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9日发(作者:成功在于坚持)
中学语文教师教学参考书使用状况及其改进建议
一、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书的内涵
教学参考书(以下简称“教参”),原来被称为教学指导书,“是按照每册教科书的内容编写的辅导教师教学的用书,它按照教科书的课文说明、教学目的、课文的重点和难点、指导预习的提示、应准备的教具、实验和实习作业的指导、对优等生的补充习题、对后进生的辅导要点以及供教师参考的注释、说明、题解和教师进修读物的索引等有关资料。”从字面中可以看出,教参不代表绝对的权威,它只是指导用书而非领导用书,所以《中国大百科全书 ·教育》特别强调,为了发挥教师教学的创造性,不受教学指导书的约束,改“教学指导用书”为“教学参考用书”,简称“教参”。
二、中学语文教师教学参考书的使用状况
为了较为准确地把握目前中学语文教师教学中教学参考书的使用情况,本文作者于20XX年1月在阜阳地区对阜阳市颍州中学和阜阳市第三高级中学的部分在职语文教师进行访谈,获得较为丰富的材料,具体结果见下文。
1.中学语文教师对教参的使用状况
《教师教学用书》为主导,辅助使用其他参考书
通过调查得知,现在中学语文教师主要使用的教参就是与教材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这是每位在职教师都持有的,与教材同步,由学校统一发放的,每单元前写有“编写意图”,概述本单元的编写意图、所选课文的共性和各篇的特点以及总的教学目标和建议,以利于老师整体把握。然后编写了每篇课文的教学参考意见和材料,内部主要是由教学目标、课文导读、教学建议、相关资料和课文链接5个板块构成。另外,有相当大一部分教师配有《中学语文优秀教案》相关用书,在该类用书中都为每一课时配有一份优秀教案 ,每份教案几乎都是详案。此外,有少部分老师会偶尔购买一些图书市场上出现的学习资料,这些书也是与教材配套,对文本有极其详细的分析,包括字词解释、段落划分、课后习题答案以及补充习题。
在问及老师平常是否有借助网络搜集教学资料的习惯时,绝大部分老师给出否定答案,尤其是一些农村中学的语文老师或者一些年长的语文教师,他们几乎
不使用网络,主要原因有以下方面:农村地区教学设施差;教师计算机知识欠缺;老教师长期执教形成固定教学模式;绝大多数教师认为有《教师教学用书》或者《优秀教案》足矣。
2.现行中学语文教师教参使用状况的危害
(1)堵塞了在职教师通过备课提高业务水平的途径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具备一桶水。这其中既包括知识方面,也包括相关技能方面。一堂语文课,常常需要教师付出几倍于上课的时间来备课。为了讲解一篇课文、一位作家、一个时代、一个事件、甚至一个词,常常需要翻阅大量资料,这样教师的知识也就会越来越广博,越来越深厚。同时 ,阅读分析能力是从阅读分析的实践中获得的,是语文教师必备的能力,而备课正是在职教师最为经常性的阅读分析的自我训练方式。在笔者调查中,阜阳市颍州中学八年级语文组组长张老师表示,现在有很多语文教师有这样一种误区,那就是认为备课就等同于备教参,教参上有什么就备什么,教参上怎么解释,自己也就怎么传达给学生,写出来的教案几乎是教参的翻版,正是因为许多语文教师对现行的教师教学用书和教案系列丛书的严重依赖,教师备课的过程变得极其简化敷衍,因为一切都是现成的,教师只管拿来吞下去就是,甚至连嚼都不嚼,教师成了传声筒。这样的备课怎会有利于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呢?
(2)滋长了教师的惰性,阻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些唾手可得的结论、教案,开始时教师会觉得方便、实用,久而久之便会产生一种依赖心理,导致其教学能力的不均衡发展,许多能力诸如分析处理教材的能力等会慢慢弱化,再想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也会心有余而力不足,那是不是意味着那些老教师的做法就正确了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这是由语文学科的性质特点所决定的,语文教学原本应该是最富个性、最富时代性的教学,语文课“原本应该是最有魅力的课”。如果老教师死守一套传统教学,不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势必会和现实社会脱节,与学生脱节,那这样的教学质量就可想而知了。
(3)束缚语文教师的创造性的发挥
众所周知,语文教学应该是丰富多彩、立体丰满的,但现行教学参考书无论是在内容,习题答案,还是在教学过程中都体现了划一性,或者是一些老教师沉
迷于以往的教案设计不肯与时俱进,所有这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束缚语文教师创造性的发挥。语文教学作为社会性活动的一个方面,既有可能促进个体创造性的发挥,也有可能压制,甚至扼杀个体创造性的发展,而如今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参的严重依赖以及老教师依赖旧教案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这严重弱化了他们独立钻研、思考、处理、设计教材的能力,使他们变得循规蹈矩,久而久之形成一种求同思维定势,并最终导致思维方式的简单化,那么这样的教师就会变成毫无创新性可言的教师,语文教学也就变成毫无创新性可言的教学,这样的教学无法培养出富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一代社会主义新人。
(4)它是影响师生关系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20XX年6月曾有人在湖北某市一省级重点中学做了一项关于“什么是优秀语文教师”的问卷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善于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维、文学底蕴深厚、重视学生参与、教育观念与时俱进、教学方法时有创新、言语幽默、很好调动课堂气氛、重视学科交叉渗透、关爱学生这10个方面是中学生最希望语文教师能够具备的素养,与叶澜教授提出的优秀教师应具备的“与时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的基本了解、教育智慧” 等专业素养的要求不谋而合,并更加具体化。那么试想:一个只信教参不信自己,只见教参不见学生,或者与学生脱节的语文教师如何能够带给学生优质的语文教学,尤其是在面对越来越挑剔,主体意识膨胀的新时代的中学生时,又能凭借什么来获得他们的尊重与钦佩呢?
三、改进中学语文教师教参使用状况的对策浅谈
1.吸收
教参都是由专家或教历颇深的教师编写,有许多可以被教师吸收利用的东西,如对写作背景及作者的介绍,对文章准确的语篇分析,对作者观点意图的深刻挖掘等等。特别是一些优秀教师的成功“教例”,我们可以创造性地吸收利用,即教师可以移植他人的经验,借鉴他人的理解,使他人的东西为己所用,但有一点必须注意:就是在自己钻研教材、设计教法之前最好不要去翻阅教参、阅读“教例”,以免“先入为主”,使自己有一个“思维定势”,从而影响自己聪明才智的发挥。
2.更改
教参凝聚了专家教师的经验和智慧,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必要的帮助,自有高明之处,值得教师信任和使用,但在使用教参的同时,教师应该有平等探讨的民主意识和独立思考的批判精神,不可迷信教参。教师应该有自己独立地分析和思考,不能盲目崇拜教参,对教参上的一些欠妥的说法甚至是错误的分析,应该更改、纠正过来。
3.调整
对于教学中需要跟学生讲清楚而教参中又没有的内容,教师不能以“教参上都没有”为理由巧妙地“回避”,应该勤查多问,加以补充,比如,教参对于教材中的有些问题,往往只给出了答案而没有给出理由,即只给出了结果而没有给出过程,在处理这方面的内容时,教师可以适当地扩展教参,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获得举一反三,真正掌握的效果。另外,一本教参不可能适应复杂多样的教育对象,教师应当从自己学生的客观实际出发,有选择地吸收借鉴。
4.更新
事物总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人的观念也应该与时俱进,那么体现在语文教学上,就应该是更新参考资料,更新教案,更新教育理念,更新教育方法,与时俱进。
本文发布于:2024-01-09 04:12:3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474475225911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中学语文教师教学参考书使用状况及其改进建议.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中学语文教师教学参考书使用状况及其改进建议.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