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高级论文范文精选3篇(全文)

更新时间:2024-01-09 07:59:38 阅读: 评论:0

2024年1月9日发(作者:破碎的心灵)

职称高级论文范文精选3篇(全文)

职称高级论文范文精选3篇

目前,中学教师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分为三级,即中学二级、中学一级、中学高级。以本科毕业的中学教师为例,一般来说,他们任教一年后可定级为中学二级,定为二级四年后可评中学一级,评为一级五年后可评中学高级。中学高级为中学教师职称的最高级别。成为特级教师,当然可以成为高级教师奋斗的一个重要目标,但由于特级教师的名额实在太少,几年才评一次每个地市没几个人能评上,又只是一个光荣称号,因此,对广大高级教师来讲,成为特级教师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事,许多比较优秀的中学教师只能在中学高级教师职称上止步。笔者认为,通过对中学高级教师进行分级,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或者缓解他们普遍存在的职业倦怠问题,促进他们的可持续进展;同时,也能从职称上对不同水平的高级教师作出合理的区分。

一、中学高级教师不分级,易使教师产生职业倦怠

不少中学高级教师自认为自己职称已到头,正所谓“船到码头车到站”,没有多少进展空间了。一般的中学教师二十二三岁毕业,快的三十二三岁就能评上中学高级教师,迟的四十岁左右也能评上中学高级教师。由于没有更高的追求目标,所以不少本来可以更优秀的中年教师渐渐出现了职业倦怠的现象。有的中学高级教师连备课笔记、听课笔记都不写;有的几乎不参加校内外的教研活动,对教学设计、论文、优质课的评选等看都不看。比如:

1

现在,在各种论文评比中已经出现了一种怪现象:参评的教师几乎都是“小年轻”,40岁以上的教师提交论文的很少。

二、中学高级教师的水平差异悬殊

以安徽省为例,除具备基本条件外,教师要评中学高级的“硬条件”主要有两项:(1)任现职以来的教育教学工作成绩,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共有9项条件,下面仅简单列举3项条件):①被评为县级以上优秀教师或被评为市级以上“教坛新星”。②在学生初中毕业学业考试、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或会考)中,所任班级学科平均成绩(等级)、合格率名列同层次学校的前1/4。

③所带班级的学生在参加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高中学科竞赛、科技创新活动、专业技能竞赛,以及汇演、汇展、体育比赛等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并获得奖项。(2)任现职以来教研、科研成果,具备下列条件之一(共有8项条件,下面仅简单列举3项条件):①在省级以上学术期刊(不含增刊,下同)上发表本学科教育教学论文1篇,或在市级学术期刊上发表本学科教育教学论文2篇。在农村连续从教满15年的,在市级以上学术期刊上发表本学科教育教学论文1篇。②参加县级以上教研部门组织的研究课或课例分析课教学1次以上,并获得较好的效果;或在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教学大奖赛中获一等奖1次,或获得市级以上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以上(农村教师获得市级以上优秀教学成果)1次。③从事艺术和体育教学工作的教师,本人在教育、文化、体育部门主办的市级以上汇演、汇展或比赛中获奖1

2次以上,其中三等奖以上1次。

从上述要求可见,获得中学高级教师的难度一般,要求基本条件合格、“硬条件”不“软”即可。在评审时,有的教师的评审材料刚好达标(只符合两项“硬条件”各自中的一项,可能达到的还是较低的要求),而有的教师职称评审材料远远超标(不仅符合两项“硬条件”各自中的多项,而且每项都达到较高要求)。

这造成同为高级教师,在参加职称评审时,教育教学水平、教科研成果差异显著,而他们所享受的一切待遇却完全相同。

三、应增加中学高级教师的职称层次

笔者认为:对中学高级教师进行分级不仅非常必要,而且时机已经成熟。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应出台对中学高级教师进行分级的文件,增加中学高级教师的职称层次。

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将中学高级教师分成三级,即一级中高、二级中高、三级中高。

三级中高经过两年才能评审二级中高。评审二级中高,除了其他一些条件外,在教科研成果方面,参评教师必须于任期内在省级及以上学术期刊上发表本学科教育教学论文2篇;主持或作为课题组核心成员,参加过市级以上教科研课题研究1项,并通过成果鉴定。

二级中高经过3年才能评审一级中高。评审一级中高,除了其他一些条件外,在教科研成果方面,参评教师必须于任期内在1

全国核心刊物或GJ级刊物上发表本学科教育教学论文2篇;主持或作为课题组核心成员,参加过省级以上教科研课题研究1项,并通过成果鉴定。

获得高一级职称的中学高级教师,待遇相应得到提高,与工资挂钩。

2.对评上一级中高或教授级中高的教师仍提出要求。例如:每两年要上一节县级以上的示范课或作一次县级以上的专题讲座;每两年在省级以上学术期刊上发表本学科教育教学论文1篇;每两至三年,作一次市级或省级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汇报;帮助青年教师实现专业成长(如推举并指导一名青年教师上一节县级以上研讨课),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有关部门应对一级中高或教授级中高教师实行动态治理,每两三年考核一次,对两次考核不合格的高级教师,可降一级使用。

1高级职称馆员学术研究心态分析

在目前的图书资料系列职称评审中,参评者除其它条件外,都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学术科研成果要求,所以评职称成为许多馆员学术研究的主要动力。但多数馆员在完成副研究馆员职称晋级后,学术科研热情日渐消退,这既有自身原因也有客观条件的限制。例如,许多知名度小的地方高校,作为教辅系列的图书馆1

基本不设正高职称或与教师系列综合评比,即使达到评审条件也被拒之门外。由此导致部分高级职称馆员心态失衡和学术动力不足,主要表现有:一是怠。职业倦怠,这是图书馆普遍存在的现象。图书馆的工作普遍单调、乏味,近乎程序化,一些专业技术人员长期在简单的事务性操作中耗费时日,导致学业专长几近荒废,使他们感到工作枯燥,前途无望,产生了对工作的厌倦心理,更无心关注学术科研了。二是苦。搞科研是很枯燥的,好不容易得了个新点子,得去检索“有还是没有”。如有的话,研究到了什么程度,然后才能决定自己“可以有或不可以有”。如果没有足够的恒心,只这一步就能击退好多人,“别人都研究过了,自己白费力干嘛”。即使迈开了这一步,也仅仅是开始,在新颖性、创意性和有用性上还得下大功夫,在构思、遣词造句上亦如此,否则就有学术不端之嫌。编写论著和做课题更是费心劳神。学术研究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与分析思辨能力,即使有一定学术水平的高级职称馆员,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也并非易事,搞科研太苦使不少人为之却步。三是累。图书馆高级职称馆员在日常工作中通常是“坐班”制,没有自己的机动时间。每天除了程序化的工作外还有许多事情处理。忙碌一天已是身心疲乏,很难再静下心来。加之人处中年多事之秋,用零零散散的业余时间来搞研究更是累上加累。所以学术上对自己放宽要求也是人之常情。四是难。近年来,高校图书馆自动化、XX络化和数字化进展迅速,信息化改变了学术交流体系和交流模式。学术研究对外语能1

力和计算机水平的要求日渐增高;对信息意识、信息辨别能力、信息猎取能力的要求也逐日增长;对学科的综合知识、边缘知识、交叉关联学科知识的要求更是日渐精深。部分高级职称馆员由于基础条件的限制,外语知识和信息技能滞后,难以完成许多XX络环境下图书馆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外加年龄偏大,感觉从头学习时间、精力方面都难以保证,于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于现状。

2图书馆及相关组织的应对措施

2.1加强聘后治理,完善学术研究考评体系

伴随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许多高校图书馆已实施全员聘任制。聘任制改革的一个核心内容就是“突出岗位,淡化身份”,岗位和职称不直接挂钩。聘后治理是落实聘任制的重要环节,其重点在于业绩考核。对高级职称馆员而言,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学术科研成果是考核的重要方面。为此,图书馆组织及相应的学术委员会应制定和完善《学术科研成果考核办法》,鼓舞高级职称馆员主动申报项目,促进图书馆业务领域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增强其荣誉感和成就感,并以此带动全体馆员提升学术水平。实践证明,此举有利于解决已聘高级岗位上的馆员不思进取、不出新成果的问题。

2.2实行“嵌入式”学科馆员制度,拓展学术空间

学科馆员是指掌握一门或几门专业学科知识,并精通图书情报知识,拥有丰富的图书馆理论与实践经验,能为相应学科提供高层次的文献信息服务的图书馆员。学科馆员制度的建立和完善,1

有助于专业文献信息的深层次开发和利用,促进图书馆的服务创新和馆员自我价值的实现[1]。实行“嵌入式”学科馆员制,即是让学科馆员走出工作台,走出图书馆,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到院系的教学团队中去,加强与专业院系的强强联合,参与院系的学术科研活动。如此,既有利于解决图书馆工作单一、重复和挑战性小的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高级馆员的学术热情[2],进一步拓展其学术空间。

2.3加强人性化治理,吸引和留住人才

凭心而论,每个高级职称馆员原本都有较强的责任心和进取心,否则,也不会从众多馆员中脱颖而出。图书馆在建立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的同时,也应多一些人性化治理。特别是多与处在“职业高原”期的年富力强的高级职称馆员沟通,了解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帮助他们克服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使他们甩掉包袱、恢复活力[3]。同时,充分利用聘任制的有利时机,加大学术科研成果奖励力度,吸引校内外高素养人才到图书馆工作,为现代图书馆的可持续进展不断注入生机和活力。

2.4整合科研力量,加强梯队建设

为调动职工全员开展学术科研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图书馆业务领域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图书馆应选拔学科带头人,汲取有进展潜力的中青年馆员参加,组建教学和科研团队,搞好团队的梯队建设。改变过去学术科研活动各自为政、孤军奋战,高质量成果少的现象。团队成员互帮互学,优势互补,共同提高,形成图1

书馆组织、高级职称馆员、中青年馆员共赢的和谐氛围;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全员的学术水平、服务质量和治理水平,推动业务创新,更好地为学校教学、科研和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3高级职称馆员自身学术研究心态调适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换一个角度思考问题,事情就可能变得简单起来,很多难题就会迎刃而解;寻找工作中的乐趣,工作就会其乐无穷;世界上许多事情我们无法改变,但至少有一点可以改变,那就是我们的心态。

3.1换一种心态看研究,淡化功利和有用主义

不仅看到研究过程中的苦、难、累,更要看到其中的乐趣。乐在灵感萌生中,乐在文章精雕细琢中,喜在成果见诸报刊后。这样来看研究,何乐而不为?研究活动应该是超脱现实功利的追求。搞科研不能仅仅为了职称、名利,科学是无价的,学术是神圣的。撰写论文或专著不应该是猎取经济利益的手段,有时还需要赔钱,必须让研究过程与经济收益在心理上拉开距离,才能在研究活动中保持一颗平常心[4]。

3.2换一种注意力审视研究客体,感受研究之“美”

研究工作若停留于图书馆活动的客体表面现象,就只能是非审美的注意。审美的注意要以一定的心理距离来探求图书馆活动客体的本质、深层次上的内涵。为此,研究者要提高自身的理论思维能力,从新的角度审视图书馆活动,摆脱一般的“正常视象”,用逆向思维去思考,用“反常视象”去发现问题,用新颖的构思1

去解决问题。注意在学科前沿领域选题,在争论的焦点、难点范畴选题,在知识的边缘区、交叉或空白点选题,在研究过程中,围绕主题、紧扣论点,从多个层面、各个角度去论证,用大量的资料、数据、事实来巩固自己的论点。这样的过程在“正常视象”中是劳累,若以“反常视象”的心态对待,这个过程就是“美”的制造过程[5]。研究者学会感受这种研究之“美”,就能跳出,不断追求,不断努力,领会更大的学术美境。

3.3正确处理研究和日常工作的关系

高校图书馆高级馆员,并非专职研究人员,既要从事日常的治理服务工作,又要兼顾学术研究活动,必须做到科研与工作两不误,相互促进,才能两全其美。(1)以工作为基础,科研为主导。在工作中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拓宽工作范围,增加工作挑战性,促使自己向复合型人才方向进展。确立研究课题多考虑实践应用,注重对实际工作的指导作用。(2)摆正心态,准确定位,在工作和科研中不断反思升华,为全面提升自我、谋求后续进展做好准备。(3)高级馆员要增强危机意识,走出个人心理舒适区。随着聘任制度的不断完善,岗位竞争将日趋激烈。“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只有及时发现并走出这种舒适区,才能从根本上增强工作和科研的主动性和前进动力。

3.4心态决定行动,高度决定深度

拥有积极、健康的学术心态仅是重要的第一步,接下来是将这种心态付诸行动。只有通过行动才能把目标、希望和信念转化1

为现实[6]。图书馆活动看似简单,其实不然。只有站在相应的高度,才能探求其内部本质和深层次上的内涵。这就要求研究者端正学风,与时俱进,正确处理好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理论传承与理论创新、借鉴西方理论与ZG特色理论的辩证关系;注重实际调查研究,运用先进的科研手段和方法,重数量更重质量,增强应用性、原创性研究;从自身做起,多耕勤思,以高质量的精品力作为奋斗目标,努力提高科研工作的效率、效果。唯如此,方无愧于“高级”和“研究”之称号。

济南大学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

20XX年我校共有202名在职高级职称教师参加体检,年龄31~60岁,其中男104名,女98名。按年龄分为3组,Ⅰ组62名(31~40岁);Ⅱ组108名(41~50岁);Ⅲ组32名(51~60岁)。

1.2体检项目

202名在职高级职称教师体检项目包括内科,外科,耳鼻喉科,妇科,心电图,胸正位片,肝、肾功能,血脂,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肿瘤标志物测定;B超检查包括肝、胆、脾、肾,1

男性加做前列腺、膀胱,女性加做子宫、附件及乳腺检查。

1.3统计学处理

采纳SPSS17.0统计软件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处理。

2结果

2.1疾病检出情况

本次体检检出疾病或指标异常60余种,发现异常者197人,总检出率97.5%。其中检出疾病或指标异常的男性101人,占男性人数97.1%;女性为96人,占女性人数98.0%。检出率居前12位的疾病。男性高脂血症、脂肪肝、高血压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女性(P<0.01),差异有显著性。从疾病或指标异常的顺位看,男性疾病检出前6位的依次为高脂血症、脂肪肝、高血压、心电图异常、肾功能异常和前列腺增生。女性疾病检出前6位的依次为乳腺小叶增生、子宫肌瘤、高脂血症、心电图异常、脂肪肝和糖尿病。

2.2不同年龄段6种常见疾病检出率比较

对不同年龄段常见疾病检出率进行总体方差分析,除心电图异常无统计学差异外(P>0.05),其余5种疾病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在对有差异的5种疾病进行两两方差分析发现,高脂血症、脂肪肝、高血压在不同组中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表明这3种疾病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增加的趋势。肝囊肿检出率中,Ⅰ组与Ⅱ、Ⅲ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糖尿病检出率中,Ⅲ组与Ⅰ、Ⅱ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1

(P<0.01),表明糖尿病也有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

3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20XX年我校202名在职高级职称教师健康状况令人担忧,疾病或指标异常的人数占总体检人数的97.5%。高脂血症、脂肪肝和高血压在体检者中检出率均较高,男性高脂血症占51.9%,脂肪肝占48.1%,高血压占28.8%;女性高脂血症占21.4%,脂肪肝占16.3%,高血压占10.2%。高于王莉英的报道。这主要是由于这一人群肩负着学校教学、科研、治理的重任,精神压力大,缺乏充分的体育锻炼、膳食结构不合理所致,而男教师往往更多地参加社会活动,应酬多,而且饮酒、吸烟,因此男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女性。高血压、高脂血症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的主要并发症脑卒中、冠心病已成为我国居民死亡原因的首位,占总死亡构成原因的40%以上,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女性乳腺小叶增生检出率56.1%,居女性检出疾病的首位,与张彩芬等报道相近。乳腺小叶增生可能与女性体内雌激素异常、饮食结构不合理、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导致内分泌失调以及生活方式等有关。有报道认为,乳腺增生症者患癌几率为一般妇女的2~4倍,癌变率5%,应引起注意。要通过自我检查和定期妇科病普查,做到乳腺癌的早诊断早治疗。除了肝囊肿在31~40岁年龄组未检出外,6种常见疾病在各个年龄组均有检出,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检出率也随之增加,可能原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各系统及脏器的生理功能逐渐1

减退,同时高校教师又处于特别的脑力工作环境,保健意识薄弱。从此次体检结果可见,我校高级职称教师的健康状况令人担忧。现就体检结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通过健康讲座、义诊、健康知识问卷、健康处方、咨询等多种形式对教师进行健康知识和相关技能的普及,以提高健康素养。

(2)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积极体育锻炼,操纵体重,戒烟限酒,保持充分睡眠,保持身心愉悦。

(3)建立合理膳食结构,低盐、低糖、低脂、高纤维饮食。

(4)加强女性教师的保健,特别是乳腺小叶增生的防治工作,开展定期的妇科病普查,维护和促进女教师身心健康。

(5)坚持定期体检,建立教职工健康档案,对疾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广西师范学院卫生所广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1

职称高级论文范文精选3篇(全文)

本文发布于:2024-01-09 07:59:3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475837813439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职称高级论文范文精选3篇(全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职称高级论文范文精选3篇(全文).pdf

上一篇:职称评定论文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研究   馆员   工作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