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2日发(作者: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大全)
新安江模型评述
宫兴龙1
(1.东北农业大学水利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30)
摘要:
针对目前对新安江模型构建的机理和使用条件不是十分清楚的情况
(目的),
本文从新安江模型的面雨量算法的适用性、蓄水容量曲线的选取、产流机制、产流方法、汇流机理和汇流方法等六方面对新安江模型进行深入的分析。
(方法)
对目前新安江模型使用情况进行汇总和归纳出新安江使用情况。
(方法)
文章介绍了近年来新安江模型在结构、理论方法及应用等方面取得的进展,认为新安江模型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模型理论体系。
(结论)
本文可以为应用新安江模型给提供参考,也为评述水文模型提供了方法。
(意义)
关键词:新安江模型;产流;汇流;模型应用
英文名称
GONG xinglong1
(1.School of Water Conrvancy and Construction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Haerbin,150030)
Abstract:
Key words:
1.引言
1973年,河海大学赵人俊教授领导的研究组在编制新安江入库
1作者简介(小5黑):姓名(出生年份-),性别,××省××市(县)人,职务,学历。主要从事××××方面研究。E-mail:
洪水预报方案时,汇集了当时在产汇流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并结合大流域洪水预报的特点,设计了国内第一个完整的流域水文模型—新安江流域水文模型,以下简称新安江模型。最初研制的是二水源新安江模型,80年代中期,借鉴山坡水文学的概念和国内外产汇流理论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三水源新安江模型。
(简要叙述一下模型的构建过程)
新安江被水文学家和学者广泛的应用和改进[1]。
(说明模型应用比较广泛、模型非常重要或模型对学科有指导意义等)
虽然新安江模型被广泛的使用,但很多学者在应用时新安江模型时,对该模型构建的机理和使用条件认识不是十分清楚,在应用常常出现效果不好情况,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对新安江模型构建和使用情况进行了一个深入的分析。
(发现模型构建上问题或使用问题,
本文采用什么方法进行处理,
得到的结果是什么样子)
2.蒸散发
新安江模型计算蒸散发是通过由水面蒸发推求流域蒸散发。
常用的水面蒸发有热量平衡法、空气动力学法、混合法、水量平衡法和经验公式法。
由于一个流域的水面蒸发应用公式法计算蒸发比较困难,传统的求水面蒸发是利用仪器进行观测,举例(),
站点设置要求
3.面雨量计算
由点雨量推求面雨量传统方法,泰森多边形法、算术平均、等雨量线法、距离倒数法等,雨量站设定的要求。
现代方法——降雨空间分布的测定——雷达测雨,
一般新安江模型采用泰森多边形,泰森多边形对雨量站要求?
如果选取算术平均对雨量站要求?
4.产流
产流机制有蓄满产流和超渗产流等两类。传统的新安江模型使用蓄
满产流————蓄水容量曲线(线型有什么要求?)————使用条件?
为了反映降雨空间分布及下垫面条件——分单元产流——如何分单元?
5.水源划分
两水源和三水源 稳定下渗率推求——导向三水源
6.坡面汇流
传统单位线——使用条件?
地貌单位线——理论解释——方法优越型——使用条件?
网格水滴——理论解释——方法优越型——使用条件?
7.河道汇流
水文法:马斯京根、特征河长法等使用情况及应用条件
水力学法;线性扩散波等
8.新安江模型的应用情况
新安江模型描述的流域降雨之后的水流运动情况、即产流情况、汇流情况。从模型的构建机理分析其可以得出其能反映流域的产流量、坡面汇流和河道洪水运移情况。根据新安江模型的这新特点,水文学家和学者,对新安江进行广泛使用,
其主要应用在(查文献),
应用情况如何?
问题所在?
9.结论
新安江模型适用地区为湿润与半湿润地区,以蓄满产流为主。
在湿润与半湿润地区应用比较广泛,使用效果较好。在湿润与半湿润地区应用新安江模型主要是流域产流量计算机预报、土壤墒情、土壤侵蚀等。
由于在干旱与半干旱地区的降雨产流以超渗为主,很多学者对新安江模型进行了改进,添加了超渗产流部分。在南方应用新安江模型主要是流域产流量计算机预报、土壤墒情、土壤侵蚀等。
参考文献: (要求至少20篇)
[1]李琼芳,谢伟,薛运宏,等.新安江模型在土壤侵蚀模拟中的应用[J].水电能源科学, 2010,28(3):11-13.
本文发布于:2024-01-12 16:46:1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504917226027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论文实例-新安江模型评述.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论文实例-新安江模型评述.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