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2日发(作者:夸赞的反义词)
《夏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作者思路。
2.从炼字、修辞、句式角度品味文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感受作者抓住具有季节性特点的景物展开描写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在反复的诵读中体会夏天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
2.注意对比手法在文中的运用,体会它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出作者对夏季的喜爱之情。
2.引导学生尊重农民,热爱农民。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文章生动准确的语言特点,感受其语言魅力。
2.注意对比手法在文中的运用,体会它的作用。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古诗激趣,引出课题
师:我们先来做个小热身,请同学们欣赏一组诗,说说诗中说的是哪个季节,并且说说你是怎么判断的?
(多媒体显示)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明确:春天,有春风。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明确:秋天,有霜。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明确:冬天,雪花大如草席。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明确:秋天,有秋日。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明确:春天,有东风和万紫千红。
师:从这五句诗中你有没有别的一些发现?
明确:没有夏天。
师:对,作家梁衡也发现了这个问题。古今文人吟春咏秋的诗篇不胜枚举,但往往对夏天视而不见,于是,梁衡另辟蹊径,写了一篇《夏感》。说到夏天,同学们对这个季节有什么样的感受?生:闷热、烦躁……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夏感》,去体会当代
作家梁衡对于夏天的情感。
二、倒卷山水,整体感知
1.师:历代文人为什么极少写夏,梁衡给了我们一个比较合理的解释?他的理由是什么?找原句。
明确:“大概,春日融融,秋波澹澹,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
2.师:历代文人不喜欢写夏,那作者对夏是什么态度呢?
明确:“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
3.师:让我们齐读第5自然段,在夏与春秋的对比中读出作者对夏的赞美。
4.生齐读,师点评:最后一句也要“大声赞美”,不人云亦云,梁衡的赞美本身就值得我们赞美。重读最后一句。
5.师:夏天到底有什么值得赞美的呢?请同学们听老师配乐朗读课文的1-4自然段,思考:(1)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夏天的景致?(2)充盈在这几个方面的夏天的旋律是怎样的?
明确:(1)自然景象、色彩、农人的劳动三个方面写了夏天的景致。其中第二段讲到的北方夏天的自
然景象有:草木、蝉儿、麦浪(麦子是在夏天收割的)、热风等。
(2)充盈在这三个片段中的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热烈、急促的。
三、品味语言,走进夏天
1.师: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热烈、急促的,这个说法相当得抽象,于是作者用了一句比喻句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夏天的这种特点,他在第二段开头就用了这样一个比喻句,请生读“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问:你看到过一锅冷水烧成热水的情景吗?有什么特点?
明确:由缓到急,由冷到热,由静到动。
2.(多媒体显示)从文章的第二、三段中找出与水沸腾的过程相似的句子,说说你的理由并赏析你找到的句子。
注意:水沸腾的过程是由冷到热,由缓到急,由静态到动态的,表现在夏天的景物上,它们会有什么变化上的特点?找到这些句子并勾画出来,同桌间可以讨论。
明确:典型句子一:“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
明确:抓住“细”――“厚”、“绿”――“黛”、“烟”――“墙”等词,体现了草木茂盛,长势很快,程度越来越深。
修辞的角度:运用比喻,形象地写出从春到夏草木逐渐变化的过程,说明景物富有生命力,万物生长,尤其“墙”字写出了树木的密不透风。
典型句子二:“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
明确:金黄的大地是静态的,麦浪翻滚着,并扑打着山、云、汽车说明连大地也沸腾了,变成了动态。
修辞的角度:运用比喻,“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把“麦浪”说成“海浪”,“汽车”说成“舰船”,说明了麦子多,车开得快。麦与海浪的相似处:面积大,气势磅礴。汽车与舰船(不用帆船)的相似处:疾速、气势雄壮。运用拟人,“翻滚”、“扑”说明麦子长势之猛,给人热烈的的感觉,突出了夏的磅礴之势。
典型句子三:“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
明确:灵秀之气变成了磅礴之势,接着滚动,最后升腾,由冷到热,由缓到急。朗读指导:逐渐升调。
修辞手法:拟人,体现在“滚动”、“升腾”等词语上,体现了气势的磅礴。
典型句子四:“这时她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明确:由慢到冲刺就是有缓到急的过程,对比中看出植物生命力的爆发,不像在春天中的细滋慢长,而是疯长着,接近成熟,突出气氛的热烈。
修辞手法:拟人。“作着最后的冲刺”,用人的跑步冲刺来形容植物“旺盛的活力”,说明植物生命力的爆发,化抽象为形象。
3.师:这么热烈的氛围也许只有通过大声朗读才能更好地感受到,请学生自由大声地朗读第2、3段,读出植物生长的热烈,色彩的热烈。
4.师:也许夏天的色彩有绿有红,但对于生长在山西的梁衡来说,看惯了铺天盖地的麦子,他眼中的北方夏天的主色调是黄色的,在作者看来,黄色还具有怎样特殊的含义?
明确:“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
师:你从第三段的哪个画面中可以得到印证?
明确:“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
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已有的收获指的是收获了麦子,希望还未尽指的是棉苗、高粱、玉米、瓜秧还在不断地生长着,到了秋天它们才成熟。
(多媒体显示)福楼拜曾经说过:“不论描写什么事物,唯有一个动词可以使它生动。我们必须不断地苦心思索,非找到这个词不可,而绝不能为了逃避困难,用差不多的词句敷衍了事。”
师:我们用福楼拜的这个观点来反观梁衡的这一句话,找一找这句话中传神的动词。
(多媒体显示)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
明确:一个“挑”字,写出了绿叶的饱满、精神;一个“举”字(与“托”字可比较阅读),让我们感到了高粱玉米摇头晃脑的欢悦与得意;一个“匍匐”,抓住了瓜秧的特点,写出了无惧前行的生命力,全句用了拟人的修辞。
5.师过渡:从自然景物与色彩的描写上我们感悟更多的是夏天的“热烈”,接下来我们就要从第四段农人的劳动中去体会一下“紧张”与“急促”。学生齐读第四段。
6.(多媒体显示)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
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
师:与课文的原句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
明确:少了一个“快割”与“快打”。
师:为什么需要两个?
明确:反复,农民渴望收获,争分夺秒,急切的心情,读起来更有节奏感。生读,点评。
7.师:白天,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工作已经够累了,但是他们在晚上还是不能睡个安稳觉,这是为什么?听风看云。课文里说“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了风;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如果你是当地的农民,半夜听到风起,看到云涌,你在心里会怎样担心或怎么祈祷?
明确:担心:怕刮风,担心有云压来,风云带来雨水,而麦子还在场上,如果下雨的话,就要想着起来把麦子盖起来,不然麦子遭了雨,要发霉生芽的。祈祷:心理默念老天可千万不要下雨,如果要下雨的话,还是等麦子收回家吧。
师:我仿佛体察到了农民此时企盼,不安的心理。再来看看作者对农民抱着怎样的情感?
明确:通过关键词,该松一口气了的“该”,亦够苦了的“亦”等都可以看出作者内心对农民的体恤、
理解,从“肩上挑着夏秋两季”中又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农民使命感责任感的赞美。这不禁让我想起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悯农》固然有劝诫人们珍惜粮食的意味,但何尝不是在赞美农民的辛勤劳作?
8.师:“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苦涩的汗水有什么值得赞美的?你能探究出作者这样写的真正用意吗?
明确:只有苦涩的汗水,辛苦的付出,迫切的使命感,强烈的责任意识,才能创造出生活的美好来。这里的农民是中原大地的农民,这些农民对生命如此热烈的投入才润泽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夏天是美丽的,生活是美丽的,而农民则是最美丽的。
四、创造美丽,自成一家
师:作者写夏的色彩是金黄的,却不具体描写它,相反他写出了春和秋的意蕴。(多媒体显示)
“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师:那么依你之见,夏之色、冬之色又意味着什么呢?请你仿照例句也来写写,可以同桌之间合作完成。
生:夏之色为暖的黄,如金橘,如麦浪,孕育着蓬勃的希望。
夏之色为火的红,如太阳,如辣椒,昭示着旺盛的生命。
冬之色为雪的白,如柳絮、如棉花,象征着美好的心灵。
冬之色为冷的白,如冰雪,如云天,孕育着新的生命力。
点评:找准意象,写出你心灵中的世界。
五、借诗归纳,升华情感
师:一季一世界,今天我们学的梁衡的《夏感》带给我们别样的情怀。
(多媒体显示)
夏,
是积蓄沉淀酿成磅礴之势的季节,
是承上启下的季节;
是托起金秋的臂膀;
在四季更迭中,
夏是不可或缺的。
没有夏,春之萌发便坠入虚无;
没有夏,秋之喜悦便水月镜花。
所以,拥抱热爱夏吧。
拥抱夏,热爱夏,
就是拥抱我们的生命,
热爱我们的生命。
师:有心的同学可以发现《夏感》这篇文章全文正好六百六十六字。这在今天,恐怕是难得的短文了。然而,梁衡却凭借这为数不多的文字,构筑起一个如此精美的世界。今年的夏天已经悄然而逝,让我们期待下一个夏天,和梁衡约定:一起去拥抱一个紧张、热烈、急促的季节。
六、布置作业,推荐阅读
推荐写景散文:
峻青的《海滨仲夏夜》、郁达夫《故都的秋》。
希望同学们从写景散文中获得更多阅读的快乐。
【附板书】
紧张 自然景象 喜爱夏天
热烈 夏之色彩 赞美夏天
急促 农人劳作 歌颂农民
【反思】
写景散文是一种在课堂上不太能调动学生情感的文体。太深沉,会破坏美感;太有趣,会造成肤浅。我从三个方面注意调动学生的兴趣,并教给学生品味写景散文语言的一般方法。
首先,良好的朗读训练,能培养学生的语感,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更能切实地让学生体会到文章的语言美。所以,对一篇优美的散文来说,朗读训练尤为重要。这堂课上,我进行了范读,又让学生放声自由朗读,几个句子在赏析过程中还让学生个别读了。但是,在指导的过程中,应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重读、节奏、气势等,让学生在有要求的情况下有针对性地进行朗读练习。
其次,找准一个巧妙而独特的切入点,方能提纲挈领地剖析文本,轻松自如地完成教学任务。我将文章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话中的“一锅水”端出来,让学生总结“一锅水”的沸腾有个从缓到急、从冷到热、从静到动的过程,这和文中夏的基调相符,并且几乎二三段的描写都可以与这个比方类似,所以再让学生从后文中找与水沸腾的过程相似的句子,既能加深学生对夏这一特征的理解,又能有目的的赏析句子,一举两得。
再次,通过展现画面、替换字词、对比赏析等方法帮助学生养成品味语言的能力。在品读的过程中注重梁衡语言的精致与恰当,如比较“细”――“厚”、“绿”――“黛”、“烟”――“墙”等字词,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由春到夏,绿意越来越浓的特点。
教学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学习的过程,希望每一堂课都能成为自己进步的台阶。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第十五中学实验校区)
本文发布于:2024-01-12 15:24:2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504426726020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夏感》教学设计.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夏感》教学设计.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