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忠臣进谏的小故事

更新时间:2024-01-09 03:46:21 阅读: 评论:0

2024年1月9日发(作者:生命与安全)

历史上忠臣进谏的小故事

历史上忠臣进谏的小故事

历史上忠臣进谏的小故事

【篇一:历史上忠臣进谏的小故事】

二,晏子进谏(成功):景公在位时,连下三天雪还不放晴.景公披着用狐狸腋下白毛做的皮衣,坐在正堂前

的台阶上.晏子进宫谒见,站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啊!下了三天雪可是天气不冷.”晏子回答说:“天气不

冷吗?”景公笑了.晏子说:“我听说古代贤德的国君自己吃饱却知道别人的饥饿,自己穿暖却知道别人的寒冷,自己安逸却知道别人的劳苦.现在君王不知道别人了.”景公说:“说得好!我听从您的教诲了.”便命人发

放皮衣、粮食给饥饿寒冷的人.命令:在路上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乡的;在里巷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

哪家的;巡视全国统计数字,不必记他们的姓名.士人已任职的发给两个月的粮食,病困的人发给两年的粮食.孔子听到后说:“晏子能阐明他的愿望,景公能实行他认识到的德政.”

【篇二:历史上忠臣进谏的小故事】

历史上有关进谏的故事1 魏征进谏,凡是他认为正确的意见,必定

当面直谏,坚持到底,决不背后议论,这是他的可贵之处。有一次,唐太宗对长孙无忌说:魏征每次向我进谏时,只要我没接受他的意见,他总是不答应,不知是何缘故? 未等长孙无忌答话,魏征接过话头说:陛下做事不对,我才进谏。如果陛下不听我的劝告,我又立

即顺从陛下的意见,那就只有依照陛下的旨意行事,岂不违背了我

进谏的初衷了吗? 太宗说:你当时应承一下,顾全我的体面,退朝

之后,再单独向我进谏,难道不行吗? 魏征解释道:从前,舜告诫

群臣,不要当面顺从我,背后又另讲一套,这不是臣下忠君的表现,而是阳奉阴违的奸佞行为。对于您的看法,为臣不敢苟同。

太宗非常赞赏魏征的意见。

在国家大政方针上,尤其是大乱之后拨乱反正,魏征主张宜快不宜慢,宜急不宜缓。唐太宗即位之时百废待兴。一天,他问魏征:贤

明的君主治理好国家需要百年的功夫吧? 魏征不同意太宗的想法,他说:圣明的人治理国家,就象声音立刻就有回音一样,一年之内就

可见到效果,二年见效就太晚了,怎么要等百年才能治理好呢? 尚书仆射封德彝嘲笑魏征的看法,魏征说:大乱之后治理国家,就象饿

极了的人要吃东西一样,来得更快。行帝道则帝,行王道则王,事

在人为,而不是人民是否可以教化。

太宗听从了魏征的意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只过了三两年,就出

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魏征主张取信于民,不要朝令夕改,让人无所适从。唐朝原定18岁

的男子才能参加征兵服役。一次,为了多征兵巩固边境,唐太宗要

求16岁以上男子全部应征,魏征坚决不同意。他说:涸泽而渔,焚

林而猎,是杀鸡取卵的做法。兵不在多而在精,何必为了充数把不

够年龄的人也弄来呢?况且这也是失信于民。

唐太宗问自己是否有失信于民的事,魏征举了三个例子。太宗虽然

觉得言词尖刻,难听刺耳,但心中仍很高兴,认为魏征忠于朝廷,

是以精诚之心辅佐自己以信义治国。于是便下令停止执行征召中男

入伍。同时奖赏魏征金瓮一口,以资鼓励。

在个人享乐方面,魏征经常犯颜直谏。有一次,唐太宗想去南山打猎,车马都准备好了,最后还是没敢去。魏征问他为什么没有出去,

太宗说:我起初是想去打猎,可又怕你责备,就不敢出去了。

还又一次,唐太宗从长安去洛阳,因为当地供应的东西不好,唐太

宗很生气。魏征对太宗说:隋炀帝就是因为无限制的追求享乐而灭

亡的。现在因为供应不好就发脾气,以后必然上行下效,各地方拼

命供奉陛下,以求陛下满意。供应是有限的,人的奢侈欲望是无限的,如此下去,的悲剧又该重演了。

太宗听了这番话肃然心惊,以后很注意节俭。

他还引用荀子的话告诫太宗:君主似舟,人民似水,水能载舟,亦

能覆舟。这句话对唐太宗震动很大,他一直牢记在心。一次,太宗

问魏征怎样做一个明君而不要做一个暗君,魏征就讲了隋朝虞世基

的故事。虞世基专门投隋炀帝所好,专说顺话,不讲逆耳之言;专报喜,不报忧,结果隋朝灭亡。由此魏征得出了一个著名的结论,即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魏征和唐太宗相处十七年,一个以直言进谏著称,一个以虚怀纳谏

出名,尽管有时争论激烈,互不相让,最后太宗也能按治道而纳谏,这种君臣关系,在历史上极为罕见。魏征去世后,唐太宗极为思念,感慨的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

镜矣。

(《贞观政要论任贤》)这恐怕是历代大臣中所享受的最大的哀荣了。魏征成为唐太宗预防自己犯过的一面明镜,这充分体现了魏征在唐

太宗治理国家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历史上有关进谏的故事 2 杨修字德祖,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东)人,

出生于公元175年,东汉建安年间举为孝廉,任郎中,后为汉相曹

操主薄。后被曹操杀害,死于公元219年,卒时方44岁。杨氏家世

为汉名门,祖先杨喜,汉高祖时有功,封赤泉侯。高祖杨震、曾祖

杨秉、祖杨赐、父杨彪四世历任司空、司徒、太尉三公之位,与东

汉末年的袁氏世家并驾齐驱,声名显赫。

杨修九岁时,有一个叫孔君平的人来拜见杨彪,杨修因父亲不在家中,忙砌茶让座,并端出水果招待子孔君平。孔君平拿起一颗杨梅

玩笑地说:杨梅,杨梅,名副其实的杨家果。

杨修立即问孔君平:孔雀是先生的家禽吗? 孔君平为杨修敏捷的才

思目瞪口呆。

曹操建造花园时,动工前工匠们请曹操审阅花园工程的设计图纸,

曹操看了什么也没说只在园门上写了一个活字。工匠们不解其意,

忙惊动去问杨修。杨修说:丞相嫌园门设计的太大了,工匠们按杨

修的提示修改了方案。曹操见改造后的园门,心里非常高兴,问工

匠们如何知道自己的心意的,工匠们说多亏了杨主簿的指点。曹操

口中称赞杨修,心里却嫉恨杨修的才华。

曹操与杨修骑马同行,当路过曹娥碑时,他们见碑阴镌刻了黄绢、

幼妇、外孙、?八个字,曹操问杨修理解这八个字的意思吗?杨修正

要回答,曹操说你先别讲出来,容我想想。

直到走过三十里路以后,曹操说:我已明白那八个字的含意了,你

说说你的理解,看我们是否所见略同。

杨修说:黄绢,色丝也,并而为绝;幼妇,少女也,并而为妙;外孙

为女儿的儿子合而为好;是受的意思,为辞。这八个字是绝妙好辞四字,是对曹娥碑碑文的赞美。

曹操惊叹道:尔之才思,敏吾三十里也。

杨修

曹操平汉中时,连吃败仗。欲进兵,怕马超拒守。欲收兵,又恐蜀

兵耻笑,心中犹豫不决。适逢庖官进鸡汤,操见碗中鸡肋,沉思不语。这时有人入账,禀请夜间口令,操随口答鸡肋! 杨修见令传鸡肋,便让随行军士收拾行装,准备归程。将士们问何以得知魏王要回师,杨修说:从今夜口令,便知魏王退兵之心已决。鸡肋,食之无味,

弃之可惜。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无益,不如早归。魏王班

师就在这几日,故早准备行装,以免临行慌乱。

曹操早恨杨修才高于已,今见修又猜透了自己的心事,便磊怒以扰

乱军心定罪,杀了杨修。杨修死时年仅45岁。

历史上有关进谏的故事3 淳于髡也是一位善于进谏的代表人物。齐

威王在位初期,好长夜宴饮,不问政事,把政事委托于卿大夫,文武

百官荒政放纵,各国都来侵犯,国家危在旦夕,身边近臣莫敢进谏。

淳于髡如此劝齐王说: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飞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 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于是诏令全国72个县的主官入朝奏事,奖赏了即墨大夫,烹杀了阿邑大夫,又发兵御敌,诸侯十分惊恐,都将侵地归齐,齐国声威大振,成为七雄之冠。

顾雍时孙权的臣子,孙权爱打猎、饮酒过度,顾雍就参加宴饮,但自己滴酒不沾,而是记下孙权及周围群醉汉的丑态,待大家酒醒后再一一念给他们听。

看了历史上有关进谏的故事的人还看了:

历史上忠臣进谏的小故事

本文发布于:2024-01-09 03:46:2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474318013419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历史上忠臣进谏的小故事.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历史上忠臣进谏的小故事.pdf

标签:进谏   国家   陛下   治理   意见   准备   故事   粮食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