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0日发(作者:七言律诗大全)
Life is not easy. You don't need to be eager for the understanding and approval of others, and live your own life
quietly.精品模板 助您成功!(页眉可删)
文艺学专业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大学生都比较重视学习成绩,而学习成绩只是毕业的一个考量标准,毕业论文所占的比较也是很高的。毕业论文的撰写是对于学生所学知识的一个良好总结,技能掌握程度的一个考察。下面为大家推荐文艺学专业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官渡古镇滇剧传习馆的传承形态研究
一、选题背景
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地,也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集中聚集区,而滇剧是云南的省粹,是云南特有的地方剧,是中国戏曲大家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警示着我们滇剧传承的价值和意义所在。艺术人类学理论认为,艺术是人的思想、感情和心灵的一种形式,它所研究的是艺术与人的关系,
关注艺术作为人的一种生活方式所承载的作用、价值和意义。可以说艺术是人类生活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人类生活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滇剧作为戏曲艺术的一个门类,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也是不言而喻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忽视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工作,有很多地方戏剧都面临着失传的危机,发展传承的困境显而易见,而滇剧同样面临着类
似的发展境遇。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在文化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从中央到地方掀起了保护地方文化遗产的热潮,除了官方性质的保护之外,民间私人性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也在中华大地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20__年4月26日,“官渡滇剧花灯传习馆”在昆明官渡古镇正式落户,在滇剧艺术自身发展和官方保护不理想的状态下,传习馆竭尽所能,为滇剧传承做些实事,做些好事,都是值得我们赞扬和称道的。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我国学者对滇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滇剧本身的戏曲技艺性研究上,虽然有些也涉及到滇剧的传承与保护,但是论点和论述过于空洞和宽泛,多集中于讨论滇剧保护的大政方针上,缺少对于滇剧保护的实际研究,也缺乏艺术人类学中田野调查研究方法的应用。滇剧的传承需要一个组织,一个载体,而官渡滇剧传习馆顺应了滇剧在当下的发展要求,笔者不敢肯定传习馆能够对滇剧的传承起到多么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但是,传习馆能够起到示范作用来彰显私人戏曲传承社团对于戏曲传承的重要意义所在。因此,正值硕士毕业论文选题之际,笔者把官渡滇剧传习馆对滇剧的传承作为自己的论述中心,从现实意义角度来谈,我们可以把传习馆作为官渡滇剧传承的载体,在传习馆的组织下通过对构成人员的管理、对剧目有组织的演出、对后备人才的培养、
对自身组织机构的完善等使滇剧能够得到原真而系统的传承;从理论意义上来说,笔者的选题能够丰富关于滇剧传承的理论研究,提出保护滇剧的不同解决思路作为滇剧研究者的参考。
三、__研究涉及的主要理论
对于艺术人类学的定义学界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就艺术人类学这个概念的表面意义来说,好像是艺术学与人类学两学科的整合与交叉。在笔者看来,艺术人类学是艺术学与人类学在研究中的相互交叉与互动,我们可以借用人类学的方法与视角来研究艺术,通过不同学科的合力研究来促进艺术人类学的蓬勃发展。艺术人类学的研究视野和眼光是具有全球性和全人类性的。当然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艺术人类学还有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人。笔者对官渡滇剧传习馆的调研,是运用了艺术人类学中的田野民族志的方法进行研究的。通过田野工作并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民族志,对滇剧传习馆的人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这也更加说明了艺术人类学是以实践为价值取向的。通过对传习馆的实地考察,并且通过借鉴相关的文献,结合自己所学的理论进行民族志的撰写。所以民族志是田野工作的调查结果,田野工作是形成民族志的前期调查搜集工作。
社会学是关注社会、关注作为社会主体的人,或关注社会和人的关系的一门学科。社会学的理论结构包括功能主义理论、进化理论、冲突理论、批判理论、交换理论、互动理论、结构理论。
互动论包括符号互动论、社会互动论、象征性互动论等多方面的互动,而符号互动论主要是关注个体行为的社会理论。官渡滇剧传习馆的研究就是通过对主体中的个体进行细微的描述,来表现这个群体的动态。符号互动论的意义就是个体与他人的互动,这种互动当中包含了言语、文化、社会制度等等。在官渡滇剧传习馆这个场景之中,人与人之间无处不存在着这种互动关系,笔者也曾多次亲身体验了这种互动过程,为传习馆传承形态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四、__研究的主要内容
对于这篇毕业论文而言,笔者除了查阅大量严谨而科学的文献资料外,还通过田野民族志的方法来记录和研究官渡古镇滇剧传习馆对滇剧的传承,具体来说就是对传习馆的演员进行个人访谈,同时还访谈到官渡滇剧传习馆周边的群众,通过笔录的形式记载下来,再与文献资料相互整合,充分确保一手资料与书报文献的客观准确性。概括说来,笔者通过文献收集、田野调查、个人访谈的方法为本篇论文的写作提供素材,充分运用艺术人类学中的亲历性与在场性来全面体会和感受官渡滇剧传习馆对于滇剧传承的意义。
就__的结构框架而言,笔者抓住论文的写作重点,把传习馆的传承形态作为整篇__的写作中心,其他部分都是为了服务于这个写作中心。具体来说,__首先对传习馆的基本情况做了较为全
面的介绍,让读者对传习馆有一个基本认识。对传习馆成立过程的概述,是为了让大家了解其产生的合理性;对传承管理的概述,是为了让大家了解其运作与传承所具备的基本条件;通过与其他滇剧传承团体的比较来显现官渡滇剧传习馆的自身传承形态。对于传习馆传承形态这一写作中心的论述,笔者主要从滇剧传承主体资源、滇剧人才培养、滇剧传承运作的具体路径三方面着手,尽可能全面剖析官渡滇剧传习馆的传承形态,以体现出传习馆对滇剧传承与发展的价值所在。为了进一步加强传习馆对滇剧传承的作用,__最后一部分从外部经验借鉴与内部结构优化两方面来论述传习馆传承形态的完善,目的在于使滇剧传习馆的传承更加科学、有效。由于笔者先前所学专业的限制,自上研究生开始才进行艺术理论的学习与研究,所以从论文的结构上来讲难免有不妥之处,还望老师与读者见谅。
五、写作提纲
摘要 3-4
Abstract 4-5
导论 8-13
(一) 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8-9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 9-10
(三) 写作素材________和结构框架 10-11
(四) 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 11-13
1. 理论依据 11-12
2. 研究方法 12-13
一、 传习馆的基本概况 13-22
(一) 传习馆的成立 13-15
1. 成立背景 13-14
2. 成立过程 14-15
(二) 传习馆的管理 15-18
1. 运作资金支持 15-16
2. 管理者的角色职能分工 16-18
(三) 当下观众对滇剧的审美需求 18-19
(四) 滇剧传承团体的比较研究 19-22
1. 滇剧传承团体的基本概况 19-20
2. 不同团体滇剧传承之比较 20-22
二、 传习馆的传承形态 22-40
(一) 滇剧传承主体 22-26
1. 传习馆滇剧表演人才的个案描述 22-25
2. 传习馆滇剧人才的待遇 25-26
(二) 滇剧人才培养 26-30
1. 传习馆滇剧培训班 26-29
2. 传习馆滇剧培训班的传承作用 29-30
(三) 滇剧的传承运作 30-35
1. 传习馆的日常排练和演出 30-31
2. 传承运作特点 31-35
(四) 滇剧的传承内容 35-40
1. 演出剧目 35-38
2. 滇剧声腔技艺 38-40
三、 传习馆传承形态完善 40-47
(一) 外部经验借鉴 40-42
1. 田丰传习馆的经验总结 40-41
2. “杨丽萍模式”的经验总结 41-42
(二) 内部结构优化 42-47
1. 寻求政府扶植,增强体制保障 42-43
2. 完善人才培养,提升人才质量 43-45
3. 扩大宣传路径,扩展演出形式 45-47
四、 结语 47-49
致谢 49-50
参考文献 50-52
六、目前已经阅读的主要文献
一、著作
1. [英]马丁丹斯考姆著,杨子江译.做好社会研究的 10 个关键[M].北京大学出版社,20__ 年版
2. [英]罗伯特莱顿著,李东晔,王红译.艺术人类学[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__ 年 1 月第 1 版
3. 魏美仙.生活与舞台的互文——云南沐村旅游展演艺术的个案研究[M].云南大学出版社,20__ 年
4. 王建民.艺术人类学新论[M].民族出版社,20__ 年 12
月第 1 版
5. 傅谨.戏班[M].北京大学出版社,20__ 年 1 月第 1 版
6. 张发颖.中国戏班史[M](增订版).北京学苑出版社, 年版
7. 张发颖.中国家乐戏班[M].北京学苑出版社, 年 2 月第
1 版
8. 黄映玲.云南滇剧花灯发展年度报告[M].云南大学出版社,20__ 年 1 月第 1版
9. 黄映玲.云南滇剧花灯文集[M].云南人民出版社,20__
年 10 月版
10. 黄晓萍.大官渡[M].云南民族出版社,20__ 年 8 月第
1 版
二、期刊
1. 杨山.滇剧传统戏导演艺术初探[J].民族艺术研究,1991(4)
2. 杨山.滇剧表演艺术特征初论[J].民族艺术研究,1988(1)
3. 祁庆富.存续“活态传承”是衡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式合理性的基本原则[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__(3)
4. 徐晴.滇剧的文化背景和艺术特征[J].戏剧艺术,1993(2)
5. 李荫厚.四大声腔与滇剧源流[J].昆明师范学院学报,1980(6)
6. 张应华.石阡木偶戏的戏班组织与传承[J].贵州大学学报,20__(5)
7. 夏月、朱恒夫.锡剧民间戏班的现状调查与研究[J].艺术百家,(1)
8. 桃木殳子.滇剧——红土地上的文化瑰宝[J].青年与社会,20__(2)
9. 黄映玲.关于保护和发展以滇剧花灯为代表的云南地方戏剧的几点建议[J].民族艺术研究,20__(4)
10. 顾峰.改良、改进、改革——滇剧发展三部曲[J].民族艺术研究,1988(2)
11. 夏德金.论滇剧的继承与创新[J].艺海,20__(12)
12. 蔡毅.关于繁荣发展滇剧花灯与地方戏的思考[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__(4)
13. 苑利.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究[J].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__(20)
14. 王立芳.民间艺人视野中的向上流动_以吴桥杂技艺人为例[J].四川戏剧,20__(5)
15. 祁庆富.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传承及传承人[J].西北民族研究,20__(3)
16. 安学斌.民族文化传承人的历史价值与当代生境[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__(6)
17. 白庚胜.民间文化传承论[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__(1)
18. 魏美仙、陆定福.“围城”内外——艺术人类学研究散论[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__(1)
19. 李建军.田丰模式的影响与评价——兼谈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开发[J].歌海,20__(2)
20. 明跃玲.民间艺术:传统与现代的文化再现——湘西民间艺术的人类学解读[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__(4)
21. 方李莉.艺术人类学研究的当代价值[J].人文讲坛,(1)
22. 尹建宏、江东.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原生态情结与时代变革——从杨丽萍的艺术创作说起[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__(1)
23. 陈鹏、王延卿.杨丽萍身后的传习馆[J].瞭望,20__(27)
24. 杨军、刘桂云.云南花灯、滇剧的发展与保护研究[J].民族艺术研究,20__(3)
25. 李海曦.关注文化遗产日——昆明滇剧艺术团成立[N],昆明日报,20__ 年 6月 14 日
本文发布于:2024-01-10 03:18:2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482790525981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文艺学专业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文艺学专业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