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9日发(作者:运动会开幕式致辞)
11、竹林深处人家
节次 第1课时 备课人 赵群友 授课时间
知识与技能
总课时数
教
在朗读中整体感知、体会情感,感受作品的内容美和语言美。品析本文学
过程与方法
优美的语言,各种修辞的作用,培养和增强语感。
目
标
情感态度
在欣赏、感受自然美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与价值观
教 学 重、难 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体会江南竹乡的美丽景色,明白作者所寄寓的深情。了解移步换景的写法。
感受作品的内容美和语言美。品析本文优美的语言,各种修辞的作用,培养和增强语感。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1、谈起中国美景,有人曾这样说过“北方之景,形似关东大汉,有粗犷豪
放之态;南方之景,宛如小家碧玉,有温柔恬静之姿”。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
《竹林深处人家》,就让我们去江南竹乡领略一下她的女儿情态和动人之姿。
2、考一考:带竹字的成语,写竹的诗,岁寒三友和花中四君子。
成语:胸有成竹 势如破竹 罄竹难书 青梅竹马 竹篮打水 竹报平安
诗: 竹石
清·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岁寒三友:松竹梅 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二、检查预习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字音。
晾(liàng)晒 沏(qī)茶 隧道(suì) 竹箬(ruî) 屏风(píng)
密密匝匝(zā) 山麓(lù) 山岚(lán) 匾箪(dān) 器皿(mǐn)
忙碌(lù) 缕缕( lǚ ) 竹坞 (wù)
2、理解词语
气势:人或事物表现出的某种力量和形势
名副其实:名声或名称与实际情况相符
三、整体把握
1.范读课文,也可听课文录音。
教师要尽可能地注意到语气、语速、语调、重音等,以此来感染学生。同时要求
学生:初步把握文章大意,了解作者情感。
2.解读标题,根据“竹林”和“人家”分出文章的层次。
文章脉络:全文共十段, 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2),缘起。由吃扁尖笋引起对江南乡下作客的回忆。
第二部分(3---5),通过三个不同的视角来描写茂密的竹林。
第三部分(6---9),写竹乡的人家。
第四部分( 10 ),回应首段,寄寓对竹乡的眷念向往。
四、竹海景色
1、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描写竹林的?请找出文中的关键字。
观察点:远远望去------深入到竹海里去------来到一处较高的竹坞
学生活动
一、激趣引入
2、作者从不同角度看到的竹林,分别有什么特点?
①“一连几座山头„„仿佛全被竹的海洋淹没了”; 当一阵风吹过的时候„„意味着它是非常深沉的。特点:无边无际
②“有时看到前面一丛像屏风一样的竹挡着去路„„很有点‘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味道。”特点:深不可测。
③“除了竹子,还是竹子”,“前面是一座接着一座的山„„因为你能看到的只是竹子”,“那样密的竹林,简直找不出一点层次,仿佛整个大自然就是竹林构成的。”特点:密不见底。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语出宋·陆游《游山西村》
比喻绝境中的希望和转机,给人以安慰和鼓励。告诉我们在绝境中不能灰心,要努力下去。
4、作者在描绘所见景物时,采用了什么写法?
“移步换景”是指不固定视点(即立足点和观察点),按照地点的转移和一定的视角,把所看到的不同事物描写下来的写作手法。
五、课堂小结
第3---5自然段,作者用了大量笔墨写竹林无边无际、深不可测、密不见底,
作者这样安排文章的用意是什么,请同学们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教师点拨明确:
作者用大量笔墨写竹林,写它们的无边无际、深不可测,用意在于通过具体
描绘竹子丰收的景象,为后文写竹林深处的人家,写他们丰收的欢笑作铺垫,作
者并不是单纯地为写景而写景,而是通过详细写竹林景色,写竹海无边,来表现
出竹乡的美丽富饶,而且也与文题“深处”二字切合。
下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竹乡的人家部分。
板
书
计
划
教
后
记
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2)由吃扁尖笋引起对江南乡下作客的回忆
描写角度 写景方法
↗ 远望:无边无际
第二部分:(3---5)竹林的景色。 竹林 → 近观:深不可测 移步换景
↘ 四顾:密不见底
第三部分:(6---9)竹乡的人家。
第四部分:( 10 )对竹林的回忆。
本文发布于:2024-01-09 02:25:5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473835725905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语文:第11课《竹林深处人家》第1课时教案(语文版七年级上册).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语文:第11课《竹林深处人家》第1课时教案(语文版七年级上册).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