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0日发(作者:代理进口)
一生不变的追求:做学生喜欢的老师 对话特级教师于永正先生 @魏本亚刘春 发现,个别同学有时并不可爱,老师 教学目标的,首先,这一课有8个生 很难爱上他。但我们至少要尊重他, 字要求掌握,有好多词语需要理解; 因为学生是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 其次,这篇课文情感丰富、细腻感 人。做老师的要走近学生,理解学 人,最适合的学习手段是朗读,以读 生,体谅学生。我很欣赏课程标准中 见悟。这篇文章大学生也可以学的, 的一句话: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 对小学生而言,主要任务就是把字 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对话”昭示的 认好、写好,把词语掌握好,把课文 是民主、平等和尊重。我在教学中尽 读好,在读中,通过具体可感的细节 量做到师生的平等对话,老师的姿 去体会母爱形象。如果教师在课堂 态低了,学生的自信就高了。和我一 上一味深挖,甚至离开文本大量拓 起上课,学生会很放松、很舒展、很 展,就越位了。 快乐。 其次,要到位。现在的语文教 魏:学生只有得到了充分的尊 学,尤其在语言学习方面有很多不 一轮语文课程改革至今已走 重,才有兴趣、有机会、有动力、有信 到位的现象。仍以《秋天的怀念》为 }的路程,取得了阶段性的 心去主动学习,快乐成长。您的课堂 例,课文中有一个词“暴怒无常”,如 |前,《语文课程标准》(2011 教学总是让人感觉轻轻松松、简简 何理解,用什么方式理解,是否需要 1公布,将于今年9月正式实 单单,学生的收获却非常丰厚,其中 查词典,在课文的具体语境中又是 的历程即将开始的时刻,我 的原因是什么? 访了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 什么意思,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课 于:语文姓“语”,小语姓“小”, 文中有两个场面,一是史铁生正听 :课程改革的理念、课堂教学 小学语文是启蒙教育,是学生学习 着优美的歌声,会突然把玻璃砸烂; 改师专业化成长等问题进行 的起始阶段。从时段上看,小学阶段 正看着大雁飞过去,会突然将东西 采讨。 跨越孩子6~12岁,身心发展、认知 摔碎。其实这些行为就是“暴怒无 苯亚(以下简称魏):尊敬的 能力都在初级阶段;从学习内容上 常”最好的注释。好多词语的意思就 .您好!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 看,也是基础的阶段,如认识3000 在上下文里面,教学就是要让孩子 .语文教育领域也发生了深 个常用字,会写其中的2500个字, 掌握阅读的方法。 刘春(以下简称刘):您这样带 七。作为一直引领小学语文 学习读书,学习作文,养成良好习 r 戋的专家,您认为课程改革 惯,等等。最大的触动是什么? 着学生理解词语,不仅可以帮助学 所以,我认为教学中有两点需 生建立词语的形象,还能体会作者 正(以下简称于):“引领” 要注意:首先是不越位。目前越位现 的情感,更重要的是学会了一种阅 .我也只是一个思考者和探 象比较严重,把小学生当成中学生、 读方法,真可以说是得言、得意又得 果程改革对推动我国语文教 甚至大学生来教,人为拔高要求,特 法。记得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在 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对 别是人文性的挖掘过深。如不少老 《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说道:“从教 ,我认为这次课程改革的核 师在上《秋天的怀念》这篇课文时, 学的最初步起,知识的最重要因素 就是两个字——尊重,2011 过多挖掘母爱主题,围绕生命认知 是词,更确切地说,也就是词里面所 但学 反映的现实的周围世界。”我发现 }文课程标准》更突出了这一 做文章,老师自己也许很感动,有人说,教育事业是爱的事 生未必像成人那样去理解母爱,理 您在教学中就非常注重词语地品 一 种境界,但在现实中我们 解活着的深刻含义。我是这样设定 析。语文戟掌通讯2012.03/C
于:是的,许多老师认为分段、 指着杨梅说:“此是君家果”。这是开 分对话,让学生去描述爸爸是怎样 概括段意是最重要的阅读能力,我 玩笑呢,还是取笑呢?好多学生认为 打呼噜的,公园里的小鸟是怎样叫 却认为对于小学生而言,最重要的 是取笑,说明学生理解有误,需要教 的。一方面还是在激发学生的情趣, 阅读能力是品味能力,尤其是词语 师的指导,这就是教学的起点。要想 另一方面也是指导孩-7=表达的过 的品味能力。还以《秋天的怀念》为 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明白“诣其父” 程。语文课在很大程度上是教语言 例,我在带领学生学习时,抓住关键 中的“诣”字是指拜访长辈或尊重的 的,同样的内容,不一样的语言,感 词语进行品析,如文中写道:每当史 人,说明孔君平对杨氏是尊重的,所 情色彩不同,表达的程度和效果也 铁生砸东西Et-,i,母亲就躲得远远地。 以不会取笑他,而是看孩子好玩,开 不一样。比如,学生描述小鸟叫声, 这个“躲”字很有味道:为什么母亲 个善意的玩笑。老师自己将教材吃 从一开始的模糊、简单,到后来的清 不制止儿子,反而要躲起来?因为母 透了,然后再从学生的误解处人手, 晰、丰富,要让学生在表达的过程中 亲知道,儿子的情感需要宣泄,“躲” 着重将“诣”的意思搞懂了,文章的 既感受到趣味性,又能体验到成功 字告诉我们,母爱是理解。母亲想让 史铁生去公园转转,说:“如果你愿 意,那就明天?”我让学生去品味这 个问号,这种小心翼翼、带着商量的 语气,体现了母爱是一种体贴。儿子 嫌母亲哕嗦,不耐烦地发脾气,这 时,母亲笑了。“笑”字诠释了母爱是 宽容,所以,我在教学这篇课文的时 候,总结出一句话:母爱是一堆细 节,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无数的细 节成就了伟大的母爱。 其实,这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也是对表达形式的品味。这篇文章 感人之处就在文章的细节处,就在 关键的词语中,学语文需要思考的 是这些,而不是大而化之的母爱。教 孩子学语文,深的东西要“浅出”,浅 出才能变成孩子自己的东西。歌德 有句话:会读书的人用“两只眼睛”, 一只眼睛看纸面上的文字,另一只 眼睛看到纸的背后。那么,这种力透 纸背的能力就是品味能力,而这种 能力是需要着力培养的。 魏:不越位,可以使课堂变得简 单而轻松;到位,又让学生学得扎实 而有效。这两条教学原则给我们带 来非常好的启发。现在很多年轻老 师的课堂教学很热闹,很满,但学生 所得却甚少,您认为还有什么原因 吗? 于:我认为出现这样的问题还 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找准教学 的切入点。要想找准切人点,需要做 好两个工作:吃透教材,读懂文本; 吃透学生,有学情判断。例如我在教 学《杨氏之子》时,我问学生,孔君平 真正意思就迎刃而解了。还有一点, 老师要有课程意识。要明确语文的 教学目标是什么,其实就是六个字: “学语言,用语言”!牢记这一条,语 文课就不会“满”,不需要“热闹”。语 文老师要为学生营造一种“静场”, 让学生潜心读书。 魏:选择好的切人点,为学生提 供充分而安静的学习场,引导学生 学语言,用语言。说得太好了,说到 用语言,您的作文课也独有特色,在 您的引导下学生总是有话要说、有 东西要写,写得很生动,您写作教学 成功的奥秘是什么? 于:我曾做过多年的“言语交际 表达训练”的实验,有些体会。首先, 教师要有素材意识,要善于发现、挖 掘、选择有生活基础的、孩子感兴趣 的素材。我最近执教过《把作文写得 有声有色》一课,就是训练学生运用 多种感官去感受生活,描摹生活。其 次,我会创设富有情趣的言语交际 情境,激发孩子的兴趣,进行说和写 的训练。教学这节课时,先放一段没 有声音的画面,再放有声音的相同 画面,在对比中将大自然丰富的声 音资源呈现在学生面前,激起学生 的兴趣。我还会启发学生:生活中、 大自然中还有哪些声音?晚上听过 爸爸打呼噜吗?听过小猫叫,小狗叫 吗?学一学。本来小学生已经拥有很 丰富的生活积累,我将他们的生活 积累激活,在脑海里“泛”起来。学生 的情绪调动起来了,自然而然地就 进入有声有色的情境中去。 紧接着,我会和孩子们进行充 的快乐,这样就能持续激发学生的 表达兴趣。 魏:是的,学生的真正兴趣是在 不断取得成功的基础上产生并稳定 下来的。在这个过程中,适时、适宜 的指导是极为关键的。教师该如何 做好过程性的指导? 于:实际上,指导的过程就是不 断给学生搭梯子的过程。怎样搭好 梯子呢?首先,教师心里要有标准, 问题抛出去之后,怎样的回答让你 最满意,第一是预设,第二是靠自己 的经验和语感。如果学生的回答出 现问题,我会怎样去引导。 在学生写作的过程中,我会在 班级中来回转,关注学生的表情、动 作,如果哪个学生停下笔,紧锁眉 头,我知道他(她)遇到困难了,我会 去帮一把。 我非常重视文章的批改,我自 己写好文章后,一定会反复读,并且 要出声念,哪里念得不顺口,就改哪 里,这样改的文章就会很顺畅。老舍 先生曾说过,改文章就是“再念、再 念、再念”。很多学生做完作业就万 事大吉了,没有检查的习惯,写完作 文也不喜欢修改,这都是不好的习 惯。 让学生当众宣读自己的作文, 是一种发表,更是作文的指导。一般 情况下,我会找作文水平上、中、下 三类学生来读,他们有共性的问题, 有不同的优点。我把亮点挖掘出来, 把优点放大,不仅是用赏识帮助学 生增加信心,更是对全班的引导,因 为评的虽然是三个人,但受益的是 2012.03/C语文戟{!P通讯
全班学生。同时,我有加分政策,基 在《匆匆》一文中写道:“我留着些什 高。所以,老师不仅需要教学实践, 本符合我的要求,就给满分,哪个地 么痕迹呢?……为什么偏要白白走 还要坚持研究和学习,否则只能是 方写得精彩再加分。孩子非常看重 这一遭啊?”我铭记在心,并且经常 低水平重复。课上得好可能是因为 加分,加分给了他们信心,他们会喜 反省自问。人生在世不过几十个春 有较好的才能和基本功,但是如果 欢上作文,并知道怎样推敲字词,怎 秋,我不希望自己虚度一生,可以说 你的教学要想给大家带来启迪的 样运用各种修辞方法和表达技巧。 这些都是我的人生和职业的信念, 话,那就必须得学习,提高自己的理 以学生作文引领学生效果最好,因 并成为我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的 论水平。目前教育界涌现出各种流 为榜样就在身边,更有亲切感和动 坚实基础。 力。 派,让人莫衷一是。作为教师,只有 刘:做老师是需要信念的。您的 不断学习思考,让自己的心中有根 魏:您几十年的教学实践取得 经验说起来很朴素,很容易,可是真 底,才能静观其变,取各家之长,为 了非凡的成就,留下了大量的教学 的为此付出一生,坚守一生,却非常 我所用。这些年,我也经历了许多风 课例,既有阅读课、写作课,还有口 不易。您用自身的经历给我们树立 浪,但我很冷静,这种冷静就来自于 语交际课,是能把各种类型、各个学 了标杆和榜样。于老师,您的课教得 我的不断学习和思考,我有我的立 段的课上得同样精彩的为数不多的 好,学问做得也非常好,您的第一篇 根之本。特级教师。能不能用几句话来概括 一另外,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团 队,因为个人见识毕竟有限,如果经 下您的教学经验呢? 于:成就谈不上。我教了几十年 常和周围的人交流,会受到很多启 发。当然,如果能“谈笑有鸿儒,往来 无白丁”受益就更多了。举个例子, 的语文,感觉最重要的就是做学生 喜欢的老师,古语有云:亲其师,信 其道。我有篇文章就叫《做学生喜欢 陆志平先生有一次讲到“师生对话” 时说:如果把学生比作牛的话,中国 老师把牛拉到一个地方去,告诉它, 这里的水最好,草最好,然后不由分 的老师》,让学生喜欢是教学取得成 功的大前提。那么,学生喜欢的老师 是什么样子呢?第一,要对学生好, 第二,课要上得好。学生其实对老师 的要求很低,只要心里尊重学生,亲 切地对待学生,经常鼓励学生,善意 提醒学生,学生都会明白和接受的。 从上师范那天起,我就总是回想我 小学时喜欢的老师,并且按照我喜 说把牛头摁下去——吃;而西方的 老师把牛带到同样的地方,只告诉 它,找自己喜欢的地方,去吃吧。这 个说法当时就让我有了醍醐灌顶的 感觉,让我对师生的关系、对“尊重” 的理解更加深入了。一个人要想在 欢的老师标准来塑造自己。我一生 文章是什么时候发表的?现在提倡 事业上做出成绩,必须眼观六路,耳 也是在追求这样一个目标,那就是 青年老师做研究,您觉得他们应该 听八方,汲取环境所赋予你的养分。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只要学生 怎么做呢? 做老师,不能只顾埋头干活,不愿抬 喜欢你了,教育就变得很简单了。可 于:我从中学时代就开始投稿, 头看路;不能因循守旧,固步自封, 是,现在有很多老师忘记了自己曾 那时是写小说、散文。后来到了工作 做“井底之蛙”;而要厚积薄发,博采 经是学生,忘记了自己喜欢的老师 岗位上,我又开始写教学类文章,但 众长。只有这样,教师的专业之路才 是什么样子,这一点比较可悲。因 是屡遭退稿,不过我屡败屡战,我特 能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此,心中要有自己的事业偶像,有自 别希望自己的文章变成铅字。直到 己的职业榜样。 魏:随着《语文课程标准》(201 1 39岁那年发表第一篇文章。文章能 版)的颁布,课程改革进入了新的历 课要上得好,就要有知识,有学 发表固然是好事,但是现在想起来, 史时期,更需要教育者携手同行,发 问,要有一手好字,会表达,会朗读, 写作本身对我的帮助更大,它能让 挥合力,共同走好实践与研究之路, 会作文,这些都很重要。我小时候曾 我的思考更加缜密,更加深入,更成 只有这样,课程改革的理念才能真 经做过画家梦、作家梦,并为此付出 系统,也使我更加沉稳、成熟。 过很多努力,虽然最后这些梦想都 一是研 没有实现,但是留下来的是文字和 需要两条腿走路,一是实践,正落到实处,语文教育的理想才能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师范大 我认为,要想成为专家型教师, 真正得以实现。绘画功底,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帮 究,缺一不可。记得一位老教研员曾 学文学院;江苏省徐州市中小学教 助了我的语文教学。我从小就a'r志, 经说过:只教不研,眼低手低;只研 研室)做什么事情都要做到最好,朱自清 不教,眼高手低;又教又研,眼高手 @ 话文j-L学避讯2012.03/C
本文发布于:2024-01-10 00:27:5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481767225966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一生不变的追求: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对话特级教师于永正先生.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一生不变的追求: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对话特级教师于永正先生.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