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0日发(作者:体育之效)
巴金的资料简介
范文一:
巴金资料简介
巴金(1904年7月13日-2005年10月17日),原名巴彦,字震寰,号沧浪,江苏高邮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化家。
巴金20世纪30年代创作的《家》、《春》、《秋》等代表作品被誉为“文艺复兴”的代表之一,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同时,他也是一位文化名流,他的著述涉及广泛的人文学科,如文学、历史、理论等。
巴金的父亲是一位鸟鼠商,家庭经济状况不错。1915年,巴金考入进贤师范学校,学习时代和课程是影响他创作方向的重要因素。他从小就热爱文学,跟随一位老师学习了诸多典籍与文化知识。
1921年,巴金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与高启、许地山成为好友。在南京高师时,巴金开始投身于新文化运动。次年,他创办学生文学杂志《青年杂志》。1923年至1925年,巴金留学日本,此时他的文学观念逐渐成熟,并逐步形成了巴金的“人道主义”思想。他在这一时期创作了《野草》等代表作品。
1947年后,巴金被国共两党竞相拉拢,称作“文化大师”。此后,他曾担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民族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中国文联主席等职务。同时,他还出
版了《文学建设和新生代》《中国文化的人文主义》《文艺复兴——我又怎样?》等多个文化学术著作。
巴金享年101岁,在他逝世后,无数的文学爱好者纷纷慕名前往其墓地参拜。
写作重点:文章以逝者巴金作为重点,通过介绍巴金的人生经历、成就和文化贡献,为读者提供了全面、客观的认识。在写作中,有明显的时间结构和事实依据,使文章更加有说服力。
用词分析:文章基调较为严肃,用词相对规范和严谨,在描述巴金生平、创作和主要作品时使用了较为专业的术语,主观评价较为客观和准确,没有赘言。整篇文章有一种穿透性的感觉,让人不禁对巴金的生平成就有更深入的理解。
范文二:
巴金——中国人的良心
巴金,名字几乎无人不知。他的作品深入了中国人的骨髓,他的人格魅力感染了每一个人。他的一生,是“为了人”的一生。
巴金出生在一个文化底蕴浓厚的家庭。他从小学习古典,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他渐渐加入到新文化运动中,成了一名激进派的文青。
巴金的小说卓有成就,多次得到重要文学奖项。在这些小说中,巴金善于描绘人物的心理,他的作品中充满了人的尊严和人的
崇高,经常让人们泪流满面,他将人性的美、恶写得淋漓尽致,不留余地,给人极宽广的感受,深入人心。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巴金成为文化名流。他在一次演讲中,讲到了民间文化的弱势地位,受到了刘少奇的称赞,但同时也遭到了斯大林主义者的批判。巴金自己在写作中强调创作的独立性,他宣扬自己的人道主义思想,为文化的创新发出了自己的声音,为许多人。“做人要有厚道,做事要有担当”,巴金的人格力量,感动了许多人。
巴金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人物,他的作品留给人们的不仅仅是有力的语言,还有对人性的深刻关怀。现代的我们,应该通过重读巴金的著作,汲取他的人文精神和人性哲学,让巴金的“人道主义”思想得以延续并得到体现。
写作重点:文章作者的写作锋芒,主要集中在对巴金个人生平、主要作品和意识形态的评述上。全文以短文为形式,以行文紧凑为特色,结构简明,不啰嗦,具有一定的语言感染力和说服力。
用词分析:全文表达的情感渲染较为明显,文章先后使用多个形容词、动词和副词,以塑造不同的语境和文化认知。作者在语言选择上使用了较为通俗、生动的表达,以充分表达思想和见解。总的来说,用词简洁有力,行文流畅。
本文发布于:2024-01-10 00:10:5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481665213473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巴金的资料简介.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巴金的资料简介.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