平山县已把“大西柏坡”开发建设作为带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抓手,把旅游产业作为新的核心竞争力和经济增长点,全力构筑旅游经济体系,力促从根本上实现经济结构由“钢、电独大”向“一、二、三产全面协调可持续”调整,发展方式由资源消耗型向生态友好型转变。2010年上半年统计显示,平山县经济结构已明显优化[批注12][批注12]意义:优化经济结构。,以旅游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占到25.7%,比去年增长3.5个百分点;1至8月的旅游服务产业税收已经超过去年该项产业的全年税收,受旅游经济快速发展带动,乡村居民储蓄余额比年初增长14.5%,高于城镇居民储蓄余额增速5.2个百分点。
大西柏坡建设对全县城乡一体化提出了更高要求。[批注13][批注13]意义:统筹城乡发展。据了解,针对县内山区农村较多、居住分散、农村经济实力参差不齐的实际,平山积极探索在发展特色农业链条和推进新民居建设中创建联村党组织,建立城乡统筹基层党组织新堡垒。而在人口集中,东西长约50公里、南北长约20公里的“一城三组团”城区覆盖圈,很多人已非传统的农业人口。比如过去不到1平
方公里的温塘镇温塘村,现在已发展成近18平方公里的西柏坡温泉城,数万农民走进旅游企业,过上了上下班式的市民生活。而核桃、黑木耳、玫瑰、中华寿桃等特色农业产业,不仅形成了乡村旅游的新业态,而且还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采摘,钓鱼,吃饭,水上游乐场啥都有,我们正在建设旅游经济新农村。”在平山县孟家庄镇石板村,村民们发展旅游经济热情高涨:一边是刚建成的60亩养鱼池、垂钓场,另一边是正在建设的40亩水上乐园,而每一户村民的二层小楼都改建成了农家乐旅馆。在建设“大西柏坡”的思路确定之后,平山县像石板村这样以发展旅游经济为主的村子已有近百个。平山正把全县作为一个整体旅游目的地进行规划建设,加速旅游经济与各类产业的全面对接。
6.《燕赵都市报》2010年10月8日报道:国庆长假期间,西柏坡纪念馆、中共中央旧址等主要景点游客络绎不绝,停车场里日日爆满,不得不增加临时车位。
西柏坡纪念馆工作人员说:“在‘大西柏坡’开发建设的带动下,今年以来,西柏坡核心景区客流量一直保持高位运行,长假期间达到峰顶。除京津冀晋传统客源市场和旅行社组团大幅增加外,其他省份的客源量和亲朋好友做伴自驾游的散客也显著增加。”据统计,10月1日至7日,西柏坡游客达18万人次,而平山全县游客达50多万人次,均创历史新记录。
正在西柏坡为拍摄动画片《西柏坡》做准备工作的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主创人员,看到川流不息的参观人流时,不由信心倍增:“红色电影动画片《西柏坡》[批注14][批注14]西柏坡文化不仅带动了旅游产业发展,还带动了动漫产业发展,同时,动漫的发展将为更好地宣传西柏坡作出贡献。一准能够获得空前成功。”
今年以来,平山游客流量已达480多万人次,超过去年全年56.9%。到西柏坡旅游的王先生说:“身临世界上最小的农村指挥所,耳听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人民解放战争故事,畅游于柏坡岭和柏坡湖之间,深切体会到了什么叫震撼和自豪!”
7.2010年4月18日,《宜春月·中华情——2009中央电视台中秋中英文双语晚会》获第43届休斯敦国际电影电视节最高荣誉,其举办地江西省宜春市也因此而扬名海内外。
有着“月亮之都”美誉的宜春市,已边续3年举办月亮文化节[批注15][批注15]宜春举办月亮文化节打造“月亮之都”形象。。2009年中央电视台中秋晚会携手宜春月亮文化节,将古典文化与现代建筑融为一体,吸引了全球华人的目光。
几年前,宜春还是“养在深闺人未识”。明月山的优美风光、温汤镇的富硒温泉,并不广为人知。[批注16][批注16]说明虽然拥有丰富的资源,但是如果没有品牌意识经济还是发展不起来。从2007年开始,该市以明月山温泉风景区为主体,挖掘月亮文化资源,做足月亮文化文章,打响月亮文化品牌,[批注17]持之以恒举办月亮文化节,坚持一年一届,一年一个主题,在保留传统的中秋拜月、火龙追月、放荷花灯、放孔明灯等活动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创制了情月相融、泉月相印、农月相趣、禅月相通的“四星捧月”的崭新格局,“月都”品牌声誉不断扩大。[批注17]利用自然资源,挖掘文化资源,着力打造品牌。
在明月山旅游景点设计上,注重融入“月亮”元素,推出月亮文化旅游线路,按照“山上造月亮湖,山下建月亮湾,沿途有月亮景,处处彰显月亮情”的总体思路,近3年共投入资金10亿元,建设项目59个,从山脚到山顶打造了一条浪漫爱情之旅精品线:明月广场相遇、荷塘月前相识、咏月碑林相知、竹林月影相约、晃月桥上相牵、抱月亭中相恋、浸月潭中相印、月下老人相系、拜月坛上相誓、梦月山庄相拥。该市还巧妙地把月亮文化与当地的温泉文化、禅宗文化、农耕文化整合在一起,展示宜春生态休闲旅游的独特魅力。
在打造月亮文化品牌上,注重高位推进扩大影响,力求借高端媒体树品牌、借品牌栏目打品牌、借名家名嘴说品牌。[批注18][批注18]打造品牌的方法。从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宜春“探月”,到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宜春“论月”,再到中央电视台举办“宜春月·中华情”中秋晚会,宜春呈现给世界一轮最美的月亮。月亮是世界的,而“月亮之都”是宜春独有的;文化是人类的,而月亮文化是宜春独具的。该市注重运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进行宣传,注重在沪、浙、湘、鄂等地进行推介,全力打造“月亮之都”的城市形象。
随着月亮文化品牌的高位推进,宜春旅游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批注19][批注19]打造品牌为宜春旅游产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该市相继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世界著名文化旅游城市”和“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城市”。明月山以其秀美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人文环境,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前来度假休闲。3年来,游客总量年均增长66%,门票收入年均增长78%,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增长85%。
三、作答要求
(一)依据给定资料,概括说明“大西柏坡”开发建设的意义。(20分)
要求:全面准确,简明扼要,条理清楚,不超过200字。
(二)根据你对“一抹红带出七彩”的理解,联系给定资料,谈谈“大西柏坡”开发建设都有哪些方面的工作内容。(20分)
要求:着眼于“做大”“做强”,思考有整体感和层次性,不超过250字。
(三)“大西柏坡”开发建设既要考虑经济上的投入产出,更要突出精神文化的传承追求。请参考给定资料,就如何挖掘和体现“大西柏坡”独特的精神文化内涵提出自己的建议。(20分)
要求:理解准确,观点鲜明,条理清楚,切实可行,不超过250字。
(四)结合给定资料,以“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资源意识和品牌意识”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章。(40分)
要求:见解深刻,内容充实,层次清晰,表达生动,不少于1000字。
作答方略
※材料内容分析※
材料1时间跨度较大,简要介绍了西柏坡在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地位和作用,由建国前作为农村指挥所的革命圣地演变为建国以后以教育为主的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可以说,本段材料最重要的作用是交代“大西柏坡”建设计划提出的背景。
材料2以时间为线索,依次选取7个重要时间段,既有省委省政府领导对“大西柏坡”建设的指示,又有“大西柏坡”建设的具体内容,信息量大而杂,必须重点阅读。就申论考试而言,本段材料主要包含两方面的信息,一是“大西柏坡”综合建设的现实意义(领导讲话中体现);二是“大西柏坡”建设的方向和内容。
材料3将视角定格在“大西柏坡”建设的主要地区——平山县,介绍了该县的自然资源、历史文化及民俗文化优势,以及“大西柏坡”建设对该县旅游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材料4重点论述了在“大西柏坡”建设中精神文化的作用,即材料中提到的软实力、软环境建设。其中包含专家对于软实力建设的一些建议,可以为我们作答第三题提供一定的参考。
材料5介绍了“大西柏坡”建设对平山县当地旅游经济的推动作用以及对当地村民生活水平的拉动影响。属于辅助性材料,对解题参考意义不大。
材料6描述了“大西柏坡”建设以来当地假日旅游经济繁荣的景象。属于辅助性材料,对解题参考意义不大,值得提取的一点信息是红色电影动画片《西柏坡》即将拍摄。
材料7重点介绍了宜春市为打造本地文化品牌——月亮文化而采取的“三步走”战略:深挖月亮文化资源→文化与旅游相融合→推广月亮文化品牌。对我们作答的启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从总体来看,本卷材料通俗易懂,阅读难度不大。通篇材料探讨的核心问题为如何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材料提出了将西柏坡的红色文化资源与当地自然资源、传统文化资源相整合,以红色文化资源优势带动区域整体优势,以区域整体优势扩大红色文化资源优势的发展战略。将红色文化与当地旅游资源紧密结合,打造红色文化品牌近年来一直是一个社会热点问题,尤其是在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经成为社会共识的今天,充分利用本地文化优势,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也成了当地人们的期盼。红色文化属于政治文化,在将红色文化推向市场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把握好文化与市场的内在联系,处理好挖掘与保护的关系。在“大西柏坡”建设中就存在着这些问题,给定资料所描述的重点是当地基本设施建设已取得很大进展,“大”已经初具雏形,为我们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但“大”不等于“强”,“强”靠的是文化品牌、软实力建设,文化产业发展的灵魂在于文化,我们需要挖掘文化的内涵,扩大文
化的影响力。“大西柏坡”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答案解读※
(一)依据给定资料,概括说明“大西柏坡”开发建设的意义。(20分)
要求:全面准确,简明扼要,条理清楚,不超过200字。
【解析】 本题要求考生依据给定资料,概括说明“大西柏坡”开发建设的意义,属于概括分析题。通过对所有给定资料的内容分析可知资料1通过介绍西柏坡的历史地位,讲述新时期党和国家对于西柏坡精神的提倡和学习为“大西柏坡”的开发建设吹响了号角。资料2讲述河北省政府对于“大西柏坡”建设的指示精神和工作部署,并且资料2中的第一段谈到省长强调“以对党和国家前途高度负责的精神,从更好地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的高度,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高度,从发挥窗口作用、提升河北形象的高度,充分认识西柏坡综合开发建设的重大意义”。资料2中第二段提到的“一抹红带出七彩”的“大西柏坡”建设规划定位为集教育、休闲、旅游、度假、健身于一体,全国一流的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资料3中谈到“‘大西柏坡’开发建设的提出,无疑为平山旅游业和平山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展现出令人欣喜的前景”。资料4则叙述“大西柏坡”开发建设为加快当地红色旅游文化品牌形象的塑造带来契机。资料5的第一段讲述“大西柏坡”开发建设对于当地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所起到的推动作用,第二、三段讲述开发建设对当地城乡一体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进了就业,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资料6讲述“大西柏坡”开发建设不仅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也促进了文化产业的繁荣。资料7则以宜春建设为个案指出了开发建设对于提升城市形象,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考生将以上资料和观点进行分类总结和归纳即可作答此题。
【参考答案】 一是有助于利用“小”西柏坡的红色旅游资源和“大”西柏坡景区的资源优势,以小带大,以大促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弘扬革命传统。二是有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三是有助于提升区域形象,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四是有助于打造河北旅游产业品牌,形成一条可持续的旅游产业发展道路。五是有助于引领当地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六是有助于加快城乡统筹发展进程,促进就业、保障和改善民生。
(二)根据你对“一抹红带出七彩”的理解,联系给定资料,谈谈“大西柏坡”开发建设都有哪些方面的工作内容。(20分)
要求:着眼于“做大”“做强”,思考有整体感和层次性,不超过250字。
【解析】 本题要求考生依据对给定资料中“一抹红带出七彩”的理解,论述“大西柏坡”开发建设所涵盖的工作内容,仍属于概括分析题。并且题目中要求着眼于“做大”“做强”“大西柏坡”开发建设,体现出思考的整体感和层次性。考生作答此题时,首先需要明确“一抹红带出七彩”的内涵。关于此内容的相关论述出自给定资料2中的第二段:“该规划将‘大西柏坡’定位为集教育、休闲、旅游、度假、健身于一体,全国一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提出要充分利用‘小’西柏坡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本地优势,做足红色旅游特色,利用‘大’西柏坡景区的优势旅游资源要素,拓展旅游的游览、服务、集散空间,形成‘兼具经济和社会功能,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大西柏坡区域旅游发展空间。”通过对这段话的分析,考生可以知道规划中对于“大西柏坡”的建设是旨在以小带大,由点及面的。而作为“大西柏坡”开发建设关键的“一抹红”,即“红色文化”,其最根本的示范带头作用就是已经拥有的红色旅游资源优势(革命旧址)的文化教育推动作用,而在此基础上延伸出来的就是如何突破地域和体制的限制,将红色文化与当地的自然资源、特色文化等资源优势相结合,进而在此基础上将以“领袖、旧址”为主题的建设扩充深化为“领袖、旧址、山村、人民”的建设,实现西柏坡由精品小山村到国家级特色旅游风景区的飞跃,最后在此基础上整合当地的旅游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整体服务水平,实现其“做大”“做强”的总体目标。考生在作答此题时应遵循此思路并结合文中的相关给定资料进行作答,在内容建设上要体现出“做大”“做强”的思路。
【参考答案】 “一抹红”指红色旅游,“七彩”指由红色旅游带动和发展起来的各种产业。“做大”“做强”“大西柏坡”开发建设包含下列工作内容:一是修缮和恢复革命遗址、遗迹和纪念地等,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旧址”带动教育等文化产业活动的发展。二是以西柏坡红色旅游为龙头,突破地域和体制的限制,整合平山县及周边资源,将红色文化、民俗文化和风景名胜进行有机融合。三是将红色旧址建设扩充深化为红色旧址与山村建设相结合的城乡统筹发展建设。四是将西柏坡逐步打造为由精品
小山村到特色大景区、再到国家级特色精品旅游的主题风景区。五是整合和提升当地旅游环境、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服务水平,建设高美誉度、高旅游价值的红色旅游大景区。
(三)“大西柏坡”开发建设既要考虑经济上的投入产出,更要突出精神文化的传承追求。请参考给定资料,就如何挖掘和体现“大西柏坡”独特的精神文化内涵提出自己的建议。(20分)
要求:理解准确,观点鲜明,条理清楚,切实可行,不超过250字。
【解析】 本题要求考生就如何挖掘和体现“大西柏坡”独特的精神文化内涵提出自己的建议,属于提出对策和建议题。考生首先需要明确什么是“大西柏坡”的精神文化内涵,然后才能就如何挖掘和体现该精神文化内涵提出自己的建议。“大西柏坡”精神文化内涵是基于原先的“小西柏坡”精神而言,是对其的继承和发展,其本质仍是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小西柏坡”精神。考生在作答时应按照先挖掘精神再体现精神的步骤。通过对整篇给定资料的内容分析,考生可知给定资料4涉及精神文化内涵,给定资料7则是讲述江西宜春成功地将当地的月亮文化与城市形象建设进行完美结合的案例。这两则资料均可以为考生作答该题提供思路。资料4的第一段讲述了专家学者等为了深入挖掘西柏坡精神的时代背景、丰富内涵和本质特征,在“西柏坡精神高层论坛”中畅谈西柏坡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深化了对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及其现实意义的认识,而这实质上就是对“大西柏坡”精神文化内涵的挖掘。此外资料4的第二段提到的“建立西柏坡红色文化体系,成立西柏坡精神研究会”的举措也属于对该精神文化内涵的挖掘。而对于该精神文化内涵的体现也在资料4的第二段中有所提示,如加强软实力、软环境的建设,景区设计要彰显其当地文化特色,丰富以西柏坡为主题的红色文化产品的种类和内容,将红色文化与当地特色文化相融合等。此外,资料7中所提到的宜春经验也提到了将精神文化内涵与景点建设、当地特色文化相融合以及借助媒体等媒介,策划并创作宣传相关文化产品的举措,考生将这些举措进行分条概括和提炼即可作答此题。本题所给答案超出规定字数,是希望加深考生对该问题的认识和思考,考生可根据此答案再进行提炼。此外针对类似题型,考生在平时的申论复习中应注意对社会热点的关注和把握,才能做到答案源于材料而又高于材料,有针对性地提出自己的建议或看法。
【参考答案】 第一,建立西柏坡红色文化体系,成立西柏坡精神研究会,并借助“西柏坡文化艺术节”“西柏坡论坛”等平台,邀请专家学者等共同挖掘对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及其现实意义的认识,弘扬、传承、彰显西柏坡品牌。第二,利用西柏坡的红色资源优势,借助电视、报纸等媒介,策划并创作宣传以红色西柏坡为主题的文化作品,丰富红色文化产品的种类和内容,打响西柏坡精神文化品牌。第三,根据“文化是灵魂,人人是环境”的理念,加强软实力、软环境的培育和建设。第四,景区建设设计要融入西
柏坡的文化特色、本土特质,体现西柏坡独特的精神文化内涵。按照“以红为主,古俗交融”的思路积极打造“大西柏坡”文化旅游精品路线,将红色文化与当地的生态文化、历史文化、政治文化和民俗文化融合在一起,形成独特的“大西柏坡”文化格局。
(四)结合给定资料,以“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资源意识和品牌意识”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章。(40分)
要求:见解深刻,内容充实,层次清晰,表达生动,不少于1000字。
【解析】 本题要求考生以“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资源意识和品牌意识”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统观全篇给定资料,均是围绕如何挖掘优势资源,树立品牌意识,推动经济发展,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话题而设置的。并以河北本地“一抹红带出七彩”的“大西柏坡”的开发建设规划和江西宜春成功打造“月亮之都”的实例印证了品牌与资源优势相结合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观点。考生可以结合这些给定资料中的实例,从中提取可以借鉴的经验和做法,就品牌与资源两者的关系、以及如何将两者结合等进行相应的论述,写出一篇紧扣文章主题的议论文。
【参考范文】
挖掘优势资源树立品牌意识
资源是一个地方有形的资产,是其发展的基础。品牌则是一个地方的隐形资产,是其发展的核心。只有同时利用好资源和品牌,才能促进地方区域经济的整体增长。“月都宜春”的经验告诉我们,必须利用好资源和品牌优势。只有深挖优势资源,才能更好地打造自己的品牌;只有树立品牌意识,打造出自己的品牌,才能够更好地开发利用新的资源,促进区域经济的良性发展。
资源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和保障,而优势资源是树立品牌的关键。“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资源就是一个地方的“米”,是其发展的根,没有资源,就无法生存,更谈不上发展。只有充分利用自身拥有的资源,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才能使打造品牌成为可能。“小西柏坡”正是利用红色旅游资源这一独特优势,做足了红色旅游特色,从而最终实现了“一抹红带出七彩”的“大西柏坡”建设的飞跃。
区域经济特别是区域旅游经济要实现科学可持续的发展,立足现实,树立品牌意识是十分必要的。月都宜春立足“月亮文化”这一现实,树立品牌意识,深挖月亮文化资源,做足月亮文化文章,打造出了自己的月亮文化品牌,从而使自己从“养在深闺人未识”走向“扬名海内外”。由此可见,挖掘优势资源,树立品牌意识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举措。 挖掘优势资源,树立品牌意识要充分发挥政府的规划调控作用,充分利用当地的优势资源。政府应积极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综合开发建设对本地区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深入考察、认真分析研究本地区的经济结构、资源优势等,充分挖掘可利用的资源;发挥指挥与协调的作用,多听取民众的意见,在保证地区间经济平衡发展的前提下,打破地域与体制的限制,整合周边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建设规划。
挖掘优势资源,树立品牌意识要将人文与生态相结合,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品牌产品。品牌的一半是物质,一半是文化;品牌即物质与文化的有机结合。在打造品牌时,要注意基础设施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双管齐下。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注重历史文化遗址、遗迹、纪念地的恢复重建,同时要加强自然景观的配套设施建设,解决场地、布局、环境卫生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在精心谋划景区建设的同时,必须充分挖掘与之相关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等,并在景区建设的同时融入相应的文化元素,使精神物质化、物质精神化,打造富有地方特色、与众不同的旅游文化品牌。
挖掘优势资源,树立品牌意识要利用各种科学有效的措施,扩大品牌的影响力,使资源优势成功转化为经济优势。可借助文化艺术节、论坛等形式,邀请学者参与讨论,把自己的文化品牌当作一个文学专题来讨论、研究,提升品牌的品质与品位;利用各种文化艺术形式,邀请名家策划、创作,塑造与品牌相关的艺术形象,丰富文化产品的种类与内容,扩大品牌的覆盖面;运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进行宣传,增加品牌的知名度。
扬长避短,挖掘优势资源,可以说是科学地发展经济。树立品牌意识,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从而促进全局发展,可以说是持续地发展经济。挖掘优势资源,树立品牌意识,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更持久地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只有这样才能科学地构建和谐社会。
本文发布于:2024-01-12 17:52:4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505316626033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2010年河北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2010年河北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