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学《论语》4.7里仁篇——人之过也,各于其党

更新时间:2024-01-08 21:00:14 阅读: 评论:0

2024年1月8日发(作者:井然有序造句)

一起学《论语》4.7里仁篇——人之过也,各于其党

一起学《论语》4.7里仁篇——人之过也,各于其党

一起学《论语》4.7

里仁篇——人之过也,各于其党

【原文】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白话】

孔子说:“人犯的过失,各由于各自的习性。察看人的过失之处,这就知道其仁德如何了。”

【释词】

过:过失。

各于其党:党,类。本处翻译引申为“习性”。人的认知、习惯、思考角度等各有所偏,故而形成“党类”,不同类别有不同方式,各有各的特色,所以本处

引申翻译为“习性”。殷仲堪曰:人之过失,各由于性类之不同。

斯知仁矣:指其心中仁德之有无、多少。钱穆曰:《论语》言仁,或指心,或指德。本章观过知仁,谓观于其人之过,可以知其心之有仁,非谓成德之仁。

【先贤精义】

程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类。君子常失于厚,小人常失于薄;君子过于爱,小人过于忍。

尹氏曰:于此观之,则人之仁不仁可知矣。

朱子曰:人虽有过,犹可即此而知其厚薄,非谓必俟其有过,而后贤否可知也。

《论语补疏》曰:各于其党,即是观过之法。

钱穆曰:人之有过,各有党类,如君子过于厚,小人过于薄。君子过于爱,小人过于忍。过厚过爱非恶,皆

不好学之过。功者人所贪,过者人所避,故于人之过,尤易见真情。

《论语全解》曰:君子之党,显党也;小人之党,幽党也。君子之过,过于厚;小人之过,过于薄。过于厚则易辞,过于薄则难辞。观过各于其党,则不以君子之过责小人,不以小人之过待君子,然后仁、不仁可知也。

蕅益大师曰:然惟过,可以观仁。小人有过,则必文之;仁人有过,必不自掩。

云门隐者按:人心各有所偏,于是人各有习性,亦各有党。从而见解、立场、习惯等每每不同,导致言论纷纭、行为错杂,世间之纷争亦起。然而圣人教之以圣言,导之以中庸,使不同之人无过、无不及,又制之以礼,和而不同且顺其序。以此观之,经典不可不学也,圣贤之道不可不学也。

【附录】

《论语注疏》曰:此章言仁恕也。人之为过也,君子小人各于其类也。观人之过,使贤愚各当其所。若小人不能为君子之行,非小人之过,当恕而勿责之,斯知仁者之用心矣。

孔安国曰:党,党类。小人不能为君子之行,非小人之过,当恕而勿责之。观过,使贤愚各当其所,则为仁矣。

张居正曰: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顾其心术何如耳。小人回护隐伏,善于弥缝;君子磊落光明,不肯掩饰。故小人多见容,君子常得罪。为人上者,不可不察。

《后汉书·吴祐传》曰:啬夫孙性私赋民钱,市衣以进其父。父得而怒曰:“有君如是,何忍欺之!”促归伏罪。性惭惧,诣阁持衣自首。祐屏左右问其故,性具谈父言。祐曰:“掾以亲故,受污秽之名,所谓‘观过斯知仁矣’。”使归谢其父,还以衣遗之。

【本章参考书目】

《论语集解》、《论语注疏》、《论语集注》、《论语集释》、《论语会笺》、《论语新解》、《论语全解》、《论语点睛》、《论语补疏》、《论语疏证》、《后汉书》。

一起学《论语》课程公告

我们倡导的学习方法: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学而时习;尊重文化道统(荐读《论语》的文化传统系列文章);多措并举,解悟经典,感应圣贤气质:诵读原文、抄写原文、了解基础字意词意、领会先贤精义、品味原文并尝试自己解读、了解相关故事、旁通相关经典、与学友交流讨论、学以致用举一反三、也可以制定自己的日课,就近参加线下活动……

道德经 | 易经 | 论语 | 管子四篇

一起学《论语》4.7里仁篇——人之过也,各于其党

本文发布于:2024-01-08 21:00:1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471881413388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一起学《论语》4.7里仁篇——人之过也,各于其党.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一起学《论语》4.7里仁篇——人之过也,各于其党.pdf

上一篇:建材十大品牌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小人   君子   过于   原文   习性   相关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