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8日发(作者:抗洪)
文言文翻译资料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划线的句子。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使船靠岸)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疑问句句末语气词,常跟“何”相应,表示疑问或感叹)!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遭受)十余创。
(节选《史记·项羽本纪》)
1、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答:
2、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答:
1、江东虽然小,但土地方圆有千里,民众有几十万,也足够你称王了。希望大王快快渡江。现在只有我这有船,他们没有办法渡过去。
2、即使江东父老怜惜而奉我为王,我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即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项籍心中难道不愧疚吗?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划线的句子。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兼词,相当于“何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以...为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过去)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
译文:伯夷、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父亲想把王位传给叔齐,到了父亲去世以后,叔齐要让位给伯夷。伯夷说:“这是父亲的遗命啊!”于是便逃走了。叔齐也不肯即位而逃走。国人只好立孤竹君的第二个儿子为王。这时,伯夷、叔齐听说西伯昌能关心老人,抚养老人,便商量着说:我们何不去投奔他呢?等到达那里,西伯已去世了。武王用车载着西伯的神主,追谥为文王,率军东进去征伐商纣。伯夷、叔齐拉住武王的马而谏阻道:“父亲死了不安葬,大动干戈去打仗,这难道是孝的行为吗?身为臣子,却要去杀害国君,这难道可以算做仁德吗?”周王左右的人准备杀掉他们,太公说:“他们是仁义之人啊!”扶着他们离开了。武王摧毁了殷商的暴虐统治,天下都归附了周朝,而伯夷、叔齐却认为这是很可耻的事,为了表示对殷商的忠义,坚持道义不肯再吃周朝的粮食,隐居在首阳山中,靠着采食薇菜充饥。到了由于饥饿而将死的时候,作了一首歌,歌辞说:“登上那西山啊,采些那薇菜呀!用暴力来取代暴力,不知道这是错误的。神农、虞舜和夏禹(授政仁人相禅让),圣人倏忽辞世去,我辈今日向何方?啊,别啦,永别啦!命运衰薄令人哀伤!”终于饿死在首阳山中。
1、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
答:
2、以臣弑君,可谓仁乎?
答:
3、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答:
4、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答:
二、1、叔齐也不肯继承君位就逃走了。国人只好拥立孤竹君的次子。
2、作为臣子去杀害君主,能说仁义吗?
3、可是伯夷叔齐认为这是耻辱的事情,他们坚持道义,不吃周朝的粮食,隐居在首阳山上,靠采摘野菜充饥。
4、用暴臣取代暴君啊,竟认识不到那是错误的。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划线的句子。
宋陈谏议家有劣马,性暴,不可驭,蹄啮伤人多矣。一日,谏议入厩,不见是马,因诘仆:“彼马何以不见?”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矣。尧咨者,陈谏议之子也。谏议遽召子,曰:“汝为贵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畜之?是移祸于人也!”急命人追贾人取马,而偿其直(同“值”,价格),戒仆养之终老。时人称陈谏议有古仁人之风。
1、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矣。尧咨者,陈谏议之子也。
答:
2、汝为贵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畜之?是移祸于人也!
答:
三、1、仆人说是陈尧咨把马卖给商人了。陈尧咨是陈谏议的儿子。
2、你是朝中重臣,家里的仆人尚且不能制服这匹马,商人又怎么能养它呢?你这是把祸患转嫁给别人啊!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划线的句子。
郭劝,字仲褒,郓州须城人。举进士,累迁太常博士、通判(名次活用作动词)密州。特迁尚书屯田员外郎、梓州路转运判官。以母老固(坚决)辞,复为博士、通判莱州。州民霍亮为仇人诬罪死,吏受赇(贿赂)傅(通“赙”,这里指财物)致之,劝为辨理(辨别是非)得免。擢殿中侍御史。时宋绶出知应天府,杜衍在荆南,劝言:“绶有辞学,衍清直,不宜处外。”又言:“武胜军节度使钱惟演迁延(拖延)不赴陈州,觊(觊觎)望相位;弟惟济任观察使、定州总管,自请就迁(改)留后;胡则以罪罢三司使,乃迁工部侍郎。请趣(通“促”,催促)惟演上道,罢惟济兵权,追则除命。”又论刘从德遗奏(临终前写的奏章,死后上奏)恩滥,贬太常博士、监潍州税。改祠部员外郎、知莱州。
译文:郭劝字仲褒,郓州须城人。考中进士,屡经升迁为太常博士、密州通判。特旨升职为尚书屯田员外郎、梓州路转运判官。因为母亲年老而坚决推辞,又改任博士、通判莱州。州民霍亮被仇人诬陷应处死,差役们从中收受财物造成冤狱,郭劝替他昭雪免罪。提升为殿中侍御史。当时宋绶出朝为应天府知府,杜衍在荆南任职,郭劝说:“宋绶有文才学问,杜衍清廉正直,不应派在地方。”又说:“武胜军节度使钱惟演在京拖延不去陈州,觊觎宰相之位;其弟钱惟济现任观察使、定州总管,自己申请改派留后;胡则因罪被免除三司使,却又升任工部侍郎。请催促钱惟演立即返回任所,罢免钱惟济的兵权,追回对胡则的任命。”又批评刘从德遗奏中的恩典太滥,被贬为太常博士、监管潍州赋税。改任祠部员外郎,任莱州知州。
1、州民霍亮为仇人诬罪死,吏受赇傅致之,劝为辨理得免。
答:
2、胡则以罪罢三司使,乃迁工部侍郎。
答:
3、又论刘从德遗奏恩滥,贬太常博士、监潍州税。
答:
四、1、州民霍亮被仇人诬陷应处死,差役们从中收受钱财造成冤狱,郭劝替他昭雪免罪。
2、胡则因罪被免除三司使,但却有升任工部侍郎。
3、又批评刘从德遗奏中的恩典太滥,被贬为太常博士,监潍州税。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划线的句子。
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给予)廪丘以为养(供养之地),孔子辞不受,出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我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遂辞而行。
1、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我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
答:
五、我今天游说景公,景公并没有采纳我的建议,却赐给我廪丘邑,他太不了解我了。
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划线的句子。
仲长统字公理,山阳高平人也。少好学,博涉书记(书籍、记载),赡(丰富)于文辞。年二十余,游学青、徐、并、冀之间,与交友者多异之。并州刺史高干,袁绍甥也。素贵有名,招致四方游士,士多归附。统过(拜访)干,干善待遇,访以当时(当前,当下)之事。统谓干曰:“君有雄志而无雄才,好士而不能择人,所以为君深戒也。”干雅自多(自满,自夸;多,赞许),不纳其言,统遂去之。无几,干以并州叛,卒至于败。并、冀之士皆以是异统。统性俶傥(豪爽洒脱),敢直言,不矜小节,默语无常,时人或谓之狂生。每州郡命召,辄(总是)称疾不就。常以为凡游帝王者,欲以立身扬名耳,而名不常存,人生易灭,优游(闲适)偃仰(悠然自得),可以自娱,欲卜居清旷以乐其志。
译文:仲长统,字公理,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城一带)人。年轻的时候喜欢学习,广泛阅读书籍文献,言谈颇有文采。二十几岁的时候,在青州、徐州、并州(古地名,在今山西太原一带)、冀州(古代九州之一)中间游历学习,和他交接的朋友大都认为他与众不同。并州刺史高干,是袁绍的外甥,向来地位显赫、远近闻名(或者译为“一向尊重知名人士”——求教于方家),搜罗天下从事四方游说活动的读书人,很多读书人归顺依附于他。仲长统拜访高干,高干优厚地招待他,并拿当前(我以为此处的“当时”与现汉不同,应译为“当下、当前”——求教于方家)的一些大事咨询仲长统。仲长统对高干说:“您有远大志向但缺少雄才大略,思贤若渴却不能知人善任,这些是您要谨慎的地方。“高干一向自高自大,没有听取他的话,仲长统于是离开了高干。不久,高干凭借并州反叛,最终落得失败的结局。并州、冀州的人都因此惊异于仲长统的才华。仲长统生性豪爽洒脱,凡事敢于直言不讳,不拘泥于细枝末节,常常沉默无语,而性情变化不定,当时有的人称之为“狂生”。每一次郡府下令召见他,他总是称病不去。他一直认为凡是游说帝王的人,都是想以此立身扬名罢了,可是名不能常在,生命又容易磨灭;而悠闲自得,与世无争,却可以及时享乐人生(我以为“自娱”就是使自己快乐,和现汉没有区别——求教于方家),希望选择清静空旷的地方居住,以使自己的心志得到快乐。
1、游学青﹑徐﹑并﹑冀之间,与交友者多异之。
答:
2、统过干,干善待遇,访以当时之事。
答:
3、每州郡命召,辄称疾不就。
答:
六、1、仲长统在青州徐州并州冀州附近游历学习,和他交往的人都认为他与众不同。
2、仲长统拜访高干,高干善待了他,向他询问当时的时势。
3、每次州郡下令征召他,他总是称病不去。
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划线的句子。
魏庞涓伐韩。韩请救于齐。齐威王召大臣而谋曰:“蚤救孰与晚救?”成侯曰:“不如勿救。”田忌曰:“弗救则韩且折(这里指灭亡)而入于魏,不如蚤救之。”孙膑曰:“夫韩、魏之兵未弊(衰落,疲惫)而救之,是吾代韩受魏之兵,顾反(反而)听命于韩也。且魏有破国之志,韩见亡,必东面而诉于齐矣。吾因深结韩之亲而晚承魏之弊,则可受重利而得尊名也。”王曰:“善。”乃阴许韩使而遣之。韩因恃齐,五战不胜,而东委(交付)国于齐。
译文:魏国庞涓率军攻打韩国。韩国派人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召集大臣商议说:“是早救好呢,还是晚救好呢?”成侯邹忌建议:“不如不救。”田忌不同意,说:“我们坐视不管,韩国就会灭亡,被魏国吞并。还是早些出兵救援为好。”孙膑却说:“现在韩国、魏国的军队士气正盛,我们就去救援,是我们代替韩国承受魏国的打击,反而听命于韩国了。这次魏国有吞并韩国的野心,待到韩国感到亡国迫在眉睫,一定会向东再来恳求齐国,那时我们再出兵,既可以加深与韩国的亲密关系,又可以乘魏国军队的疲弊,正是一举两得,名利双收。”齐威王说:“对。”便暗中答应韩国使臣的求救,让他回去,却迟迟不出兵。韩国以为有齐国的支持,便奋力抵抗,但经过五次大战都大败而归,只好把国家的命运寄托在东方齐国身上。
1、韩请救于齐。齐威王召大臣而谋曰:“蚤救孰与晚救?”
答:
七、韩国派人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召集大臣商议说:早救韩国与晚救韩国相比,哪一个计划更好呢。
本文发布于:2024-01-08 18:59:0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471154813380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文言翻译小练习详解.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文言翻译小练习详解.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