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德福教育

更新时间:2024-01-09 22:33:35 阅读: 评论:0

2024年1月9日发(作者:争做时代新青年)

华德福教育

华德福教育 - 简介

华德福教育是德国人鲁道夫〃史代纳根据自创的人智学理论创建的。华德福教育,简单地说是一种以人为本,注重身体和心灵整体健康和谐发展的全人教育,体系主张按照人的意识发展规律,针对意识的成长阶段来设臵教学内容,以便于人的身体、生命体、灵魂体和精神体都得到恰如其分地发展。

华德福教育的创办者是奥地利教育家鲁道夫〃史代纳(1861-1925),于1919年在德国创立第一所华德福学校,历经90多年的发展,如今华德福教育已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的、非宗教的独立教育运动,华德福学校遍布各大洲不同文化背景和社会价值观的国家。 课程设臵是根据儿童不同阶段的意识发展,针对意志、感觉和思考,对儿童的身、心、灵、精神进行整体平衡教育,并结合儿童与生俱来的智慧和独特的个性本质,进行深层意识教育,协助儿童的智慧生成[1]。

办学目标

以学校为纽带,使学校建设参与者、志愿者、老师、家长和孩子一起形成有着共同理念的生活文化社区,成为一个共同学习,开放交流、互相帮助和不断完善自我的平台。

通过华德福教育,帮助成人和孩子的身心灵健康地和平衡地成长,在学习科学知识和生活技能的同时,丰富心灵情感,不断地探索人生以提升人文精神,成为精神意义上独立和自由的人。

办学理念

教育是科学的,也是艺术的,教育是基于对人的天性及本质全面观察和认识基础上,充满着生命力和创造性的活动。每个人都是精神、心灵和身体结合的整体,华德福教育遵循人类发展的天性和规律,通过独特的方法和渠道,在深入的体验和审视自我的基础上,深入细致地对每个学生的生命和本质进行全面的观察和研究。并根据学生的发展阶段,以学生的意志、感觉和思考的发展需求为目标,帮助学生的身体,心灵和精神平衡和谐的发展,最终帮助学生成为一个具有创造性、道德感和责任感的独立思维的人。

学校组织

全球的华德福学校都是非赢利机构,通过社会捐赠筹资和其它教育基金的注入,由老师共同管理,学校财产不属于任何一个人。

学校采用非赢利机构管理模式,实现以教育为核心,以人为本的管理。学校财务公开透明,独立董事会监督,学校董事会由家长、教师和社会热心人士组成,所有校董不拿报酬,当负责学校法律、经济、发展和监督,不干涉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学校的收入除去学校的运营成本和教职工的薪水以外,盈余不能分红,只能用于学校的再发展或奖学金;切实做到学校为公益事业,而不是投资者谋求私人利益。

1

教师委员会团体自治管理;由具有丰富经验的教师和专家指导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工作,以保证教育教学的质量。学校不设立校长和行政级别,教师委员会代表由教师们选举或轮流担任,所有的行政人员以支持和协助教师为工作核心。

热心家长自发成立了家长委员会,负责协调家校关系,监督学校的工作,协助学校的发展。[2]

华德福教育 - 历史和发展

创办历史

第一所华德福学校于1919年创立在德国的斯图伽达(Stuttgart)。当时,一位德国企业家依米尔默特(EmilMolt)邀请鲁道夫〃史代纳根据人智学的研究成果,为他的香烟厂工人的子弟办一所学校,并以工厂的名字WaldorfAstoria命名为FreieWaldorfSchule(德语)。这所学校办得很成功,被认为是代表未来教育的典范。凡是实践这一教育理念的学校都被称为华德福学校(WaldorfSchool),也被称为鲁道夫〃史代纳学校(RudolfSteinerSchool)[3]。

国际发展

华德福教育北美、欧洲、巴西、南非、埃及、以色列、日本、泰国、印度等世界各地都得到发展。

华德福教育在很多国家的发展都是处于民间发展状态,一些热心教育的有识之士希望通过华德福教育来净化功利社会,在教育过程中,帮助成人和孩子在物质社会的大潮中把握自己的精神生活,寻找自己生命的使命和对自己负责。

在中国大陆的发展

1994年,一对在中国旅游的澳大利亚夫妇,在一次聊天中把华德福教育介绍给黄晓星和张俐。在他们的帮助下,1995年秋天,黄晓星和张俐先后在英国的爱默生学院和美国的Sunbridge学院接受了华德福教师培训,并在美国继续学习和实践华德福教育和人智学工作。期间,在他们的介绍和帮助下,李则武、吴蓓、也先后在英国和美国接受了华德福教师培训。同时,来自德国的华德福学校毕业生卢安克,志愿在广西的一个偏僻农村里为孩子做教育实验和研究,实践华德福教育多年,吸引各媒体的注意,很多朋友通过媒体对卢安克的报道而知道华德福教育。

通过这些朋友的著作,翻译等各种介绍,国内的很多人已经对“华德福教育”有了初步的了解,其中不少的朋友急切地盼望着华德福学校能在中国的大地上出现。2004年的夏天,由从美国回来的黄晓星、张俐和英国回来的李泽武等人发起,由十几位包括大学生、学者、工人和商人(其中包括外籍人士)等共同参于,在成都建立了国内第一所华德福幼儿园和学校。

华德福教育 - 教育思想

2

史代纳对人类的智慧和人的意识发展做了深入研究,从而得出关于人的身、心、灵和精神发展的独特认识,他对人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华德福教育的理论基础。史代纳发现了人的意识是阶段性的发展,七年为一个周期。

第一个成长阶段

是指从出生到大约七岁换乳牙之前。这个阶段儿童的生命组织构成力(Lifeformativeforce),主要用于建设、健全和平衡生理身体的发展,建造灵魂在地球上的载体(Physicalvesl),在这个年龄阶段身体成长极其迅速。

第二个成长阶段

七岁到青春期。在这个阶段里(一年级至八年级),儿童的生命组织构成力主要活跃在感觉(Feeling)的发展。理性化教育对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来说很多时候是徒劳无功的。这时人的发展是处于动物性的发展阶段,出自于内心深处的感觉和欲望等类似于动物的星芒体支配着人的整体,呈现出人的动物性本质。他有参与生活活动的强烈意志,并通过感觉来表达和体验心灵中细腻的感受。

第三个成长阶段

青春期到二十一岁。此时,人的生命组织构成力活跃在思想意识的发展上,儿童的心智逐渐走向成熟,他们会用挑剔的眼光来看这个世界和周围的人,这个世界已不再如他想象和艺术塑造的那样完美了,而是真实的了。同时,他形成个人的判断力、独立的思想和抽象的理想,他的辨别和判断能力增强,甚至会很固执。他执着地追求自然界中的真理,渴望探索这个真实的世界,并在寻找真理的过程中挑战老师和家长的权威,希望在这个关于他自己的世界中,由人的活动来彰显出其真实和合理性。

华德福教育 - 教学方式

学校(幼儿园)农园

每一所华德福学校或幼儿园都有一个有机农园,不同的学校,条件不一样,农园的大小也各不同。在城里头的华德福学校,有的农园小的只限种些花、菜、香草、少量的浆果灌木,养些鸡、兔之类的小动物;在城郊或乡下的华德福学校占地面积都较大,还可种些谷物,养蜂,或养些羊、牛、马、驴等较大的动物,有的学校甚至还拥有一片森林或一个附属农场。

欧洲国家的学校农园几本上都有一个或多个温室或温棚,用于早春育苗及夏天种些番茄、辣椒、黄瓜、茄子等喜温热的作物,耕种的过程中都决不施用化肥和农药。园艺老师会向学生介绍垃圾分类,把果皮、厨余、树叶、杂草、动物粪便收集起来做堆肥。让从土地里产出的东西尽可能地回到地里头,循环起来,补养地力。虽时有小虫子来光顾,但并不成问题,学校农园的种植规模小且极其多样化。

3

在学校农园里,学生在园艺老师的带领下亲耕亲作,体验人类在地球上最基本的生产活动,农园是学生学习植物、动物、季节、气候、环境与生态的绝佳场所。

农园教室

和普通教室一样的是都有黑板、桌椅,不一样的是农园教室里还有厨具和餐具。园艺老师带领学生在此将农园的收获料理了摆上餐桌。南瓜汤、烤土豆、苹果派、沙拉,尽享新鲜采摘的有机蔬果和劳动后丰收的快乐,其乐融融。草莓、树莓、黑加仑子、醋栗之类的浆果收获后除了吃新鲜的,还在农园教室里将它们加工成果酱。许多农园教室都配备了一台烘干机,干燥些香草、干花和果脯。

园艺课许多时间都在户外进行,天冷或下雨不能在户外干活时就会在农园教室里做一些室内的工作,磨香草盐、将香草装袋,并设计制作产品的标签及说明。在冬天的园艺课上,老师还会教学生用树枝、树叶、干花、松果等做些圣诞节的装饰品。养了蜜蜂的学校农园也会在冬天用蜂蜡做些蜡烛出来。许多农园教育里都有一个可生木柴火的烤炉,一边干活,一边烤上饼干或蛋糕,甚是温馨。

农园教室的桌子既是书桌,也是餐桌,亦是加工产品的工作台。为了保持农园教室的整洁干净,许多学校都在农园教室外另设一个专门的农具房,各种农具,锄头、铲子、耙子、镰刀、枝剪、斗车一应俱全,手套、帽子、雨鞋、急救箱也都备上。

华德福教育 - 课程设臵

华德福学校的课程设臵以儿童发展的内在秩序,方向和智慧为依据。具体呈现出如下特色:

在学校教育的早期,儿童通过各种活动进行手,心,脑整体参与的学习,学术学习不被提倡。华德福幼儿园尽管有大量的技能培养,但没有学术内容。小学一年级的学术要求也降到最低。一二年级的课程谨慎的引入文字,直到二,三年级才教孩子们阅读。

从一年级到五年级没有诸如主流学校的教科书。学生所拥有的是在课程学习过程中逐渐被填满的练习簿。练习簿纪录了学生的经验和他们所学到的知识。从本质上说,是儿童们自己创造了自己的教科书。而更高年级的学生使用的教科书也只在于补充他们课程的学习。

在主流学校中一些经常被认为是虚饰的活动在华德福学校课程体系中具有核心地位,比如:艺术,音乐和园艺等。世界上没有第二个像华德福学校那样把艺术臵于核心地位的教育体系。在学生年龄较小的年级,所有学科的教学都是以艺术的形式导入的。甚至是 数学学科也经由舞蹈,绘画和运动等艺术样式进行教学。比起枯燥的讲演和死记硬背的学习,儿童对这类教学法能够做出积极的响应。

4

在小学(1-8年级),每个班级的学生都有一个与自己共处的班主任。他们致力于创造真实,富有爱心的学习环境,运用艺术和活动等形式开展教学,废除竞争性的测验和评分,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4]

华德福教育 - 教育准则

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有其不可剥夺的价值与尊严,功名利禄之类的标准,绝非人之追求所在,在相间于生与死的时间之河上,人要做的是开拓自己生命的意义,达成完善的自我。当一个人懂得自己之为人的尊严和价值,他也就会尊重他人,尊重自身所在的世界,懂得感恩,懂得爱与分享。

华德福教育认为每个孩子的个性正在形成,并且以非常独特的方式成长,他们是发展的、逐渐成熟的人,充满潜能和希望,拥有天生各不相同的能力和技能。在这个世界上,每个孩子都有独一无二的位臵,同时也分享共同的社会关系。华德福倡导和培养灵活的思考,艺术的活动,实践的能力,以及对人类心灵的呵护和理解。

在华德福学校,传统教育中那些关于一个优秀学生的标准不再有效,比如知识的掌握程度、应试能力(分数)、对纪律与规范的服从等。华德福建立的是另一套评价体系,以人的成长为中心,任何相对于个体自身的细微进步,都会受到鼓励。

奥尔夫教学法与妙士多教学法的区别

奥尔夫教学法是当代著名的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它以听力训练、节奏训练、律动训练、语言学习、创造性能力培养等为基本内容;通过说、唱、跳、奏、戏剧表演、绘画等音乐舞蹈艺术形式,以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快乐教学形式;让学生发现自我,培养人的创造力、自信心、专注性、合作精神、反应能力及人格的全面发展.奥尔夫教学法认为,在音乐教育中,音乐是手段,培养健全人格才是目的。因此,它所致力的音乐,不是单纯的音乐知识,而是融合音乐、舞蹈、诗歌、美术、戏剧等各种艺术于一体,以达到健全的人格教育。通过音乐把“真”、“善”、“美”的精神传给儿童们,使他们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做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妙士多把所有的音乐元素都设计成音乐游戏的方式来教授。幼儿是靠游戏及玩乐来学习的。

这个课看起来好象只是唱歌律动,可是课程的内容又分成唱歌、律动、乐器、和听力训练音乐。课程中的音乐模式训练是音乐进阶教学的基础。教学的模式和理念更是蒙台梭利教育,培养幼儿自主、自信、自我学习的自我规律的架构。这一套全人教学法不但训练音乐,更训练了语言、人际关系、情感、注意力等多方面的能力。请注意老师解释的所有动作的功能,因为这些都是经过设计的。

5

音乐之声(妙士多音乐)课程与音乐之旅(奥尔夫)音乐课程从课程内容与上课形式有很大的区别.

课程内容:

音乐之声(妙士多音乐):倡导的教育理念是家长先掌握音乐的旋律(节奏、调性等)通过音乐游戏的形式和宝宝一起来展现出音乐的曲式风格,这样宝宝就被动性的吸收了音乐的专业元素,重在是开阔宝宝的音乐视野,所以音乐之声的曲式风格非常广泛,多是民族调式,难度较大。音乐之声(妙事多)的编排是符合宝宝的身心发展规律,不要求宝宝呈现课程内容而是重在让宝宝被动性的吸收。

音乐之旅(奥尔夫)音乐:所倡导的教育理念是宝宝通过乐器、肢体动作也就是宝宝的自身来感受音乐的节奏,重点是即兴创作发展宝宝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呈现出来的音乐形式是属于宝宝自己的音乐。奥尔夫这种音乐教育理念被世界承认,并从幼儿,中小学延伸至成人.由于是自发性的表现,要求宝宝能够达到主动表现的能力,所以内容多是短小的歌谣.即便是世界名曲,也是以宝宝自身的理解来呈现曲式风格.

上课形式:

音乐之声(妙士多)家长带着宝宝以音乐游戏的形式来感受专业的音乐元素:节拍,音程模唱等.重点是家长掌握课程内容从而提供音乐环境氛围.不是要求宝宝表现课程内容,而是被动性的吸收课程内容.

音乐之旅(奥尔夫音乐):是宝宝通过专业的:节奏问好,调性训练,律动,乐器等形式让宝宝自发性的表现.

两者的教育理念与教育形式都是符合宝宝的身心发展的.从课程内容与上课形式上来看音乐之声(妙事多)比较符合小月龄的宝宝,而音乐之旅(奥尔夫)即音乐之声(妙事多)之后二十七八个月的宝宝上的.宝宝上音乐之声(妙事多)的课程,会对宝宝的音乐年龄形成有一定帮助的.在音乐之旅(奥尔夫)的课程上是宝宝主动表现,有音龄的宝宝在节奏,调性等方面会比没有受过专业音乐训练的宝宝呈现的要准确.

音乐之声(妙事多)的与我同玩奏是以"乐器"为主,但宝宝月龄小,而我们称之为玩奏就是让宝宝在玩"乐器"的过程中感受节奏的变化,那么给予他的"乐器"不能称之为真正的乐器,对宝宝来说可以称之为玩具.音乐之旅(奥尔夫)课程所用的"乐器"也是一样的,对宝宝来说"乐器"的种类多也是提高宝宝感受音乐兴趣点的一种方法.家长也可以用音乐之旅(奥尔夫)的"乐器"去感受音乐之声(妙事多)的课程

奥尔夫教育理念“音乐游戏”课堂带来的震撼

摘要: 卡尔·奥尔夫(1895-1982年),享誉世界的德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最著名、影响最广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即原本性的音乐教育。原本性音乐不只是音乐本身,它是以节奏为纽带,把动作、舞蹈、语言紧密联系在一起 6

的,它是一种由人们自己参与、创造的音乐,也就是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合奏者参与到音乐中去。原本性的音乐是接近自然的、源于生活的、能为每个人学会和体验的,非常适合于儿童的。原本性音乐形式简洁,不用什么大型的形式和结构,是小型的序列形式、固定音型和小型的回旋曲形式。

关键字:奥尔夫 音乐 自闭症

我发现了最适合帮助婴幼儿发展音乐能力的方法——音乐游戏。

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教育的理念可归纳以下几点:

1、综合性

音乐是综合的艺术,音乐不是以单一形式存在的,不仅仅是用嘴唱或用耳朵听,它是结合动作、舞蹈、语言的有机整体;这恰恰又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是源于生命开端的,是接近土壤的,是心灵最自然的表露。

2、创造性(或称即兴性)

即兴创造是每个人具有的本性,是散发心灵的本能反应。当6岁以前儿童听到音乐时能随乐而舞,边舞边哼唱;当看到一幅画时,他们可以按自己的理解用语言表达出来,并可通过简单的打击乐器,即兴演奏、即兴表演;没有乐器时,他们主动地去创造、发挥想像,用手、脚等或用其它物品代替进行表演。

3、亲自参与,诉诸感性,回归人本

人类认知是感性到理性,奥尔夫音乐教育就是通过感觉(即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去协调、发动各个方面的能力,让儿童主动参与到游戏活动中,去体验、去唱、去跳、去抒发与宣泄。因此获得这个经验过程是人类学习的最主要途径,是培养情商最重要的手段,是奠定智力的基石。

4、从本土文化出发

奥尔夫教学法不是一种固定的、封闭性的“条条框框”,他的整体内容和方法都鼓励和启发人们自己去创造和安排,他自身也在不断地吸收新的东西,不断地发展、前进。因而奥尔夫教育思想和教学法是充满开放性的、充满活力的。

我国的民族语言、民歌、曲艺、戏剧、民间传说等五彩缤纷,还有古诗、童谣、儿歌、寓言、童话,更是浩如烟海。之所以它们能广泛流传,是因为它们源于人类自发的需要、是通俗易懂的。只要我们秉持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去融合、创新、开拓,奥尔夫音乐之树将四季常青、生生不息。

5、自生命开端的

音乐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智能,音乐是人人需要的。奥尔夫音乐教育是在挖掘人人俱有的音乐潜能,是在开发和培养、发展这个天性,使孩子健康成长,去感受和体验音乐语言、节奏、韵律。

观摩奥尔夫音乐教育的“音乐游戏”课堂,首先让我震动的,是课堂里孩子的年龄之小。从几个月大的婴儿,蹒跚的学步儿,到4、5岁的孩子都 7

有。接着让我感动屏息的,是弥漫整个教室的优美的音乐。我们惯常认为,儿童音乐应该非常简单,可是这里的乐曲和念谣却那么优美,那么多样,那么充满音乐性。课堂上几乎没有语言,大部分的时间,老师边用好听的声音唱歌,边带领着大家做各种游戏,让肢体流动,让纱巾飘舞,或滚球游戏,或围圈跳舞。有的时候,一个辅助的老师会敲一只小鼓。也有的时候,全场和老师一起唱出多声部的合唱更奇妙的是,在老师的示意下,全场的成年人会心领神会地突然安静下来,而寂静中,总有几个宝宝会发出一些声音的或动作的回应。敏感的教师立刻根据孩子的回应继续教学,或带领大家模仿孩子的动作,或与孩子一对一地开始了音乐的“问答”。教室里的气氛和谐,充满了令人心旷神怡的音乐。 把音乐放到身体里这个教程深深吸引了我,这一教法的创始人戈登教授提出了独特的音乐学习理论:音乐潜能是人人具有的,但九岁之前儿童的音乐环境的丰富与否和质量高低,决定了孩子一生中能否充分发挥他的音乐潜能。贫瘠和不恰当的音乐环境,往往是人们音乐能力的杀手,使得本可以享受多彩音乐世界的人们,对音乐望而生畏。而且婴幼儿的音乐活动,不应该起始于乐器学习或唱歌的训练,而应该开始于身体跟随音乐的活动。孩子要先学会把音乐放到身体里,然后才能放到乐器上。因此,在婴幼儿的音乐学习中,要有大量的伴音乐地肢体动作游戏。 让我们观察孩子如何学会母语:孩子首先是浸淫在母语的环境中,接着,孩子开始和成年人交流,即使是几个月大的小宝宝,也会用表情、笑声来吸引成年人和他做咿呀学语的游戏,在交流的过程中逐步对语言进行“解码”,直到一年多以后,孩子才可以说出成年人可以辨识的句子。但是,在孩子学习音乐时,成年人却少有这样的耐心,没有给孩子长期提供音乐的环境。为了矫正这样不合理的状况,戈登教授指出,儿童音乐能力的发展是分阶段的,在开展正式的音乐教学之前,有一个重要的非正式学习阶段,儿童学会发展他们的听想能力,就是学会用音乐去思考。在这一阶段,孩子出现的不少现象,比如凝视发声源,下意识地摆动肢体,发出各种可能与刚听到的音乐有关或无关的声音,等等,都是孩子吸收环境中的音乐、发展听觉字汇的重要标志。训练有素的教师会捕捉这些线索,根据孩子的发展阶段,与孩子进行音乐的应答,逐步帮助孩子发展出音乐的听想能力。

在家中和宝宝做音乐游戏

下面我为大家介绍4种让父母们在家中和宝宝做音乐游戏的方法,从而更好地帮助宝宝发展音乐能力,让他更聪明。

1.给孩子唱歌:从孩子出生后不久,就给孩子哼唱你喜爱的各种歌曲,不要以为录音机里的歌星比你唱得好。对孩子来说,自己的爸爸妈妈的哼唱产生的现场示范作用超过任何歌唱家。如果你天性羞怯,可以避开他人,把自己想象成歌唱家,用能让孩子察觉的动作,深深地吸一口气,有表现力地给孩子演唱。因为儿童起始于模仿,如果光用语言来告诉孩子怎么唱 8

歌、怎样随音乐动作......孩子是学不会的,必须要有大人在孩子周围做出唱歌、随音乐做动作等示范,只有让孩子耳濡目染才能学会。

2.和孩子玩声音应答游戏:如果孩子开始咿咿呀呀地好象对你唱歌,可以微笑地注视着孩子的眼睛,模仿孩子的歌唱,让孩子知道,她的歌声对你来说是多么美妙。两、三岁的孩子已经开始喜欢玩越唱越快、越唱越慢、用各种不同的声音唱、对唱的游戏。这样的游戏可以让孩子明白,模仿是什么意思、应答是什么意思,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进步。

3.动作游戏: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开始玩“拉锯扯锯”等有节奏地晃动身体的传统游戏。抱着孩子,或拉着孩子的小手和着音乐跳舞。随音乐节奏舞动身体,是发展宝宝音乐能力的最重要的部分。而传统游戏中的这些活动,用古老的方式使孩子从小浸渗在音乐与文化中,是人类千百年来自然而然发展儿童音乐能力的手段。

4.手指谣:和孩子玩一些传统的游戏:如“虫虫飞”,“大拇哥,二拇弟”等等。手是孩子地的第二个大脑,常见1、2岁的孩子在家里跑来跑去,但玩手指谣时却能安静地坐在妈妈身边。而且活动手指能在健脑强体的同时,有韵律的儿谣也将孩子带到有趣的音乐活动当中。

关于小宝宝学音乐的迷惑,父母关心的问题:

问:孩子是应该只听儿歌和古典音乐吗?

答:不是。为给孩子提供一个丰富的音乐环境,建立宽泛的听觉字汇基础,你可以,也应该给孩子听各种调式和节奏的音乐,包括各种风格,比如你喜爱的拉丁舞曲、流行音乐和地方戏曲等等,只要你和孩子都喜欢就行。

问:我自己“五音不全”,孩子在音乐方面的培养是不是就放弃算了?

答:你的“五音不全”,有可能是小时候缺乏音乐环境所致。但现在很多研究发现,人们天生都有音乐潜能,关键是需要为宝宝从小提供丰富的、高质量的音乐环境。你自己对音乐信心不足,可能导致家里音乐环境不够丰富,所以更应注意多带孩子参加音乐活动,使孩子享受音乐的乐趣。

9

华德福教育

本文发布于:2024-01-09 22:33:3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481081413466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华德福教育.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华德福教育.pdf

标签:音乐   孩子   教育   发展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