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音乐赏析---问答题

更新时间:2024-01-08 22:55:50 阅读: 评论:0

2024年1月8日发(作者:串词)

影视音乐赏析---问答题

影视音乐赏析-----问答题

1. 最早的电影音乐是用什么形式演奏?电影艺术加入音乐中最早是由于什么原因?

最早的电影音乐是邀请一名钢琴演奏员坐在屏幕前即兴演奏。电影艺术加入音乐的最早原因是由于人类所具有的感官感觉是“视”和“听”同时进行的,一旦只能看而不能听时,人的心理上就会觉得难受而加以排斥,这是生理的自然现象。电影艺术在诞生的初期就融合进音乐艺术是为了弥补试听不平衡的一种方法。

2. 什么是“罐头音乐”?它的特点是什么?

1909年美国安迪生专利公司便为电影的剧情选择对应的音乐段落进行录制,这就是“罐头音乐”,其特点是分别贴上“快乐”、“悲伤”、“紧张”等的标题,以便上剧情出现时能立即运用。

3. 电影音乐与电影画面有哪几种关系?

1) 音画同步

2) 音画平行

3) 音画对位

4) 音画逆行

5) 音画游离

4. 电影音乐常用的曲式结构有几种?

1) “奏鸣曲式”,由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三个部分组成。

2) “回旋曲式”,是指用一个音乐段落作巡回反复,并在巡回反复时插入若干个“插

部”的音乐曲式结构。如:

A----B----A----C-----A---D---A----E----A……….

3) “变奏曲式”,是指只用一个单一的音乐主题加以变化发展的音乐结构。如:

A1----A2----A3----A4----A5---A6

5. 电影音乐在电影中起着哪些作用?

1) 描绘作用

2) 抒情作用

3) 剧作作用

4) 背景气氛作用

5) 结构贯串作用

6. “音画对位”是指电影音乐与画面之间形成了如何的关系?

“对位”是音乐的术语,指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旋律同时出现,时分时合。似乎各自独立,但是相互之间的关系极其严谨。在这里指的是音乐与画面形成类似音乐中两个声部的对位关系。时而同步,时而不同步,甚至与画面在情绪、气氛、格调、节奏、内容上造成对立、对比,从另一个侧面来丰富画面的涵义,产生一种潜台词,形成新的寓意,使观众得到更深的审美享受。

7. 解释电影音乐与画面所构成的“音画游离”关系

电影音乐并不直接为剧情服务,它并不渲染影片的细节,而是以画外人的身份来解释或发掘影片的内涵。观众可以在音乐与画面游离的情况下,自己领悟影片的真谛,得到丰富的联想与感受

8. 《红河谷》的音乐有什么特点?

这部电影的音乐旋律动听、配器精良,和声和复调等作曲技术的运用都称得上精湛。可贵的是作曲家在影片的音乐中加入了大量的西藏原生态的民歌,这也为影片和影片的音乐增辉不少。从结构上分析这部电影的音乐结构应该属于“回旋曲式”结构。它基本上是以+“雪儿达娃”主题为基础作巡回出现,并在巡回出现之间插入一些其他的音乐段落。形成了”A—B---A---C—A—D—A—E---A”这样的结构框架。影片的音乐格调高雅,充满

民族风格。不但与影片的画面配合贴切,而且单独聆听也具有相当的欣赏性。

9. 丹珠牺牲时出现的歌曲的作用?

丹珠牺牲时出现的所演唱的歌曲起到剧作的作用,音乐与画面构成“音画游离”的关系

10. 电影《红河谷》的音乐是用什么曲式结构写作的?为何要用这种曲式结构?

电影《红河谷》的音乐是用“回旋曲式”而写的,由于“回旋”带有不断地重复性,与相对的变化性,因此更能够表达影片所要表达的含义。

11. 电影《红河谷》的音乐中运用了哪些体现民族特色的素材?

电影《红河谷》中运用了多种藏民族的素材,其中有原生态民歌、傩戏、民族舞蹈、民间传说。

12. 电影《沙器》的音乐属于什么体裁3?音乐在电影中起着什么作用?

电影《沙器》的音乐体裁为钢琴协奏曲,即有独奏钢琴与交响乐队组合而成的一种音乐体裁。音乐在《沙器》中的主要作用为“抒情作用”与“剧作作用”。钢琴协奏曲《宿命》表达了男主角的心声,在编写剧本时已经把这部钢琴协奏曲作为影片内容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

13. 电影《沙器》的音乐有什么特点?

电影《沙器》用钢琴协奏曲体裁创作,用钢琴协奏曲《宿命》贯穿于整部影片。音乐具有日本民族风格,音乐的情绪变化多端,时而深沉、时而激昂,用生动的音乐语言刻画了男主角和贺英良的内心世界。尤其是影片的结尾,当钢琴协奏曲《宿命》的音乐在音乐厅响起,影片的画面插入了一幅幅和贺英良回忆的镜头。此时音乐与画面高度统一,展现出影片的艺术特色。

14. 电影《卡桑德拉大桥》的音乐中插入了什么流行音乐元素?为何要使用流行音乐元素?

在影片的情节中出现了一首民谣风的歌曲,再此导演和作曲家借用了戴夫·乔丹所写的流行歌曲《人在路途》,这首流行歌曲与随后开始的紧急寻找逃犯情节里音乐的情绪形成了强烈对比。

15. 电影《卡桑德拉大桥》音乐的作者是谁?他在电影的音乐中使用流行歌曲《人在旅途》

的目的是什么?

《卡桑德拉大桥》的作者为杰里·戈德史密斯,他在影片中使用了戴夫·乔丹所写的歌曲《人在旅途》,其目的是用这首流行歌曲与随后开始的紧张寻找逃犯情节里音乐的情绪形成了强烈对比。

16. 电影《理发师》的音乐使用了什么曲式结构?构成这种结构的基本音乐元素是什么?

电影《理发师》的音乐使用的曲式结构是“回旋曲式”,构成这种结构的基本元素是影片的主题歌曲,它一直贯穿在整部影片之中,但是每一次的出现都是根据不同的情节而具有变化。这部电影的音乐写作可以说是和电影一样精细,是艺术性和可听性兼容的电影音乐作品。作曲家使用了大型的交响乐队和一支童声的合唱队来体现他的作品。但是作曲家并没有完全使用大兵团“作战”的战术,而是根据影片的内容需要合理地使用乐队资源。为了突出电影的主题思想,往往在宏大的场面使用小乐队编制,而在情感场面却使用大型乐队编制。

影视音乐赏析---问答题

本文发布于:2024-01-08 22:55:5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472575013395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影视音乐赏析---问答题.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影视音乐赏析---问答题.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音乐   电影   影片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