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9日发(作者:正800)
初中语文八年级书面作业设计样例(上学期第5-9周)
单元名称
作业类型
1.正音正字理解词语
(1)给加点字写拼音
倔( )强 主宰( )
..秀颀( ) 恹恹( )欲睡
..(2)根据拼音写汉字
婆suō( ) qiú( )枝
倦dài( ) 开kěn( )
(3)根据意思写词语
( ):宽广平坦得像磨刀石。
( ):指文学素养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句。
( ):暗暗地生长。
( ):指(树枝)从树干的旁边斜伸出来。
参考答案:1.(1)jué zǎi qí yān
(2)娑 虬 怠 垦
(3)坦荡如砥 妙手偶得 潜滋暗长 旁逸斜出
基础性
作业
(必做)
设计意图:借助重要语句,2.阅读课文,摘抄一处表达作者对白杨树情感态度的句子,并进行赏析。
参考答案:
摘抄——“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
赏析——“惊奇”这个词生动地表现了我在单调的高原上行驶时,看到“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的白杨树时惊喜的心情,与前文的“倦怠”形成对比,进而引出下文近距离观察白杨树的枝干、树叶等。
3.精读第5-8段,分析白杨树的形象,根据上下文提示,补充提纲:
干,笔直
理清文章思路,体会作者情感。
学科素养: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
□文化的传承和理解
能力维度:
□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探究
来源:新编
设计意图:梳理关键信息,把握白杨树的形象。
设计意图:考查重点字音、字形、字义的掌握。
学科素养: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
□文化的传承和理解
能力维度:
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探究
来源:新编
第四单元 课题
作业内容
15《白杨礼赞》 节次 第2-1课时
设计意图和题目来源
学科素养: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枝,( )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外在形态 叶,( ) 旺盛,( )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
白杨树 皮,光泽
□文化的传承和理解
能力维度:
倔强挺立
内在品格 ( ) ( ),斗争精神
□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探究
不折不挠
参考答案:外在形态——(枝)靠拢,(叶)向上,(旺盛)力争上游;内在品格——力求上进,坚强(斗争精神)(意思接近即可)
1. 《白杨礼赞》发表后,现代画家沈逸千根据《白杨礼赞》的意境,画了一幅白杨图。茅盾看后,觉得礼赞白杨之情似乎意犹未尽,于是又写下一首格律诗《题白杨图》。请结合对课文的理解,用自己的话为这首诗补充颔联。
题白杨图
北方有佳树,挺立如长矛。
( , )
羞与楠枋伍,甘居榆枣俦。
丹青标风骨,愿与子同仇。
注释:
①楠枋:贵重、粗大的木材,诗中意与《白杨礼赞》中楠木相同。
②榆枣:原指榆枣树,诗中意与“楠枋”相对,与《白杨礼赞》中白杨树同意。
③俦chóu:同伴、同类。
拓展性
作业
参考答案:注意最后一个字要押“ou”韵,句义紧扣文章内容,表达流畅即可。可参考茅盾先生原诗颔联“叶叶皆团2. 下面这段文字与教材中的有细微不同,请对照原文分别朗读,说说你更喜欢哪一种表达效果。
【改文】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呢,通常是丈把高,像是加以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呢,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是加以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无横斜逸出。
【原文】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
参考答案:本题为自主表达,没有标准答案。朗读提示:原文简洁有力,铿锵激昂;改文用“呢”和逗号将主语独立出来,更为口语化,略显亲切。“旁逸斜出”和“横斜逸出”意思相同,短语类型不同,音律略有不同。
单元名称 第二单元 课题 15《白杨礼赞》
来源:新编
设计意图:通过补充古诗颔联的方式回顾课文内容,加深对白杨树形象的理解。
学科素养: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
文化的传承和理解
能力维度:
□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探究
来源:新编
(选做)
结,枝枝争上游”。
设计意图:借助朗读,把握语言的节奏和韵律,进而感受全文的语言风格。
学科素养: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
□文化的传承和理解
能力维度:
□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探究
来源:知识与能力训练
节次 第2-2课时
作业类型 作业内容
1. 指出下列句子的表达方式:
A.记叙 B.描写 C.议论 D.抒情 E.说明
(1)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
(2)当汽车再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设计意图和题目来源
设计意图:通过课文例句,加深对常见的表达方式的理解。
学科素养: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 )( )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3)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 )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
□文化的传承和理解
(4)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能力维度:
□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 )
赏评价□表达应用□探究
参考答案:(1)D(2)AB(3)B(4)CD
来源:新编
2. 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对比手法的一项是( )
A.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B.黄的是土,未开垦的荒地,几百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
C.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
基础性
作业
D.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
参考答案:B
3.象征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
(1)《白杨礼赞》中运用了象征手法,“白杨树”象征着( )
(2)请选出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 )
A.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
B.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
C.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都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
D.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知识链接】
象征与比喻的区别:象征是一种写作方法,是就篇章而言的;比喻是修辞手法,是就语言来说的。象征中的象征体是设计意图:理解象征手法,学会区分象征和比喻。
学科素养: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
□文化的传承和理解
能力维度:
□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探究
来源:新编
设计意图:通过课文例句,加深对对比手法的理解。
学科素养: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
□文化的传承和理解
能力维度:
□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探究
来源:同步解析与测评
(必做)
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具体的,被象征的本体即概念、思想、感情一般都是抽象的。比喻中的喻体通常都是具体的。
参考答案:
(1)白杨树象征着北方的农民,象征了中华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2)B(拟人,其余三项都是比喻。)
1.仿照例句,任选一种事物(植物、动物等),揭示其寄寓的象征意义。
例句: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仿句:我赞美( ),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 ),尤其象征了( )。
参考答案:我赞美爬山虎,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城市的基层工作人员,尤其象征了今天城市飞速发展过程中至关重要的拼搏、扎根、积极向上的精神。
拓展性
作业
2.请你为深圳市城市规划展厅写一段话介绍深圳市市花——簕杜鹃。要求:结合植物的外形特点、生长习性;运用象征【知识链接】
簕杜鹃,别名三角梅、叶子花等, 属于常绿木质藤本植物, 其茎枝有刺, 枝干则具有直立、蔓延的特点。易于修剪, 形状可塑性强, 品种多样,植株适应性强。不仅在南方地区广泛分布,在寒冷的北方也可栽培。我国南方栽植于庭院、公园,北方栽培于温室,是美丽的观赏植物,花可入药。
参考答案:略
设计意图:设置具有地域特色的情境,针对象征手法进行写作训练。
学科素养: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
文化的传承和理解
能力维度:
□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探究
来源:新编
设计意图:关注事物特征与某种形象及感情的相似点,进一步理解象征手法。
学科素养: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
文化的传承和理解
能力维度:
□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探究
来源:新编
(选做)
手法;150字左右。
本文发布于:2024-01-09 07:45: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475750024647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学期 双减分层作业设计样例 案例 《白杨礼赞》2课时.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学期 双减分层作业设计样例 案例 《白杨礼赞》2课时.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