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0日发(作者:编程书籍)
16、《麻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认识“嗅、奈、煞”等7个生字,会写“嗅、呆、奈”等1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及课文的写作顺序。
3.通过老麻雀奋不顾身地掩护小麻雀、勇敢地与庞然大物猎
狗搏斗的故事,引导学生体会母爱的巨大力量,理解作者所
表达的同情、爱护弱小,藐视、不畏惧庞然大物的思想感情。
重点:理解、欣赏老麻雀是如何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
难点:理解“一种强大的力量”即母爱的力量,使弱小战胜强大。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是怎样把“老麻雀的无畏、猎狗的攻击与退缩”写清楚的。
2. 通过老麻雀奋不顾身地掩护小麻雀、勇敢地与庞然大物猎
狗搏斗的故事,引导学生体会爱的力量的伟大,以及作者
所表达的同情、爱护弱小,藐视、不畏惧庞然大物的思想
感情。
教学重点:品读课文,体会作者如何写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的,从中体会爱的力量的伟大。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把“老麻雀的无畏、猎狗的攻击与退
缩”写清楚的。
教具:课件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前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请想一想,课文围绕“麻雀”写了一件什么事?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请交流。(生:主要写了我的猎狗发现了一只从树上掉下来的小麻雀,并准备攻击它。老麻雀从树上飞下来保护小麻雀,并准备着一场搏斗。猎狗被老麻雀的勇气吓退了的事情。起因是猎狗嗅到小麻雀,准备攻击它;经过是老麻雀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结果是猎狗为老麻雀的行为感到害怕,慢慢地向后退了。)【板书:题目、小麻雀、猎狗、老麻雀】
过渡:课文是怎样写起因、经过、结果,并把“老麻雀的无
畏、猎狗的攻击与退缩写清楚的?今天我们深入学习课文,体会作者的写法。请提笔齐读1-3段体会。
二、品读第一部分(1-3段)
1.生齐读后,交流。①我打猎回来,走在林荫路上,跑在我前面的猎狗,为什么突然放慢了脚步,悄悄地向前走?请用文中语句交流。“好像”说明是 “我”根据猎狗平时发现野物的猜测。②当我顺着林荫路望去,看个究竟,看见的野物是一只麻雀。作者是怎样描写这只小麻雀的?请用横线画出来再交流。请联系文中语句交流。③作者抓住小麻雀的神态、动作、外貌描写,【板:神态、动作、外貌描写】表现了小麻雀的什么特点?(可怜、无助、可爱)。好,请带着可怜、无助的语气朗读第2、3句。④刚出生不久小麻雀,是什么原因让它从巢里掉了下来?请用文中句子交流。这句话写出了当时的环境,这就是什么描写?【板:环境描写】。它渲染了气氛,写出了原因。
2.小结过渡。课文第1-3段,写清楚了事情的起因——打猎回来时的猎狗嗅到了小麻雀,准备攻击小麻雀。小麻雀无奈、无助,只好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那么,猎狗是怎样地攻击小麻雀的?此时,老麻雀是怎样用自己的身躯掩护小麻雀的?请自读课文第4、5段。
二、品读第二部分(4、5段)
1.生自读文,读后交流。
(1)猎狗是怎样地攻击小麻雀的?请用文中的语句交流。(生: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板:吃】
师:这句话分别用了哪几个动词来描写猎狗的?请交流,并圈出来。(生:走、嗅、张、露)。师:这句连续动作句子写出了猎狗对小麻雀的攻击,要吃小麻雀。朗读这句话,要突出紧张的气氛。请齐读。(“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起)
(2)在这万分危险的时刻,老麻雀是怎样用自己的身躯掩护小麻雀的?联系文中的语句交流。(生: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跟前。它挓挲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师: “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这一比喻句,表现了老麻雀要掩护小麻雀。一个“落“字,写出了什么特点?(生:速度快;动作急;英勇,不顾一切;毫不犹豫)。
师:“它挓挲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写出了老麻雀的动作、外貌、神态、声音,从而写出了老麻雀“斗猎狗“的无畏。【板:斗】朗读这两句话,一是要读出老麻雀的急切之情,
二是要读出老麻雀的绝望之情。请齐声朗读这两句话。“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起。(生读后评点。)
过渡:老麻雀这么急切地飞下来,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它斗得过庞大的猎狗吗?(生:斗不过。)
师:文中哪些语句写清楚了它“斗不过”?请交流。(生: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
师:这动作、语言的描写,表现了它“斗不过”。明知“斗不过”,它还要准备着一场搏斗,这是为什么?请用文中语句交流。(生: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啊!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师:对,“一种强大的力量”,是什么力量?(生:爱的力量。)【板:爱的力量】
师:“爱的力量”是伟大的。有了爱的力量,不管猎狗多么庞大,它也要斗一斗;有了爱的力量,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
(3)小结过渡。作者抓住猎狗的动作,写清楚了猎狗的攻击;抓住了老麻雀动作、外貌、神态、声音描写,写清楚了掩护小麻雀的无畏。过渡:面对如此无畏的老麻雀,猎狗是怎么做的?
三、品读第三部分(6、7段)。
1.生默读后交流。面对如此无畏的老麻雀,猎狗是怎么做的?请用文中语句交流。(生:猎狗愣住了,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师:“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说明了什么?(说明了猎狗被老麻雀“爱的勇气”“爱的力量”吓住了。因为它可能没有料到老麻雀会有这么大的勇气,这是多么强烈的爱啊。)读这段话该怎样读?(生: “愣住”“这么大”两词要重读,两个“慢慢地”要读得声音长些,表现出猎狗的发愣和犹豫。)好。我们来齐声朗读一次, “猎狗愣住了”起。(生读)
2.师:作者抓住猎狗的动作,写出了猎狗的退缩。在“猎狗向后退缩”的时候,我为什么要急忙唤回我的猎狗,带着它走开了?讨论交流。(生:因为我也被老麻雀这种强大的爱的力量所感动了。)师:也表现了我对生命的尊重,对自然的保护。
四、总结全文
课文围绕“麻雀”写了老麻雀掩护小麻雀,战胜了庞大的猎狗的事情,抓住老麻雀的动作、外貌、神态、声音的描写,写清楚了“老麻雀的无畏”,表现了老麻雀对小麻雀爱的力量的伟大。
五、拓展体悟
在我人的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父母,为了我们,不管生活有多艰难,不管遇到多大困难,总是毫不犹豫地保护着我们,用
伟大的爱的力量庇护着我们。我们也为之感动。下面,请齐读课文,来结束这节课。
(生齐读课文)好,下课!
六、板书设计 写作方法:
麻雀 神态动作、外貌描写
攻击
小麻雀 猎狗
护 斗
老麻雀
(爱的力量)环境描写、声音描写
《麻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 认知目标
1. 认识“嗅、奈”等6个生字,会写“荫、嗅”等16个字,会写“打猎、林荫路”等16个词语。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 智能目标
1. 知道可以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事,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
2. 知道可以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清楚展现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
(三) 情感目标
联系自己的生活,感受来自父母的爱。
教学重难点:
1.知道可以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事,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
2.知道可以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清楚展现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
3.联系自己的生活,感受来自父母的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
导入:羚羊飞渡,欣赏完后谈感受。
看来不只是人,动物与动物之间也有浓浓的爱存在。19世纪俄国作家屠格涅夫,也讲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一百多年来,感动着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心。
齐读课题,板书《麻雀》。强调课题字的书写。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出示生字。开火车去读并组词。
2.把字带进词里。开火车读,男生女生配合读。
3.注意“挓挲”读法、意思。
三、精读课文
带着问题读课文,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同学们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梳理出小麻雀 老麻雀 猎狗。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那故事的各个主角都已经登场,去看一看他们都有着怎样的表现?
(一)先来分析写小麻雀的部分!(不动笔墨不读书,画一画,在旁边做一下标记)。
师生赏析句子:学生找句子谈感受。
1、呆呆地站在地方,无可奈何的拍打着翅膀。
呆呆的、无可奈何感受到了什么?指导朗读。
2、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
抓住了作者对小麻雀外形的描写,感受到小麻雀的弱小,怪不得面对这陌生的环境,这危险的猎狗只能呆呆地,无可奈何。
指导朗读,感受到麻雀的弱小与无助。
(二)猎狗做了什么?拿起笔去找一找,画一画。
师生赏析猎狗的句子:
第二自然:突然,我的猎狗放慢了脚步,悄悄地向前走,好像嗅到前面有什么野物。(感
受猎狗的小心翼翼,指导朗读。)
第四自然段:猎狗慢慢的走进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感受猎狗的凶恶,多种形式的读,从中感受到小麻雀的危险。)
第六自然段:遛狗愣住了,它可能没料到老麻雀会有这么大勇气,慢慢的,慢慢的后退。
我们通过猎狗的观察看得出它前后的变化,让同学来演一演?(感受猎狗的前后不变,体会作者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写了出来。)
(三)小组合作交流老麻雀部分
同学们,多多么可怕的猎狗呀!是什么让猎狗后退的呢?期间又发生了什么?
汇报一: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颗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1、抓住比喻的修辞手法。
2、体会老麻雀着急的心情。
汇报二:它挓挲起全身的羽毛,绝望的尖叫着。(指导朗读)
1、 挓挲起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观察图片,边感受边读,体会情感。
2、 绝望的尖叫。当时老麻雀心里在想些什么?
3、 如果是同学们会有怎样的抉择。
即使力量悬殊,但仍挡在前面。我们足以看出老麻雀保护幼儿的决心。朗读时语调要高亢,感情要饱满,读出老麻雀的惊恐与绝望。
汇报三: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了,发出嘶哑的声音。
可它没有安然的高高站在没有危险的枝头上。而是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思考是什么力量?得出是母爱的力量。(通过朗读再次感受母爱。)
四、总结写法:
作者是怎么样把一个故事写精彩的?
1、 按事情发展顺序。
2、 把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
3、 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写清楚。
五、主题升华:
出示排比句,再次歌颂母爱。配乐朗读,烘托感情。
六、联系生活实际: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哪些瞬间感受到了母爱?学生自己说自己的感受。
七、布置小练笔:
把自己感动的瞬间停留在笔尖。
板书: 16 麻雀
小麻雀
攻击
猎狗
拯救 母爱 逼退
老麻雀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课题
教科书
《麻雀》
书名:义务教育教科书 语文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年8月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 认识“嗅、奈”等6个生字,会写“嗅、呆”等13个字,会写“打猎、猛烈”等17个词语。
2. 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作者围绕麻雀写了一件什么事。
3. 知道课文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事,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
教学重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作者围绕麻雀写了一件什么事。
教学难点:
知道课文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事,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一)关注形声字。
读词语,结合句子理解“掩护”“嘶哑”“嗅”的意思。
(二)关注笔画笔顺。
强调“躯”“拯”“幼”的关键笔画;“巢”“搏”的写法;“齿”字的笔顺。
(三)自我检测,正确、规范书写字词。
【设计意图】关注字词读音,汉字的正确、规范书写,巩固学生对字词的掌握。
二、读懂课文内容
三、理清文章起因、经过、结果
四、学习课文起因部分
读文思考,课文围绕麻雀写了一件什么事?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为学生找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做好准备。
(一)通过阅读课文找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二)串联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概括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设计意图】初步理清文章结构顺序,有助于学生弄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而读懂课文的内容。
(一)结合课文起因部分,找出作者看到的和想到的内容。
(二)体会作者写出了看到的和想到的内容,可以使文章变生动。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文中看到的和想到的内容,进行把一件事写清楚的方法的渗透。
一、学习字词
五、学习课文经过部分
六、
学习课文结果部分
(一)结合课文经过部分,找出作者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内容。
(二)体会作者写出了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内容,可以使文章的内容更生动。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文中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内容,进行把一件事写清楚的方法的渗透。
(一)结合课文结果部分,找出作者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内容。
(二)体会作者写出了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内容,可以使文章的内容更生动。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文中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内容,进行把一件事写清楚的方法的渗透。
(一)总结写法,知道怎样写好一件事的方法。
七、总结写法,触发新思
1.要想写好一件事,要把看到的写清楚。
2.要想写好一件事,要把听到的写清楚。
3.要想写好一件事,要把想到的写清楚。
4.要想写好一件事,要写出真情实感。
(二)思考并总结学法。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课文的写作方法,学习把一件事写清楚的方法。
课 题: 16麻雀 第 2、3 课时 总计第 节
教学目标
1.抓住描写老麻雀救小麻雀、猎狗准备咬小麻雀及小麻雀的外形特征的词句感悟作者是如何把事情写清楚的。
2.学习作者在具体的事实描写中所采用的表达方法。
3.透过作者对猎狗、老麻雀样子的描写,体会文中各角色的品质特点,真切感受爱的力量,感悟语言的表现力.
教学重难点
1.抓住描写老麻雀救小麻雀及猎狗准备咬小麻雀的词句感悟作者是如何把事情写清楚的。
2.学习作者在具体的事实描述中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麻雀》,也了解到作者笔下麻雀与猎狗之间的对弈。在这场对弈中,你看到了一只怎样的麻雀?
二、聚焦主角,发现描写方法
1.聚焦主角,圈画相关描写。
(1)师:每个故事中总会有一个主角。你觉得这篇文章中,谁才是主角?
预设:老麻雀。
(2)请学生默读课文,将有关老麻雀的描写画下来
(3)指名读,说说主要描写了老麻雀的哪些方面?(猎狗要咬小麻雀、老麻雀救小麻雀、我被感动,唤回猎狗),你觉得哪部分的内容最该写清楚?需要怎么写,才能写清楚?
预设:
①动作: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
在猎狗面前。它挖挲起全身的羽毛。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
②叫声:绝望地尖叫着。发出嘶哑的声音。
③心理(“我”的猜想):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
自己的幼儿。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啊!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板书: 所见“动作”
所听“叫声”
所想“心理”
(4)此时此景,你看到了一只怎样的老麻雀?
【设计意图:单独列出描写老麻雀的句子,让学生从“老麻雀也是一只一般的鸟”的角度去品读,学生仿佛看见一只老麻雀从树上飞下来,然后拼命的叫着的场景,但是不知原因,给人一种悬念。】
2.联系配角,体会描写作用。
(1)作者为什么要这么细致地描写这只老麻雀?
(2)再读“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
在猎狗面前。它挓挲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如果不看故事的其他部分,单独看这个句子,你看到了一只什么样的老麻雀?(如果单独看,就是一只老麻雀飞下来的事。但是当我们把它和小麻雀、猎狗放在一起看,老麻雀的飞就不是那么简单了。)
预设:
①作者为什么要描写猎狗“好像嗅到了前面有什么野物”,“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
②“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翅膀”,“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分明是刚出生不久,从巢里掉下来的”小麻雀不是主角,作者把小麻雀描写详细的好处是什么?
③小麻雀不是主角,作者为什么把小麻雀描写的这样详细?猎狗也不是主角,作者为什么也要花大手笔?
(3)师:同样是写老麻雀飞下来我们也可以换种说法来表达。
白板出示
修改后: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停在猎狗面前。
原文: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请学生分组朗读,说说自己的体会。
预设
①“像一块石头似的”说明老麻雀飞得快,不假思索。
②“落"说明老麻雀坚定、坚毅,将自已的生死置之度外指导学生将自己的感受融入朗读之中。
(4)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课文还有哪些有关老麻雀的描写,可以感受到作者写出小麻雀的无助、老麻雀的无畏、猎狗的凶猛的。
预设
①“挓挲”的无畏和“绝望”的害怕,引导学生联系上文体会老麻雀的心理活动,读出情感。
②“发抖”与“准备搏斗”,引导学生联系上文体会老麻雀的害怕与坚决,读出情感。
通过比较这几组描写,体会作者是从多角度来把麻雀的母爱写清楚的。
板书:不同角度
(5)小结:作者把事情中的所见、所闻写清楚了,更为重要的是作者
借助小麻雀和猎狗与老麻雀照应起来写,用这些描写充分地表现出了老麻雀的母爱中的伟大。于是就有了自己内心的感动,也让我们读得感动了。
(6)看到老麻雀感人的表现,作者也想到老麻雀内心去了:
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啊!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一种强大的力量”指的是什么力量?你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以此进一步感受老麻雀对孩子深厚的爱。
【设计意图:对比描写让平凡与不平凡交织在一起,老麻雀的形象才更深刻地留在了学生心中,作者描写事物真实合理的文法也留在了学生心中。然后通过想象老麻雀叫的声音和它当时的内心活动,真切地感悟到老麻雀对幼儿无私的爱。抓课文中心,就显得水到渠成了】
三、拓展阅读,了解不同写法。
1. 屠格涅夫《麻雀》原文
2. 高尔基《小麻雀》
3. 林清玄《麻雀的心》
板书设计:
16 麻雀
所见“动作”
所听“叫声” 不同角度
所想“心理”
写清楚
第三课时
指导学生完成《全练》
教后思考:
本文发布于:2024-01-10 09:59:3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485197713518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麻雀》教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麻雀》教案.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