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9日发(作者:洋葱头历险记)
1、迎元旦手抄报内容资料:元旦吃饺子
饺子:前身是“馄饨”。馄饨是指面食中带馅的食品。
北齐人颜之推曾说:“今之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也。”(唐段公路《北户录》注引)类似今天的饺子。明代《正字通》说:“今俗饺饵,屑米面和饴为之,干湿大小不一,或谓之‘粉角’。北人说角如矫,实即饺耳。唐人谓之‘牢丸’。段成式《食品》有‘汤中牢丸’,即今水饺子;其‘笼上牢丸’即今蒸汤饺也。食毕出门拜年,由近及远,元午直到烧灯后。”据此则唐牢丸近似饺子,而且有煮有蒸。宋代食品中出现角子一词.元代把饺子叫做“扁食”,可能出自蒙古语。明代的饺子如《正字通》所说,称饺饵、粉角、水饺子、蒸烫面饺。此外,还有水点心等叫法,清代北京旗人还把饺子称作“煮饽饽”。
元旦吃饺子兴盛于明清时期的北方。如明万历年间沈榜《宛署杂记》说,北京郊区的宛平县元旦拜年“作扁食,奉长上为寿”。明嘉靖时山西《曲沃县志》记载:“二日制扁食包金,邀婿争福。”元代扁食一词在民间流传下来。
2、迎元旦手抄报内容资料:定元演变
我国历代元旦的月日并不一致。夏代在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又以十月初一日为元旦,自此历代相沿未改(《史记》)。汉武帝太初元年时,司马迁创立了“太初历”,这才又以正月初一为元旦,和夏代规定一样,所以又称“夏历”,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中华民国建立,孙中山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定正月初一(元旦)为春节,而以西历1月1日为新年。
在当代,元旦指公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自西历传入我国以后,元旦一词便专用于新年,传统的旧历年则称春节。
而在此之前,元旦一直是指农历岁首第一天的。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纪年法”,即是我们所说的阳历,为了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阳历一月一日定为“元旦”,至此,元旦才成为全国人民的欢乐节日。 庆贺新年的开始,欢度元旦可说是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普遍习俗。
在我国,还列入了法定假日。我国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地区采用公历纪年法,把1月1日定为新年的开始,称作“元旦”。
由于世界各国所处的经度位置不同,各国的时间也不同,因此,“元旦”的日期也有不同。如大洋洲的岛国汤加位于日界线的西侧,它是世界上最先开始的一天的地方,也是最先庆祝元旦的国家。而位于日界线东侧的西萨摩亚则是世界上最迟开始新的一天的地方。按公历计,我国是世界上第12个开始新年的国家。
3、欢度元旦手抄报内容资料:什么是元旦
元旦,即公历的1月1日,是世界多数国家通称的“新年”。元,谓“始”,凡数
之始称为“元”;旦,谓“日”;“元旦”意即“初始之日”。元旦又称“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中国历史上的“元旦”之名称指的是夏历(阴历,又称农历)正月初一,有现存文献记载的“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
辛亥革命后,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并规定阳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公历1月1日为元旦,因此元旦在中国也被称为“阳历年”或“公历年”。
“元旦”的概念,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具体所指也不尽相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采用了国际通行的公历,把每年1月1日作为“元旦”。
4、欢度元旦手抄报内容资料:不同国家的元旦习俗介绍
杯盘碎片送朋友
丹麦人在元旦前夜,家家户户都要将平时打碎的杯盘碎片收集起来,待夜深人静时偷偷地送至朋友家的门前。元旦的早晨,如果谁家门前堆放的碎片越多,则说明他家的朋友越多,新年一定很幸运。
抱头痛哭迎新年
印度的一些地区,元旦时人们不但不庆祝,反而抱头痛哭。据说是感叹岁月易逝及人生的短暂。
妇女坐上市长椅
西德人过元旦,要表演妇女夺权的喜剧。许多地方的妇女成群结队地冲进市政府大厅,闯入市长办公室,坐上市长办公椅,表示接管市长权力。
不动烟火吃冷食
巴拉圭人在新年来临的前五天,上至国家元首,下到普通百姓,都不动烟火,只吃冷食,直到元旦零时钟声敲响后才点火煮食物,庆祝元旦。
摔瓶打罐扔脸盆
意大利的一些地方,元旦前夜午夜时分,如果你在路上行走是很不安全的,因为这时人们都要把屋里的一些破旧瓶、缸、盆等扔出门外砸碎,以示除旧迎新。
喝光余酒交好运
法国人在新年到来之前,各家一定要把家中的余酒全部喝光,以致许多人喝得酩酊大醉。他们认为,元旦时如果家中还有剩余的酒,新一年里交厄运。
深更半夜吃葡萄
西班牙人在元旦前夜全家团聚。到12点时,以教堂钟声为号,争着吃葡萄,每敲一下钟,必须吃下一颗葡萄,而且要连着吃下12颗,表示来年一帆风顺。
5、欢度元旦手抄报内容资料:元旦诗话
宋吴自牧《梦梁录》中《正月》开篇话说:“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春三月为元,其时正朔元旦之春”,以及南北朝梁人萧子云《介雅》:“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等诗文中。
古代元旦宫廷有贺岁之礼,规模宏大而隆重。三国时曹植《元会》诗:“初步元祚,古日惟良,乃为嘉会,宴此高堂”。
唐白居易《七年元日对酒五首》之二:“众老忧添岁,余衰喜入春。年开第七秩,屈指几多人!” 唐代另一诗人成文斡写有《元旦》诗:“戴星先捧祝尧觞,镜里堪惊两鬓霜。好是灯前偷失笑,屠苏应不得先尝。”
元旦是什么
元旦,即公历的1月1日,是世界多数国家通称的“新年”。元,谓“始”,凡数之始称为“元”;旦,谓“日”;“元旦”意即“初始之日”。元旦又称“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由于地理环境和历法的不同,在不同时代,世界各国、各民族元旦的时间定位各不尽相同。现在,公历日益为世界各国所公认。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采用了国际通行的公历,把每年1月1日作为“元旦”。以公历为历法的国家,都以每年公历1月1日为元旦日,举国放假。
中国历史上的“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中国历史上的“元旦”指的是“正月一日”,“正月”的计算方法,在汉武帝时期以前是很不统一的,历代的元旦日期并不一致。从汉武帝起,规定阴历一月为“正月”,把一月的第一天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辛亥革命后,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并规定阳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公历1月1日为元旦,因此“元旦”在中国也被称为“阳历年”、“新历年”或“公历年”。
6、元旦的故事
传说一:中国的元旦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
传说二:在4000多年前远古的尧、舜盛世之时,尧在位时勤政于民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很受广大百姓爱戴,但因其子无才不太成器,他没把“部落联盟”的首领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品德才能兼备的舜。尧对舜说:“你今后一定要把帝位传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后来舜把帝位传给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样亲民爱民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爱戴。后来人们把尧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把农历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或“元正”。据说这就是古代“元旦”的由来。
本文发布于:2024-01-09 04:36:0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474616125913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元旦手抄报文字内容资料大全.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元旦手抄报文字内容资料大全.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