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感》

更新时间:2024-01-12 15:17:40 阅读: 评论:0

2024年1月12日发(作者:寻找日记)

《夏感》

《夏感》知识讲解

编 稿:王胜华 审 稿:徐冬杰 责 编:陈为华

在诗人、作家笔下,夏并不是一个受到青睐的季节。“毒恶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干燥炎热的风”,“凶恶的嘶叫着”,“人像快干的鱼”,“大地在高热度中发抖”(引自茅盾、老舍、高尔基、罗曼·罗兰诸人作品)——一种作为艺术的内容中苦闷压抑象征的夏感;或者是“日常睡起无情思”(杨万里),“手倦抛书午梦长”(蔡确)——一种轻松闲适中透出无可奈何的夏感。

可是,当代作家梁衡却敢于履新涉奇,高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夏季,令人由衷叹服。我们今天所学的课文——《夏》确实能够得上是当代散文中一篇难得的精品。

学习目标

1、感受夏天的特点及文章的语言魅力。

2、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课文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

知识汇总

1、解题

“夏感”即是对夏天的感悟。作者以此为题目,旨在通过描写夏天的景致体现出夏天的特点,抒发自己对于夏季的喜爱之情。

2、作者介绍

梁衡,1946年生,山西霍州人。长期从事新闻写作和新闻出版管理工作,创作了大量新闻作品和文学作品,主要有科学史章回小说《数理化通俗演义》,新闻三部曲《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散文集《夏感与秋思》《只求新去处》《人杰鬼雄》《觅渡》《当代散文名家精品文库——梁衡卷》,作品大都收入9卷本《梁衡文集》中。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有散文三篇《晋词》、《觅渡,觅渡,渡何处》和《夏感》入选中学教材。

3、字音

芊芊(qiān) 黛色(dài) 烘烤(hōng) 磅礴(páng bó)

匍匐(púfú) 挥镰(lián) 澹澹(dàn) 迸发(bâng)

4、多音字

┍tiāo(挑水) ┍guàn(道观)

挑┥ 观┥

┕tiǎo(挑衅) ┕guān(观察)

5、形似字

芊 qiān( 芊芊 ) 烘 hōng(烘烤 )

纤 xiān( 纤细 ) 供 gōng(供应 )

阡 qiān( 阡陌 ) 拱 gǒng(拱桥 )

6、解词

【芊芊】草木茂盛

【黛色】青黑色

【轻飞曼舞】轻盈的飞,美妙的起舞。

【主宰】统治。

【磅礴】气势盛大。

【春华秋实】春天开花,秋天结果。

【匍匐】爬行。

【迸发】由内而外的突然发出。

【终极】终点,极点。

【春日融融】春天暖和的样子。

【秋波澹澹】秋水荡漾的样子。

【苦涩】又苦又涩的味道

【闲情逸致】闲适的情致。

内容分析

理解主旨

作者抓住夏天热烈、急促、收获已有而希望未尽的特点,描绘夏天金黄色大地上万物蓬勃生长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夏天的喜爱之情以及对劳动人民的深情赞颂。

具体分析

1、文章首段抓住什么特点来写夏天?体会它在全文中的作用?

首段只有一句,“旋律”前的三个修饰词“紧张、热烈、急促”,既表明作者意想中的夏天的特点,又对下文起着提领作用。首段是全文内容和情调的总概括,由于是独句,显得更加突出而重要,给读者留下鲜明的印象。

2、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夏天景物?

(1)乡野的景物。

(2)农民的劳动生活。

(3)夏天的旋律。

(4)夏天的色彩。

(5)古人对季节的描写

3、作者在第二段写夏季的自然景象有什么特点?描写的角度有什么不同?

第二段写夏季的自然景象,有实写景象——山坡上密密的草,长墙般的黛色林带,蜂蝶、蝉、火红的太阳、麦浪、热风、麦子的香味等。

有虚写景象——炉子上的一锅水,海湾涌着一艘艘的舰船。

实写景象选取的是一些有代表性的自然景物,既诉诸视觉,又诉诸听觉(蝉儿长鸣)和诉诸嗅觉(麦子的香味)。

虚写景象写的是幻觉,属于文学想像。这些描写都显出蓬勃的生命力。

4、在作者看来,夏天的色彩为什么是金黄的?

作者先以春天和秋天作比,衬出夏天的金黄色。作者给这里的金黄色下了个独特的定义——象征着收获已有而希望未尽,承前启后,生命交替,这显然是作者的个人感悟。这样的描写显出旺盛的生命力。

5、作者如何来表现夏天的紧张旋律的?

写夏季农民劳作的景象。一写农民劳作辛苦,二写农民精神紧张。用农民劳作来显出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

6、作者为什么不歌颂春花秋月,而要赞美这充满紧张、急促旋律的夏天呢?

采用对比手法,作者写夏天的原因,在于歌颂劳动,赞美辛勤劳动的农民。

7、文章以“夏”这题,为什么只写自然之夏和农人之夏?

夏季到来,暑气炎热无所不在。繁华都市更是暑热喧腾,但作者写作的视野只在乡野,一看乡野外景,二看乡野农人。或许是作者以为乡野景象更有季节特征,以为农人的夏季劳作更为紧张、繁忙。更主要的在于作者表达作者对劳动的赞美,对辛勤农民的赞美。

8、作者采用了什么手法来表达对夏天的情感?

作者以春秋天来作对比,并且采用欲扬先抑的写法,先说春秋之好,夏季则浸在苦涩的汗水里,历代文人又都赞美春花秋月;然后笔锋一转,别出心裁,作者要大声赞美这个黄金的夏季。表达作者对夏季独有的钟情。

9、从“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的语句来看文章语言有什么特点?

文章的语言常常是文白相间,显出语言之美,使本文语言富有书卷气。如“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春日融融,秋波澹澹”,语句具有对称性、旋律感,近似于文言,显得雅致。

问题探究

1、体会语言特点

梁衡散文以思想性、议论性见长,其散文语言多叙述和议论,但本文有点特别,以描写居多。许多描写细致生动,富有韵致,如第二段描写乡野景物,诉诸人的各种感官,以形象性见长。如“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有动作,有形象,还有节奏感;“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而夏呢,总是在苦涩的汗水里“,非常简朴,又形象生动。

再有,本文语言富有书卷气,常常是文白相间,显出语言之美。这样的例子很多,如“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春日融融,秋波澹澹”,语句具有对称性、旋律感,近似于文言,显得雅致。

还有,本文语言不经意间显出刚性气质。梁衡散文的语言都有男性化风格,不显造作,风格气质自然表现出来。如第二段在描写乡野的几处景物之后,写道:“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子的香味。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由具体描写进到概括性描述,伴随着写景视野的逐渐开阔,语言中的大气也张露出来,“磅礴”“滚动”“升腾”等词用在这里都显出大气,“夏天到了”,四字单独成句,斩截,响亮。文章末尾说“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情感态度明朗,语调高亢,也显出梁氏散文语言的男性化风格。

2、找出课文中你认为精彩的几个比喻句和拟人句,品味它们的表达效果。

此题意在品味语言,巩固前面所学的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

先看比喻句:

“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具有视觉效果,应合开篇第一句话,以突出夏天“紧张、热烈、急促”的特点。本来这些“特点”是抽象的,这里用比喻,就化抽象为具象了。

“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的长墙”,这是以彼物喻此物,用人们习见的“长墙”喻“绿烟”,更加直观。

“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这是比喻“公路上的汽车”,它们在麦浪中行驶,让人产生幻觉,像是“舰船”,以喻其疾速、气势雄壮。

再看拟人句:

“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是作者的想像,生动形象。

“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曼舞”是想像,用了拟人写法,想像其优美的舞姿,很

生动。

“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写两种作物用了两个形象的动作,像描写人一样,很有趣味。

“这时她们„„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这些农作物的“旺盛的活力”本来是比较抽象的,这里用人的跑步冲刺来形容,化抽象为形象。

成果检测

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红字注音。

贮满( ) 澹澹( ) 芊芊( )

磅礴( ) 黛色( ) 匍匐( )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芊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主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春华秋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闲情逸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词填空。

(1)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种紧张、热烈、( )的旋律。

A、急切 B、激烈 C、急促 D、急忙

(2)火红的太阳( )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

A、照 B、晒 C、沐浴 D、烘烤

(3)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 ),在天地间升腾。

A、走动 B、滚动 C、劳动 D、飘动

4、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本文描写夏季的景象,表现夏季紧张、热烈、急促的特点,表达作者对夏季独有的钟情。

B、全文共五段。第一段概述夏季总体特点,中间三段具体描述夏季的自然风光和夏季里农民劳作的景象,最后一段表达作者对夏季的热爱和赞美。

C、全文五段各有写作的重点,像一组画,从不同方面进行描绘,层次井然,思路清晰,情节曲折。

D、文章末尾说“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情感态度明朗,语调高亢,也显出梁氏散文语言的男性化风格。

5、仿写。

“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的长墙。”请体会这两句话的特点,并仿写两句话。

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个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

好像炉子上的一锅冷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了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渐渐滋成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一堵黛色长墙。轻飞曼舞的蜂蝶不多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拥着一艘艘的舰船。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香。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

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 )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 )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 )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这时它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漫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风了;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麦子打完,该松一口气了,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大概,春日溶溶,秋波澹澹;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我却想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一组词语,恰当的是( )

A、垂直 顶着 悄然生长 B、长着 结着 默默前行

C、挑着 举着 匍匐前进 D、舞着 摇着 欢乐行进

2、第一段划线的句子用了比喻

(1)比喻的本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用此比喻的意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最后一段写到“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最后一段写到夏季“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结尾处又“想大声赞美„„黄金的夏季”。

(1)两者是否矛盾?请简述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为什么要赞美夏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观全文,选出不属于作者所体会到的“夏感”的两项( )

A、“充满夏天的是一个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

B、“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

C、“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

D、“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天地间升腾。”

E、“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

6、下列对文章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三项是( )

A、第二段从“你看”以下部分,作者用拟人手法描绘了夏日田野的磅礴气势。

B、第二段作者明写绘画用色的道理,暗寓了对精力旺盛的中年人的赞美。

C、第三段由景及人,通过写农民的勤劳忙碌来抒写夏感,表明人是夏天勃勃生机的真正力量源泉。

D、第四段结束既再次揭示了本文的主旨,又与文章开头照应。

E、这篇托物言志的抒情散文,主要通过田野景象和虚拟的场面描写并辅以议论来抒发情感。

7、“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应该怎样朗读?“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隐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

积累与运用

1、zhù dàn qiān páng bó dài pú fú

2、(1)草木茂盛(2)统治(3)春天开花,秋天结果。(4)闲适的情致。

3、(1)C(2)D(3)B

4、C,解析:“情节曲折”表述不准确。这是一篇写景的抒情散文,没有情节的构思。

5、这两个句子,概括性强,又生动形象。它们句式相同,字数也差不多,语句错落有致琅琅上口。仿句可以丰富多样,如:冬之色为冷的白,如冰雪,如天云,孕育着新的生命力。冬之色为死的灰,如草木,如泥土,宣告旧生命的终结。

阅读理解

1、C

2、(1)比喻的本体是: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气体。(2)比喻的意图是:为了说明春天的灵秀之气在夏天已酿成了磅白礴之气

3、作用:衬托以夏写的少,从而突出作者对夏的喜爱,赞美。

4、(1)不矛盾。前者猜度历代文人的想法,后者表达自己的感情。(2)夏季是春华秋实之间,收获之已有希望还未尽的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

5、BC

6、ACD

7、逐渐升调;悯农

在线阅读

历代描写夏季的诗词

1、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

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唐代白居易《观刈麦》

2、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芝劳梦想。

——唐代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3、夏首云物变,雨余草木繁。池荷初帖水,林花已扫园。萦丛蝶尚乱,依阁鸟犹喧。对此残芳月,忆在汉陵原。

——唐代韦应物《始夏南园思旧里》

4、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花开透帘明。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宋代苏舜钦《夏意》

5、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宋代司马光《客中初夏》

6、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宋代苏轼《鹧鸪天》

7、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宋代杨万里《小池》

8、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代杨万里《晓出净慈送林子方》

9、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小童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宋代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

10、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初开第一花。叹息老来交旧尽,睡余谁共午瓯茶?

——宋代陆游《幽居初夏》

11、云收雨过波添,楼高水冷瓜甜,绿树阴垂画檐。纱厨藤簟,玉人罗扇轻缣。

——元代白朴《天净沙·夏》

《夏感》

本文发布于:2024-01-12 15:17:3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504386026020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夏感》.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夏感》.pdf

标签:作者   语言   描写   景象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