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4日发(作者:吸引人的个性签名)
吴振武先生论著目录
专著:
1、《吉林大学藏古玺印选》,合作,文物出版社,1987年
2、《殷墟甲骨刻辞摹释总集》,合作,中华书局,1988年
3、《殷墟甲骨刻辞类纂》,合作,中华书局,1989年
4、《甲骨文字诂林》,合作,中华书局,1996年
5、《珍秦斋藏印(战国篇)》释文,澳门基金会,2001年
论文:
1、《关于〈爰釿两考〉一文的商榷》,与曹锦炎合作,《社会科学战线》1980年第4期
2、《释》,《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与曹锦炎合作,1981年第2期3、《古文字中形声字类别的研究——论“注音形声字”》,《研究生论文集刊(吉林大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第1期
4、《释平山战国中山王墓器物铭文中的“”和“私库”》,《史学集刊》1982年第3期
5、《湖北随县刘家崖、尚店东周青铜器铭文补释(两篇)》之一,《考古》1982年第6期
6、《战国货币铭文中的“刀”》,《古文字研究》第十辑,中华书局,1983年
7、《〈古玺汇编〉释文订补及分类修订》,《古文字学论集(初编)》,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吴多泰中国语文研究中心,1983年,香港
8、《〈古玺文编〉校订》,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1984年
9、《读侯马盟书文字札记》,《中国语文研究》第6期,1984年,香港
10、《战国“㐭(廩)”字考察》,《考古与文物》1984年第4期
11、《谈徐王炉铭文中的“闾”字》,《文物》1984年第11期
12、《释“受”并论盱眙南窑铜壶和重金方壶的国别》,《古文字研究》第十四辑,中华书局,1986年
13、《〈辅师
簋〉补释》,《〈中华文史论丛〉增刊·语言文字研究专辑(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14、《谈新近公布的两枚战国齐莒刀》,《文物研究》第3期,黄山书社,1988年
15、《于省吾先生二三事》,《文物天地》1988年第4期
16、《战国“信完”封泥考》,《中国文物报》1989年8月25日
17、《古玺合文考(十八篇)》,《古文字研究》第十七辑,中华书局,1989年
18、《说“苞”“鬱”》,《中原文物》1990年第3期
19、《燕马节补考——兼释战国时代的“射”字》,“中国古文字研究会第八届年会”会议论文,江苏太仓,1990年
20、《释
》,《文物研究》第6辑,黄山书社,1990年
21、《试说齐国陶文中的“鍾”和“溢”》,《考古与文物》1991年第1期
22、《说梁重釿布》,《中国钱币》1991年第2期
23、《战国玺印中的“虞”和“衡鹿”》,《江汉考古》1991年第3期
24、《释战国“可以正民”成语玺》,《湖南博物馆文集》,岳麓书社,1991年;又见《印林》第16卷第4期,1995年
25、《释战国文字中的从“”和从“朕”之字》,《古文字研究》第十九辑,中华书局,1992年
26、《战国玺印中的“申屠”氏》,《文史》第35辑,中华书局,1992年;又见《印林》第16卷第3期,1995年
27、《十六年喜令戈考》,《海角濡樽集:罗继祖先生八十寿辰纪念文集》,《长春文史资料》1993年第1辑
28、《谈战国货币铭文中的“曲”字》,《中国钱币》1993年第2期
29、《鄂君启节“
”字解》,《第二届国际中国古文字学研讨会论文集》,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1993年,香港
30、《古玺辨伪二例》,《文物》1993年第11期
31、《古玺和秦简中的“穆”字》,《文史》第38辑,1994年
32、《释双剑誃旧藏燕“外司圣鍴”玺》,《于省吾教授百年诞辰纪念文集》,
吉林大学出版社,1996年
33、《战国官玺释解两篇》,《金景芳九五诞辰纪念文集》,吉林文史出版社,1996年
34、《燕国铭刻中的“泉”字》,《华学》第二辑,中山大学出版社,1996年
35、《楚帛书“
1996年
36、《齐官
考》,《尽心集:张政烺先生八十庆寿论文集》,步”解》,《简帛研究》第二辑,法律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
37、《武陵新见古兵三十六器集录》,与张光裕合作,《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新第六期,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7年,香港
38、《赵铍铭文“伐器”解》,《训诂论丛》第3辑,中山大学中国文学系、中国训诂学会,1997年,高雄
39、《赵十六年守相信平君铍考》,《第三届国际中国古文字学研讨1997会论文集》,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中国语言及文学系,年,香港
40、《焂戒鼎补释》,《史学集刊》1998年第1期
41、《赵二十九年相邦赵豹戈补考》,《徐中舒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巴蜀书社,1998年
42、《东周兵器铭文考释五篇》,《容庚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古文字研究专号)》,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
43、《燕国玺印中的“身”字》,《胡厚宣先生纪念文集》,科学出版社,1998年
44、《释三方收藏在日本的中国古代官印》,《中国文字》新廿四期,艺文印书馆,1998年,台北
45、《“
”字的形音义——为纪念殷墟甲骨文发现一百周年而作》,《甲骨文发现一百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文史哲出版社,1998年,台北
46、《陈曼瑚“逐”字新证》,《吉林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建所十五周年纪念文集》,吉林大学出版社,1998年
47、《古玺姓氏考(复姓十五篇)》,《出土文献研究》第3辑,中华书局,1998年
48、《战国玺印中所见的监官》,《中国古文字研究》第一辑,吉林大学出版社,1999年
49、《赵武襄君铍考》,《文物》2000年第1期;又见《金景芳教授百年诞辰纪念文集》,吉林大学出版社,2002年
50、《古文字学一世纪》,《中国典籍与文化》2000年第1期
51、《〈合〉33208号卜辞的文字学解释》,《史学集刊》2000年第1期
52、《阳文秦印辑录》,《中国古玺印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2000年,香港
53、《古文字中的借笔字》,《古文字研究》第二十辑,中华书局,2000年
54、《楚文字中的“陵”和“陲”》,“长沙三国吴简暨百年来简帛发现与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提要,2001年
55、《试说平山战国中山王墓器物铭文中的“
”字》,“第一届汉语言文字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香港大学,2002年,香港
56、《古文字中的“注音形声字”》,《第三届国际汉学会议论文集文字学组:古文字与商周文明》,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2002年,台北
57、《谈济南市博物馆藏元年相邦建信君铍》,《揖芬集:张政烺先生九十华诞纪念文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
58、《释侯马盟书和温县盟书中的“
公”》,《追寻中华古代文明的踪迹——李学勤先生学术活动五十年纪念文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
59、《关于古文字工具书编纂的三个问题》,《中国文字研究》第3辑,广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
60、《曲沃北赵晋侯墓地M114出土叔夨方鼎及相关问题研究笔谈》,《文物》2002年第5期
61、《蔡家岗越王者旨於睗戈新释(提要)》,《古文字研究》第二十三辑,中华书局,2002年
62、《广东省博物馆藏王孙遗者钟辨伪》,《古文字研究》第二十四辑,2002年
63、《“
”字的形音义》,《纪念殷墟甲骨文发现一百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
64、《假设之上的假设——金文“
公”的文字学解释》,《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建所二十周年纪念文集》,吉林文史出版社,2003年
65、《新见古兵地名考释两则》,《九州》第3辑,商务印书馆,2003年
66、《战国文字中一种值得注意的构形方式》,《汉语史学报专辑(总第三辑):姜亮夫、蒋礼鸿、郭在贻先生纪念文集》,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
67、《吉林大学文物室藏古陶文》,与于闰仪、刘爽合作,《史学集刊》2004年第4期
68、《关于温县盟书中的“
版社,2004年
69、《朱家集楚器铭文辨析三则》,待刊
公”》,《新出简帛研究》,文物出
本文发布于:2024-01-04 17:56:4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436220525840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吴振武先生论著目录.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吴振武先生论著目录.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