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丰县盱江西路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价值研究

更新时间:2024-01-09 05:10:36 阅读: 评论:0

2024年1月9日发(作者:美丽的小金鱼)

江西省南丰县盱江西路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价值研究

江西省南丰县盱江西路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价值研究

马凯; 朱玉荣; 张欢

【期刊名称】《《建筑与文化》》

【年(卷),期】2019(000)005

【总页数】3页(P216-218)

【关键词】盱江西路街区; 里坊格局; 街巷肌理; 建筑风貌; 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 者】马凯; 朱玉荣; 张欢

【作者单位】南昌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正文语种】中 文

前言

南丰县位于江西省东南部,历史悠久,人文璀璨,是宋代散文学家曾巩的故里。自三国吴太平二年(公元257年)建县以来,迄今1700余年。南丰县2018年公布为江西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同年盱江西路街区公布为江西省历史文化街区。街区位于南丰县历史城区设防范围的西南侧,为南丰县4处历史文化街区之一。

近年来,南丰县的传统城市肌理一直遭到吞噬和破坏,市民的生活质量显著改善的同时,微妙的建筑结构和空间不断丢失。尤其是近十几年来,城市的现代化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冲突日益显著。2017年,南丰县启动棚户区改造工作,盱江西路历史文化街区的西侧位列其中,街区结构肌理的完整性、空间形态的多样性、文化传承的持续性都受到城市发展的无情考量。

1 街区概况

盱江西路历史文化街区位于南丰县古城西南角,濒临盱江,与盱江西路历史文化街区、望仙桥历史文化街区、西门外风貌区毗邻。街区北至胜利路,东至转角巷,南至南门城下,西至解放路。规划区域面积16.20公顷。

街区东侧的解放路直通南门,北侧的胜利路直通西门,整体呈广圆形,乃为“琴城”的“琴座”部分。自唐代开成二年(837年),南丰县治从嘉禾驿迁到西里坊,一直到民国,盱江西路历史文化街区是南丰县历代以来的行政中心和教育中心,街区内有始建于唐代的寿昌寺,有建于明代的南丰城墙、水关及城门,有明清时期的城市重要公建——县衙、便民仓、文庙、武庙、儒学等。

盱江西路历史文化街区范围约相当于清代的西里坊和文明坊。西里坊在街区东侧,呈南北走向,纵向跨越盱江西路,东依解放路,西靠三忠祠巷,从胜利路往南直至南部城墙的长方形范围内。其在宋代称西理坊,原在学宫后。因是学宫所在,民多循理,故名。元代仍称西理坊,明代改称西里坊,清代沿袭明代旧称。文明坊在街区西侧,东为三忠祠巷,西至转角巷,北邻胜利路,南为古城墙。整体呈一个扇形形状。宋元时期并无文明坊,嘉靖元年,邑侯曹公弘以学宫濒水,而通济门挡住了学宫的宫墙,在通济门的基础上扩建,完工时正逢皇帝入嗣大统,诏天下,县令曹宏大喜曰:天下文明,其自丰始也。遂改通济门为文明门,“文明”之名始得也,坊名亦称“文明”。清代延续明代旧称。

街区为宋代四隅格局中的其中一隅,西侧解放路和北侧的胜利路直通南门和东门。东侧的解放路往南即为古城南门,“丰邑南门外故有浮桥,当闽粤朝贡孔道,三乡轨辙辐辏於斯,为邑要津”,是古时通往南城、黎川,乃至闽、粤等省之要冲,最早为舟渡,唐时建浮桥;北宋改为石桥;南宋绍兴十八年(1148年)改廊桥,名通济桥;南宋嘉定年间又改为浮桥,名宝庆桥,后又改名卧龙桥、济川桥、沙合桥;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复建石桥,桥上屋中建观音堂,桥更名文明桥;直至

1986年建“盱江索桥”,过盱江索桥,可通往城南读书岩、南台山、宝岩塔等风景名胜。明万历乙酉年,邑侯郑瀚在南门与上水关之间设有南津渡(又名郑侯渡),方便城内居民渡河。

街区南侧直至西门段,保留有较为完整的砖石砌筑的城墙基础,明朝中叶在中段位置有“上水关”,用于居民取水、洗涤和防洪水进城。上水关以及相对应的盱江东路历史文化街区的下水关,加上街区内的阴沟暗渠,共同构成南丰古城的防汛系统。涨水时,关门闭上,抵挡洪水。这些城防体系可以作为研究明代南丰城的重要实体依据。

2 街区街巷格局

图1 盱江西路历史文化街区航拍图 (图片来源:马凯拍摄)

图2 盱江西路历史文化街区文物古迹及历史环境要素分布图 (图片来源:马凯绘制)

街区内街巷格局始于唐,形成于明清,是明清时期南丰城内具有代表性的居住区和文化区。街区北侧的胜利路唐末分段称衙背、濠口街、白塔前、西门上,宋以后统称西门街,1937年改称中华西路。街区东侧的解放路唐时分段称馆前街、暗街,1937年改称文定路。街区西侧的转角巷,南北走向。宋代置,巷中段弯如直角,故名。街区内还有14条传统街巷,包括唐代置的盱江西路、火巷、河梁门、直钟巷、横钟巷,明代置的府官巷、杨家巷、上水关巷、三忠祠巷,清代置的高家巷、摆布巷、万家巷、鲁家巷,以及民国时置的人民会场路。

内部街巷现均主要以居住和微小商业为主要功能,由于均为历史形成的街巷,道路狭窄,通行能力差,不能满足现代交通要求。14条内部街巷的平均宽度仅为2.54米,人民会场最宽,平均宽度亦仅有6.74米。高家巷最窄,平均宽度仅有1.47米,最窄处仅有1.02米。街区内交通混乱,无任何交通管制措施,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混行,虽流量较小,仍经常造成局部堵塞。盱江西路、三忠祠巷、直钟巷、

河梁门巷与人民会场为主要内部交通巷道,加上层出不穷的路边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交通条件极差。同时,在河梁门巷的实验小学会在上下学时段造成拥堵。

3 街区建筑特征

街区内既有唐宋时的遗存,如衙署、学宫;也有大量明清至民国时期的建筑遗存,如府官巷张家大夫第、直钟巷彭家大屋、直钟巷黄家大屋、转角巷吴宗慈故居,还有包氏宗祠、饶氏宗祠、揭家宗祠等家族祠堂。街区内有8处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1处南丰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0处已登记不可移动文物,21处南丰县历史建筑,109处传统风貌建筑。

街区内建筑特征有如下特点:

(1)建筑布局形式呈现出多样化的面貌:传统的天井式布局住宅、传统中式和受西方影响中西合璧的沿街商业店铺、完全受西方影响的集中式布局建筑均大量存在。其中传统木结构建筑入口多有院落,进入方向与住宅朝向呈90°,大型宅院还带有偏房、花厅、跨院等,平面布局多为一进或二进,开间多为三开间,也有做成“明三暗五”的格局。直钟巷彭家大屋为三进两天井的大型天井式建筑;府官巷大夫第、分转第、二铭轩、太守第、选青别墅组成的建筑群,选青别墅的天井里有一口方井,形成独特的“井中井”格局。解放路33、67、号建筑为沿街店铺,立面加入了西式的壁柱、线脚、拱券等,形成了中西合璧的形式。胜利路62号等店铺共三层,下面两层为传统店铺,第三层为骑楼。

(2)建筑结构形式亦具有多样化的面貌:传统抬梁式、插梁式、穿斗式木结构及山墙承檩砖木结构大量应用,沿街商铺以及一些集中式住宅受到西式影响多用砖混结构。传统木构建筑正贴梁架一般为扩大室内空间,采用插梁式木结构,次贴和边贴梁架采用穿斗式木结构,尤其是边贴梁架由于紧邻外墙,或是稍间被封护形成暗间,所以通常用材较小,制作不如正贴梁架考究。有的小型住宅为扩大明间空间,采用减柱造。横钟巷13号赵世嘉宅结构为正贴为抬梁式,边贴为穿斗式,屋顶有

举折。胜利路80、84号等建筑采用下部为青砖承重,上部为木结构承重的结构形式。

(3)墙体做法非常丰富:建筑入口两侧和转角墙体处用红石或青石砌筑,底层有红石竖砌,入口大门墙体两侧有用做成包镶墙壁。横钟巷16号赵醒侬宅正门入口处的外墙采用45°方砖斜砌。外墙其它部位用青砖或红砖砌筑成清水空斗墙,少数有现代清水眠砌墙,此外水泥砂浆抹灰、石灰砂浆抹灰、砖墙外挂木板、砖砌花格、传统和西式板壁等都有出现,内墙做法包括传统板壁、木骨泥墙、砖墙抹灰等。胜利路及解放路的沿街店铺立面二层多采用竹织壁或木织壁抹灰的形式。山墙面的马头墙也颇有特色,有人字形、猫拱背、跌落型等。横钟巷11号郭兰英宅、24号万孟仪宅的山墙采用猫拱背,建筑形式更为丰富、生动。

(4)重点部位装饰颇多:建筑普遍较为质朴,但在重点部位着重装饰。入口有门廊式、槽门式、门斗式、门罩式、门楼式等,大户多用八字形,有突出的墀头。门正对处有影壁墙,墙裙红石砌筑,有雕刻,墙上铺瓦。前檐下采用轩顶装饰,穿枋做成拱形,上置双檩,双檩间用罗锅椽,屋面多用双层椽,穿出檐柱的穿枋端部雕刻成鳌鱼状支撑挑檐檩。直钟巷41号付家大屋的堂屋门头采用红砖砌筑,三滴水门罩形式。鲁家巷4号付一清宅、盱江西路72号揭家大屋等建筑的正门采用拱券结构。府官巷9号大夫第的正门石雕图案精美生动,寓意丰富。

(5)盱江西路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悠久,在进入近代以后仍保留大量明清时期的传统建筑,同时东侧的解放路、北侧的胜利路作为重要的商业街道,在持续的建设中形成主要以民国建筑构成的历史遗存。在进入现代社会之后,生活并未停滞,而仍在继续发展。使得街区内多种建筑风貌混搭。传统风貌、近代风貌和现代风貌同时出现在街区之中,是本街区总体而言最显著的风貌特征。例如解放路73、77号的沿街店铺,立面加入了西式的壁柱、线脚、拱券等,形成了中西合璧的形式。

4 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南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街区内目前仍有1项抚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南丰豆腐皮制作技艺;4项南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南丰水粉制作技艺、南丰鱼丸制作技艺、南丰水酒制作技艺、南丰灌心糖制作技艺。其中南丰豆腐皮为南丰特产之一,与南丰蜜桔、泥炉齐名。据传,它起源于明代,为一名叫江志亮的商贩研制而成,距今已有六百余年的历史,是省内外有名的土特产品。南丰的水粉、鱼丸、水酒、灌心糖也都是地方特色,享誉全省。

此外还有1项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五柳居昆曲。街区内原有刘姓大宅,有叔(“琴铭”)侄(“同铭”)两人高中后,任翰林院候补。在京无事时,与同乡进士鲁琪光,学唱昆曲。后刘、鲁相继告老还家,回到南丰后,在刘宅后院,建起一所小书房,名“五柳居”,与邑人吴宗慈、刘文江、刘千里等南丰名士一起研讨昆曲,后有举人赵坛峰,秀才周乐山等人慕名参加,于是“昆腔会”从此成立。加上后来的尧兰孙、谢志坚、谢昆南、李幼云、鲁漱华,揭元庚、吴赉令、周乐山、江兰田、赵丽喧等人接替,改名为“九成社”,又集资在望仙桥购买民房数间,以作会址,定每年农历六月廿四日老郎祖师(唐明皇,梨园鼻祖)诞辰为会期,主要弹唱曲目有《双、单火爆》、《大上下场》、《十景造台》、《闹元宵》、《凤蝶穿花》等曲牌,夹打昆曲《快战》、《跳战》及小曲、间奏,当时称为“昆曲铜器”。昆腔会前后延续百余年,为发南丰民间吹打,推动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产生过积极的影响。

5 街区历史文化价值

盱江西路历史文化街区的价值主要体现在:衙署文化、家族文化及完整古代县城格局的见证。

(1)衙署文化

自唐代开成二年(837),南丰县治从嘉禾驿迁到西里坊,一直到民国,盱江西路街区就成为历代以来的南丰行政中心和教育中心,主要的行政机构都在此街区内,

盱江西路历史文化街区是古南丰城衙署文化的核心。

南丰县署位置大概在现在的人民广场处,绍兴十九年县令吴谦在此初建谯楼,此后历代均有修葺或重修。民国十八年(1929)县署被焚毁,衙址今为人民广场,俗称老衙前。此外,还有上谕亭、仓库、养济院、育婴堂、儒学等重要公共建筑都在街区内,有关这些建筑的文学作品、历史传说也广为流传。这些公共建筑深刻的影响了南丰的城市格局,比如盱江西路曾经分段各名为照壁背(孔庙照墙)、老衙前和武庙(关羽庙),以上集中体现了街区深厚的衙署文化。

清代南丰县治中的古县衙建筑布局从樵楼进入先是仪门,仪门面阔三间。接着为县衙广场,两边为厢房,厢房面阔六间,进深一间,主要为小吏办公。大堂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重檐歇山顶,上挂金匾“正己仁民”,大堂左右两侧为议事厅。后堂面阔三间,为县太爷休息、起居之用,两边为厢房。最后为正衙,面阔三间。仪门东侧为囚牢,关押犯人。后堂西侧为射圃,供官吏练习骑射。

(2)家族文化

盱江西路历史文化街区是南丰古城古代民居保有量最多的区域,至今保存有许多世家大族所建的祠堂、宅邸,如府馆巷张家大夫第、直钟巷彭家大屋 、直钟巷黄家大屋 、转角巷吴宗慈故居,还有包氏宗祠、饶氏宗祠、揭家宗祠、曾氏秋雨堂等家族祠堂,是南丰家族文化的集中体现、家风传承的集中载体,也是明清时期南丰城内具有代表性的居民区,基本保持了宋代以来街道的走向和宽度。

以曾氏家族为代表的各大家族深刻地影响了南丰历史轨迹和南丰城的格局。位于上水关的“秋雨名家”祠堂,正是南丰曾氏家族辉煌历史的见证,史载:“宋太宗闻江南旱语曾致尧,以内币所藏贯朽莫校,致尧曰:未若江南一夜秋雨之富。后人因以名堂”,此后包括曾志尧在内的曾氏子孙“名儒巨公,彬彬辈出”,两宋时期,南丰曾氏中进士者53人,在朝为官者过百人,成为江右望族,开创了南丰历史的一个新时代,“秋雨名家”之风,影响了一座城。

至今上水关的“秋雨名家”祠堂和石刻牌匾都得到完整的保存,成为南丰曾氏家族文化的历史载体,对于进一步研究曾氏家族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建筑为曾氏家族祠堂,宋神宗赐“秋雨名家”的金匾奖赏曾巩心系百姓。位于盱江西路府官巷的张氏宅院,又称大夫第、翰林宅院。宅院主人是清代名宦张希京。在官期间,张希京分三次建造这座宅院建筑群,包括“大夫第”(含花园二铭轩)、“太守第”、“分转第”(含书院选青别墅)。分东西两片占据了整个巷道。形成了独特的府官家族文化。直钟巷彭家大屋的主人原为清末的盐商,建筑格局为三进两天井,是古代大家族财富与地位的象征。

(3)完整古代县城格局的见证

南丰县城是江西省内难得保存完整、结构清晰、各种要素都具备的城市,而盱江西路历史文化街区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和历史见证。街区传统坊巷关系依然存在,街区内的13条历史巷道加之四维的道路共17条,从唐至清都有明确的记载,除外围因为民国时道路扩建外,其余的巷道空间关系和尺度基本保存完好。街区内多达189栋的各位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占到整个街区建筑的约43%,它们坐北朝南,整齐划一,构成里坊式居住组团。街区内原有古县衙遗址、上水关关隘、儒学遗址(南丰县实验小学)等建筑,它们都是古代县城格局的见证,以及留存的彭家大屋、张家大夫第、太守第、选青别墅、揭氏祠堂、饶氏祠堂、秋雨名家等,都是街区重要古迹遗存。

6 结语

盱江西路历史文化街区所蕴含的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特征、民风民俗,是南丰古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古县治,到古城墙,到众多的家族祠堂,以及理学、仕宦、名医世家大宅,街区历史上曾承载着政治、军事、教育、祭祀、交际、商业及居民生活等各种不同的空间作用。它是南丰古城众多历史文化价值依存地,是南丰古城清民交际空间形态的见证。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王子剑.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传承与复兴--以徐州户部山历史文化街区改造项目为例[D].南京师范大学.2014.

[2]伍璟.一种近代木建筑的保护与利用研究--以南昌市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鱼鳞板传统风貌建筑为例[D].南昌大学.2015.

[3]高文龙.双重属性历史文化街区发展双向选择模式研究[D].重庆大学.2017.

[4]王牧青.浅谈保护观念影响下的历史街区——以宁波市为例[D].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2013.

[5]王炎松,刘雪.南丰古城传统民居建筑艺术初探——以府官巷翰林第为例[J].华中建筑.2018,02.

[6]王炎松,姜子薇.南丰古城城市格局特征初探[J].华中建筑.2016,07.

[7]张奕,赵殷英.因水而兴的江西古镇——南丰洽湾[J].华中建筑.2013,08.

江西省南丰县盱江西路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价值研究

本文发布于:2024-01-09 05:10:3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474823625915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江西省南丰县盱江西路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价值研究.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江西省南丰县盱江西路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价值研究.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历史   文化   南丰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