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南城方言的“咧[

更新时间:2024-01-04 17:55:22 阅读: 评论:0

2024年1月4日发(作者:古成语)

江西南城方言的“咧[

2021年第3期(2021年3月)黑河学院学报JOURNAL OF HEIHE UNIVERSITYNo.3 2021 doi:10.3969/.1674-9499.2021.03.043江西南城方言的“咧[∅iɛ0]”和“了[∅iao0]”吴 媛(广西师范大学 文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0)摘  要:南城方言中的“咧[∅iɛ0]”和“了[∅iao0]”都承担着动态助词和语气助词的功能,但二者既有分工又有交叉。其在做动态助词时分工明确,“咧[∅iɛ0]”一般用于动宾结构,“了[∅iao0]”用于动补结构;但在承担语气助词义时,两者都可以表示陈述语气,有时可以互换。从来源来看,“咧[∅iɛ0]”是由意义虚化的拟声词演变为表示动态助词的,而“了[∅iao0]”是由意义实在的实词“了(表完结义)”过渡成为意义虚化的动态助词和语气助词的。关键词:“咧[∅iɛ0]”;“了[∅iao0]”;动态助词;语气助词中图分类号:H11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499(2021)03-0134-03南城县位于江西省东部、抚州市中部,居盱江下游。东邻资溪、黎川,南连南丰、黎川,西毗宜黄、临川,北靠临川、金溪。全县面积1 698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末,南城县辖10个镇、2个乡:建昌镇、株良镇、上唐镇、里塔镇、洪门镇、沙洲镇、龙湖镇、新丰街镇、万坊镇、徐家镇;天井源乡、浔溪乡,县人民政府驻建昌镇,南城县常住人口31.622 4万人[1]。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第2版)》(2012),南城方言属于赣方言的抚广片[2]。 “咧[∅iɛ0]”和“了[∅iao0]”相当于普通话中的“了”,承担着“了”的完成体和陈述语气两种功能,两者既有分工又有交叉。文中方言材料来自口语实录。一、“咧[∅iɛ0]”的用法“咧”在南城方言中是很常用的虚词,当“咧[∅iɛ0]”用于鼻音动词之后,会受鼻音同化作用的影响相应变成[niɛ0]、[ŋiɛ0]。例如:(1)我眠咧[niɛ0]一个小时。(2)渠没来,莫是生病咧[ŋiɛ0]。“咧”有动态助词和语气助词两种用法。相当于普通话中的“了”。(一)动态助词“咧[∅iɛ0]”“咧”在句中动词后,表示动作完成。但动作与时间无关,可以是过去完成的,咧可以是将来完成的,还可以是假设完成的。“咧[∅iɛ0]”有三种句法分布:1.动+咧+宾动+咧+宾,表示动作已经完成了。例如:(3)我狠狠地骂咧渠一顿。(4)渠比赛跑步得咧奖。(5)我跟渠借咧三百块钱。(6)我乃带咧五块钱。动+咧+宾后接其他动作,则表示动作的承接。如:(7)等我洗咧衣裳再讲。(8)我是一搁下咧书包就来的。2.动(+补)+咧动(+补)+咧,可以用在句中,也可以用在句尾。当用于句中时,表示前一动作完成后顺接着另一个动作,或者表示前一动作是后面情况的假设条件。例如:(9)你怎么接咧不话事?(10)你做累咧就歇会。(11)我吃完咧。(12)菜弄好咧。(9)是表示动作的承接,“接”了就“说”;而(10)是表示“累”是“歇”的假设条件。3.动+咧+时间宾语动+咧+时间宾语,动词为持续性动词,且独立成句,时间宾语表示动作持续经历的时间。例如:(13)渠病了一个月。(14)我等了一上午。(二)语气助词“咧[∅iɛ0]”1.“咧[∅iɛ0]”处于句尾表示肯定事态已经发生了变化,出现了新情况。有“动+宾+咧”和“动+补+咧”两种语法分布:(15)我们都当爷爷咧。(16)我看你比原来胖咧。(17)渠喊得厉害,整栋楼都听到咧。(18)头发都白掉咧。2.表示增强语气、突出情感一般放在形容词和名词的后面:(19)夏天太热咧。(20)你崽算乖的咧。(21)老同学咧,不用客气。(22)12点咧,还不睡?当“咧[∅iɛ0]”放在否定祈使句中时,增强了否定禁止或收稿日期:2021-01-14作者简介:吴媛(1996—),女,江西抚州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汉语言文字学研究。134

2021年第3期(2021年3月)语言研究No.3 2021劝阻的语气。如:(23)莫哭咧!(24)莫打架咧!(三)动态助词兼语气助词“咧”跟在动词性成分后面,且处于句尾,表示动作已经完成并且事态已经出现变化,一般着眼于过去或现在,不能用于将来的事情。可用于动宾、动补等结构中,例如:(25)我得表扬咧。(26)我买咧菜咧。(27)我想起来咧。(28)渠被我骂咧几次咧。此外,“咧[∅iɛ0]”可以组成“X了”类的话语标记,如“好咧、得咧、为咧、够咧”等。二、“了[∅iao0]”的用法“了”一般用于形容词或动词所组成的动补结构中,其结构重心在形容词和动词,“了”一般读为轻音,声母零声母化,由[liao32]变成了[∅iao0]。“了”在南城方言中的使用频率低于“咧[∅iɛ0]”,但在南城方言中仍有一席之地,承担着“咧[∅iɛ0]”所缺少的功能,也能与“咧[∅iɛ0]”连用。当用在鼻音动词性词语之后,受鼻音的同化影响,读音会相应变为[niao0]、[ŋiao0]。例如:(29)汤咸了[niao0],多加点水。(30)电停了[ŋiao0]一上午,箇时候才来。“了”在南城方言也有动态助词和语气词两种功能。(一)动态助词“了”1.形容词+了动态助词“了”与动态助词“咧[∅iɛ0]”的功能不同,一般用于形容词之后,例如:(31)鱼臭了。(32)办的桌数多了,剩了很多菜。(33)头歪了,往右边偏一点。“形容词+了”,充当程度补语,表示“太……”、“……得过分了”的意义。在乐安方言中也有这种用法。2.动+了+时量补语用在句中或句尾的动词后,表示动作的完成。当后面接时量补语表示已然的事物时,其动作只能为瞬间性动作,而“咧[∅iɛ0]”之前的动词为持续性动作。例如:(34)渠死了两年咧。/渠病咧两年咧。(35)我把灯开了一下午。/我等咧一上午都冇人来。(34)句中“死”为瞬间性动作,但其持续的影响却是“两年”,而“病”是持续性动作,从生病开始到现在已经有两年了,之后可能还会持续;(35)句中“开”是瞬间动作,其影响持续了“一下午”,而“等”是持续性动作,从开始“等”这个动作开始,一直持续了“一上午”。(二)语气助词“了”由于“了”一开始是由意义实在的动词演变而来的,经过结果补语和完成体助词的延顺性变化,最后到达语气助词的地位,所以,“了”作为语气助词还不是很成熟,需要“咧[∅iɛ0]”加以辅助。例如:(36)一点都冇了咧。(37)渠听咧高兴死了咧。(38)箇东西好是好,就是太贵了咧。但由于语言的经济性原则,“了”与“咧”两者读为轻音,为了节省发音,南城人民将“咧”省略,以便能与人们进行沟通。如此,“了”就继承了“咧”的语气助词的用法,但也只是用于形容词和动补结构之后。此时的“了”是动态助词和语气助词兼用,例如:(39)幸亏你来了,要不然我们就走错了(咧)。(40)天要晴起来了(咧)。(41)这床被子旧了(咧)。(42)看渠急得脸都红了(咧)。三、“咧”和“了”的来源(一)“咧”的来源“咧”一般位于动词之后,宾语之前,语义重音在动词或宾语,所以“咧”读为轻音,声母逐渐消失,零声母化。“咧”在上古时候是形容鸟叫声,如《集韵·入薛》:“咧,咧咧,鸟声。”在魏晋时期,通“冽”,表示寒冷的样子。如《晋书·文苑传·成公绥》:“横郁呜而滔涸,咧缭眺而清昶。”到了明清时期,“咧”演变为助词,用法与“了”“啦”“哩”相似。例如:(43)明里不敢罢咧,暗里也算计了。(《红楼梦》第二五回)(44)虽说是同事,然而都是婶母藩台咧,首府咧,督署幕友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回)(45)谁想找我这么讽刺他一下,我得考虑考虑咧。(《西线轶事》徐怀中)而到了现代,“咧”已经成为句尾语气词,可以表陈述、感叹、祈求、商量等语气。因此,南城方言保留了明清时期“咧”的助词用法,承担着动态助词的功能,表示动作的完成,并且延续着语气助词的功用。从周边方言看,金溪县的完成体标记有“咧[tie0]”“矣[∅i0]”,黎川县的完成体标记有“咧[tie0]”“呃[∅e0]”“喽[lou0]”,其内部一致性强。南城邻近邵武,两地语言相互接触、融合,在闽方言中,“咧”是一个特别常用的语气词,属于赣方言的南城方言受闽方言影响,“咧”也逐渐流行起来。(二)“了”的来源现代汉语及方言的虚词大多是从词汇手段虚化而来的,经历了由实义动词到意义虚化的过程。早在汉代“了”有关于完成体的意义已经出现,如《广雅·释诂》中所说“了,讫也。”在唐代,“了”已经有了虚化的倾向,它在许多地方不用作谓语,实际上变成了补语的性质,如杜甫的:“何日桑田俱变了,不教伊水向东流?”而作为真正形容词词尾的“了”,在南唐时就已经出现了。在普通话中,根据吕叔湘[3]和朱德熙[4]的说法,虚词“了”有两种功能:做动态助词时,一般放置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的完成,此时为“了1”;做语气助词时,放置句末,表陈述语气,加强情感,此时为“了2”;有时出现动态助词和语气助词兼用的情况,此时为“了1+了2”。刘丹青在《东南方言的体貌标记》中,根据六条具体的135

2021年第3期(2021年3月)语言研究No.3 2021 标准,大致划分出结果补语向体标记虚化的四个阶段——“能补谓词”阶段、“唯补词”阶段、“补语性体标记”阶段、“纯体助词”阶段[5]。肖萍在探讨新建方言中的“了”时,将“了”作为一个纯粹的表完成的动态助词,并与动词、补语密切关联[6]。但在新建方言中,还出现了很多“了”表“完结”意义的句子,例如:(46)你洗得了这么多衣裳吗?(47)我喫不了。(48)箇件事你做得了就做,做不了就拉倒。所以,笔者认为“了”是在“能补谓词”到“唯补词”的虚化阶段,而不是单纯的完成体标记。从上文中“了”的用法,可以发现:南城方言中的“了”也处于第一与第二个阶段之间,还未完全失去其表“完结”的实在意义。“了”在“唯补词”阶段,总是处于形容词或动词之后,句义焦点在形容词或动词,结构重音在形容词或动词上,“了”处于补语位置,语音弱化,读为轻音。又总是位于句子的末尾,为其过渡为语气助词“了”做了铺垫。四、结语“咧[niɛ0]”做动态助词时一般处于“动+咧+宾”、“动(+补)+咧”和“动+咧+时间宾语”的句法结构中,表示动作的完成;做语气助词时,能用于陈述句中表陈述,祈使句中表禁止、劝阻的语气。“了[∅iao0]”做动态助词时,只能用于形容词之后,表“太……”;用于“动+了+时量补语”中,表示瞬时动作所持续的影响;做语气助词时,用于往往与动态助词“了”兼用,表陈述语气。“咧[niɛ0]”和“了[∅iao0]”的来源也有一定的关联。“咧[niɛ0]”是由意义虚化的拟声词演变为表完成的动态助词,“了[∅iao0]”是由意义实在的实词慢慢从“能补谓词”阶段到“唯补词”阶段,再与“咧[niɛ0]”的相互合作,根据经济减省原则,扩大成为语气助词“了[∅iao0]”,但其语气助词的用法还不成熟,还存在着一定的表“完结”的意义。参考文献:[1]南城概述(一)[EB/OL].(2018-07-20)[2020-01-20]./reference/78509/acd6KGEVaTRpkF68u6Gj1a-ewZDPMGZlzxQ-t_linZjiDL6A7u2ezgJa8lrFTpCNiY46Lsky8OZ2TlMabIDv8I9VSpQgIWuhw5e-yRSbxzp51v82okSU.[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中国语言地图集(第2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14.[3]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314-319.[4]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209-210.[5]刘丹青.东南方言的体貌标记[M]//张双庆.动词的体.香港:香港中文人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吴多泰中国语文研究中心,1996:37.[6]肖萍.鄱阳湖八县方言动词的完成体和已然体[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4(6).“咧[∅iɛ0]” and “了[∅iao0]” in Nancheng Dialect of Jiangxi ProvinceAbstract: “咧[∅iɛ0]” and “了[∅iao0]” in Nanchang dialect both assume the functions of dynamic and modal auxiliary words, and they have

both division and interction in labor: they have clear division of labor when acting as dynamic auxiliary words, “咧[∅iɛ0]”is generally u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verb-object, and “了[∅iao0]” is ud in structure of verb-complement; in the meanwhile, when they bear the meaning of modal

auxiliaries, both can express the declarative mood, sometimes can be ud interchangeab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ts origin, “咧[∅iɛ0]” is evolved

from an onomatopoeic word with the meaning of fuzzification to a dynamic auxiliary word, while “了[∅iao0]” is transformed from a notional word to

dynamic auxiliary and modal auxiliary word with the meaning of words: “咧[∅iɛ0]”; “了[∅iao0]”; dynamic auxiliary; modal auxiliary

[责任编辑:李慧慧](上接第114页)Wu Yuan(College of Arts,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Guilin 541000, China)缘结构和研究专长等要素优选合格教师,分工协作、优势互补。负责出镜讲授的教师尤其要精挑细选。该教师需要教态大方、口齿清晰、语言驾驭能力强、风趣幽默富有激情和感染力。这样的教师人格魅力十足,容易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这样的微课应用于教学,也容易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第三,以研促教,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微课研究的理论水平。思想政治理论课微课研究要以积极回应思想政治理论课微课建设和应用的实践诉求为己任,将建设和应用实践中发现的现实问题作为研究方向,产生的研究成果通过实践证实或证伪,在科学研究中探寻思想政治理论课微课建设和应用的规律性内容指导微课教学。当前尤其要加强对本土微课建设和应用的个案研究,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微课建设和应用的有效互动。参考文献:[1]关中客.微课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17).[2]张雷声.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三个层次[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2).[3]高奇,周向军,韩文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信息化教学需把握好的若干重要关系[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2).[4]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5]张剑平.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6]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7]郑国玉,李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微课设计中的若干问题及其思考——以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参赛作品为例[J].思想理论教育,2016(6).Problems and Reflections on the Micro-Teaching of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Abstract: Micro-teaching is the important content for the information reform of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 as well as the

beneficial trial of improving its teaching efficiency. The teaching of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 should play the role of micro teaching,

deal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orm and content of micro teaching, and solve the problems in its construction and interactive application.

Reflections on the questions will help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micro-teaching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 micro-teaching

[责任编辑:刘艳萍]136Zhang Kuohai Li Dou (School of Marxism, Xidian University, Xi’an 710071, China)

江西南城方言的“咧[

本文发布于:2024-01-04 17:55:2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436212224617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江西南城方言的“咧[.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江西南城方言的“咧[.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方言   动词   动作   助词   表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