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9日发(作者:世界名著推荐)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中外建筑史学习心得
篇一:中外建筑史学习心得
中外建筑史学习心得
建筑是人类生活的舞台、主要的物质环境。人塑造了建筑,建筑反过来也塑造了人。建筑上凝固着人的生活,他们的需要、感情、审美和追求。建筑把这些传达给一代又一代的人。渗透到他们的性格和理想中去。建筑成了人们历史的见证,文化的标志,心灵的寄托。
我本身对中外建筑史比较感兴趣,所以本学期专业选修课选修了中外建筑史,特别的想去了解中国的建筑史和外国的建筑史。比起景观建筑,如果再给我一次重选的机会,我还仍是会选择中外建筑史。选修了这门课,老师的课件丰富多彩,视频也很多样化,对我的教学非常的有帮助。老师精心的备课使我的收获非常之大。虽然有时候上课的态度不是很端正,玩手机睡觉都有,但是也不是因为上课枯燥导致,
1 11
而是自身的原因。我深刻的觉得中外建筑史是门非常有意义的课,对我学房地产的甚至整个学建筑有关专业的都很是有必要去学习这门课,读建筑有关的专业连建筑史都不了解岂不是让人笑话,还有这门课对我们以后学习或者工作都是很有帮助的。所以课后特意的认真地去看了中外建筑史这本书,分别初步的了解了中国建筑史的原始社会、夏、商、周、秦、汉建筑,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建筑,宋、辽、金、西夏建筑,元、明、清建筑,近、现代建筑。还有外国建筑史的古代建筑,中世纪至18世纪建筑,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建筑和近、现代建筑。其中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对古代建筑和中世纪至18世纪建筑进行了深层次的讲解,以便我阅读时更深的理解。
早在奴隶制时代,人类的建筑活动已经有了大规模的发展,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埃及、西亚、波斯、希腊和罗马的建筑成就比较高,建筑风格千姿百态,对后世的影响比较大。其中埃及、西亚和波斯得建筑传统流传甚少,唯独希腊、罗马的建筑在欧洲一直流传,得以发展,并统称希腊、罗马的文化为古典文化,把它们的建筑统称为古典建筑。古代建筑又分为了古埃及建筑,两河流域和波斯建筑,古希腊建筑,古罗马建筑和古美洲建筑。
尼罗河流域的埃及文明,是古代西亚文明的两大核心之一,也是人类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埃及土地肥沃,农耕发达,
2 11
自然条件温和。埃及人拥有相对安定的今世生活,也积极乐观的期待来世。因此,投射到建筑上,就表现为埃及人用石材建筑起庞大的陵墓和神殿。埃及建筑没有受到外来的影响,相对稳定,其象征性独树一帜。
从艺术传播和文化史的角度来看,希腊时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时期。公元前11~前8世纪是希腊神庙建筑的起始阶段。公元前7~前6世纪,希腊石造神庙开始形成,到公元前5世纪中叶进入了成熟阶段。这一过程也是多立克柱式和爱奥尼柱式从诞生到成熟的过程。多立克柱式是仿男体的,又被称为男性柱,爱奥尼柱式是仿女体的。著名的雅典卫城的帕提农神庙也采用的是多立克柱式。古希腊的柱式,不仅仅是一种建筑部件的形式,更准确的说,它是一种建筑规范的风格,这种规范和风格的特点是,追求建筑的檐部及柱子的严格和谐的比例和以人为尺度的造型格式。
古罗马建筑擅长用券拱技术。摆脱承重墙,扩大内部空间是当时罗马人在建筑结构上的重要课题之一。而摆脱承重墙与扩大内部空间是采用十字拱。十字拱只需要四角的支柱来传递荷载,废弃了承重墙,而且十字拱便于开侧高窗,有利于大型建筑物的内部空间采光的要求。十字拱的实现也需要一个完整的结构受力
体系的配合。
中世纪至18世纪建筑最主要的是拜占庭建筑。拜占庭
3 11
时期最重要的是宗教建筑,一般采用穹顶和集中式形制。拜占庭的建筑是沿方形平面的四边发券,在四个券之间砌筑以对角线为直径的穹顶,这个穹顶仿佛一个完整的穹顶在四边被发券切割而成。它的重量完全由四个券承担。拜占庭穹顶结构体系完整也集中了统一的空间,是因为巧妙的运用了两端的半圆穹顶,以及两侧的通廊,这样便大大地扩大了空间,形成了一个十字形的平面。然而内部装饰的艺术同样具有拜占庭建筑的最高成就。它借助于建筑的色彩语言,进一步地构造艺术氛围。
而西欧中世纪的哥特式建筑1减轻了拱顶的重量及侧推力,把十字拱做成框架式的,其框架部分为骨架券。2哥特式建筑使用独立的飞券作为传递屋顶侧推力结构构件使得中厅利用侧高窗的自然采光变得很容易。3将圆券十字拱等全部改用二圆心的尖券和尖拱,减轻了侧推力,增加了逻辑性很强的结构线条。4哥特式建筑内部处理的最重要的一个重点是玻璃窗。玻璃窗的面积大,又是极易出装饰效果的地方。总而言之,哥特式建筑的总体风格特点是空灵、纤瘦、高耸、尖峭。
这些都是我在中外建筑史这本书里自己读到的能理解的东西,建筑伴随着人类度过了漫长的岁月,由于各国的物产、气候、地理、交通等各种因素的不同,每个地方的建筑都有自己的特点。我期望老师能与我们多分享一些中外建筑
4 11
史,也期望老师能带领我们去看看中国的古老建筑。以后在生活中我自己也会多关注一些各国建筑发展的历史和特点,特别要对我们中国的木构造建筑和清式建筑进行全面的了解。总而言之,我爱中外建筑史,我要了解中外建筑史。
篇二:中外建筑史心得体会
11建装2班
黎姗姗12号
建筑是人类生活的舞台,只要的物质环境。人塑造了建筑,建筑反过来也塑造了人。建筑上凝固着人的生活,她们的需要、感情、审美和追求。建筑把这些传达给一代又一代的人。渗透到她们的性格和理想中去。建筑成了人们历史的见证,文化的标志,心灵的寄托。
我深刻的觉得中外建筑史是门非常有意义的课,对于我们这个专业来说都是很有帮助的。所以我经过了解了这本书后,分别初步的了解了中国建筑史的原始社会、夏、商、周、秦、汉建筑,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建筑,宋、辽、金、西夏建筑,元、明、清建筑,近、现代建筑。还有外国建筑史的古代建筑,中世纪至18世纪建筑,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建筑和近现代建筑。
早在奴隶制时代,人类的建筑活动已经有了很大规模的发展,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埃及、西亚、波斯、希腊和罗马的建筑成就比较高,建筑风格千姿百态,对后世的影响比较
5 11
大。其中埃及、西亚和波斯的建筑创痛流传甚少,唯独希腊、罗马的建筑在欧洲一直流传,得以发展,并统称希腊、罗马的文化为古典文化,把它们的建筑统称为古典建筑。古代建筑又分为了古埃及建筑,两河流域和波斯建筑,古希腊建筑,古罗马建筑和古美洲建筑。
这些是我在中外建筑史这本书里自己读到的能理解的东西,建筑伴随着人类度过了漫长的岁月,由于各国的物产、地理、交通等各种因素的不同,每个地方的建筑都有自己的特点。我觉得我们可以多去分享一些中外建筑史,有机会更可以多去看看中国的古老建筑。以后
在生活中我们自己也可以多去关注一些各国建筑发展的历史和特点,特别要对我们中国的建筑进行全面的了解。总而言之,我爱中外建筑史,我要了解中外建筑史。
篇三:学习中外建筑史的意义
中外建筑史的心得
首先来说说中国建筑的历史颇深,觉得中国的建筑从形式来说多种多样,材料以木为主,建筑史之于在中国具有特殊性,中国的历史横亘5000年。中国建筑源于上古,成熟于唐宋,明清极盛,一脉相承,有一套完备的体系。而当现代主义如火如荼的进驻于中国时,人们开始怀疑建筑史存在的必要性,5000年的历史不再成为一种优势,而成为了一种负担。有人开始抱怨中国现代之所以没出现影响世界的建筑
6 11
师,是因为中国建筑师身上肩负了沉重的历史。
近代中国没有出现影响世界的建筑师的原因是复杂的,可中国的古建筑却多多少少影响了现代建筑,现代主义大师赖特早期受日本建筑影响,而影响他的那种日本建筑根源于中国建筑。在中国宋代的山水画中甚至能找到被誉为现代建筑双子星的流水别墅的类似形象。同样密斯的简约的建筑梁柱之间的造型和中国古建筑惊人的相似。
再说一下梁思成和贝聿铭,贝聿铭实际上关注的是如何盖出好房子,而不去探索房子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要盖房子?贝杰出的建筑作品对整个建筑界的影响和贡献无疑是巨大和深远的,但他专注的是实际工程,很少给后来人留下系统的理论和主动的影响。而梁呢?他一生在建筑的理论和历史上苦心孤诣,把即将失传的建筑技术保护了下来。如果说贝是务实的,那么梁就是务虚的。梁告诉我们,建筑不仅是物质,而且是精神。建筑作为一种物质不可能永远屹立不倒,就像人不可能长生不老。我们需要传承的是一种精神,这样才会源源不断,生生不息,这才是真正的永恒。最近香港修葺一个寺庙,在大陆这边却找不到相关的技术,最后不得不求助于日本。在国外,研究建筑历史已经形成了相当完备的一条体系,而中国从中国营造学社开始,才刚刚起步,如果没有梁先生他们那一代人含辛茹苦的保护,中国或许只有去到日本或者其他国家去找寻自己的历史了。
7 11
建筑发展到20世纪,现代主义建筑轰轰烈烈上演,几千年来传承下来的一套体系被摒弃。可就算现代主义,解构主义表面是反历史的,最终还是成为了历史的一部分,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是不存在的。我们看毕加索的绘画或是苏轼的书法,如果我们不了解绘画或是书画沿革的那段历史,我们看到的只是肤浅的表面,甚至视之为垃圾。
由于人类知识的爆炸性增长,学科体系越来越趋向于条分缕析的专业化,使得我们的学科设置带有更多人为划分色彩,这很容易导致“画地为牢”的倾向。建筑是一门艺术,它与人类的精神层面和物质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太过密切的联系,以致我们不能想象没有深厚知识底蕴和敏锐的视觉感知力的人能设计出好的建筑。
学习外国建筑史使我们认识到一个好的建筑师是同时具备艺术细胞和文化史细胞的。而在我国,人们之所以会忽略建筑与雕塑、绘画等视觉艺术的关系,其原因之一就在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在我国的艺术史上,建筑与其他视觉艺术形式的紧密联系曾经在石窟和寺庙的艺术综合体中得到明显的体现,但在宋元以后,一方面由于石窟与寺庙艺术的衰微,另一方面由于文人画的兴起并成为绘画乃至艺术的主流,成为文化精英的最爱。而在西方文化中则是另一种情况,建
筑、绘画和雕塑之间的联系不但十分紧密,而且通过官
8 11
方艺术教育而制度化了。
在西方的文化传统中,建筑、雕刻、绘画三门艺术构成了视觉艺术,这一
观念早在文艺复兴时期就形成了。为什么如此?就如瓦萨里(giorgioVasari,1511—1574)所说,这三门艺术共有一个父亲叫做“design”,所以它们构成了“Artideldigno”(设计的艺术)。其实我们不顾语境将design译为“设计”是不合适的,在西方语境中这个词的含义要广得多,有构思、图样、素描等意思,包括了艺术家将自己的构思与创(:中外建筑史学习心得)意以素描与图形的方式表现出来的种种技术与技巧。只不过我们现在没有更好的译法,暂时译作“设计”而已,但只要我们心里明白,它与现在通常所谓的“设计”虽有关联,但并不是一回事。所以在西方,建筑至少在文艺复兴时期就跻身于视觉艺术的行列,它摆脱了纯实用的功能主义,成为人文主义者表达新观念的主要媒介之一。
进而言之,为更好地理解建筑现象,我们还应联系到视觉艺术领域之外的
种种文化史的因素,如地理环境、民风民俗、哲学宗教、文学音乐、经济政治制度等方面,来思考对于建筑的种种影响。在外国建筑史的书中我们将会看到,希腊的地理条件、生活方式与神话观念是如何影响了他们的神庙建筑的;穆斯林和基督徒在宗教观念与礼拜方式等方面的不同,如何导致
9 11
了他们各自宗教建筑的形制和结构差别;法国太阳王时代的君主集权制是如何决定了凡尔赛宫及园林布局的;同样是金字塔形式,古埃及与中美洲先民的宗教及文化观念是如何决定了金字塔建筑的不同形制的,等等。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一千零一夜》来想象早已灰飞烟灭的阿拔斯王朝的奢靡宫殿,通过巴罗克的赋格曲来理解巴罗克建筑语言的运动与步进,通过《古兰经》对天堂花园的描述,来欣赏泰姬陵建筑师所营造的人间美景……在文学作品中,哲人的沉思和诗人的激情可以极大地启迪我们的想象力。这不由使我们想起伟大诗人歌德对于斯特拉斯堡主教堂的赞颂(当我一走到教堂面前,就被那景象所深深地震撼,激起的情感真是出人意表!一个完整的巨大的印象激荡着我的心灵,这印象是由上千个和谐的细部构成,因此我虽然可以品味和欣赏,却不能彻悟它的底蕴,有人说,天国的欢乐就近乎此。多少次,我重新回到它的跟前,以享受这天上人间之乐,以领略我们的兄长在他们的作品中所显示的博识宏才。多少次,我回到这里,从四面八方,从或远或近之处,从一天的各种时光,去欣赏它的庄严和壮丽!一个人看到他兄弟的作品是如此崇高伟大,而他只好纡尊膜拜,他的内心是难言的。多少次,在黄昏薄暮时分,那亲切而平静的微光,使我倦于寻觅的眼睛又爽然明亮,那时透过晚霞,无数的局部融成完美的整体!而这个整体就单纯而又高贵地屹立在我的心灵面前,我感到
10 11
心旷神怡,欣赏和理解同时并进。这时,这位巨匠的天才建筑家便用文雅的暗示向我披露自身),其实这就是对人类创造力与想象力的赞颂,是对统一、和谐之永恒艺术法则的赞颂…..
学习了中·外建筑史使我们了解到建筑之所以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占有极高
的地位,在于它体现了人类的审美价值和精神价值,材料技术和实用功能则构成了它的坚实的物质基础。在伟大的建筑面前,我们不仅需要材料与技术的知识装备,更重要的是要以心灵去读,去体验,去感悟。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注意将建筑艺术与其他视觉艺术形式以及更为广阔的文化史挂起钩来,这是一个追求,尽管可能我们做得还很不尽如人意。
班级:环艺1404班姓名:余南健学号:20XX31704071
11 11
本文发布于:2024-01-09 00:01:2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472968825893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中外建筑史学习心得.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中外建筑史学习心得.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