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社会主义的充分发展和向共产主义过渡需要一个很长的历

更新时间:2024-01-08 21:25:53 阅读: 评论:0

2024年1月8日发(作者:写荷花的诗句)

【精选】[社会主义的充分发展和向共产主义过渡需要一个很长的历

[社会主义的充分发展和向共产主义过渡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

一、相关文章

1、陈国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道路》,《马克思主义研究》2004年第4期。

2、陈金庞:《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形成新探》,《理论建设》2004年第5期。

3、陈立旭、王正芳:《充分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发展论坛》1998年第4期。

4、高建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时代意义》,《发展论坛》1998年第1期。

5、韩荣璋:《一道世纪性的难题——社会主义国家对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马克思主义研究》2004年第4期。

6、黄仁伟:《中国崛起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2年第3期。

7、马仲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北京社会科学》1998年第1期。

8、剑阳:《社会经济形态的稳定性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云南教育学院学报》第十三卷第六期,1997年12月。

9、蒋学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轮的历史意义》,《复旦薛宝(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1期。

10、李会滨:《论社会主义史上的三次飞跃》,《社会主义研究》1997年第2期。

11、李士文:《社会主义国家在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认识上的曲折与失误》,《云南社会科学》1997年第5期。

12、李忠杰:《邓小平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中共党史研究》2004年第5期。

13、刘博、董荣蓉:《论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理论学习》2001年第12期。

14、刘土尧:《邓小平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观初探》,《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4年第4期。

15、毛立言:《社会主义的历史定位和模式选择》,《马克思主义研究》1999年第3期。

16、南竺雁、何爱农:《超越苏联模式:一个时代的课题——试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时代意义》,《理论探讨》1994年第3期。

17、钱均鹏:《社会主义的百年探索及其定位思考》,《理论导刊》2002年第1期。

18、《求是杂志》课题组:《社会主义事业的长期性艰巨性》,《求是杂志》2000年第24期。

19、单晓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创新了的社会主义初级形态》,《理论探讨》2004年第1期。

20、沈耕、毛怡红:《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及其当代争论》,《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第1期。

21、师仓:《深刻认识社会主义的历史进步性和发展曲折性》,《理论探索》2002年第1期。

22、宋才发:《社会主义发展论》,《社会主义研究》1991年第1期。

23、石冀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性的外部制约因素分析》,《唯实》2002年第4期。

24、石仲泉:《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的贡献和失误》,《中共党史研究》1988年第1期。

25、孙皖江:《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性的再认识》,《理论探讨》2000年第1期。

26、王朝文:《要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思想理论教育导刊》1997年第11

期。

27、王金华:《“超越阶段”错误的表现及其社会后果》,《理论学刊》1989年第1期。

28、王金华:《社会主义国家“超越阶段”错误发生原因探讨》,《马克思主义研究》1989年第2期。

29、王力军:《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与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东方论坛》2004年第3期。

30、汪亭友:《20世纪科学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与现实思考》,《学术论坛》2002年第1期。

31、卫兴华、桑百川:《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8年第1期。

32、文记东:《中共三代领导集体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的探索》,《理论探讨》2004年第2期。

33、伍建文:《对社会主义发展过程曲折性、长期性和艰巨性的认识》,《江西社会科学》2002年第6期。

34、吴雄丞:《道路曲折 前途光明——社会主义发展历程的回顾与展望》,《求是杂志》2001年第10期。

35、夏冰:《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产生的历史必然性——“中国道路”的现实思考》,《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1期。

36、邢和明:《八大前后中共对苏联模式的思考与改革——兼论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有益探索》,《当代中国史研究》第12卷第1期,2005年1月。

37、徐民华:《深化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双重历史定位的认识》,《科学社会主义》1998年第1期。

38、徐佩华:《对社会主义事业长期性和实现模式多样性的探讨》,《理论月刊》2001年第11期。

39、徐卫国:《论社会主义发展过程的阶段性》,《社会主义研究》1996年第5期。

40、薛汉伟:《论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5卷,1998年第1期。

41、鄢新萍:《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的认识与推进》,《社会主义研究》2004年第5期。

42、杨菲蓉、郭文亮:《从马克思到邓小平: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44卷(总第191期),2004年第5期。

43、杨继瑞:《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再认识》,《经济体制改革》1998年第1期。

44、杨鲁慧:《社会主义发展观:阶段性与整体性》,《社会主义研究》1994年第1期。

45、杨世平:《论江泽民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思想》,《毛泽东思想研究》第20卷第6期,2003年11月。

46、曾芬钰:《对马克思社会经济形态演变理论的深层思考》,《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4期。

47、张剑峰:《发展市场经济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可逾越的阶段——学习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2期。

48、张凌云:《论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的发展》,《浙江社会科学》2004年第3期。

49、张奇志:《试论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生长点及现实意义》,《北京党史》2004年增刊。

50、张蔚萍:《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理论前沿》2001年第4期。

51、张晓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新内涵》,《社会主义研究》2004年第5期。

52、张义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概念适用范围的有限性和国际性意义》,《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44卷第3期,2004年5月。

53、张玉玺:《正确看待社会主义的曲折发展历程》,《理论前沿》2002年第16期。

54、张植卿:《社会主义进程的曲折性及其历史命运》,《河南社会科学》第9卷第4期,2001年7月。

55、赵家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41卷第5期,2004年9月。

56、周锡荣:《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求是》1998年第16期。

57、朱春珠:《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1年第12期。

二、观点概要

1、马克思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阶段论的研究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首次把社会主义思想由空想推进到科学阶段。尽管社会主义制度在当时尚未成为现实,但是马克思恩格斯出于对敌斗争和革命宣传的需要,还是在理论上大胆地勾勒和描绘了未来社会主义的大体轮廓与基本特征。由于马克思恩格斯一生没有亲身经历社会主义实践,短暂的巴黎公社革命提供的经验与教训非常有限。他们的设想具有很强的预测性。当然,马克思恩格斯也没有把他们的理论绝对化、教条化,而是用开放、发展的观点看待自己创立的理论体系。“所谓‘社会主义’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其他任何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在这里,恩格斯指明了未来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基本特点,告诫后人要有创新观念,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社会主义。

列宁认为,落后的俄国存在一个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的社会主义绝不是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成熟的社会主义社会。在这一特殊时期,无产阶级执政党,只要条件许可,要始终把经济文化建设作为工作重心。而且不应实行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要允许小农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的存在和发展,作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有益补充。社会主义社会不仅不能取消商品、货币与市场,还要反对包罗万象的高度集中的官僚主义计划,要充分发挥商业、市场与货币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列宁关于不发达国家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为处于初级阶段的广大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积累了新经验,提供了新思路,开辟了新途径。

——汪亭友:《20世纪科学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与现实思考》,《学术论坛》2002年第1期。

1875年,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第一次阐明未来社会发展将经历以下三个基本阶段:过渡时期、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过渡时期就是指由资本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即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马恩对未来社会的预见的立足点是西方资本主义国

家。另外,马恩在有生之年没有机会也没有可能面对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的活生生的现实来探索和研究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因而他们对未来社会的展望和预测只能是抽象的和一般性的,而不是具体的和细致的,不同国家所应经历的不同社会主义发展轨迹和特殊规律在他们那里并没有现成的答案。但正是马恩对未来社会发展阶段所作的这种抽象的、一般的展望和预测,为后人继续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留下了广阔的空间。

列农对未来社会发展阶段的认识,基本沿用马克思在《哥达批判纲领》一书中的设想,即过渡阶段、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但在概念使用上有所不同。1916年列宁在《关于自决问题的争论总结》中首次把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称为“社会主义”,把过渡阶段、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看成是前后相继、从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三个阶段,认为不能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而必须经过较长时期和若干阶段。列宁提出的这些颇具启发性的新论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未来社会发展阶段理论。

——杨菲蓉、郭文亮:《从马克思到邓小平: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44卷(总第191期),2004年第5期。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基本思想,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中国国情出发。中国实际或中国国情是怎样的?人们在谈到这个问题时往往指出如下两点:一是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二是人口多、底子薄,经济文化落后、一穷二白,地区发展不平衡等。这些认识不仅正确,而且重要,但却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些并非是今天才有的新认识,而是过去人们早就有所认识。根据这些认识,1959年毛泽东还提出了不发达社会主义的概念。这当然是理论上的一个进步,但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相去甚远。因为我们还远没有认清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当时,不少社会主义国家领导人的有关认识也有类似的进步。1960年《,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声明》说:“社会主义阵营的其它国家正在胜利地奠定社会主义的基础,其中某些国家已经进入发达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61年,卡达尔说:“我们正在匈牙利建成社会主义基础,并将过渡到建设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这些在实际上就是承认还处在不发达社会主义的阶段。但仍然没有形成符合本国实际的社会主义概念。

后来,人们进一步认识到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1962年1月,毛泽东在《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说:“中国人口多,底子薄,经济落后,要使生产力很大地发展起来,要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没有一百年的时间,我看是不行的。”到80年代中期,一些东欧国家的领导人也进一步认识到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1985年,匈牙利的领导人指出:各社会主义国家目前还处于建设发达社会主义的“开始时期”。“那种认为一个落后国家在一二十年内就能建成社会主义,再过二三十年就能实现共产主义的理论是幼稚的,已经过时了。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可能要延续一百年到几百年。”1983年,保加利亚领导人日夫可夫也说:“建设发达社会主义不是一个短暂的阶段,它是一个持续的时期。”1986年波兰十大制定的党纲说:“波兰现在处在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最后阶段。”这些都应当说是一大进步,但这种进步是不够的,还不足以制定出符合实际的政策,因为那时还远未搞清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远未摆脱苏联模式的影响。

——薛汉伟:《论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5卷,1998年第1期(总第185期)。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研究未来社会时,十分重视阶段的划分。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

中,曾把资本主义制度被消灭以后未来社会的发展,划分为三个相互衔接、循序渐进的历史阶段:从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马克思在这里并没有使用“社会主义”这一概念。他所说的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就是后来所说的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证明,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发展所需经历的三个历史阶段的划分是正确的、科学的。但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没有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具体历史阶段作过明确的划分或论述。因为当时既没有社会主义实践的经验,也没有做出科学预见的必要条件。不过他们为我们留下了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方法,这就是:社会主义社会同其他一切社会一样,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过程。

列宁在把社会主义理论变为活生生的实践中,不仅对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作了系统的论述,而且对社会主义本身的发展阶段也有某些科学预测,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共产主义发展阶段的理论。列宁认识到,俄国是一个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其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不是短暂的而是长期的历史过程,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之后,不经过国家资本主义“一系列过渡”便不能到达社会主义;依据同一理由,要从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也必须经过社会主义的“一系列过渡阶段”。他当时提出的概念有:“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发达的社会主义”、“最终胜利和巩固了的社会主义过渡阶段到完全的共产主义”等等。只是在当时的条件下,他很少有可能对上述这些概念作出明确的解释。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列宁在这里已经萌发了对于社会主义社会长期性和阶段性的思想。而且,这一科学预测是符合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实际的,具有巨大的指导意义。

毛泽东重视对于一个长的历史过程的阶段性研究,从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前后起,就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并提出过许多正确或比较正确的观点。1957年2月,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刚刚建立”,“还很不完善”,它有一个从“很不完善”到“完全建成”的过程。这时,毛泽东提出了“建立”和“建成”这样两个表示社会主义发展不同阶段的概念,并以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不同状况,以社会主义很不完善和完善的不同状况,来区别“建立”和“建成”这两个阶段。1959年底,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发展两阶段的思想,并谈到我国现在正处在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进而明确提出,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能分成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他说,后一阶段可能比前一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经过后一阶段,到了物质产品、精神财富都极为丰富和人们的共产主义觉悟极大提高的时候,就可以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在当时,这种提法是相当杰出的见解和极有价值的思想,它大概面汇出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发展过程。到1962年初,毛泽东更加深了对社会主义长期性的认识,他指出,中国的人口多、底子薄,经济落后,要“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在中国,五十年不行,会要一百年,或者更多的时间。”毛泽东的这个认识,与我们党现在提出的“我国从五十年代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至少需要上百年时间,都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思想,是基本一致的。

上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思想,为我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科学地划分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现在所处的历史阶段提供了理论依据。从他们的思想中,我们可以得出两点认识:第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经历不同阶段的历史过程。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都有不同的特征,社会主义社会就是在这些不同阶段的依次发展中逐渐完善起来的。第二,社会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包括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社会主义从低级阶段到高级阶段的发展,以至共产主义社会

的实现,都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程度。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长期性和阶段性,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发展的长期性和阶段性决定的。所以,认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首先应该着眼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状况,以及与其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状况。

——徐卫国:《论社会主义发展过程的阶段性》,《社会主义研究》1996年第5期。

从研究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史的角度来看,毛泽东是比较早地明确论述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的革命家之一。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有这样一些好的思想:例如,根据社会基本矛盾的普遍性原理,认为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有许多发展阶段,会发生质变和革命,从而启开了研究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大门。又如,从部分质变的观点出发,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分为不发达和比较发达的两个阶段。再如,在对我国的国情进行初步分析时,认为社会主义阶段的中心任务是建设,改变我国贫穷落后的面貌需要五十年至一百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思想,使一个有着矛盾内容的复杂体系。除了正确思想之外,毛泽东亚有许多错误的理论观点。主要表现在这样两个方面:(一)超越阶段的空想论。1、急于将多种形式的所有制变为单一的全民所有制。2、急于改变按劳分配政策,实行名曰具有共产主义因素实为平均主义的分配制度。3、不切实际地单纯强调发扬共产主义风格,基本否定物质利益原则的积极作用。4、无视中国落后的客观实际,企图实现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的穷过渡。(二)混淆阶段的“大过渡”论。毛泽东关于过渡标准和过渡终点的看法都改变了。

——石仲泉:《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的贡献和失误》,《中共党史研究》1988年第1期。

2、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论的贡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的特殊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市场经济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消除封建专制主义残余影响,实现民主化、法制化的阶段。

——马仲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北京社会科学》1998年第1期。

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关键在于时刻不能忘记“初级”二字。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是指象我国这样的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必经的特定阶段。在这一历史阶段中,我国的基本国情就是不发达。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处在初级阶段。要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需要长期的努力。“至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那还需要更长得多的时间,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长期性、艰巨性,我们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必须确立戒骄、戒躁、长期奋斗的思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市场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整个历史阶段。在这个相

当长的历史阶段中我们必须把经济建设作为全党全国工作的中心,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努力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

——陈立旭、王正芳:《充分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发展论坛》1998年第4期。

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理论是邓小平理论宝库中最重要的理论问题之一。从国际、国内社会主义实践来看,对现阶段应当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缺乏清醒的认识,是造成社会主义经过最初时期的发展后普遍遭遇困难甚至挫折的重要思想理论根源。邓小平基于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首次提出了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的新概念、新范畴,这是解放思想、独立思考、重新认识社会主义的一个重大理论突破。

初级阶段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发展中的特殊新形态,既和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在发达资本主义基础上产生的社会主义有区别,也和20世纪实践中的单一僵化的社会主义模式、追求“一大二公三纯”的社会主义有区别,还和当今国际上存在着的诸多社会主义思潮有区别。邓小平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观顺应了时代的需要,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又一次重大历史性推进。第一,邓小平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观科学揭示了现实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回答了社会主义在当代面临的新问题。第二,邓小平初级阶段社会主义观深化了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为社会主义的健康发展指明了必由之路。第三,邓小平初级阶段社会主义观深化了对现实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的认识,对社会主义国家加入世界全球化历史进程有重要指导意义。第四,建设有本国特色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在中国取得的初步成功,不仅给一些对社会主义前途命运表示怀疑的人们以坚定的信心,而且给那些叫喊“社会主义已经失败”的论调以当头棒喝,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展示出新的发展前景。

——刘土尧:《邓小平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观初探》,《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4年第4期。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必然性及其在人类整个社会发展阶段上所处的方位。中国由于经济原来十分落后,革命胜利后,尽管我们实现了生产关系中占有关系形态的一定跨越(这是以中国有一定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生产力发展阶段、生产关系中交换关系形态无法跨越。就生产力水平,交换关系形态的发展,现实中的社会主义所处发展阶段还没有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高,因此,我们要实现马克思设想的第三大历史阶段的到来,将有一个漫长的道路要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在中国将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党的十三大报告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含义有两层:第一,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不发达阶段。用邓小平的话说:“现在虽说我们也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党的十三大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解与马克思的社会发展阶段理论是一致的。那么,它该属于什么样的历史阶段呢?很明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必须经历的“起始阶段”,或一般意义上的“不成熟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亦即介于马克思设想的“过渡时期”(革命转变时期)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一个特殊阶段。只有根据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质的揭示来理解它是一个“不够格的特殊阶段”,才能真正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进而弄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历多长时期。

——孙皖江:《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性的再认识》,《理论探讨》2000年第1期。

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的“吸取资本主义一切肯定成果”的社会主义思想、列宁的苏维埃共和国是“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创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把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理论推进到新阶段。在邓小平的主持下,党在制定的一系列决议中,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作了逐步深入的研究。《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写上了“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在初级的阶段”。十二大报告进一步确认“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并且以“物质文明还不发达”作为这个阶段的根本特征。在上述理论成果的基础上,邓小平在党的十三大召开前夕,对我国现实社会主义的历史定位作出了科学的判断:“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

党的十三大报告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报告明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地位,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概念的科学涵义作了初步的概括,指出它是由手工生产力为主、兼有机器生产力向机器生产力为主、兼有信息生产力过渡的阶段,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过渡的阶段。由此确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根据这一主要矛盾,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依据党的基本路线,制订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的指导方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重大发展。它对马克思的“吸取资本主义的一切肯定成果”的社会主义的设想作出了更具体的规定,进一步使之由抽象上升到具体。

“三个代表”思想对社会发展规律所作的新的理论概括中,一个基础理论的重大贡献就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作出了新的重大发展。第一,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涵义。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涵义作了新的概括。一是对十三大报告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涵义的概括中的三点作了修改,使之表述更为确切。二是对十三大报告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涵义的概括补充了四点。第二,把党的基本路线进一步展开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基本纲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纲领。这一纲领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一步具体化。第三,进一步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发展阶段的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是由温饱向小康过渡的阶段,第二阶段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第三阶段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三阶段中的中间阶段,所以是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这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发展阶段的理论。第四,坚持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统一。第五,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向共产主义第一阶段过渡作出科学的展望。

——张凌云:《论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的发展》,《浙江社会科学》2004年第3期。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把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具有阶段性的预见和中国建设社会主义要经过不发达阶段的构想置于科学分析的基础上,使其具有较为完备的理论形态,从而也使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理论开始真正成为一种科学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强调了花粉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标准,纠正了长期以来流行的脱离生产力的观点,孤立地考察生产关系的变革的非马克思主义观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把商品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内在的固有本质属性加以肯定,认为它的充分发展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是不可逾越的,从而把商品经济的机制引入社会主义社会,在许多重大问题上改变了传统的社会主义观念。

——石仲泉:《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的贡献和失误》,《中共党史研究》1988年第1期。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概念的提出首先是用来特指中国。1987年10月,中共十三大认真总结了国内外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教训,总结了改革开放的新经验,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概念的内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它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制度不完善的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历史阶段。根据中国的历史条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至少需要上百年的时间经历这个阶段,才能进入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论断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我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二是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贫穷落后的不发达状态,我们必须从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我们分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概念,可见在其特指中国的各种因素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用来特指中国的生产力总体水平落后的国情是最根本的因素,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阶段的划分必须以经济发展水平为出发点的思想。那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概念是否也适用于其他经济文化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呢?显然,如果从经济发展水平的角度来考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完全可以理解为:它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那些在生产力落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制度不完善的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的国家必然要经历的历史阶段。这里显然也包括两层意思:一是这些国家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他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二是这些国家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贫穷落后的不发达状态,他们必须从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显而易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概念的适用范围是有限的。其主要适用于那些在生产力落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制度不完善的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的国家,而那些生产力发达的国家在进入社会主义时是没有、也不必要经历这么一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的客观必然性:那些已经进入社会主义阶段的国家以前都不是资本主义发达国家,除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捷克斯洛伐克经过了资本主义充分发展外,大多数是在资本主义不太发达,有的甚至仍处于前资本主义时期的历史条件下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国家。因此,他们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上必然有自己的特点:虽然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但生产力还很落后,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项制度还不完善。这就使这些国家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必然经历一个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不可超越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不可超越性是指,落后的国家虽然可以超越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进入社会主义,但是不能超越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充分发展的阶段而进入发达的社会主义。现在多数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人已认识到,不仅是共产主义,就是社会主义本身也需要经过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其次,现在多数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人已认识到,本国的生产力落后,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制度都不完善,需要进行彻底的改革,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为达到发达的社会主义而创造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越南自1986年实行革新,十多年来已取得了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存在是客观必然的,存在过或存在着的社会主义国家都曾经历了或正在经历着这一阶段,正是由于它们自身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起点——经济发展水平——太低,所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才成为这些国家不可超越的历史发展阶段。

——张义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概念适用范围的有限性和国际性意义》,《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44卷第3期,2004年5月。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这种代替是一个极其艰巨的、复杂的、曲折的历史过程;同时,这一历史过程必然是一个由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逐步演进的漫长时期。实践证明,落后国家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阶段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却不能不经过生产力的巨大而充分发展就进入社会主义比较成熟、比较发达的阶段。因为,在社会主义自身所需要的物质技术基础没有比较充分地建立起来以前,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制度不可能达到比较成熟的程度。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在中国扎根并初步显示出它的优质性。但是,由于我国底子薄,人口多,耕地少等原因,加上理论和实践上的失误,使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仍然很低,经济仍然很落后。基于这些认识,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阶段作出正确的判断,确认我国目前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无疑是切合我国国情的科学判断。

事实上,我国必须经历一个很长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处的时代特点分不开。我国在步入社会主义社会时,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早已实现了现代化。在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第三次科技浪潮方兴未艾,汹涌澎湃。尽管我国有可能加快发展,但要赶上世界上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仍需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可见,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历史时期,是在经济文化落后国家首先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逾越资本主义充分发展阶段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后必然出现的特定历史阶段。

——杨继瑞:《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再认识》,《经济体制改革》1998年第1期。

在新的实践和新的认识的基础上,江泽民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做出了三个方面的突出的贡献。使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第一,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第二,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并区分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初级阶段社会主义”两个概念。中国的国情决定了中国将长期处在初级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念的内涵扩大,即社会主义不仅在其初级阶段,而且在整个的历史发展阶段中都具有中国特色。这样,中国特色就有了空间和时间全方位的意义,进一步丰富了邓小平理论。第三,深刻地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要经历若干个具体的发展阶段。

要认识到初级阶段的阶段性和长期性,不要放弃了对更高目标的追求。我们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既是承认我国现阶段生产力不发达,社会主义制度不完善,需要改革的客观事实。同时,也说明我们不能只停留在这一阶段,而是要通过这个阶段,迅速发展生产力,完善各项制度,使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更充满活力。历史发展过程总是长期性与阶段性的统一。共产主义是通过完成革命和建设各个阶段的具体目标逐步实现的,而每一个阶段性目标的实现,都距离最终目标更近了。我们把长期性和阶段性结合起来,既有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又扎扎实实地做好现阶段的每一项工作。看不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过程和共产主义发展的长期性,容易头脑发热,急躁冒进,丧失理想和信心,犯“共产主义渺茫论”的错误。

——鄢新萍:《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的认识与推进》,《社会主义研究》2004年第5期。

首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双重的历史定位是辩证统一的两个方面,不允许有丝毫的对

立和割裂,它既坚持社会主义,又正视初级阶段,既同那些否定和怀疑社会主义的右的错误倾向划清界限,又同那种超越阶段,“急于求成”,“盲目求纯”的“左”的错误倾向划清界限。第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双重的历史定位是对当代中国国情的总体把握,是我们党判定社会主要矛盾、确立中心任务、制定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国情依据和逻辑起点。第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双重的历史定位也是一种时空定位,既是空间的概念,也是时间的概念;既是立足现实,也是着眼未来。这个双重的历史定位,既不是孤立的,也不是静止的,每一方都以对方相互联系而存在,同时,也以对方相互促进而发展。

——徐民华:《深化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双重历史定位的认识》,《科学社会主义》1998年第1期。

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现实意义:认识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邓小平强调要重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历史现实。他说“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

从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看:中国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落后的中国可以搞社会主义,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制度充分发展的阶段,但是生产力发展的工业化和生产的社会化、现代化是不可跨越的,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也是不可跨越的。社会主义是建立在生产力和物质水平高度发达的基础之上的。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落后,这就决定了中国必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用一个长期的历史阶段,去实现别的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的任务,去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应有的发达的生产力基础。从国情考虑,虽然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搞了几十年,但是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不平衡,科学技术教育文化的落后,人民生活水平的低下,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社会主义制度还存在诸多不完善的地方,使得中国至今仍未超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水平。中共十六大再次强调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还需要进行长时期的艰苦奋斗。

——张奇志:《试论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生长点及现实意义》,《北京党史》2004年增刊。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苏联的一些经验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因此,要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就必须解决好如何对待苏联经验的问题。所谓苏联经验,就是指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八大前后,中国共产党反思了再学习苏联经验上暴露出来的问题。通过思考,中共认为,要把这种学习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根据中国的国情制定路线、方针、政策。这表明中国共产党对苏联模式的理论思考产生了升华。作为这种升华的结果,就是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不再迷信苏联模式,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为了克服过去学习苏联经验上的盲目倾向,中国共产党一再批评教条主义,主张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苏联经验,要有创造性,要在结合上下功夫,努力找出在中国这块大地上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道路。

——邢和明:《八大前后中共对苏联模式的思考与改革——兼论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有益探索》,《当代中国史研究》第12卷第1期,2005年1月。

邓小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反对用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反对照搬照抄别国的经验和模式,认真总结、研究和吸取世界各国经济建设的有益经验,不断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论,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则是这一科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着邓小平经济理论的本质特征和最深刻的内容。

市场经济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可逾越的阶段。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我国经济改革的必然趋势,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客观要求。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要使市场机制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其出发点和根本目的是发展生产力。市场经济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但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又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科学技术的根本途径。如果没有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要实现生产的社会化,要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和丰富的物质生活资料,是根本不可能的。回顾我国在建国后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由于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政治运动连年不断,热衷于生产关系的变革,从生产到流通等各方面抑制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以致使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和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至今仍处在比较低的水平上,因此,充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强国富民的根本大计,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经阶段。

——张剑峰:《发展市场经济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可逾越的阶段——学习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2期。

3、社会主义发展的长期性与艰巨性

所谓“超越阶段”,是指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社会主义国家违背经济发展规律,试图越过某个或某几个必经的社会发展阶段,脱离国情和实际需要,实行或采取一些过急的政策或措施。“超越阶段”有着很大的错误,表现在:对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做出了不切实际的结论;同“左”的错误紧密结合在一起;急于求成,盲目求纯,给社会主义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的社会后果。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国民经济长期停滞;使社会主义在国内外的威信下降;社会主义国家出现了特有的经济政治危机;使中央集权日益僵化。

——王金华:《“超越阶段”错误的表现及其社会后果》,《理论学刊》1989年第1期。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正确地分析国情,做出了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这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和重要基础,也是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这个科学论断的关键之一,就是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长期性的精辟见解,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他在多种场合明确指出,这个阶段大致需要一百年左右的时间。第二层含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即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长期性。小平认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可以说,这个阶段的时间将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长得多。

充分认识和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第一,可以从思想上和行动上更好地遵循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真正从我国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制定和贯彻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可以有效地避免犯“左”的或右的错误,特别有利于克服有些人急于求成、盲目求纯的急躁情绪,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脚踏实地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第二,可以从思想上和行动上提高全党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第三,明确认识和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不仅对做好现阶段的工作有利,而且对今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乃至对实现共产主义理想,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周锡荣:《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求是》1998年第16期。

从时间范围来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长期性。邓小平和党的十五大对这一问题作出的相关论断,不仅强调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而且也强调了社会主义整个历史阶段的长期性。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是由这个阶段所要解决的历史任务决定的,即:实现发达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的任务,要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应有的发达的生产力基础等等。马克思恩格斯设想无产阶级革命首先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并取得胜利,因而认为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是比较短暂的。列宁虽认为社会主义是多阶段的发展过程,但并未进行具体的阶段划分,因而也未能明确提出社会主义个阶段的长期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性的论断是以邓小平、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贡献。这一论断为正确认识中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避免重犯历史上急躁冒进的错误提供了重要依据。

——杨菲蓉、郭文亮:《从马克思到邓小平: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44卷(总第191期),2004年第5期。

既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不够格”的社会主义,那么“够格”的或者具有“完备的物质文化基础”的社会主义又是怎样的呢?那就是以智能工具为基础的“个人全面发展”阶段,它的不充分发展阶段也就是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社会主义社会,它的充分发展阶段是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共产主义社会。合格的社会主义应该是建立在资本主义充分发展基础上的社会主义,是在生产力充分发展基础上占有关系和交换关系形态实现完全统一的社会主义。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观点就是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们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们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那么,纵观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我们可以看到,在新科技革命的作用下,经过内部调整的资本主义经济仍在迅猛发展,进入90年代美国经济持续增长,率先开始步入“知识经济时代”,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仍然呈现出勃勃生机。可见,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内,生产力并未全部发挥出来,资本主义还将长期存在和发展下去。建立在资本主义充分发展基础之上的“够格”社会主义社会应该比当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社会发展水平还要高。

考察资本主义历史我们可以知道,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后都经历了封建势力的多次复辟,资产阶级的统治并不巩固,只有经过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从工场手工业过渡到机器大工业时代,资本主义才战胜封建势力,资产阶级统治才得以巩固,世界才真正进入了资本主义时代,资本主义也才成为“够格”的资本主义。在英国工业革命刚完成,法国、美国接近完成,德国等国正在进行工业革命之时,马克思就评价道:“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机器大工业生

产力使资本主义从工场手工业初级阶段过渡到合格资本主义阶段。而那以后,资本主义又经历了电气化革命,现在又在进行信息技术革命。在我们还无法超越资本主义的发展水平的时候,我们是无法战胜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也不可能从根本上得到巩固,不如资本主义发达的社会主义也不可能是“够格”的社会主义。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得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特殊的历史阶段,其发展道路将是漫长的、艰辛的、曲折的。初级阶段的终点到底定在何时,需要进行逻辑的、历史的分析,也需要横向比较。在与资本主义的长期竞争中,我们只有在社会发展超越了资本主义时,也才有可能考虑进入下一个发展时期,到下个世纪中叶我们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和其他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看来也只能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中小阶段目标的实现,而要成为“够格”的社会主义,还将有很长的路要走。

——孙皖江:《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性的再认识》,《理论探讨》2000年第1期。

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不寻常飞跃,注定了其发展道路的曲折性。从理论层面看,马克思曾预言,社会主义国家是在生产最发达、工人人数最多的国家中产生的,而且是在几个最发达的国家中一起产生。东方落后国家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的阶段,这些特定的历史条件是:欧洲革命取得了成功,落后国家完成了民主革命,同时,落后国家还要充分吸收资本主义已有的文明成果。但这些预言都没有实现,社会主义是在落后国家中首先实现的,而这些国家对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不是充分吸收,而是自觉不自觉地拒绝。当落后国家实现社会主义时,虽然有马克思的科学理论做指导,但假如利用不好,就会成为束缚手脚的弱势,给社会主义的发展带来许多的磨难和难题。

从实践层面看,如何发展社会主义一直都在探索中。虽然这种探索遇到了各种挫折,但是,须知任何新生事物的成长道路都不可能是笔直的,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更不可一蹴而就。应该看到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太短,很难一下完全成熟起来,作为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没有现成经验可依循,需要不断实践,不断探索,逐步提高认识,逐步完善。特别是,十月革命以来,先后诞生的社会主义国家原本都是经济政治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因而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其巩固和发展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努力。对此,必须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这样,在挫折和困难面前才不会惊慌失措,悲观失望。

中国对社会主义的追求和探索还处在初级阶段,注定了其发展道路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在中国这样一个生产力落后的国家里建设社会主义,必须经历一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要经过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的特殊阶段。因此,邓小平的伟大,就在于他正确地定位了中国正处在 “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需要大力发展生产力,需要付出长期而艰巨的努力才能到达马克思所说的社会主义。邓小平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忠实继承者和伟大开拓者,他的最大贡献就是正确总结了中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强调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开辟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是邓小平理论的实践者,更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否延续的关键者。在邓小平成功探索的基础上,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围绕建设富强

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从新的实践出发,进一步明确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以及怎样建设这样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进一步明确了新时期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光明前途:面对世界的趋势和中国的实际,当前我们的首要任务是一定要全面正确地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并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在改革开放中大力发展生产力,使社会主义真正能够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二是必须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使社会主义真正能够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三是必须处理好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使社会主义真正能够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伍建文:《对社会主义发展过程曲折性、长期性和艰巨性的认识》,《江西社会科学》2002年第6期。

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这是因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较快,这是因为,一是新科技革命为经济的增长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以计算机技术、信息工程、生物工程和空间技术为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造就了一批新兴产业,带动了原有产业部门的改造,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二是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经济活动的自我调节,在一定程度上暂时缓解了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对生产力发展的制约。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在私有制范围内对生产关系的某些环节、某些部分进行了调节、改良和改善,从而使得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仅能容纳现实的生产力,而且生产力还在发展。三是在旧的国际经济秩序继续存在、新的国际经济秩序还没有建立的条件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其经济、科技以及军事上的优势进行资本扩张,在世界市场上获得了巨大利润。科技革命、自我调节和资本扩张,内外配合,互为补充,使得资本主义这条航船还在继续前进。

中国社会主义这条航船已经起航,但它毕竟起航晚,起点低,赶上和超过资本主义国家是需要时间的。一是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我们还不清楚、不明白在一个经济、政治、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来建设社会主义,理论上没有既定的答案可供参考,实践上也没有现成的经验可资借鉴。为此,走了不少弯路,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二是我们缺乏足够的资金、技术、人才来建设社会主义。旧中国留给我们的是一个贫穷落后、破烂不堪的摊子,恢复国民经济和建设社会主义需要大量的资金、技术、设备和人才,而我们几乎是一无所有。三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我们实施的“西化”、“分化”政策,也注定了社会主义前进的道路是不可能一帆风顺的。

党的十三大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党的十四大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列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作为立论基石;党的十五大进一步指出:“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样的历史进程,至少需要一百年时间。至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那还需要长得多的时间,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江泽民在《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中指出:“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过去,我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比较肤浅和简单。经过这么多年的实践,现在,我们对这

个问题的认识要全面和深刻得多。我们对社会未来发展的方向可以作出科学上的预见,但未来的事情具体如何发展,应该由未来的实践去回答。我们要坚持正确的前进方向,但不可能也不必要去对遥远的未来作具体的设想和描绘”。我们需要实事求是地认识自己,认识自己所处的历史阶段,认识自己必须致力于完成的任务。我们可以跨越资本主义的 “卡夫丁峡谷”,但我们必须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去更好更快地完成原应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完成的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我们不可能逾越生产力发展的阶段。

人类社会必然走向共产主义,这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也是我们为之而奋斗的最高纲领。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各个不同阶段,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实现形式应是多样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模式也是多样的、与时俱进的。原苏联模式的失败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的初步成功,都说明了社会主义必须依据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国际国内的具体情况,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中不断改革、创新,才能在坚持中发展马克思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

——徐佩华:《对社会主义事业长期性和实现模式多样性的探讨》,《理论月刊》2001年第11期。

社会历史的发展和其他事物的发展一样,都有过程性和阶段性。社会发展中的过程和阶段的划分是相对的,社会发展所经历的每个社会形态,对于整个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全过程来说,都是一些必须的社会阶段,同时他们自身又都是作为一定的过程而存在的。每个社会形态都经历或长或短的时间,都具有相对的稳定性,都有一个发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过程,其中又呈现出若干发展阶段。

社会发展中的每个社会形态作为过程,是由其固有的根本矛盾(或基本矛盾)规定的。虽然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贯穿于整个人类社会的始终,是整个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但它在不同的社会形态有着不同的表现,由此形成了每个社会形态的基本矛盾的特点,即特定的内容和性质。每个社会形态的基本矛盾贯穿于该社会产生、发展、直至灭亡的全过程,与该社会的全过程具有直接统一性;它决定着该社会进程的独特特征;每个社会形态的基本矛盾运动是该社会向前推移,最终转化为新的社会过程的根本力量。

每个社会在其发展过程中,又都呈现出阶段性。这种阶段性是社会形态在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它根源于每个社会形态内部矛盾发展的复杂性。从社会形态发展的历史过程来考察,每个社会形态都有根本矛盾(或基本矛盾)与非根本矛盾(或非基本矛盾)的区分。在每个社会形态发展的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划分,就是以这些非根本矛盾的产生和解决为依据的。只要每个社会形态的根本矛盾以及由它所规定的过程的本质没有改变,这个社会形态就仍然处在总的量变过程中,但由于其内部矛盾运动的复杂情况,它在总的量变过程中也会发生部分质变。这种部分质变就使每个社会形态的发展呈现出阶段性。

社会主义社会作为人类社会毕竟的一个历史阶段,同其他社会形态一样,也有其过程,甚至会更长一些。这是因为,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虽然它具有与以往的社会不同的性质和特点,它完全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自我调节和改革加以解决,而不像其他社会制度那样,只有从根本上推翻旧的社会制度才能解决。但是,现实社会主义国家原来的经济文化都较落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后都面临着改变贫穷落后,实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现代化,实现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与社会化,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从而使自身更加巩固、完

善和发展,以达到最终彻底战胜资本主义的艰巨任务。实践证明,这个任务绝非短时期所能完成。要完成这个艰巨的历史任务,需要进行长期的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好多待人的连续艰苦努力。这些也就从根本上决定了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在其基本矛盾的推动下,从低级到高级、从不成熟到成熟、从不完善到完善的长期历史发展过程。在这个长过程中必然会呈现出阶段性。

——徐卫国:《论社会主义发展过程的阶段性》,《社会主义研究》1996年第5期。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不但要同传统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而且要同传统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这两个“最彻底的决裂”昭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要比在此之前的任何一种社会形态的建立更为艰难,创建的道路更为曲折。如果说私有制范围内的社会更替尚且需要经过相当漫长、艰巨的历史进程,那么已消灭私有制为最终目标的社会主义事业就不能不是一个更为漫长、更为艰巨的历史进程。

关于未来的社会主义制度,马克思、恩格斯只是根据他们的时代条件提出了一些基本原则。按照这些原则建立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带着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因此,新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确立时也不会是纯粹的、完美的,也需要不断地完善,而时代变化和具体实践的要求也需要对社会主义制度进行不断地扬弃。列宁也指出:“要从资本主义社会走上接近共产主义社会的任何一条通道,都需要有社会主义的计算和监督这样一个过渡,一个漫长而复杂的国度(资本主义社会愈不发达,所需要的过渡时间就愈长)。”十一届三中全会前中国在建设社会主义中出现失误的根本原因之一,就在于对社会主义历史进程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认识不足,不切实际地提出的一些人物和政策超越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

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社会主义国家对此应有清醒的认识:既要看到在这一过程中社会主义处于从属资本主义的地位,世界社会主义的最后胜利需要一个相当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又要看到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世界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联系交往更加密切,创造了更加坚厚的社会物质技术基础,为社会主义最终战胜资本主义提供了条件。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来看,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也是长期的、艰巨的,因而,社会主义者应当改变过去那种对社会主义的教条式理解、封闭僵化的建设模式、简单的“速胜论”思想,创新社会主义理论,探索新型社会主义道路,进行长期的、艰难的奋斗,加快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

——刘博、董荣蓉:《论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理论学习》2001年第12期。

我国社会主义要经历一个长期的初级阶段,具有其历史的、现实的必然性。我国的社会主义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也就是说,中国没有经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阶段而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它表明,我国可以逾越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阶段,但并不意味着可以逾越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和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去建立成熟的社会主义。我国进入社会主义之初,就生产力发展水平来说,就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发展程度来说,还远远落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国必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用很长的一个历史阶段,去实现别的许多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的任务,去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应有的发达的生产力基础,这个阶段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概括起来就是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包括经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三个部分。因而我们不仅要建设发达的社会主

义经济,还要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繁荣的社会主义文化。完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是极其艰巨的,也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在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性的问题上,还要注意防止两种错误倾向。一种倾向是把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教条化”,把初级阶段无限延长,放弃对更高目标的追求。有的甚至把初级阶段作为不思进取、自甘落后、推卸责任的挡箭牌,用初级阶段来为一切腐朽、消极落后的现象作辩护,片面地认为,“既然是初级阶段,出现一些挫折和问题也在所难免”。这是非常错误和有害的。另一种倾向是,认为初级阶段越短越好,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这样会重蹈超越发展阶段、盲目冒进的历史覆辙。正确的认识是,既要承认我国现阶段生产力不发达,社会主义制度不完善这一客观事实,认识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同时又不能满足于停留在这一阶段,而是要通过这个阶段,迅速发展生产力,完善各项制度,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强大,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充分发挥,不断向更高的阶段迈进。

——朱春珠:《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1年第12期。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性的外部制约因素。新中国前30年发展过程中的外部制约,主要是受意识形态对立性的主导。这种制约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大大压缩了中国发展战略的选择空间。其次,敌对性的外部制约因素的存在,迫使我国将大量资源、资金作废经济使用。再次,外部威胁也是造成我们在一些重大决策上出现失误的重要原因。建国后前30年,强度很高的外部制约因素极大地影响了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在客观上延缓了跨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进程。

改革开放以来,西方国家对我国的基本战略没有也不可能有实质性变化。相反,对外开放也给了它们机遇,使它们由过去单纯的外部施压转向内外结合,使它们对华战略的选择空间陡然增大,却更具前瞻性。西方国家对华战略有三大支点:其一是攻心为上,即通过各种宣传手段,包括各种物质产品所携带的文化信息,影响我国人民尤其是青少年一代。其二,在经济上有两方面的企图。一方面逐步占领市场,使中国经济转型为受控型经济;另一方面从技术上削弱乃至消解中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其三是利用台湾、西藏、新疆等问题扰乱视线,干扰经济建设中心,也不排除在适当时机实施分裂中国的图谋。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不仅使社会主义的拥护者的共识,也是西方资产阶级中有洞察力的政治家的共识。正因为如此,他们才千方百计地遏制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存在和发展,以使中国不能成为他们的竞争对手,不能成为发展中国家效仿的榜样,使以西方为主导的经济、政治全球化永久化。所以,未来西方国家制约我国发展的主要目标,是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演变成没有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并使这种“初级阶段”长期化、永久化。

总之,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无论在我们自身还是在外部,都存在强度很高的制约因素,这必然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产生重要影响。这一点必须向我们的人民尤其是青年讲清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有足够清醒的认识,才能丢掉一切不切实际的幻想,依靠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不懈努力,把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推进到更高的发展阶段。

——石冀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性的外部制约因素分析》,《唯实》2002年第4期。

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可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方向性。第二,阶段性。第三,整

体性。第四,目标性。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的理论告诉我们,社会主义社会阶段性与整体性发展是有机统一体,社会的发展变化实质就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过程,在这一矛盾运动过程之中,经济基础的作用是决定性的。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是从高层次来阐明社会发展的,是对社会发展理论的最高概括,是研究社会发展的指南。

社会主义社会既要坚持全面性的观点,保障社会的整体性发展。但也要认识到,社会主义并不是静止不变的社会形态,而是一种由低级向高级、由不发达到发达分阶段发展的社会形态,通过一个阶段转变为另一个阶段的过程,逐步从不完善到完善,从不发达到较发达至高度发达,最终过渡到更高级的社会形态——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这种分阶段发展的特性,就要求我们必须用社会分阶段的观点来认识对待社会主义社会。

当代社会主义发展实践证明,现实中的社会主义社会所产生的基础是生产力相当落后的农业国家,在社会制度上基本上属于封建制或半封建制。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社会主义社会,就必须以发展社会生产力为中心,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实现生产的工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和现代化。在这个前提下,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不断巩固、完善和发展。生产力的发展,物质基础的创造,这将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从不同的现实条件出发,创造出不同程度的生产力水平,这是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分阶段向前发展的最根本依据。

社会主义社会最本质的要求,就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总体上高于和优越予以充分发展的资本主义,它不仅要创造出高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物质文明,而且要建立比资本主义制度更完善、更健全的民主政治制度,还要建设先进与资本主义的精神文明。社会主义要实现这一全面性进步、整体性发展的本质要求,决不是能在短时期内办到的事情,必须作长期不懈地努力,经过若干阶段的发展,才能把社会主义制度蕴藏的巨大优越性,由理论上的优越性转变为现实中的优越性,最终战胜并取代资本主义。

用发展的观点认识社会主义社会,就可以看出,社会主义的发展不仅仅是生产力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改善提高,而且还包括政治文明和人们的思想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社会主义不同于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就在于,社会主义更重视政治制度建设和人的自身发展价值,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推进生产力的提高,把经济的发展、政治制度的健全完善及人的素质提高内在的统一起来,以符合社会发展的整体最优原则。否则就很难建成真正发达社会主义。因此,社会政治制度的完善和人的全面发展都将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这种长期性渐进性也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性的基本要素,由此得出社会主义社会整体性发展是阶段性的整体性这一结论。

——杨鲁慧:《社会主义发展观:阶段性与整体性》,《社会主义研究》1994年第1期。

斯大林的重要失误,就是忽视了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只把社会主义看成一个向共产主义的过渡阶段,以为共产主义是最近的明天,马上就能实现。这种把社会主义社会看得过于短暂、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错误思想,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产生了巨大的而且是十分有害的影响,成为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一条十分沉重的教训,也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一再出现失误的一个重要根源。

勃列日涅夫的发达社会主义理论比起赫鲁晓夫的全面建设共产主义论来,应当说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更接近于实际,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赫鲁晓夫的冒进,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勃列日涅夫过早地宣布发达社会主义已经建成,并且强调发达社会主义直接和共产主义相衔接,把建立共产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确定为当前的任务。因此说,勃列日涅夫仍然没有摆

脱超越阶段、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思想。

捷克斯洛伐克,是东欧国家中最早提出“建设发达社会主义”的国家,也是最早纠正这种失误的国家之一。早在1958年,捷共就宣布基本建成了社会主义基础。1960年宣布捷克斯洛伐克进入发达社会主义的建设时期,从而为向共产主义过渡创造前提条件。1971年,捷共有了新的认识:不是1958年,而是1970年,捷克才结束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不是1960年,而是1971年才开始进入建设发达社会主义阶段。

保加利亚1971年党代会提出,在20年内将大体建成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并开始逐步向共产主义过渡。1986年4月,保共认识到,保加利亚还处在建设发达社会主义的开始阶段。匈牙利在1975年提出,要在15-20年间建成发达的社会主义。在1985年中央领导人的讲话中指出,完善发达社会主义是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所有社会主义国家都还处在这个阶段的开始。1986年又一次强调“社会主义的发展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

1971年波兰统一工人党的六大提出,七十年代的波兰应当是建设发达社会主义社会时期。1973年又提出,要用20年时间在波兰建成发达社会主义社会。1985年11月,波党承认,波兰至今还没有完成过渡时期的所有任务。1986年2月波党明确宣布,波兰正处在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1986年6月波党十大的新党纲明确规定:波兰社会目前正处在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最后阶段。党的远景目标是共产主义,党的近期目标是建成社会主义。这是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认识的一次重大变化。

在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上,几乎所有社会主义国家都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都积累了许多历史经验和教训。这些经验教训归纳起来主要是:第一,对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长期性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以为社会主义社会只是一个短暂的时期,很快就可以向共产主义高级阶段过渡。因此都在不同程度上脱离了实际国情,制定了超越阶段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以至给党、国家和人民造成了严重损失。第二,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认识不足,在发展生产力上急于求成。以为单凭主观愿望,依靠群众运动,就可以使生产力得到极大提高。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情况下,头脑发热,一味追求不切实际的高速度,结果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使经济发展受到严重挫折。第三,对生产关系的调整脱离生产力的实际水平,盲目求纯,甚至认为生产关系也可以搞“大跃进”。

事实告诉我们,对本国所处社会发展阶段的认识问题,是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个极端重要的问题。认识正确了,制定了符合实际国情的路线、方针、政策,社会主义事业就蓬勃发展;认识错了,社会主义事业就遭到严重挫折。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能否正确地解决好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这是我们在取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巨大成就的今天,仍然必须牢记的历史经验。

——李士文:《社会主义国家在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认识上的曲折与失误》,《云南社会科学》1997年第5期。

要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来看,是非常繁重艰巨的,短时期是完成不了的,因此必然要有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首先对“初级阶段”不能仅仅从某些经济指标来考察,如我国的工业化程度还不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还比较低。要知道,“初级阶段”不仅是经济意义上的判断,而且也是一个包含政治、科学、教育、文化以及社会的综合概念。社会主义是一个全面发展、协调发展的社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不例外。不能将初级阶段理解为只注意经济发展而不注意其他方面发展的阶段,否则是对初级阶段的误解

或曲解。当今世界一些国家包括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都开始重视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诸如如何防止生态平衡的破坏、如何缓解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等等。作为社会主义的中国当然更应注意社会的全面协调的发展。这就不仅要加快经济的发展,而且要注意社会的进步;不仅要加强物质文明建设,而且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不仅要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而且要提高人的素质;不仅要加快建设速度,同时还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使人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不仅要加快东部沿海地区的开放与发展,而且也要加快西部地区的发展,逐步缩小地区间的差距,等等。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就是要使社会得到全面发展,人民共同富裕。

——王朝文:《要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思想理论教育导刊》1997年第11期。

社会主义国家普遍出现“超越阶段”的错误不是偶然的,在一定意义上,有其发生的客观必然性,存在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和思想认识根源。其中的一个误区就是:对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缺乏认识,没有把社会主义当作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发展阶段。长期以来,进入社会主义国家的人们普遍认为,社会主义虽说是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但其间的距离并不遥远,路途也不艰难,只要跨进了社会主义的大门,就“条条大道通向共产主义”了。因此,社会主义制度一经确立,就必须立即着手为向共产主义过渡准备条件,并把这一立论,当作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出发点。这样,在理论上就出现了两个误区。一是把确立社会主义制度与建成社会主义社会相提并论,抹去了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时间,把经济落后国家建立的社会主义,等同于马克思设想的共产主义第一阶段。二是认为社会主义建成之日,就是向共产主义过渡之时,无需对社会主义社会再划分阶段。没有认识到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建成社会主义之时社会主义“很长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

——韩荣璋:《一道世纪性的难题——社会主义国家对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马克思主义研究》2004年第4期。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长期性。我国经过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后,便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不成熟、不发达的阶段,是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经济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花大力气摆脱不发达状态,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建设及其他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和新的突破,于是,国外有人认为中国不再是发展中国家,已经进入了发达国家行列;国内也有人滋生了盲目乐观情绪,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经历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缺乏清醒认识。其实,我国生产力不发达的总体状况并未得到根本改变。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实现九个方面的具体目标,为此就要经历一个较长的历史转变过程。(1)要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括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3)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转变为具有较高的经济市场化程度的社会;(4)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5)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6)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7)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及其他方面的体制;(8)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

明;(9)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这必然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从1956年算起,至少需要上百年的时间。

——卫兴华、桑百川:《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8年第1期。

(历史学院李屿洪整理)

【精选】[社会主义的充分发展和向共产主义过渡需要一个很长的历

本文发布于:2024-01-08 21:25:5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472035313390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精选】[社会主义的充分发展和向共产主义过渡需要一个很长的历.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精选】[社会主义的充分发展和向共产主义过渡需要一个很长的历.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